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大家使用過傳統的直插100W充電器,就會知道這個大塊頭不是什麼插座都能 hold 住的,尤其是老一點的牆插,那是根本把持不住啊。而且一般充電線也就一米多點,想要邊充邊用,還要給充電器配個插線板,使用體驗就大打折扣。
幸好廠家們也想到了這一點,開始推出桌面充電器來解決這個問題。而倍思則格外上心,此前評測過的65W、100W多款氮化鎵桌面充電器產品,都廣受市場青睞。而這次倍思又小小地升級了100W氮化鎵桌面充電器,除了原有的2C2A四個USB輸出介面外,增加了兩個AC交流插口,為使用者提供更多選擇,具體幾何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
    產品介紹
倍思100W氮化鎵桌面插線板一如既往的簡潔包裝,印有功率和產品外觀,採用了倍思第三代GaN技術。
開啟包裝,內含插線板、充電線、貼紙和說明書。
磨砂和亮面拼接的塑膠外殼,上側面印有 Baseus 的 logo。
DC直流介面和AC交流插口均勻對稱分佈在三個側面。
特寫:另一面印有 100W GaN 的字樣,而且兩側都增設了AC交流插孔。
倍思100W氮化鎵桌面插線板正面配置了2C2A四個輸出介面,均支援快充。
兩個 USB-A 介面和同系列的其他產品不太一樣,由於有著100W的功率,功率分配不再捉襟見肘,雙口均支援快充,
介面上方還有一顆電源指示燈,通電後亮起冰藍色燈光。
在插線板的底部印有引數資訊:
型號:CCGAN100-2ACC
輸入 100-240V~50/60Hz,2.5A Max
USB-C1/C2輸出:5V/9V/12V/15V 3A,20V5A 100W Max
USB-A1/A2輸出:5V/9V/12V/20V 3A
電源線連線處做了加強處理,減少日常使用中拖拽帶來的磨損開裂。
電源線的長度約為155cm。
插頭為三腳接地設計,10A 250V~ 的規格綽綽有餘。
插頭的側面留有凹陷,方便使用者插拔,細節處理還挺貼心。
插頭為一體注塑成型,印有 Baseus 的 logo。
由於增加了AC插孔,所以這次的體積略長,長度約為111.83mm。
高度約為38.05mm。
寬度約為46.79mm。
和蘋果96W充電器對比。
倍思100W氮化鎵桌面插線板的正面和一元硬幣比較。
插線板的帶線重量約為429.2g。
拿在手裡的大小如上圖所示,比起傳統的筆記本介面卡小巧了不少。
自帶的資料線透過收納帶固定,C2C介面配置。
資料線長度約為109cm。
而且這根資料線內建了 E-Marker 晶片,支援5A的大電流。
    產品評測
介紹完倍思100W氮化鎵桌面插線板的外觀尺寸,接下來就帶大家看一看這款插線板的具體使用體驗。充電頭網會從協議測試、相容性測試、充電全程測試、待機功耗測試等方面帶大家全方位瞭解這款插線板。
    協議測試
協議方面,使用ChargerLAB的POWER-Z KT002讀取插線板 USB-C 介面的快充協議,實測支援 Apple2.4A、QC2.0、QC3.0、QC4+、AFC、FCP、SCP、PE、PD3.0 和PPS等充電協議。
PDO報文方面,支援 5V3A、9V3A、12V3A、15V3A 和20V5A五組固定電壓和 3.3V-21V4.05A 一組PPS電壓檔位,有著更好的裝置相容性。
USB-A 介面支援的協議同樣豐富,實測支援 Apple2.4A、QC2.0、QC3.0、AFC、FCP、SCP、PE 等充電協議。
    充電相容性測試
相容性測試環節可以清楚的得知插線板為各個裝置的充電情況,充電頭網會使用數十款裝置搭配插線板進行測試,為讀者呈現真實的測試資料。
使用 USB-C 介面為 iPhone 13 Pro Max 充電,輸入端功率約為 9.2V 2.92A 26.88W。
為紅魔6 Pro 充電,功率約為 18.19V 5.14A 93.55W。
為黑鯊4 Pro 充電,功率約為 17.76V 5.14A 91.34W。
為 iPad Pro 充電,功率約為 15.14V 2.04A 30.96W。
為 MacBook Pro 16 2021 充電,功率約為 19.72V 4.57A 90.27W。
為 Switch TV底座供電,成功觸發TV模式,功率約為4.63W。
將資料整理入表,充電器相容性相當不錯。
將充電功率從高到低排序,製成柱狀圖方便大家直觀的比較不同裝置間充電功率的差別。
使用 USB-A 介面為紅米Note11 Pro+ 充電,輸入端功率約為 9.81V 2.32A 22.82W。
為魅族18 Pro 充電,輸入端功率約為 9.24V 3.13A 28.97W。
為小米11充電,輸入端功率約為 8.8V 2.76A 24.33W。
USB-A 介面為裝置充電的相容性也不錯,最高的魅族18 Pro 功率來到了28.98W。
將充電功率從高到低排序,製成柱狀圖方便大家直觀的比較不同裝置間充電功率的差別。
兩個 USB-C 介面同時為 iPad Air 和 MacBook Pro 16 2021 充電,功率分別為28.76W和62.92W,合計功率90.68W。
C1和A2同時為 MacBook Pro 16 2021 和魅族17 Pro 充電,功率分別為62.91W和22.09W,合計功率85W。
兩個 USB-A 介面同時為魅族17 Pro 和三星S20 Ultra 充電,功率分別為9.11W和8.79W,合計功率17.9W。
