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前言

1950年4月28日,一名美國女作家在術前寫下一份遺書:

我唯一的信念和誓言,就是那些貧苦的,被壓迫人民的解放,而中國革命的成就,已經是這一解放事業的中流砥柱........

由我著作獲得的全部收入,不管來自於哪,全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將軍所有,按照他的願望處理......

火化我的遺體,將骨灰送交朱德將軍,埋在中國,葬禮上要演奏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這名美國女作家名叫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她的一生,傳奇、多彩,並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史沫特萊

來到中國

1892年2月23日,史沫特萊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北部一戶貧困的農戶家庭中,她的父親為謀生路,輾轉去到科羅拉多州東南部的礦區做工。

因為常年呆在陰暗無光的地下,父親逐漸變得易怒憂愁,常常酗酒解憂。她的母親則是一個善良溫柔的婦人,平時做些零活,賺取微薄的收入來貼補家用。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史沫特萊很早就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小時候,她就當過報童、傭人,後來還是在姨媽的資助下,才勉強讀完了大學。

在底層品嚐過酸甜苦辣的她,充滿強烈的反抗意識,這時,也正是革命運動盛行的時候,她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其中。

在一次支援印度流亡者爭取獨立的活動中,史沫特萊被“親英”的美國當局,以煽動英國統治罪逮捕,隨後被判入獄。

出獄後,為避免再次遭到迫害,史沫特萊離開了美國,她去到德國,成為《法蘭克福日報》的一名記者。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印度獨立戰爭

在德國做記者的日子裡,史沫特萊一直關注著印度反抗英國統治的進展,在一次研究亞洲史的時候,她看到一個對自己來說非常陌生的地方——中國。

1927年冬,史沫特萊在柏林大學發表題為《亞洲的反抗》的演講,其中,史沫特萊提到:

亞洲民主主義和歐洲帝國主義的攤牌很快就要發生了,而中國,會是這場鬥爭的中心。

後來,史沫特萊去跟報社負責人商議,希望派自己去中國,負責人同意後,史沫特萊成為了《法蘭克福日報》駐中國的一名記者。

1928年11月,史沫特萊出發了,從歐洲經蘇聯後進入中國,後又一路向南,到達上海。

一路上,史沫特萊看到了舊社會下中國老百姓的生存之難,豪橫冷酷的地主豪紳,無賴潑皮的散兵遊勇,還有日本侵略者聞所未聞的兇殘暴行。

在北平,史沫特萊看到了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卻連飯都吃不飽的工人,其中有不少都是農村買來的孩子,兩隻胳膊瘦得像是火柴桿,工頭拿著鞭子在過道里來回走動,看到有人停了一下,便會一鞭子抽上去。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舊社會的孩子

種種所見所聞,讓同為貧苦出身的史沫特萊意識到,中國革命勢在必行,也必須有這一把“火”,將中國舊社會的腐朽、黑暗、壓迫、殘暴燒個乾淨。

然而,在到達上海的一刻,史沫特萊失望了,當時的上海正處於“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反動派大肆捕殺共產黨人,街道上隨處可見革命者的鮮血和遺體。

不過,史沫特萊並沒有放棄,她冒著被特務殺害的風險,堅持報道國民黨反動派製造的白色恐怖,在此過程中,她還因機緣巧合結識了宋慶齡。

宋慶齡成立“中國民權保證同盟”後,史沫特萊成了她的英文秘書,“民盟”向國民黨反動派發出的抗議,被史沫特萊用英文傳向世界,愛因斯坦、蕭伯納、羅曼·羅蘭等人紛紛簽名聲援。

後來,她又透過宋慶齡,認識了不少革命同志,其中包括時任粵贛邊區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周建屏。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周建屏

