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如今北京城裡很難再看到美國白蛾。根據規律,成功躲過人類追殺的那些美國白蛾現在正以蛹的形態陷入沉睡,等待被明年春天的暖陽叫醒,可是捱過這個冬天也並不容易。今年有可能會是一個寒冬。這不僅是美國白蛾面對的挑戰,在同一片天空下,它的天敵、食物,還有殺它的人類,都將面臨同樣的困難。

撰文王雅淇

編輯張瑞

出品騰訊新聞 穀雨工作室

* 版權宣告:騰訊新聞出品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複製和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秋風從天而降

將死的毛毛蟲,長約三釐米,通體發黑,分十二節,每節間扎兩束褐色絨毛。讓它顯眼的是裹滿全身的白色長刺,不過此時只剩幾簇朝天炸著,其餘都泡在水裡,像難以計數的線頭,勉強支撐蟲子進行不規律的擰動。十月十九日下午臨近三點,北京朝陽區三間房街道的人造河裡,我第一次見到美國白蛾的幼蟲活體,發白的天空倒影在蟲子周圍亮晃晃的。楊羽站在我身邊,面露擔憂的神色,她是這裡的居民,在看見這條蟲子以前,她本以為這群通緝犯在殺蟲劑和電鋸的絞殺中已經銷聲匿跡了。

楊羽住在一個樹比人老的小區,古樹繁雜高大,今年九月中旬的一個下午,楊羽眼前出現了陌生的畫面:一群長毛蟲子粘在一棵桑樹樹幹上,扭動著爬上爬下。隨後,去東城衚衕裡的朋友家做客時,她再次看見了它們,毛毛蟲順著樹枝摸上灰牆,鑽進院子,一路找到露臺上的月季和繡球花,正在莖葉間大快朵頤。與此同時,小區裡的樹木開始廣泛地遭殃。先是桑樹被吃空,一週時間內,二三十棵樹的枝條上只剩下連片的白網和纖薄的葉脈,之後是杏樹和白蠟,然後是楊樹,有棵百年老楊樹只用兩天就空了一半。

美國白蛾幼蟲爬上楊羽朋友家的綠植 楊羽

受害者並不侷限在北京,根據國家林草局在春天釋出的疫區公告,今年美國白蛾的潛伏地點涉及13個省份607個縣。六月份開始,它們躲在葉片背面出生,一邊進食一邊織網,直到把整枝樹葉包覆進網幕,有人曾因此叫它們“白袍巫師”。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毛毛蟲蛻皮六七次,從毫米大小的綠色小蟲長成三五釐米的白毛黑蟲,在距離化蛹十餘天起進入暴食期,一路狂吃,吃飽後在蛹裡歇半個多月,然後破繭成蛾。雌蛾借風吹開純白的翅,等待一個前翼帶斑點的雄蛾,產下數量驚人的後代,最多能達到近2000顆。到了北京的九月,傳宗接代已經重複到第三輪,數量積累到恐怖的程度,最後一代毛毛蟲在化蛹前要找個安穩的縫隙過冬,比如雜草叢、土石底、樹皮縫和建築物的角落,於是它們一邊啃食植物,一邊成群結隊地下樹,突然就填滿了人類的視線。

暴食期的蟲子幾乎不挑食,倘若樹不夠吃,一切看似可食用的植物都會被嘗一口,比如在河北靈壽縣慈峪鎮,毛毛蟲侵犯了紅薯葉、蔓菁和大白菜,好在它們很快就被當地植保站就地正法。甚至有時候,受傷的也不一定是植物,比如在連雲港,有些失去理智的蟲子爬進了熔纖盤,在飢餓的力量下咬斷光纜,間接咬滅了附近的寬頻和手機訊號。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小區裡被蟲子啃過的樹 楊羽

毛毛蟲氾濫的幾周,楊羽不敢在樹下多呆。她設計出一條迂迴的遛狗路線,主要徘徊在停車場,然而在一些無法繞開的樹下,就算閉眼不看,她還是能聽見蟲子啃樹葉的沙沙聲,“就像秋風吹過”。在“風聲”中間,夾雜著嗶嗶剝剝的細微聲響,一起遛狗的朋友開玩笑說是蟲子爆開的聲音,楊羽渾身難受,恐懼似乎沿著繩索傳給了狗,每到樹下,泰迪也要壓低身體,拱著爪子匍匐前進。

