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男足世界盃預選賽輸越南了!
然後,限薪令就來了。
那麼,到底男足的薪資待遇應該不應該降?
我的答案是:不能降
先不要罵人,聽聽理由
理由一:國家隊的表現和薪資沒有關係
首先明確,球員人是屬於俱樂部的,到國家隊踢球屬於被徵調,參與國家隊訓練和比賽期間是不給工資,只有補助的。
其次明確,球員的薪資是俱樂部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定價並支付的。
清楚這個關係之後,你就會明白了。
這就好像:
一個專職司機,白天上班,晚上下班跑去兼職代駕,結果因為代駕被投訴,造成白天上班的單位給降薪,而且,不光是給這個司機降薪,捎帶整個司機班都跟著降薪,你仔細品品,這事擱在你身上,你會怎麼想?
理由二:運動員的薪資不能和上班族直接對比
眾所周知,運動員都是吃青春飯的,像足球運動員,從小就開始培養和訓練,十幾歲就放棄了文化課和高考的道路。
(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家長和孩子多大的決心和勇氣,你願意讓你孩子選擇這條路嗎?)
然後,最多到35歲就退役了,其實大多數球員20歲還拿不到什麼像樣的收入,這樣算來,一個球員取得收入的時間只有15年,對比上班族大概35年的時間,並且還有五險一金,退休有養老金的加持,他是不是應該高一些?
理由三:男足運動員屬於精英人群
可能你看到“精英”倆字又要罵了
那你聽我算一算:
現在國內中超16個隊,中甲16個隊,中乙28個隊,每個隊的主力和二線隊總人數按照30人算。
全國有多少球員?1800人
全國有十幾億人口,篩選出的這1800人算不算精英?
在你所處的行業裡,你能不能站在行業前1800人群裡?
就比如證券行業,全國從業人員30多萬人,前1800人的收入,哪個不是用千萬、百萬做單位的?
再比如,全國知名的醫生、全國知名的程式設計師、全國知名的建築師……
如果你站在所處行業的頂端,你還會覺得這個薪資應該降嗎?是不是理所應當?
理由四:商業活動應該讓市場規律調節
各個俱樂部本來就屬於商業活動,需要贊助商的廣告,需要引進人才球員,需要自行培養梯隊,然後,逐步提升實力和知名度,以此形成良性迴圈。
梅西只要在巴薩、大巴黎表現出色,幫助了比賽,體現了價值,巴薩和大巴黎就會給他天價合約,你世界盃、歐洲盃的主辦方管不到人家的薪資合約。
人家巴薩主席,也不會因為梅西在世界盃決賽時,丟了單刀,降他薪酬啊!
理由五:制度不適應,不能怪員工啊!
真正關注足球的人,都能看出來,同一個球員,在俱樂部踢球表現積極神勇,各個像拼命三郎一樣,頭纏紗布,血濺賽場,可是,到了國家隊就好像變了一樣,成了“躲躲躲”,不禁要問:這是為什麼呢?
很簡單
再俱樂部表現神勇可以換來高價薪資合約,可是,抽調到國家隊,萬一,磕著碰著,損失的是自己拼命換來的合約。
是你,你會怎麼幹?想通沒有?
所以,不要什麼事情,看到個冰山一角就破口大罵,捋捋清楚。
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懶惰的人變的積極。
一個壞的制度,可以讓積極的人變的懶惰。
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