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板鴨,中國南方地區名菜,亦是江蘇、福建、江西、湖南、安徽等省份特產。板鴨由鹽滷醃製風乾而成,分為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密,香味濃郁,享“幹、板、酥、爛、香”等美譽,故得名板鴨。
一.板鴨加工時節
傳統板鴨的加工季節是從秋分至大寒,其中從立冬至大寒是板鴨加工最佳時節。而根據加工時間的不同又分為早期板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中期板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晚期板鴨(12月中旬至翌年1月),其中以晚期板鴨較之質量最好。
二.常見板鴨加工方式
板鴨的質量、口感好壞不僅與配料工藝息息相關,板鴨的烘乾工藝同樣影響板鴨的色、味、形等感官指標。
1、自然晾曬:傳統板鴨製作流程大多在小作坊內完成,宰殺、切分、醃製、滷煮等每一步均由人工處理,因此製作週期相對較長。從開始到成品完成至少需要15-20天。此外,自然晾曬法對天氣依賴性極強,如遇細雨連綿的陰雨天氣,板鴨的產量將無法提高。
2、鍋爐烘乾:傳統鍋爐經常使用煤炭、柴火等燃料,其汙染大、危害大,同時面臨諸多安全隱患——板鴨烘乾過程中常會出現滴油現象,而傳統烘乾裝置加熱時鼓風機會把夾雜著火星的熱風送入烘房。因此,一旦火星與板鴨體內滴出的油脂相遇,整爐板鴨將面臨著被燒掉的風險,更嚴重者亦可引發火災!
3、空氣能板鴨烘乾機:作為一種新型烘乾裝置,空氣能熱泵板鴨烘乾機具有節能高效、綠色環保等特點,利用空氣能板鴨烘乾機烘出的板鴨不僅肉質鮮美,且色澤上乘。
三. 板鴨加工工藝流程
1、鴨只選擇:選擇新鮮健康、肥瘦合適的優質麻鴨,以肌肉豐滿、鴨皮潔白為宜。
2、屠宰處理:在宰殺前的12h-14h應給予鴨只絕食,並使其安靜休息。宰殺採取頸下切三管(血管、氣管、食管)方式。操作時,下刀要準、刀口要小,倒掛流盡血。將鴨體放入70-80攝氏度熱水中脫毛,併除盡表皮汙物、絨毛。然後剖開胸腔,去內臟、肝門、爪等,再將白條鴨沖洗乾淨血汙,瀝乾水分備用。
3、造型擺放:將沖洗乾淨後的鴨只四肢關節脫臼,骨盤壓平,並將兩側肋骨沿脊椎骨切斷成八字型,俗稱臂八字。但不可傷及肉層,避免割破面板,並將肛門約割掉1/3,修整成橢圓形後進入下一步醃製流程。
4、鴨只醃漬:在5--8攝氏度溫度下采用幹醃法醃製,將食鹽預先炒制並與磨碎後的香辛料混合(調料比例:食鹽3.6%,糖1.8%,亞硝酸鈉0.01%,白胡椒0.05%,花椒0.1%),並將混合好的調料均勻塗抹於鴨身及腔膛內,尤其注意大腿、頸部等肉質豐滿的部位應給予充分塗抹。塗抹完畢後將鴨體放入醃池內醃製72小時,醃製過程中需翻池2-3次。醃製好的鴨體起池後,需人工去除鴨體表面覆蓋的汙物。去汙後,在鴨體腹部用小竹條撐起,撐開成板狀。整型定型,鴨子的外觀造型好看,而且後期不易對包裝造成損傷。
5、清洗鴨體:經醃漬後的鴨只,先以40℃左右溫水沖洗一次,以去除外表餘鹽,而後以15~20℃冷水浸洗2~3次,去除殘留內臟及汙物,並取出滴乾。
6、鴨只烘乾:板鴨多采取懸掛式烘乾,烘乾流程分為以下四個流程。
(1)板鴨進入烘房後,需設定烘乾溫度為60~65℃, 烘乾時間約為4~6小時,此階段無需排溼,主要是起到一個高溫發酵的過程,控制板鴨肉不變色、變味。
(2)將烘乾溫度調至50~60℃左右繼續烘乾,在烘乾的過程中嚴格控制溼度,確保在較為乾燥的環境下進行烘乾。
板鴨烘乾要確保不出油,表皮收縮自然,板鴨總烘乾時間約為50~60小時左右。板鴨烘乾時間不宜過快且溫度不宜過高,溫度過高時板鴨烘乾會變質出油、外形收縮不漂亮。
(3)冷風乾燥——板鴨烘至5~6成幹後,表色逐漸從淺紅色轉為鮮紅色,板鴨開始輕微收縮,此階段開啟冷風,模擬冬季氣候條件,15℃冷風,風乾約5-10小時,這時板鴨不僅很好的被定型而且顏色呈乳白色。
(4)板鴨歷經發酵期和收縮定型期的控制,後期烘乾溫度應控制在45~55℃,溼度控制在30%,烘乾時間約3~5小時後,把板鴨烘乾溼度控制在12%~16%以下,即可出爐。
7、 真空包裝:由於板鴨部分鴨骨過尖易刺穿包裝,因此在包裝前需進行骨刺修整處理。板鴨裝入真空袋時需抽取袋內空氣,達到預定真空度後方可封口。真空狀態下的板鴨不易腐爛變質,且口感風味保持更持久。
三.正旭板鴨烘乾機優勢
作為空氣能熱泵行業的領軍品牌,正旭所生產的板鴨熱泵烘乾機具備以下優勢:
1. 安裝拆卸靈活方便:安裝拆卸不受空間限制,室內室外均可自由選擇!
2. 執行過程安全放心:整個執行系統無傳統乾燥器(燃油、燃氣或電加熱)中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炸、中毒等危險,是一種非常安全可靠的半封閉乾燥系統。
3. 自動化、智慧化程度高:執行全程採用自控恆溫裝置,24小時連續乾燥作業。
4. 節能環保:同燃煤、油、氣相比,可節省75%左右的執行費用。執行過程中不產生任何燃燒物以及排放物。
5. 採用多溫區分層控溫:速度可調,自動控制,烘製出的烤鴨肉質鮮美,外酥裡嫩。
6. 使用壽命長,維護費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