小區的清潔工老羅不怕蟲,但也煩得很,蟲子加大了他的工作量。每天醒來後,他要揮著掃帚面對滿地的毛毛蟲糞便,一邊掃,一邊還有新的淋落到身上,不到半個月他就掃出了一座小山堆在樹底。偶爾,有蟲子從樹上悄無聲息地滑落,老羅低頭掃地,後頸發癢,沿著灰色工服的領子一掏就抓到一條蟲,蟲的命運自然逃不過被一腳踩死。為了防蟲,老羅把戴了許久的深藍鴨舌帽換成寬簷草帽,蟲子不再能碰到他的皮肉,但能在他的頭頂摔出“啪嗒啪嗒”的聲音。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被老羅掃成小山的蟲糞 王雅淇

國慶假期,楊羽出了趟差,回家之後感覺小區裡的蟲子幾乎都不見了 ,樹幹上乾乾淨淨,樹下不再有黑色顆粒,樹上也靜悄悄的。楊羽的遛狗路線恢復了正常,只是在途徑一些過分醒目的痕跡時,還是會心有餘悸:一棵原本廕庇躍過小徑的桑樹如今只剩主幹,不遠處的另一棵也只留下一根枝條,像天線一樣光禿禿地杵著。

美國白蛾耐飢耐寒,能吃能生,自然不會憑空消失。清潔工老羅相信,如今小區清淨下來,主要還是靠殺蟲劑和砍樹,畢竟他親眼見識過從樹頂降落的毛毛蟲雨。從九月中旬到國慶假期結束,小區打過三四次藥,每次噴藥,一輛白色打藥車會開進小區,卡車上摞著帶長管的藥罐,綠化人員牽出管子對準大樹掃射,成片的蟲子和葉片被衝落,幾分鐘後,密密麻麻的蟲子開始自由落體。這一幕發生在楊羽和大多數居民的視線之外,與之類似,還有成千上萬場人類與白蛾的交鋒在各個被忽視的角落展開。

殺蟲部隊

“蟲子在地上落一層,就不露地皮。”向我回憶殺蟲畫面的人是黃峰,一位早就對蟲子見怪不怪的綠化公司老闆,最近剛剛得閒。黃峰所經營的綠航園林花卉公司承包了醫院、機場等單位的綠化業務,他的員工平日在單位駐場,但今年從9月10號到10月中旬,全公司的人都奔波在北京各處打藥,簽過協議的單位最少要打上三遍,陌生的小區和公司也來找他幫忙,人手實在短缺,對方催得緊急,黃峰乾脆讓他們免費拿走裝置和藥劑自己想辦法。

打藥師傅通常在清晨五點多準備上工,至少兩個人共同作業,一次噴藥必須掃清所有的角落,上樹和爬房是基本功,作業中斷也是家常便飯,比如在醫院,殺蟲師傅在飛駛的手術車面前只能靠邊站。偶爾有醫生投訴殺蟲劑的氣味讓病人反感,打藥就得暫停,等一週後籤手續、貼通知重來一遍,樹又禿了一棵。一般兩次完整的打藥會間隔十天左右,黃峰需要上樹檢查每次打藥的效果,頭一回最恐怖,爬上一棵法國梧桐時,蟲子環繞著他,“手一抓到處都是”,到了第三次,毛毛蟲大多絕跡,再次端詳那些枝杈,有些居然在秋天發芽了。

我問黃峰,消失的毛毛蟲去哪兒了?他說絕大部分進了垃圾站,也就是掉下樹的那一堆,它們被塞進一個黑色垃圾袋丟掉,屬於“非生活垃圾”,另外一些蟲子死在樹上,隨著時間風乾成一撮絨毛,他向我展示照片,蟲子就好像破碎的蒲公英粘在泥上。黃峰向我保證,他消殺過的場地沒留一個活口,蟲蛹也沒有發現,但不好說明年會不會再次發生,因為可能會有街道上的毛毛蟲輕而易舉地跨過單位的外牆,而“殺蟲部隊”分工明確,他的職責只限於牆內。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落在地上的蟲子 黃峰