當時,周建屏從蘇區來到上海治病,宋慶考慮到他的安全問題,便將他安置在法租界史沫特萊的寓所。

周建屏在這裡居住了一個月左右,史沫特萊天天都纏著他問這問那,從周建屏口中,史沫特萊瞭解到了一個真正的蘇區。

她開始嚮往這個遙遠的紅色根據地,她對周建屏說,

“我心裡有種隱隱的感覺,那裡好像一直在等著我。”

隨著“民盟”日漸壯大,國民黨反動派將屠刀伸向了這些民主人士,他們當街刺殺了“民盟”元老之一的楊銓。

送別楊銓的那一天,史沫特萊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悲哀,宋慶齡站在她旁邊,輕輕地說,“這裡黑暗透了,看不到任何希望”。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宋慶齡

來到延安

楊銓遇刺後,“民盟”一蹶不振,《法蘭克福日報》也迫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壓力,解僱了她。

屢受打擊的史沫特萊垮了,為了治病,她不得已離開中國,回到美國休養。可是,她發現自己已經融不進美國社會之中了,美國人所沉溺的浮誇虛假幻想,令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於是,她決定再次回到中國,1934年的中國,日本人越發囂張,愛國人士頻繁上街遊行,呼籲國民黨政府積極抗日,而國民黨政府卻不予理睬,反倒盯死了共產黨。

史沫特萊回到上海後,發現很多老友已經離開了,留下的只有魯迅、宋慶齡等人,可大家狀態都不是太好。

史沫特萊很孤獨,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就在此時,她收到了一封來自西安的信件,發信人是她曾經掩護過的革命者——劉鼎。

劉鼎以張學良副官的身份邀請她來西安,史沫特萊立刻就答應了,隨即啟程去往西安。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張學良

西安的氛圍比上海要好很多,有很多抗日愛國活動,當局也給予了最大的寬容和支援。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一時間,國內外湧現了大量的真假訊息,混亂得讓人搞不清真相。

而西安,已經在國民黨軍隊的包圍下,與外界失去了聯絡。為了讓世界瞭解自己的抗日主張,張學良主動召見了史沫特萊,委託她主持對外英語廣播,向世界播報“西安事變”的真相。

史沫特萊欣然接受,她坐在廣播前,用感冒未愈的嘶啞嗓音,向世界播報著“西安事變”的最新程序。

1937年1月,史沫特萊收到了來自延安的邀請信,信中表示歡迎她去延安看一看,這封信徹底點燃了史沫特萊的激情,四年了,她終於要踏上自己嚮往已久的紅色土地了。

趁著“西安事變”的混亂局勢,史沫特萊不顧國民黨“不準外國記者進入紅色根據地”的禁令,坐上了延安派來的車。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朱德

到達的當天,史沫特萊就見到了國民黨報紙上“殺人不眨眼”的“赤匪頭子”——朱德。

朱德穿著一身打著補丁的灰色制服,看見史沫特萊,便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臉上還帶著憨厚和藹的笑容,猛地一看,就跟村子裡隨處可見的老大爺差不多。

在之後的談話中,史沫特萊對朱德有了新的瞭解,比如他並不是出生在富有的地主家庭,而是一般的佃農家庭,他的母親還需要幫有錢人洗衣裳掙錢。

和朱德聊得越多,史沫特萊越是對他感興趣,他的每一個回答都真誠大氣。突然,她萌生出一個想法:想要為朱德寫一部傳記,讓世界瞭解真實的朱德和中國革命。

因此,在朱德詢問她在延安有什麼打算時,史沫特萊告訴她,“我希望你能把你一生的經歷全部講給我聽。”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延安

朱德不解,詢問緣由,史沫特萊說,

“因為你是農民,中國人十個裡有八個都是農民,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向世界談到過自己的經歷,如果你把你的身世告訴我,也就是中國農民第一次開口。”

“我的經歷只是中國農民和士兵生平的一部分,沒什麼值得你寫的,請你到各地走走,和別人見一見,談一談,再做選擇吧。”

