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七穿插連第一百三十五名戰士梅生,我是第二百二十一名戰士餘從戎,我是第二百八十名戰士平河,我是第六百七十七名戰士伍萬里......抗美援朝的戰場,驚心激烈的戰況,戰士們一一報數,第七穿插連的番號永震長津湖!
聽到這一聲聲驕傲地吶喊,誰不熱血沸騰?誰會不覺得驕傲?誰會不心疼這些勇敢無畏的,可愛的志願軍戰士呢?這是《長津湖之水門橋》中,特別容易令人動容的一幕,面對裝備精良的敵寇,面對現代機械化部隊,面對他們所謂的王牌部隊,志願軍戰士沒有退縮過,也根本沒有人想過退縮,有的只是勇往直前。
七連指導員梅生,在第二次炸橋的時候身受重傷,甚至連對方的火力都難以看清了,然而天無絕人之路,志願軍當中更是人才濟濟,其中有一名戰士有著與敵鬥爭的豐富經驗,再加上自己的天賦,練就了一項聽聲辨器的絕活,只見他俯身聽去,轉頭就告訴了指導員敵人的火力部署,正前方敵寇的火力,有“大喇叭”“小鋼炮”“大抬槓”,這些東西我們乍一聽上去還有點懵,但是配合電影中的畫面,才能得以見到這些東西的真面目,但是這些具體是指什麼呢?
它們的實力如何,在戰場上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一聲霹靂一把劍,一群猛虎鋼七連,鋼鐵的意志鋼鐵漢,鐵血衛國保家園,殺聲嚇破敵人膽,百戰百勝美名傳,攻必克,守必堅,踏敵屍骨唱凱旋!這是《士兵突擊》中鋼七連的一段,其中許三多說到我是鋼七連,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戰士。
在當年《士兵突擊》中還提到抗美援朝中,鋼七連幾乎全連陣亡,就連被全連人掩護的三名士兵,都是經歷過九死一生才歸來,這三人帶回了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遺願,這三人的平均年齡還不到十七歲,他們是鋼七連的傳承,他們帶著的是鋼七連的精神,兩部影片都是屬於同一個導演,並且呢都深受國民喜愛,兩者的主角都是七連,當年《士兵突擊》的爆火程度,一直在同期階段是第一,現如今《長津湖之水門橋》也是,同期票房的第一,由此可見,我們人民大眾非常喜愛,那群可愛,英勇的戰士們,但是我們在喜歡他們的同時,也千萬不要忘了他們在當時的付出,他們英勇頑強的精神。
曾經這些戰士在長津湖以劣勢裝備,戰勝裝備精良的機械化部隊,敵寇的火力十分兇猛,尤其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大喇叭”,這款俗稱“大喇叭”的武器的正式名稱,為M20式“超級巴祖卡”火箭筒,其實啊,小編在一開始剛一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就覺得的它的威力應該是不俗的,畢竟能被志願軍稱作是“大喇叭”,威力也一定不可小覷啊。
“超級巴祖卡”口徑大約為88.9毫米,它的重量也能夠達到6.5公斤左右,這樣的重量以及規模,一個人在使用它的時候就顯得有些侷促了,因為超級巴祖卡需要發射,重達4公斤的高爆反坦克火箭彈,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兩個人,同時同步進行操作了,而這樣的人力配置,就能夠完全發揮它的實力了,它能夠做到每分鐘發射6枚炮彈,這樣的發射頻率以及發射速度,再加上它那重達4公斤的高爆反坦克導彈,一些坦克在它面前就是一個個活靶子,它能夠撕裂開一個個所謂的“陸地之王”。
然而“超級巴祖卡”的發展,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它的原身其實是“巴祖卡”火箭炮,巴祖卡這個名字呢,因為它的炮管形狀,非常像一個樂隊演奏時的樂器形狀,這個樂器呢就被成為巴祖卡。誰也沒有想到當初一個,看似“隨意”的名字會一直用到今天,其實啊,關於它的名字一開始還挺有意思的,巴祖卡火箭筒剛一露面的時候,被人稱作“肩射炮”。畢竟它發射的時候就是屬於是肩抗式的,這個名字吧,聽起來還可以,雖然普通卻也能說得過去,但是下面這個名字你聽到以後,一定會感到好笑,那就是“花花公子喬治炮”。
這個名字說出來總感覺,這是一些成天逛一些不正常的場所的人,所起的名字,這樣的名字一聽一樂就行了,還是比較難以上臺面的。畢竟你在國際上介紹它的時候,總不能說,這是我們的“花花公子喬治炮”吧?那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巴祖卡”火箭炮口徑,只有大約60毫米左右的口徑,當時這款武器在戰場上還是特別有能力的。尤其是在二戰的時候,它的名字特別響亮,但是在長津湖的時候,卻差一點就毀了部隊的整體名聲,當時的“北極熊團”,還有他們的王牌部隊陸戰1師,都是大名鼎鼎的部隊。
但是呢,二戰過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坦克的裝甲厚度,強度都有極大的增強,他們一開始使用的巴祖卡火箭炮,並不能撕開坦克的裝甲了,甚至於有一個將領在一次戰鬥中犧牲了,這讓大名鼎鼎的部隊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他們向本土申請解決方案,這才把超級巴祖卡也就是,志願軍稱呼的“大喇叭”運了過來。在這段時間,除了“大喇叭”之外,還有一個“大抬槓”在長津湖的戰場中,也是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那麼這款“大抬槓”又是什麼呢?