僅是牆內的殺蟲作業就已經讓黃峰手下的綠化師傅們累得夠嗆。他們所使用的藥車裡能裝300斤水,最高大的一棵樹直接能耗盡一車,需要頻繁地配藥。通常300斤水會配一瓶二三十毫升的殺蟲劑。藥劑普遍低毒,蟲子治不過來時得把兩類不同的藥品搭配在一起用,“藥效能提高一倍”。藥水氣味嗆鼻,即使備上了全包頭的面罩和護目鏡也可能在長時間作業後輕微中毒,一次黃峰的弟弟從天亮忙到天黑,回家後嘴裡開始吐沫,洗漱了許久才緩過來,也有員工跟著他幹了一週,直接辭職了。

殺蟲是一條產業鏈。黃峰的殺蟲“彈藥庫”來自北京蘇陽園林機械,這家公司在豐臺區的倉庫裡堆放著上千種產品,首推新能源裝置和租賃。老闆仲其立平時坐在倉庫一角,倉庫裡有不同型號的噴藥車,最大的一種十分鐘能噴出一噸水,普通噴藥車的價格在2000至3000元,租一次100至200元,綠化公司常年有備用,今年只有一些小區物業來租賃,真正賣得快的是他代銷的殺蟲劑,生產廠家在河南。仲其立所感受到的蟲情爆發源於激增的訂單,客戶們在九月每天以10箱(200瓶)為單位搬藥,春夏因為多雨天氣而減少的訂單都集中滯後到了秋天。

仲其立所售賣的殺蟲劑主要是高效氯氟氰菊酯,菊酯類殺蟲劑在農科院副研究員劉永強做過的測評中名列前茅,它能麻痺幼蟲的神經系統,另一種好用的藥物是脲類,它能抑制幼蟲蛻皮,廣泛用於春夏的飛防。這項研究發表於2012年,是劉永強在山東老家蟲災爆發時進行的,當時有報道稱山東“滅蛾上升到政治高度”,劉永強記得政府在灑藥之餘也動用財力請老百姓加入物理防治,主要的方法是僱村婦剪除網幕和高價回收蟲蛹。劉永強感覺近年來家鄉的防治成效顯著,他推測,“後期是天敵在蟲子的自然控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殺蟲藥劑 王雅淇

天敵不僅有自然的,也有人造的,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叫白蛾周氏齧小蜂,它們是楊忠歧教授在80年代調查陝西蟲災時找到的品種,代號中的“周氏”是楊忠歧在紀念牽掛滅蟲的恩師周堯。體長1毫米出頭的小蜂還沒有黑芝麻顯眼,只有10天左右的生命,它們會先找到美國白蛾的老熟幼蟲,透過針管注入毒素,讓幼蟲提前化蛹,然後把自己的後代寄生在蛾蛹裡,接下來,白蛾就成了未來200到600頭小蜂的營養來源,用血肉組織幫助它們茁壯成長。

北京藍狐天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開始批次生產白蛾周氏齧小蜂的國有企業之一,總經理馬潤國原是西山林場的技術人員。他告訴我,對於害蟲美國白蛾來說,除了有寄生性的天敵周氏齧小蜂,還有捕食性的天敵躅蝽,以及專一感染美國白蛾的核型多角體病毒(NPV),病毒液體或粉劑會被稀釋後像打農藥一樣噴灑在林間,戰鬥力也很強。

除了這些,黑光燈和性資訊素誘捕器等裝置也是殺蟲的武器,現在還有先進的“蟲臉識別”技術,被捕獲到的蟲子將被掃描確認身份,並上傳至監測系統。根據國家林草局的資料,今年國慶期間,北京出動32769人次巡邏了83643公里,對16個區、237個鄉鎮、1457個村點的88930棵樹進行了防治,飛防作業從4月7日啟動,累計在173天中起飛了907架次,各個公園投入誘捕器1800套,釋放天敵昆蟲1億頭,其他地域也開展了相應戰鬥,直到10月30日,毛毛蟲在我國共試圖侵佔1086.98萬畝土地,人類和美國白蛾奮勇交戰,“無公害防治率達90%以上”。