史沫特萊接受了朱德的建議,和很多紅軍將領接觸了,然而,再跌宕起伏的經歷也敵不過最初的好奇,最終,史沫特萊還是決定為朱德撰寫一部傳記。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史沫特萊和朱德

1937年3月,史沫特萊正式實施寫作計劃,她和翻譯以每週三次的頻率,去和朱德交談。

一般是由史沫特萊提問,朱德回答,再展開思路盡情發揮,有時說著說著,史沫特萊就會熱淚盈眶,朱德問她怎麼了,她說她想到了自己的母親。

朱德嘆口氣,“世界上的窮人原是一家”。

除了採訪朱德,史沫特萊還遇到很多有趣或溫暖的人,她經常走著走著,就有人過來握著她的手哭。

原來,這些人是她在西安救助過的人,那時候,她經常去給滿身瘡痍的政治犯們擦藥包紮,後來,這些政治犯們大都來了延安,一眼就認出了史沫特萊。

在延安,史沫特萊感受了乾淨和真誠,這裡的人們對革命抱著令人無法理解的熱忱和信心,她想,

“我喜歡這裡,我也應該在這裡。”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朱德和史沫特萊

4月,史沫特萊向黨組織提出加入中國共產黨,不料,她的申請遭到拒絕。史沫特萊嚎啕大哭,她只能用這樣放肆的方式抒發自己的難過。

後來,宣傳部部長向她解釋被拒絕的原因,因為史沫特萊是外國記者,她留在黨外反倒會起到更大的作用。

儘管如此,史沫特萊依舊深受打擊,這也成為她一生的憾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朱德即將率部奔赴抗日前線,臨行前,他問史沫特萊打算怎麼辦。

史沫特萊也拿不準主意,便去請示了毛澤東,毛澤東跟她說,“這次戰爭,比過去歷史重要得多。”

確定了想法,史沫特萊便收拾好行李,等著出發了,結果她一個不小心從馬上摔了下來,把背脊給摔傷了,因此,整個夏天,她都只能在延安的窯洞中養病。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毛澤東

兩個月後,史沫特萊實在待不住了,她向毛澤東請求去前線採訪,毛澤東送給她一把藤椅,還配了兩名警衛和一名勤務員。就這樣,史沫特萊跟隨戰地服務團一起去到山西。

10月下旬,史沫特萊再次見到朱德,朱德滔滔不絕地給史沫特萊講同日本侵略者戰鬥的故事,勾得她心癢癢。

當她知道自己的朋友獲准隨軍前往抗日前線的時候,她向朱德提出要求,希望自己能夠同去。這要求當即就被朱德和任弼時給否了。

朱德說上前線的人得是有打仗準備的人,史沫特萊說自己在美國西部長大,可以打仗。

朱德還打算用其他理由拒絕她,“可你是個婦女......”

話沒說完,史沫特萊就打斷他,“我並不是因為想當婦女才成為婦女的,是上帝把我造成這樣子的!”

聽了這話,朱德和任弼時都笑了起來,而康克清還記得,那一天,史沫特萊噘著嘴,還委屈地掉了淚。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朱德和康克清

最終,朱德還是同意了她上前線的請求,但規定她只能和部隊一起行動,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史沫特萊近距離觀察到了朱德指揮戰鬥的樣子。

史沫特萊撰寫了幾十篇戰地通訊,也跟著八路軍總部輾轉多地,1940年史沫特萊積勞成疾,而且病症越來越嚴重。

這一年夏天,史沫特萊被送到重慶治病,但國民黨對她的一舉一動都進行著嚴密的監視,沒辦法,史沫特萊去到香港。

魂歸中國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史沫特萊

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不久,史沫特萊返回美國,她本打算在美國休整一段時間後,再回到中國完成傳記,結果內戰爆發,美國參與其中,史沫特萊想要回到中國的希望沒了。

