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電視劇,主角不是混跡市井荒度青春,就是在深山老林打獵。抗戰爆發後懷著對日本鬼子的痛恨加入游擊隊,然後在戰場中不斷進步成為英勇的八路軍戰士。於是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八路軍在抗日戰爭中如何發展出百萬軍隊,一個身強體壯的普通人在抗戰時期如何加入八路軍併成為一個優秀的八路軍戰士呢?
抗戰初期,蔣介石只給中共三個師的番號,但中共也意識到軍隊絕對不能限制在蔣介石所給定的數量上,所以就需要發動群眾,擴大給養,擴充軍隊。由於戰爭形勢和革命發展的需要,中共沒有透過制定標準的兵役制度進行徵兵,而是透過宣傳動員招募新兵,透過向老百姓宣傳愛國和抗日的道理,從百姓中挑選出適合的兵源,然後讓他們在戰場外圍體會戰場的殘酷,接著讓他們參與抬傷員等工作,最後再讓他們摸槍、學習如何打仗。以此發展出人民武裝和地方武裝,建立各種游擊隊、義勇軍等。
由於八路軍分為地方部隊和正規軍,參加地方部隊不用離土離鄉,徵兵相對容易。各抗日根據地普遍組織各種游擊隊,八路軍正規軍透過將部分主力分散到地方作為基礎,組織地方人民武裝,再逐步促使其走向正規化,並適時將其改編為正規軍。
抗戰前兩年民眾為民族參戰熱情高,社會上也有一批遊民願意當兵。徵兵比較順利,有很多人帶著槍來參加八路軍。到了1941年根據地兵源也逐漸枯竭,到了1942年晉察冀根據地也採用志願義務兵役制。
招完兵後,無論是游擊隊還是正規軍,沒有戰鬥任務時,都要進行訓練。民兵配槍的在少數,主要是大刀長矛為主,民兵的主要任務是在後方做好後勤保障,同時也是八路軍的後背力量。而正規軍主力部隊要接受更多的訓練。具體有佇列訓練、拼刺訓練、刀術訓練、槍術訓練、格鬥訓練、投彈訓練、射擊訓練、武器保養、四百米障礙、跑步訓練、戰術動作訓練、單兵戰術訓練、分隊戰術訓練、戰術隊形訓練、救護訓練、防化訓練、文化學習、政治思想教育。重視訓練使八路軍善於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敢於像尖刀一樣以小分隊的形式插入敵佔區,在敵人的心臟地帶戰鬥。武器裝備不如人那就用更加刻苦的訓練來彌補,這是八路軍打勝仗的保證。
僅僅是訓練還不夠,軍紀對一支軍隊來說更加重要。八路軍在抗戰時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大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家,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八路軍依靠不同於舊軍隊的軍紀贏得了老百姓的信賴,發展了深厚的群眾關係,從而在八年抗戰中不斷壯大自己並有力的打擊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