殺蟲什麼時候才是個頭

說實話,這些殺蟲記錄讓我驚訝,我住在一個綠化面積超過40%的小區,但一條蟲都沒見過,物業驕傲地告訴我,這是因為“咱小區鳥兒多”。可是楊羽的小區裡鳥也不少,只是似乎被農藥打跑了,直到白蛾被滅得差不多,楊羽才又在小區裡聽見鳥叫。這樣看來,生物和人類的武器好像很難並肩作戰。

馬潤國支援了我的觀點,並補充了例證。如果在釋放周氏齧小蜂之後噴了農藥,天敵昆蟲與害蟲會一起被農藥殺死,而且天敵昆蟲很難自然恢復,害蟲的抗藥性卻越來越強大,這樣的後果就是破壞了天敵維護平衡生態的功能,逐漸引起生態失衡。即使一片樹林已經透過釋放天敵成功防治了蟲害,偶爾的一次農藥作業也可能引起天敵昆蟲的死亡。發現害蟲後,常用的最快解決方法就是打藥。除了見效快,農藥的成本還低,周氏齧小蜂一般以200只蛹為單位整箱售賣,5塊錢一隻蛹,裡面能出5000至12000頭小蜂,乍一聽單價極低,可還是比農藥殺蟲貴了幾倍。

當然,農藥不僅誤傷天敵,還會造成更廣泛的攻擊,蕾切爾·卡遜在《寂靜的春天》“不必要的大破壞”一章中已經陳列過它傷害鳥類、危及土壤和人體健康等各種事實。最近的證據也表明,就算我們在消殺美國白蛾時換了低毒農藥,還是可能出現各種意外,比如一位沒接到飛防通知的村民剛把一百個雞蛋壓的麵條曬在院子裡,第二天就得全部扔掉,清潔工老羅也記得,在殺蟲後打撈河裡的落葉和蟲體時,他還撈出了大量的死魚。此外,如果想把藥打上超過10米的樹冠,藥機還必須用燃油驅動的。

“這是一個體系,就跟我們給人看病一樣,天敵生物產品屬於中醫體系,農藥就屬於西醫藥品,西醫的方法能迅速達到某些目的,但最終還是得治標治本。生態失衡的問題還要生態的方法來恢復。”馬潤國把這些生物產品形容成“自然的修復工”。他解釋說,孵化後的小蜂生命週期很短,在自然界的寄生率也低,若沒能在短暫的生命中成功寄生就會直接死去,沒什麼害處,而且由於存活時間短,需要每年進行人工補放。

不像農藥隨用隨取,馬潤國和員工每年春天都要去林間採集新的種蜂,即挖出一批被寄生過的美國白蛾蛹。在生產車間,工人將白蛾蛹放至試管中,等小蜂孵化出來,然後將小蜂播撒在排滿優質寄主柞蠶蛹的紙箱中,考慮到小蜂的向光性,寄生的步驟要在暗室完成。三至五天後,完成寄生的柞蠶蛹會被轉移到有光的房間內繼續發育,等到繭內的小蜂成熟,這批產品就會被裝箱放入冷庫滯育,等待提貨。小蜂一般在美國白蛾一代及二代老熟幼蟲到化蛹期被釋放兩波,很少在第三代釋放。今年第三代美國白蛾爆發時,藍狐公司只剩下少量存貨,也來不及再生產,而且因為個體小,小蜂無法對抗下雨和大風天氣,今年的雨水對釋放效果產生了很大影響。

白蛾周氏齧小蜂在辛寺衚衕釋放 楊羽

在街邊偶爾能看到被釘在樹上的柞蠶蛹,繭的兩端有傾斜的開口,這也是工人用美工刀削制的,方便小蜂飛出。在藍狐天敵公司生產周氏齧小蜂的流水線上,工人有十名左右。馬潤國說自己不擔心別人來競爭,因為整個減碳行業都不賺錢,在目前的分配規律下,賺錢的還是“碳排放的生產者”,“說白了我們都是有點情懷”。

成本、效率、代價,綜合考慮一番,現在想殺美國白蛾果然得靠“綜合防治”。但在這樣的“綜合”系統中,汙染更嚴重的方法總會以低價和快捷被青睞,生態環境變得更不可控,殺蟲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根據我國第一批外來物種名單,美國白蛾在1979年由遼寧進入我國,在遼寧省地方誌裡對此有更詳細的記錄:“1979年7月初,在丹東市郊區九連城公社窯溝大隊果園首次發現美國白蛾。”那麼,如果能在1979年順利地殺死這種外來生物,會不會對解決今天的麻煩有所幫助?