她只能奔走於美國的大街小巷,為中國抗日奔走疾呼,當時的美國報紙稱她是:日本黑名單上最想除掉的六名外國人之一。

然而,這種情況隨著二戰接近尾聲時戛然而止,因為美國政府支援的並不是中國共產黨,因此史沫特萊受到打壓和詆譭。

她被汙衊是蘇聯的間諜,行動被監視、經濟被打壓,生活艱難,還有一些好友與她反目成仇。

1945年,史沫特萊搬到耶德莊,開始潛心撰寫朱德的傳記,為了充實原有材料,史沫特萊還給朱德寫了信。

朱德按照史沫特萊的要求,寄去了大量資料及自己發表的文章,同時,還有兩枚嵌著朱德和毛澤東肖像的別針和一塊延安工人制作的披肩。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朱德

1949年,史沫特萊完成初稿,可她的文章不能發表,更不能演講,本來簽訂好的出版所臨時要求,讓她在文章最後加上反共的內容,史沫特萊斷然拒絕,出版計劃就此擱淺。

史沫特萊也考慮過出國,但是她的護照始終辦不下來,護照局堅稱她的共產黨,因此,她哪裡都不能去,中國更是想都別想。

10月1日,史沫特萊在收音機中聽到了新中國成立的訊息,困頓之中的她趕緊給朱德寫了一封信,

“我將支援新中國到死去的那一天,我要盡一切力量支援中國.....

我活著親眼看見我最大的願望實現了,能夠這樣講的人是不多的,這件事情本身就足夠我一輩子受用了......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重返中國,我一定要親一親它的土地。”

10月底,經過多次鬥爭後,美國政府終於勉強給史沫特萊簽發了出國護照,不過護照僅限於英國、義大利和法國。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史沫特萊

11月15日,史沫特萊坐上開往英國的客輪。

到達英國之後,她立刻參加了英中友協成立大會,在會上,史沫特萊慷慨激昂地講述了自己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所感,後來,只要有與新中國相關的活動,史沫特萊一定會參加。

可是,她的身體越來越差,1950年4月,史沫特萊迫不得已住進倫敦牛津醫院。

醫生告訴她,她的病情不太樂觀,三分之二的胃要被切除,這是一個大手術,不過對生命沒有太大威脅。

在病床上,史沫特萊卻莫名地對這場手術感覺悲觀,好像冥冥之中已經意識到了死亡的臨近。

4月28日,她給自己的好友瑪格麗特.斯洛斯寫了一封信,信中交代了她的身後事:

我唯一的信念和誓言,就是那些貧苦的,被壓迫人民的解放,而中國革命的成就,已經是這一解放事業的中流砥柱........

由我著作獲得的全部收入,不管來自於哪,全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將軍所有,按照他的願望處理......

火化我的遺體,將骨灰送交朱德將軍,埋在中國,葬禮上要演奏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5月5日,史沫特萊接受了胃部切除手術,第二天,因手術不治不幸逝世,年僅58歲。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史沫特萊之墓

10月,史沫特萊的骨灰被運回中國,1951年5月6日,史沫特萊逝世一週年之際,她的骨灰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朱德在墓碑上親筆題字:

中國人民之友,美國革命作家史沫特萊女士之墓。

10天后,中國駐德使館就史沫特萊在德國德底茲出版社之版權、 版費如何接收的問題電告外交部:

“德底茲出版社請使館轉告朱總司令,該社接獲史沫特萊死前來信稱,她在該社之版權及版費交朱總司令。現在有6萬餘馬克,今後每年約有10萬餘馬克,版權如何接收,版費如何處理,請示。”

1950年美國女作家逝世,臨終前交代:把我的遺產和骨灰都交給朱德


圖丨《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

接到電文後,外交部直接向朱德報告並請示,並提出兩條由史沫特萊生前好友丁玲和沈雁冰所提建議,

“用於中德友好活動,版權由駐德新華分社制定專人管理”。

隨後,朱德批覆,“此件是文委主辦的,請與文委商議,與史沫特萊有關即可。”

1955年,《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以日譯本問世,很快,英文版及德、俄、法、西等各種譯本也相繼出爐。

1958年,中國駐德國使館再次請示,“朱德副主席在我館存稿費95008.30馬克,此款如何處理?”