“大抬槓”其實是一款無後坐力炮,這款無後坐力炮是透過火藥燃氣,向後噴射的反作用力推進炮彈的火炮,這款果火炮最明顯,同時也是最方便的特點就是沒有後坐力,傳統的火炮都有極大的後坐力,我們能夠在影視作品中,經常看到大炮發射的場面,無論是車輪式或者說,和“大抬槓”相似的傳統火炮,都有極大的後坐力,後坐力的產生,使得火炮的發射速度受到制約,而無後坐力炮能夠降低使用的難度,更加方便使用,甚至於單人或者幾個人就能夠使用,這樣的方式讓它在當時非常受歡迎,畢竟誰不想肩抗大炮進行戰鬥呢。
光從氣勢上看就已經很不錯了,非常經典,這種無後坐力炮非常適合打擊土木工事,它可以分為M18和M20兩種,就比如說M18式就非常適合單兵作戰。這樣一來,它的機動性大大增強,而機動性大大增強之後,戰場上的火力覆蓋範圍也會增強,以此來進行壓制,這種裝備在長津湖之水門橋戰場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它的有效射程能夠達到450米,最大的射程能夠達到恐怖的3900米,因為它的方便,能夠輕易攜帶,又被人們稱作“手提火炮”
而另一個無後坐力炮M20,相比於M18來說就沒有那麼方便了,它就需要三腳架和車載發射了,它的最大射程能夠達到6300米,而這種無後坐力炮往往會,伴隨著步兵軍團進行行動,打擊物件就是一些碉堡啊,以及一些近火力支援方面,而我們長津湖的志願軍,從這兩種型號的無後坐力炮吸取經驗,製造出了52式無後坐力炮,有57毫米以及52毫米兩種,這兩款無後座力炮配合,我們的51式火箭筒也是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並且呢,52式無後座力炮除了能夠,使用我們自己研發的炮彈之外,還能夠使用繳獲的彈丸,但是有一個小小的缺點,就是它的炮管使用次數有限制,也就是說它的磨損程度比較高,雖然有這個缺點,但是它的威力誰也不能夠小看,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上面我們所說的“大喇叭”,超級巴祖卡火箭炮啊,還有“大抬槓”無後坐力炮啊,這兩種還都不是我們志願軍,使用的最熟悉的東西,聽到這兒,有的人就會有疑問了,剛剛不是說這些都是美式裝備嗎?
怎麼又是志願軍使用了,因為曾經我們在解放戰爭的時候,從老蔣那裡繳獲的,並且呢,我們志願軍在長津湖的戰鬥中也有繳獲,並且我們從解放戰爭繳獲東西以後,還進行了仿製,因此呢,我們志願軍也有類似的東西存在的,只不過相比於另外一種有名的裝備,不是太熟悉,我們使用的最好的還得是屬於“小鋼炮”。
“小鋼炮”在長津湖當中,使用的還是比較多的,出現的次數也是特別多,“小鋼炮”其實是M2型60毫米迫擊炮,這個迫擊炮非常適合小範圍作戰,聽名字就能知道它的口徑,大約在60毫米左右,射程能夠達到1815米左右,除此之外,最恐怖的是它的射速,平均能夠達到每分鐘20多發左右,這種小鋼炮能夠隨意拆卸底盤。
因此呢,它的使用方式也特別簡單,而這也是我們能夠經常見到它的原因所在,不過呢,不管是使用“大喇叭”,超級巴祖卡火箭炮也好,還是使用“大抬槓”無後坐力炮,亦或是使用“小鋼炮”M2型60毫米迫擊炮,不管他們的威力有多大,最主要的還是看人,看精神,我們的志願者軍在長津湖戰鬥中,並沒有敵人的裝備好,但是我們依舊取得了勝利。
這就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我們志願軍的英勇無畏,七連,冰雕連等等部隊在長津湖,在抗美援朝中,在歷史上書寫了,一頁頁可歌可泣的篇章,我們作為被他們保護的一份子,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有一份尊敬、敬畏,熱愛的心存在,我們要為他們驕傲,為他們點贊!感謝他們的付出。
好了,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了,那麼你覺得“大喇叭”“大抬槓”“小鋼炮”還有什麼樣的稱呼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可以幫我點點關注,感謝支援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