從原點重啟

我找到了曾經作為農業部檢疫專家前往丹東研究美國白蛾的張生芳,今年他已經81歲了,仍能非常清晰地回憶起來當年發現美國白蛾的狀況。那是個不小的事件。

張生芳說,1979年,那不是美國白蛾進入中國的年份,而是它被注意到的時間。六七十年代的中國農林業在混亂的時代停滯,研究生畢業、在農業部參加工作的張生芳和生物所一起搬到河南當講師,沒事就自己在農田裡找害蟲,此時,原生於北美洲的美國白蛾已經跟隨戰爭的軌跡進入日本和朝鮮半島,跨過鴨綠江,在遼寧丹東紮根了,甚至還一路爬到了檢疫局門口的樹上,但沒人認識它。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張生芳和他的研究成果 王雅淇

70年代末,中朝協議交換邊境一帶的病蟲害資料,得知美國白蛾已經覆蓋朝鮮半島後,丹東檢疫局開始進行本土調查,他們給農業部送了一對白蛾標本,分類專家方承萊憑藉蛾腿上刺的數量判定它們是星白燈蛾,抓錯了。1979年,農業現代化起步,張生芳從河南調回北京,進入檢疫局,丹東遭遇大量毛毛蟲啃食樹葉,他被派去偵查,將疑似生物拿給方承萊,這才確定了美國白蛾已經在中國生根,但說不清它們具體是哪一年、如何抵達的,沒準“大風一吹就把蟲子吹過來了”。

在丹東,張生芳看到了滿樹的蟲網,最悽慘的是糖槭,許多都因為蟲子啃食嚴重而被攔腰截斷了。這是農業部檢疫局恢復正常工作當年的大事,美國白蛾在林科院的檔案中被稱為“毀滅性害蟲”。張生芳和一位“中專畢業的同志”泡在實驗室,每天盯著培養皿和蛾子產卵的牆壁,丹東檢疫所聯合害蟲調查大隊在田間考察,歷時一年多終於理清了美國白蛾的生物學特性,成果裝進一本內部發行的小冊子。

這本小冊子成為美國白蛾的科普材料,從82年到84年,張生芳扛著自己畫的美國白蛾結構圖在疫情爆發地講課,並摸查蟲子的傳遞規律——山東的蟲子來自遼寧的木材運輸,陝西的蟲子來自武功縣修理朝鮮飛機發動機的5702廠。在他的描述裡,當年的蟲災比今年的北京嚴重得多,廠裡的工人每天走路都得把衣服翻到頭上,蟲子爬進居民樓,又從掀開的燒水壺蓋子裡爬出來。

張生芳小區內也有被啃禿的樹 王雅淇

這樣看來,在源頭掐滅美國白蛾是沒機會了,畢竟在發現時就已經蔓延開來。蟲子就像歷史的記號,標誌著忽視生態的麻木年代和人類活動的軌跡。

“就沒有檢疫物件進來以後滅絕的。”張生芳說,徹底清除一類外來物種的可能性極低。“檢疫物件”是當年的老叫法,現在已經變成了“檢疫性害蟲”。我向他請教“害蟲”的定義標準,他告訴我,“說穿了,就是根據人的利益考慮的,你對我的經濟方面造成損失,我就把你叫成害蟲。”

在我和馬潤國討論美國白蛾除了造成危害還有沒有什麼對人類的意義時,他提醒我說,“先有了自然才有的人類,是我們侵佔了人家那裡。”美國白蛾被視作一種危害嚴重的外來物種,但歸根結底,它能夠來到我們身邊離不開人類,尤其是帶它們走進歐亞大陸的二戰,當時沒人關心,現在我們只能重新面對這個自己惹出的麻煩。