使用一個 USB-C 和兩個 USB-A 介面同時為 MacBook Pro 16 2021、魅族17 Pro 和三星S20 Ultra 充電,功率分別為62.9W、9.12W和8.74W,合計功率80.76W。
使用一個 USB-A 和兩個 USB-C 介面同時為魅族17 Pro、MacBook Pro 16 2021、和 iPad Air 充電,功率分別為21.91W、58.02W和19.37W,合計功率99.3W。
四口同時為 魅族17 Pro、MacBook Pro 16 2021、三星S20 Ultra 和 iPad Air 充電,功率分別為9.13W、58.05W、8.73W和19.35W,合計功率95.26W。
    充電全程測試
針對這一章節的測試,此次選擇的是使用充電器為MacBook Pro 16 2021充電,下面來看實測資料。
這是使用倍思100W氮化鎵桌面插線板的USB-C介面為MacBook Pro 16 2021充電全程的資料變化,整個過程功率呈階梯式的下降狀態,共分為4個階段,於2小時18分充電結束。
將充電全程繪製成曲線圖,可以看出半小時充電40%,1小時充電75%,完全充滿需要2小時17分。
    待機功耗測試
充電器如果經常插在插座上不使用也是會耗電的,只不過非常小而已。很多讀者都想知道充電器如果一直插在插座上是否浪費電,待機功耗測試環節就是為了解答這個問題。
經過功率計測試,充電器在220V 50Hz的空載功耗為0.089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0.77KW·h,若市價電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46元左右。
110V 60Hz時的空載功耗為0.023W,換算下來,一年損耗的電能約為0.2KW·h,若市價為0.6元/KW·h,則充電器一年的電費約為0.12元左右。
    轉換效率測試
充電器本質上是一種轉換裝置,過程中會有損耗,以熱量的形式散發出來。我們平時看充電器上面的引數輸出100W或者65W是充電器可以為裝置提供的最大輸出功率,但充電器從插座上汲取的功率往往要更大一些,下面是充電器在220V 50Hz和110V 60Hz交流輸入的情況下分別進行了轉換效率測試,測試結果如下:
220V 50Hz下,將充電器在各個電壓檔位的輸出功率拉滿進行測試:五個檔位測得插線板AC端輸入功率和USB端輸出功率,透過計算,可得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從78.2%到91.1%不等。
110V 60Hz下,充電器的轉換效率從78.15%到89.77%不等。
    紋波測試
由於充電器中採用開關電源,變壓器次級輸出的並非直流電,需要經過整流和電容濾波輸出,也就是充電器輸出會存在紋波。充電頭網採用示波器測試充電器輸出的紋波值,與國家標準進行比對,檢測充電器的輸出質量。紋波越低,充電器的輸出質量就越高。
這是使用充電器在220V 50Hz交流輸入下的紋波測試,紋波測試分為空載(柱狀圖中Y軸電流為0A)和過載(柱狀圖中Y軸電流為非0A)兩種,最高為52mVp-p,充電器處於15V3A輸出;最低為20mVp-p,充電器處於20V0A空載狀態。
110V 60Hz下,最高為44mVp-p,充電器處於20V5A輸出狀態;最低為10mVp-p,充電器處於12V0A空載狀態。
紋波測試小結
國家標準中充電器紋波要求是不高於200mVp-p,倍思100W氮化鎵桌面插線板在110V 60Hz、220V 50Hz輸入電壓下,所有輸出功率紋波峰峰值均低於200mVp-p這個標準,表現不錯。
    溫度測試
前面提到充電器工作時會涉及到效率轉換的問題,其中的損耗電量絕大多數以熱量散發,所以充電器長時間工作的發熱情況也是測試的重要一環。讓充電器以100W功率持續輸出一小時,採集充電器表面溫度,實驗全程將充電器置於25°C恆溫箱當中。
首先來看看在 220V50Hz 的市電環境下,充電器的溫度表現。
一小時後充電器的兩個面最高溫度68.6°C。
另外兩個面最高溫度為73.2°C。
再看看 110V 60Hz 的市電環境下。
一小時後充電器的兩個面最高溫度71.6°C。
另外兩個面最高溫度為74.7°C。
    1小時滿載穩定性測試
長時間使用,充電器會不會因為過熱而降頻?充電頭網也對倍思100W氮化鎵桌面插線板進行了測試。
將充電器檔位調至20V5A,以100W功率持續輸出一小時,測試過程中電壓、電流呈水平直線,無明顯波動情況,長時間滿載使用也相當穩定。
    充電頭網總結
倍思桌面充電器、插線板有多款,造型上大同小異,都採用了同樣的四口輸出設計,大家肯定看的眼花繚亂,這裡筆者整理了目前推出的四款該類產品資料。
桌面用電講究的就是一個整潔高效,而倍思同時推出AC插孔版和普通版的意義就在於此,桌面的其他電器也能供電,徹底擺脫插線板的束縛,充電用電一條龍服務。
倍思100W氮化鎵桌面插線板配備了2C2A四個USB輸出介面,以及2個AC交流插口來擴充套件更多場景。直流介面最高支援100W功率,多口使用時功率分配智慧,能最大程度的榨乾100W的潛力,不會有一口輸出三口圍觀的現象,充電體驗上無可挑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