朱德沉思良久,提筆批示,“買自然冶金科學新書、化學新書寄回”,隨後,大使館買了大量國外最新科技書籍,全部分給各大圖書館和有關科研單位。

分類: 財經
時間: 2022-03-06

相關文章

倪鵬飛:應實施大城市“青新市民”安居工程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日訊(記者 馬常豔)8月29日,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在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21夏季論壇上表示,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是中央提出的重大任務,完成這個 ...

住建部:保障性租賃住房要重點解決新市民和青年人的住房問題
8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釋出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副部長倪虹圍繞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介紹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表示,保障性租賃住房重點還是要解決人 ...

好住丨京西高性價比改善新盤 長安九里戶型大賞

好住丨京西高性價比改善新盤 長安九里戶型大賞
長安九里位於石景山長安街南側,距地鐵1號線古城站僅400米,共12棟樓,931戶,均為精裝交付,主力戶型為86㎡兩居.103㎡/120㎡三居.125㎡/138㎡四居.203-245㎡下躍,是石景山少有 ...

紅色血脈——黨史軍史上的今天丨9月20日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誕生
1954年9月20日,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1197名代表,以無記名投票方式一致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代表人民利益和人民意志的社會主義型別憲法誕生. ...

阿斯利康抗體藥物最新臨床試驗結果稱,可降低新冠重症死亡風險

阿斯利康抗體藥物最新臨床試驗結果稱,可降低新冠重症死亡風險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周亦川 編輯 | 袁月 阿斯利康官網10月11日釋出,阿斯利康治療新冠肺炎的長效抗體組合(LAAB)組合藥物AZD7442的TACKLE III期臨床試驗達到主要終點.與 ...

美團反壟斷調查的165天:王興變乖了,燒錢新業務成第二大營收支柱

美團反壟斷調查的165天:王興變乖了,燒錢新業務成第二大營收支柱
撰文 / AI財經社 周享玥 馬微冰 劉冬雪 編輯 / 孫靜 34億罰款,對美團影響多大? 罰款34.42億元!被立案調查165天后,美團反壟斷調查的靴子終於落地. 10月8日下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 ...

“歧視性”新冠疫苗政策惹怒印度,警告英國將採取“對等行動”

“歧視性”新冠疫苗政策惹怒印度,警告英國將採取“對等行動”
據美聯社報道,英國政府頒佈新冠疫情強制隔離措施,並決定不承認印度當局頒發的新冠病毒疫苗證書,被印度批評其為"歧視性政策". 印度孟買,醫務人員準備為民眾接種新冠疫苗.圖源:視覺中國 ...

冰洗消費需求呈多元化趨勢“煥新”已成使用者生活主旋律
近日,<2021京東冰箱洗衣機使用者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釋出.<白皮書>指出,冰洗市場的優異表現源於消費者生活水平上升,對產品的需求發生了轉變.從"吃得飽& ...

3200億英鎊!紐卡新老闆成足壇首富,資產是曼城老闆的10多倍

3200億英鎊!紐卡新老闆成足壇首富,資產是曼城老闆的10多倍
此前報道:英超又要產生一豪門?沙特財團3億英鎊收購紐卡斯爾聯 英超紐卡斯爾聯俱樂部官方宣佈沙特公共投資公司收購了紐卡,隨後紐卡球迷就沸騰了,許多球迷都開始暢想球隊的下賽季.而紐卡新的高層,也向球迷保證 ...

區別傳統團購,悅安居新模式成趨勢

區別傳統團購,悅安居新模式成趨勢
說起團購大家都不陌生,剛剛興起那幾年,著實讓消費者狠狠的享受了一把.很多行業尤其是零售業透過團購的模式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從而提升銷量.但是你能想象到嗎?在家居行業,也能走團購路線,比如悅安居傢俱團購更 ...