但說美國白蛾是一種“毀滅性害蟲”可能有些過頭了。林業昆蟲學家蕭剛柔也參與了美國白蛾早期的研究,那之後不久,他去美國考察學習,在當地的留學生朋友家裡看到了房頂上的美國白蛾,友人不當回事,告訴他院子裡到處都是。蕭剛柔回來以後把這件事告訴張生芳,美國白蛾頓時顯得沒那麼可怕了。只是在一開始,張生芳猜測,在農業部工作剛剛重啟的時候,對待一種陌生的外來生物“需要一點氣氛”。我回想起一些給美國白蛾配上緊張音樂的影片,在已經掌握各類防治技術的2021年,這種 “氣氛”好像並沒有消失。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訊號

脫離這種氣氛,再次翻看美國白蛾的照片和影片,這些樹葉殺手也只是一群暴露在攝像頭前的昆蟲。縱使在大自然裡鍛煉出了頑強的生存本領,闖入人類世界後也只能因為吃了太多林木而沒有活路,尤其還對農藥很敏感,一沾就死。

其實麻煩不只是美國白蛾,黃峰說,“從春天開始,今年的蟲害和病害都比較嚴重”,蟎蟲、白粉病都讓他頭疼,美國白蛾只是長得比較顯眼而已,比如說,在腳步匆匆之間,很少有人會注意到樹下會多出一些亮晶晶的東西,那意味著樹上爬滿了蚜蟲。

在黃峰眼裡,比美國白蛾危險的蟲子還有很多,他自己最怕的是蝗蟲。小時候,老師講蝗災,全民捉蟲,每家有幾口人就要上交幾輛手推車的蟲子,全村的蝗蟲堆到一起臭烘烘的。他心裡一直沒概念,直到有次站在西瓜地裡,突然頭頂蝗群飛過,“就像烏雲一樣”,即使沒落地,也永遠忘不掉了,美國白蛾與之相比實在是溫和多了。況且,其他年份不是沒有美國白蛾,他已經從業近20年,偶見一兩片網幕完全不擔心,因為“沒有它繁殖的機會”。黃峰相信今年的機會就是天氣,畢竟這是最顯眼的原因,今年的北京有二十年來最多的降水。

,時長00:14

清除蟲害後,樹木在秋天重新發芽 黃峰

在《中國森林昆蟲》對美國白蛾的記錄中,“溫度24-26°C、相對溼度70-80%最適於幼蟲發育”,2021年北京汛期的平均降水量為627.4毫米,是近十年同期的近1.6倍,單7月就有20天在下雨。無可置疑,條件很適宜。更令人擔憂的是,相比於人類自己可控的殺蟲防治策略,氣象是很難準確預測和改變的因素。

根據氣象專家的結論,今年北京強降水的直接原因主要與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北擴有關,另一個為公眾所知的詞則是“氣候異常”,不止北京,這也是全球性的局面。單就降雨而言,河南遭遇了極端暴雨,德國西部和比利時東部也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洪水,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雨量奇高,巴西的里奧內格羅的降水量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甚至格陵蘭冰蓋的頂峰都出現了歷史上的第一次降雨——之前只會降雪。

在10月31日世界氣象組織所釋出的《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臨時報告》中,這些極端天氣都被歸因於“氣候變化”。過去七年正在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七年,海洋升溫酸化,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升溫的大氣層能夠容納更多水汽,這些都在某種程度上輔助了異常的降水。

馬潤國把“蟲情嚴重”解釋為“某種積累”,不管是突然增多的美國白蛾,還是奇怪的多雨季節,都是一種生態現象。顯然,毛毛蟲爆發不能單怪罪雨水,它們一樣是警示的訊號,就像《大滅絕時代》扉頁上所摘錄的博爾赫斯的話:“無數個世紀過去了,然而一切都發生在今天。”

多雨的天氣裡,黃峰心情鬱悶,不止擔憂蟲害,也為夏季的洪災難受,有天待在花店,外面在下雨,他拿出陶壎吹了一首《憂傷飄滿雨季》。不過馬潤國倒是記得一些下雨帶來的好事情。他今年在林間考察時,發現頂級林木栓皮櫟長得比往年好很多,高大的落葉喬木結出大量飽滿的果實,他們不用再去別的地方採種了,“就像水是萬物之源一樣”。不管是雨水還是白蛾,馬潤國相信它們都有“大自然的奧秘”,所以根本不用執著於殺光美國白蛾,在“一物降一物”的自然界,周氏齧小蜂都知道不能讓自己的寄主滅絕,人類能做到所宣傳的“有蟲不成災”就足夠。最近,他開始準備冬季的蟲情調查,等疫情好轉後,就出發去森林。

