1911年李蓮英死:宣示慈禧時代的終結。
1911年錢學森生:中國核彈時代的曙光。
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社會的首次歷史性變革,又是一場意義深遠的思想啟蒙運動。
陳毅(10歲):罷課
1911年,“保路風潮”席捲四川全省。成都各大中小學校紛紛舉行罷課,組織學生軍參加鬥爭。10歲的陳毅雖然沒有參加學生軍,但他和胞兄陳孟熙響應罷課,擁上街頭,整天跟在保路同志軍的宣傳隊後面看熱鬧,壯聲威。
周恩來(13歲):立志
1911年,周恩來在瀋陽東關模範學校上學。一天,魏校長在講到“立命”時問:“請問為什麼讀書?”沒人回答魏校長便挨個問,但沒有一個回答令他滿意。當問到周恩來時,他朗聲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擊掌嘆道:“有志者,當效周生啊!
劉少奇(13歲):啟蒙
1911年,劉少奇的父親劉壽生去世。他的成長與哥哥們的呵護和大力支援是密不可分的。其中,三哥劉雲庭對他幫助最大。有一次,當兵的劉雲庭給劉少奇帶回一套《辛亥革命始末記》,使劉少奇在幼年時代受到了思想啟蒙。1913年,劉雲庭支援劉少奇考入新式學堂,1920年又資助劉少奇赴俄留學。
彭德懷(13歲):覺醒
1911年,為了維持一家生計,年僅13歲的彭德懷隻身離開家門,到土煤窯做車水工。後來煤礦倒閉,礦主逃跑,彭德懷沒拿到一分錢。彭德懷心想,世道為什麼這樣不平,窮人的活路在哪裡?兩年後,湘潭大旱,彭德懷加入饑民“鬧巢”(強迫糧主平價賣糧)的行列中,後被迫離開家鄉,投身到更廣闊的社會底層中去。
葉劍英(14歲):捉兵
1911年,潮勇(潮州的清兵)在丙村一帶無惡不作。一次,4個潮勇又在鎮上劫掠財物,葉劍英立即召集30多名師生把潮勇捉住,押著他們遊街示眾。從此,潮勇再也不敢到丙村胡作非為。辛亥革命成功後,葉劍英高興地說:“我們要為國家和民族做一番事業,使國家富強起來!”少年葉劍英已萌發了愛國意識。
張國素(14歲):剪辮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新的風氣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和蔓延,人們的思想由禁銅而漸漸趨向自由。張國煮雖然年紀較小,但在男子剪辮的風潮中,他也效法叔叔哥哥們,將自己的髮辮剪下。這一舉動,在張家的歷史上,無疑是一場小小的革命。
賀龍(15歲):行俠
1911年夏,賀龍販鹽住在灣潭卓記客棧。當晚,一夥逃兵在店裡喝酒打架。賀龍上前說道:“我最見不得你們這些仗勢欺人、行兇作惡的人。馬上賠人家錢!要不路見不平,我們旁人來鏟了!”幾人一哄而上,卻被賀龍幾下就放倒了。逃兵們哼哼唧,乖乖地付了賠款。
戴笠(15歲):除舊
辛亥革命爆發後,15歲的戴笠剪學生的辮子,趕走老師。國文老師講課時大肆宣揚君臣之道,引得戴笠不滿。他立即跳上桌子喊道:“讓宣揚封建落後觀念的老師滾蛋!”十幾個同學立刻隨聲附和。校方怕承擔保皇派的罪名,不得不將那國文老師辭退。從此,戴笠成了同學眼中的“英雄”。
胡宗南(15歲):驅匪
1911年11月,浙西孝豐宣告光復,時局動盪,四鄉土匪蜂起,駐軍橫行無忌。胡宗南所在的鶴落溪村集合丁壯“追剿”。16歲的胡宗南參加了“追剿”行列,與土匪大戰,終將四處搶掠的土匪趕走。
鄧演達(16歲):打仗
1909年,鄧演達14歲時,考入廣東陸軍小學。1911年4月,陸軍小學的同盟會會員受命參加廣州起義,但還沒來得及執行命令,起義便告失敗。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鄧演達隨陸軍小學參加了潮汕之役,並隨廣東北伐軍向蘇皖挺進。後來,鄧演達當上了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
顧祝同(18歲):詐官
1911年,顧祝同參加辛亥革命,負責策動北洋官兵倒戈。顧祝同等人手持自制假炸彈,闖進江北都督衙門,都督蔣雁行見到炸彈頓時嚇得面如土色。顧祝同不失時機地勸說蔣雁行,莫要再為北洋軍閥賣命。蔣雁行慌忙逃逸,所部官兵悉數投奔革命
白崇禧(18歲):避災
辛亥革命爆發後,白崇禧不顧家人阻撓,毅然加入了廣西北伐學生敢死隊。家中於是派人在城門口把守,要抓他回家。白崇禧靈機一動,將武器裝備託交同隊同學,而後穿便衣由西門出城,繞經老人山、溜馬山往北門城外與大隊會合。沒過多久,戰事消弭,白崇禧未能參戰,即回家繼續求學。
劉伯承(19歲):參軍
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相繼宣佈獨立,清政府垮臺,中華民國成立。四川萬縣、開縣的革命浪潮也滾滾而來,劉伯承剪去了辮子,決心當兵。他耐心地說服母親,稱“大丈夫當仗劍拯民於水火”。第二天,劉伯承起了個大早,翻山越嶺,順利地到了萬縣,參加了學生軍。
張雲逸(19歲):“買菜”
1911年初,張雲逸參加了黃興組織的敢死隊,自薦擔任革命軍炸彈隊隊長。他在攻打兩廣總督衙門的戰鬥中,彈盡糧絕且被清軍圍困,和幾個同志隱蔽在一處民宅中。第二天,他上街買菜探望情況。返回時,那幾個同志被槍殺在路口,他則因身材矮小、相貌敦厚而躲過一劫。新中國成立後,張雲逸被授予大將軍銜,任廣西省委書記。
李宗仁(20歲):剿叛
1910年秋,李宗仁加入同盟會。1911年11月,廣西宣佈獨立,成立了地方革命政府,並開慶祝光復大會。豈料大會期間,發生了巡防營官軍叛變事件。陸小負責人當晚組織100多名學生,成立了自衛隊,出發進剿叛軍,李宗仁自告奮勇加入自衛隊。當夜,李宗仁身先士卒,率小分隊攻入巡防營,繳獲了叛軍武器。
焦達峰(25歲):高升
1911年5月4日,焦達峰與楊任、居正、孫武、劉公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兩湖起義,並約定:如長沙先起事,武昌響應;武昌先起事,則長沙迅速響應。此後,焦達峰返回長沙,與長沙新軍的陳作新密商湖南起義,加緊對新軍、巡防營及政、商、學界的聯絡工作。武昌起義後的第三天,焦達峰率軍光復長沙。次日,宣告中華民國軍政府湖南都督府成立,焦達峰就任都督。
馮玉祥(29歲):起義
1911年底,馮玉祥乘軍隊在灤州秋操練兵的機會,偕所部張之江、李鳴鐘、張樹聲,韓復榘等人,與施從雲、王金銘兩營長和白亞雨等合謀,打起反清旗號,在灤州起義,不幸遭到通永鎮總兵王懷慶欺騙出賣,功敗垂成,施、王、白三烈士就義,馮玉祥等人被革職而後分別被遞解回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