王健林套現600億,逃離房地產的1526天后,成了最被羨慕的人

王健林套現600億,逃離房地產的1526天后,成了最被羨慕的人
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前幾天,萬達酒店發了個公告. 單從字面上來看,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壞訊息--由於疫情影響及商業戰略的調整,融創將終止與萬達酒店發展訂立的有關由融創集團持有且由萬達酒店發展管 ...

相比許家印,王健林當真是因禍得福

相比許家印,王健林當真是因禍得福
作者:關不羽 1 王健林的"小目標" 2016年,63歲的王健林迎來了人生的巔峰.這一年的"胡潤全球富豪榜"顯示,王健林家族以1700億人民幣的財富,重回中國首 ...

今日千島丨菲律賓旅遊局的新動作

今日千島丨菲律賓旅遊局的新動作
9月18日,菲律賓疫情的第553天. ️更多歡樂,盡在菲律賓(More fun in the Philippines) 是多年來菲律賓旅遊局使用的宣傳口號. 這句深深印在境外遊客腦海中的宣傳口號,在今 ...

2021“新青年”購房難度指數報告,新一線城市難度相對較小

2021“新青年”購房難度指數報告,新一線城市難度相對較小
導語 人才是城市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近年,隨著戶籍制度改革步入深水區,多地逐漸放寬落戶限制,全國數十個城市加入"人才爭奪戰",推出人才引進政策.落戶補貼.剛步入社會的"新 ...

遇見你丨蔬菜做“禮服”鄉村變“秀場”這倆姑娘的創業路不尋常

遇見你丨蔬菜做“禮服”鄉村變“秀場”這倆姑娘的創業路不尋常
不走尋常路創業 用菜葉做禮服引關注 白菜.胡蘿蔔.韭菜.豇豆,這些都是我們常吃的蔬菜,但是在浙江衢州的溝溪村,有兩位姑娘竟然把這些家常菜做成禮服穿到了身上,甚至連路邊的花花草草,也成了她們的創作素材. ...

“二次房改”即將來臨?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兩類人將從中受益

“二次房改”即將來臨?北大教授提出新方案,兩類人將從中受益
在1976年時,全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僅為3.6平方米,並且住房缺口高達869戶,城市中的住房資源非常緊缺,住房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我們國家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大量人口隨著城 ...

賈康:房地產稅“抽肥補瘦”抑制兩級分化,擴大試點存必要性
澎湃新聞記者 計思敏 9月18日,在博鰲·21世紀房地產論壇第21屆年會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賈康作了題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變化趨勢與房地產稅改革>的 ...

46.5億起!海淀東昇鎮京昌路新掛一宗純商品房用地|土拍快訊

46.5億起!海淀東昇鎮京昌路新掛一宗純商品房用地|土拍快訊
樂居買房訊8月30日晚間,北京一口氣掛牌43宗地,總用地面積約245萬平,建築規模約495.94萬㎡,除1宗平谷共有產權房招標外,總起始價約1358.8億元!其中,海淀東昇鎮京昌路新掛一宗純商品房用地 ...

“二次房改”要來了?清華博士後提出“新方案”,兩類人或受益

“二次房改”要來了?清華博士後提出“新方案”,兩類人或受益
建國初期,我國的人均住房面積僅有6平米左右,而且此後的幾十年裡,發展也一直都較為緩慢,1994年人均居住面積才勉強達到10平米.歸根結底是因為,彼時我國一直實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 ...

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43宗!北四環、西二環地塊上新

北京第二批集中供地43宗!北四環、西二環地塊上新
8月30日深夜,北京土地交易市場釋出了本年度第二批次住宅用地出讓公告,共計43宗用地,土地總面積約245公頃,總建築規模約496萬平方米,除一宗招標專案以外,起始價總額約1359億元. 今年北京計劃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