我的追查也告一段落。如今北京城裡很難再看到美國白蛾,它的訊號隨著驟降的氣溫徹底熄滅,其上又覆蓋了秋風掃下的樹葉,還有突然降落的大雪。根據規律,成功躲過人類追殺的那些美國白蛾現在正以蛹的形態陷入沉睡,等待被明年春天的暖陽叫醒,可是捱過這個冬天也並不容易。國家氣候中心釋出公告稱,今年將出現“雙峰型拉尼娜”現象,即在去年的東太平洋海溫變冷恢復後,一場新的降溫再次來臨,這樣罕見的現象將帶來愈加不穩定的天氣狀況,有可能會是一個寒冬。不過,這不僅是美國白蛾面對的挑戰,在同一片天空下,它的天敵、食物,還有殺它的人類,都得解決同樣的困難。

殺死那隻美國白蛾|穀雨

(來源:騰訊新聞)

◦ 楊羽、老羅為化名。

(摘自微信公眾號穀雨實驗室-騰訊新聞,王雅淇/文)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1-08

相關文章

新研究:新冠重症患者中超七成出現譫妄,多個因素造成

新研究:新冠重症患者中超七成出現譫妄,多個因素造成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COVID-19大流行已經持續了一年多,除了社會和經濟影響,病毒對患者本身的影響也是長遠的.國際頂級醫學期刊BMJ(<英國醫學雜誌>)最近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在14 ...

瑞德西韋將早期診斷出的新冠高危患者的住院率降低87%
吉利德科學表示,在一項招募562名新冠高危患者的全球Ⅲ期雙盲對照試驗中,在發病早期注射瑞德西韋能夠降低該人群住院機率達87%.這一結果也支援擴充套件該藥物適用範圍至居家康復人群.

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易得新冠 感染新冠易誘發糖尿病:新冠大流行中的另一場大流行病

糖尿病等基礎病患者易得新冠 感染新冠易誘發糖尿病:新冠大流行中的另一場大流行病
最近,斯坦福大學微生物學家彼得·傑克遜收到了一位新冠肺炎康復患者的郵件,對方表示自己"在感染新冠病毒前沒有糖尿病,但如今卻每天都在服用大量的糖尿病藥物." 傑克遜稱,近段時間以來, ...

小麥-華山新麥草遠緣雜交後代中抗病基因研究

小麥-華山新麥草遠緣雜交後代中抗病基因研究
華山新麥草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早熟.優質.矮稈.抗病等特點,是小麥品種改良的重要遺傳資源,特別是小麥全蝕病稀缺的抗性資源.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遠緣雜交遺傳育種團隊陳新宏研究員課題組透過遠緣雜交和 ...

日本的未成年新冠患者逼近總體的25% 學校內的群聚感染頻發
人民網東京9月18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道,根據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的分析得知,在日本全國的新冠肺炎患者中,18歲以下的未成年群體幾乎佔了整體的四分之一.此前,未成年群體的所佔比例一直在1 ...

被特朗普贊為其新冠“治癒關鍵”的“抗體雞尾酒療法”,將於下週在全英推出

被特朗普贊為其新冠“治癒關鍵”的“抗體雞尾酒療法”,將於下週在全英推出
據"今日俄羅斯"(RT).英國天空新聞17日報道,英國政府宣佈,將從下週起向英國各地住院患者推出一種新的抗體治療方法--"抗體雞尾酒療法"Ronapreve.R ...

降糖屆封神的二甲雙胍新發現:竟然還可輔助治療新冠?
(轉)據丁香園報道,由武漢大學研究團隊發表於一項研究結果支援二甲雙胍可用於治療感染新冠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這項對 1213 名感染新冠且既往患有 2 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進行的回顧性研究表明,使用二 ...

保加利亞累計新冠死亡病例超兩萬例
新華社索非亞9月20日電(記者林浩)保加利亞衛生部20日公佈的資料顯示,截至20日零時,過去24小時該國新增新冠確診病例458例,累計確診482186例:新增死亡病例43例,累計死亡20028例. 資 ...

