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教育小微祝大家節日快樂!在這個特別的日子,教育部召開第一場2022年“教育新春”系列釋出會,介紹2022年基礎教育重點工作任務和中小學幼兒園開學有關工作要求。跟教育小微一起去現場看一看——
釋出會提要
●2022年基礎教育重點工作 ●
抓鞏固提高,聚焦“雙減”,重點提高“四個水平”
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
■提高作業設計水平
■提高課後服務水平
■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提高均衡發展水平
抓深化落實,聚焦重大部署,重點落實“四個檔案”
■落實《關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
■落實《“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
■落實《“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
■落實《“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
抓創新突破,聚焦關鍵領域,重點實現“四個突破”
■在加強中小學思政課建設上突破
■在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上突破
■在提高資訊化應用水平上突破
■在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上突破
2022年基礎教育重點工作任務和中小學幼兒園開學有關工作要求是什麼?跟教育小微一起來聽呂玉剛司長的介紹——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基礎教育工作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積極作出應有貢獻。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基礎教育的重大決策,進一步加強黨對中小學(幼兒園)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任務,持續鞏固提高學校“雙減”工作水平,積極落實基礎教育“十四五”重要部署,大力實施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不斷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主要圍繞“鞏固提高、深化落實、創新突破”三個方面開展。
第一,抓鞏固提高,聚焦“雙減”,重點提高“四個水平”
經過各地各校共同努力,2021年秋季學期學校落實“雙減”工作開局良好、進展平穩、成效明顯。作業總量時長有效控制,作業管理制度普遍建立,作業設計水平不斷提高,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課後服務實現全覆蓋,課後服務專案吸引力有效性顯著提升,自願參加課後服務的學生比例由去年春季學期末的49.1%提高到秋季學期末的92.2%。教學管理明顯加強,學校普遍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強化了校本教研、落實了“零起點”教學和學習困難學生幫扶等制度,絕大多數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育觀念積極轉變,廣大教師更加註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廣大家長逐步樹立“健康第一”育兒理念,更加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學校減負提質受到好評,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73%的家長表示孩子完成書面作業時間比“雙減”前明顯減少,85.4%的家長對課後服務表示滿意。
按照中央提出的“雙減”工作目標任務,2022年,要進一步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繼續把落實“雙減”作為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續鞏固提高學校“雙減”工作水平。
一是提高作業設計水平。在“壓總量、控時間”的基礎上,注重“調結構、提質量”。推動各地各校透過加強作業設計研究、完善作業設計指南、開展優質作業展示交流、舉辦作業設計大賽等,提升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水平,提高作業針對性有效性。
二是提高課後服務水平。在“全覆蓋、廣參與”的基礎上,注重“上水平、強保障”。推動各地各校挖掘校內潛力,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育等方面社會資源,進一步增強課後服務吸引力有效性。督促尚未落實課後服務經費的地方逐縣逐校落實到位,切實保護好教師參與課後服務工作積極性。
三是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召開全國基礎教育教研工作會議,充分發揮教育部基礎教育教指委指導作用,推動各省制訂分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強化教師備課和校本教研,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深入推廣應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認真遴選“基礎教育精品課”,引導廣大教師積極投身課堂教學。
四是提高均衡發展水平。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大力推進優質均衡發展。出臺構建優質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意見,召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經驗交流會,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建立工作;研究制訂集團化辦學指導意見,著力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第二,抓深化落實,聚焦重大部署,重點落實“四個檔案”
一是落實《關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推動各地認真學習貫徹檔案精神,深入開展黨組織書記示範培訓,“一校一案”積極穩妥實施。研製中小學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清單、議事規則示範文字等配套檔案,著力健全學校領導體制機制。
二是落實《“十四五”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指導各省制訂實施方案,做好入園需求預測,以縣為單位完善普惠性幼兒園佈局規劃,健全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深入推進幼小科學銜接,進一步提高普及普惠水平和科學保教質量。
三是落實《“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指導各省制訂實施方案,實施縣中標準化建設工程和縣中託管幫扶工程;嚴格落實普通高中屬地招生和“公民同招”政策,切實規範普通高中招生秩序;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有特色發展。
四是落實《“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指導各省制訂實施方案,推動特殊教育拓展融合發展,持續做好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工作,加快特教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兩端延伸;推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醫療康復、資訊科技與特殊教育融合,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第三,抓創新突破,聚焦關鍵領域,重點實現“四個突破”