新冠口服藥物獲突破!默沙東領跑 國內這一藥企受關注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訊,新冠口服藥物傳來好訊息.1日,美國默沙東公佈了實驗性新冠口服藥物莫奈拉韋(molnupiravir)三期臨床試驗的"期中考"成績 ...

化溼敗毒顆粒治療新冠肺炎系列臨床研究成果發表!
化溼敗毒顆粒治療新冠肺炎系列臨床研究成果發表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獲高級別證據支援 日前,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黃璐琦團隊開展的關於化溼敗毒顆粒治療新冠肺炎的系列臨床研究 ...

日本人建議:新冠患者“在家療養”期間,需要有這些東西

日本人建議:新冠患者“在家療養”期間,需要有這些東西
感染了新冠肺炎,在家療養(隔離)的日本人已經突破了13萬人.在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被安排在家待機期間,應該備用哪些東西? 愛知縣的57歲女性A桑和兩個20多歲的女兒一起生活.她道:"電視上每 ...

日本國民女神感染新冠,肺部出現陰影緊急住院,卻遭網民圍攻

日本國民女神感染新冠,肺部出現陰影緊急住院,卻遭網民圍攻
8月的最後一天,日本媒體報道了綾瀨遙感染新冠住院的訊息! 綾瀨遙入院治療時,她的肺部已經出現陰影,無法順暢呼吸... 不過目前病情已經得到控制,身體狀況在慢慢好轉. 事務所公佈了她這次感染髮病的經過: ...

住院、死亡風險降低一半?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研發有新進展

住院、死亡風險降低一半?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研發有新進展
日前,美國製藥公司默沙東宣佈,他們與Ridgeback合作開發的口服抗新冠病毒藥物莫努匹韋(molnupiravir)在三期臨床試驗中,輕中度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了50%.默沙東計劃向美國食品藥品 ...

可預測新冠患者用氧需求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問世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與來自世界各地的20家醫院及醫藥公司聯手,首次利用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技術,在全球範圍內預測新冠肺炎患者的氧氣需求,準確率高達95%.這項名為EXAM的研究於發表在近日的< ...

尋找“零號病例”全球疫情時間線前移 新冠病毒多地多點起源證據更多顯現

尋找“零號病例”全球疫情時間線前移 新冠病毒多地多點起源證據更多顯現
2021年9月3日,2021中國國際貿易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舉行.首鋼園醫藥館國藥集團展臺的新冠病毒模型. 視覺中國供圖 繆毒株已蔓延到全球數十個國家.視覺中國供圖 尋找"零號病例" ...

美數州新冠確診激增 醫院對有限資源進行“配給”

美數州新冠確診激增 醫院對有限資源進行“配給”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19日電 據外媒19日報道,美國數州的新冠確診病例近期激增,加上醫護人員和裝置吃緊,醫療系統不勝負荷,一些醫院表明要對有限的資源進行"配給". 據美國疾 ...

證據顯示新冠疾病後遺症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證據顯示新冠疾病後遺症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感染後遺症是一種新型"自身免疫性疾病".換句話講,即使疫情今天結束了,全球至少有2-3千萬新冠後遺症患者仍生活在痛苦之中. 長期新冠疾病(Long Covi ...

“古怪的政治生態”美國新冠死者人數已超百年前大流感

“古怪的政治生態”美國新冠死者人數已超百年前大流感
美國死於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一百年前的那場大流感! 美國<國會山報>當地時間9月20日報道說,儘管在過去的103年,科學和醫學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在美國,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的人數仍超過了 ...

學術頭條:寮國發現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科學家研究出可充電的發光植物,火星生命的產生或受火星大小限制

學術頭條:寮國發現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科學家研究出可充電的發光植物,火星生命的產生或受火星大小限制
莫德納疫苗加強針的安全性和效力 隨著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出現以及抗體對一些突變株的中和作用減弱,科學家開始關注疫苗加強針.為了評估新冠疫苗加強針的安全性和效力,研究人員讓打過2針莫德納mRNA-127 ...

新加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57例,創疫情暴發以來新高

新加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57例,創疫情暴發以來新高
當地時間9月22日晚,新加坡衛生部宣佈,該國當天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57例,是新加坡出現新冠疫情以來新增確診病例最多的一天,累計確診病例已經達到81356例.新加坡當天新增死亡病例3例,累計死亡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