一是在加強中小學思政課建設上突破。研製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著力提高思政課教師專職化專業化水平。在廣大中小學生中深入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增強吸引力感染力。
二是在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上突破。研製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推動學校、家庭、社會切實履行相應職責,有效形成育人合力,為落實“雙減”、提高育人水平營造良好氛圍。
三是在提高資訊化應用水平上突破。實施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整合建設基礎教育綜合管理服務平臺,提升基礎教育宏觀管理和科學決策水平;進一步升級國家中小學網路雲平臺,大力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強化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應用。
四是在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上突破。認真總結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成果,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推動各地各校建立勞動教育清單制度,促進勞動教育常態化有效開展;深化考試評價改革,加快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切實提高命題質量,確保依標命題、難易適度、教考銜接;推動落實幼兒園、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質量評價指南,切實發揮質量評價導向作用。
2022年春季學期開學在即,希望各地各校高度重視、認真做好開學工作。
一是認真制訂教學計劃。要嚴格按照課標制訂春季學期教學計劃,確保開學後教學工作正常有序進行;認真分析每名學生上學期學習情況,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積極做好輔導答疑工作;進一步完善課後服務實施方案,豐富課後服務內容,更好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冬奧會的寶貴教育資源,認真做好學生開學教育,激發學生愛國情懷。
二是積極開展家校溝通。學校在開學後,要召開一次專題家長會,全面介紹去年秋季學期學校“雙減”工作成效,特別是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情況,積極聽取家長對本學期進一步做好“雙減”工作的意見建議,切實增強家校協同做好“雙減”工作的合力。
三是全力做好學生工作。學校要全面瞭解掌握學生身心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教育引導和關愛幫扶工作;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報告制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認真開展學生返校情況摸排,對未返校的學生,按照控輟保學聯控聯保規定,切實做好勸返復學工作。認真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強化學生安全管理,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確保學校安全穩定有序。
跟教育小微一起來聽王攀主任介紹北京市西城區2021年秋季學期落實“雙減”成效和教學質量保障情況——
西城區深入貫徹落實“雙減”工作決策部署,積極行動,主動作為,狠抓落實,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政府主導,強化頂層設計。成立了由主管區領導任組長的“雙減”工作領導小組,整體統籌協調我區“雙減”工作。健全協同聯動、典型案例推廣、專業支援、督查調研四大工作保障機制,系統設計“2+X”政策支援體系,“2”指兩大標準,即《西城區義務教育學校“雙減”工作評估要點》《西城區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評估要點》,“X”指系列“雙減”政策檔案。
二是共建共享,激發主體發展活力。在區域層面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召開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小學校長論壇,組織區教育科研月專場活動等,凝聚思想共識,提升學校創造力。以創新教師評優、管理、激勵機制,教師輪崗,彈性上下班制度等為抓手,關愛教師成長,讓教育有溫度。
三是立足“形成性評價+作業研究+課堂教學”聯動最佳化,打造“規範+高效”教學管理。構建了以青年教師風采展示活動等為抓手的教學研究體系,深化研討,構建高效課堂。立足作業檢測教學效果、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法的功能,開展“形成性評價+作業研究+課堂教學”三加聯動式研究。出臺單元知識圖譜和作業圖譜示例,研發單元作業設計思維模型,構建“基礎類—提升類—拓展類”分層進階作業體系。
四是實施“升級版”課後服務,護航學生健康快樂成長。上學期初,盤點校外資源,為學校提供200餘門課程的課後服務“選單”,學校按需“點餐”。積極動員高校、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參與課後服務;藉助教師流動,讓優質資源惠及更多的學生。同時,構建了“1+3+N”課後服務總體課程框架,指導各校 “一校一案”“一校一策”設計課程內容。
五是凝聚育人合力,家校社協同,最佳化學生成長環境。從區域層面透過區家長學校網上課堂就“雙減”政策進行深度解讀。從學校層面,召開家長會以及家長沙龍,增進家長對“雙減”工作的理解和支援。同時,正在探索以學校發展、學生成長為導向的“五育融合”評價體系,透過評價引導“雙減”工作更加科學有效推進。
跟教育小微一起來聽褚新紅校長介紹岳陽道小學2021年秋季學期落實“雙減”成效和教學質量保障情況——
“雙減”工作實施以來,岳陽道小學始終注重“發揮好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持續強化校內“三個提高”,實現了學生和家長雙滿意,樹立起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大質量觀”。
一是向優質課程要質量。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的基礎上,構建了五育並舉“融慧”課程體系,2021年度全體學生體質健康檢測達標率達到99.56%。開設了自主閱讀、紅色教育、巧手勞技等六大類82門課程和11門非遺課程,誠邀有專業特長的家長走進學校,共同搭建起課程育人的多維時空。
二是向優質教學要質量。引導全校教師自覺從教為中心轉型到學為中心,開展資料支援下教學實踐研究,對教師課堂提問型別、師生互動問答方式等教學行為進行觀察測評,使用“教學助手智慧卡”等技術手段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智慧分析等。同時,嚴格作業監管、形成作業共研模式、開展“科學有效作業設計”主題教學研究活動及全學科的特色作業展覽等,強化作業管理。
三是向多元評價要質量。創新實施全要素的綜合評價,更加註重充滿挑戰的快樂評價,強化激勵與改進導向的過程性評價。如開展全學科“闖關嘉年華”、“習慣養成T臺秀”等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體會思考的樂趣、感受學科的魅力、感悟合作的意義。精心設計實施學生“每週成長記錄”,從靜態的量化結果評價轉向動態的過程性評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