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找回童年——破解“育兒焦慮”

找回童年——破解“育兒焦慮”


豐子愷漫畫《種瓜得瓜》

筆者主張“有機教育”,即順天時、適童心、不催熟、不“雞娃”,讓每個兒童按照其天性發展。父母不必焦慮,而應靜下心來陪伴孩子,在陪伴過程中發現孩子某種興趣,然後因勢利導地提供支援。對於校外教育而言,社會教育目的是“將孩子心靈點亮,而不是將大腦塞滿”。

“教育內卷化”和家庭焦慮的根源

“內卷”概念最早出現於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的《農業的內化》,形容一種“很辛苦又很不經濟”的模式。時下,中國兒童教育也出現“內卷化”現象——“大多數家庭、家長、孩子都在為超過“別人家”而努力,但到頭來,所有人都感到精疲力竭,整體教育效益並沒有顯著提高。

從大的背景來說,家庭、家長們越來越焦慮,可能與我國發展過快有關係。過去經濟發展較慢,社會競爭沒那麼大,社會節奏沒那麼快,學校排名之風沒那麼盛行,尤其是學歷與收入的聯絡也並未像現在那麼緊密,家長的心態也就比較平和。

時下,家庭、家長們的焦慮也與新科技的快速普及不無關聯。研究發現:眾多家庭存在的“雞娃現象”與智慧手機微信群的普及應用呈正相關關係。比如,當家長加入各種育兒微信群后,在微信群裡看到的各種育兒資訊越多,反而可能更加焦慮。原本每個家庭資訊是閉環的,如今大家在一個微信群交流育兒經驗,看似資訊對稱,結果卻看到別人家如何“雞娃”,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努力,結果導致越來越多家庭無法淡定,被迫捲入競爭,“教育內卷化”由此愈演愈烈,甚至有些家長從“孩子成績焦慮”發展到“學校排座位焦慮”。

按照經典“焦點理論”,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家長對孩子的關注焦點一般會發生改變,相應也產生了不同的焦慮:

(1)學齡前階段,多數家長過度重視孩子各方面技能的學習及身體營養狀況,往往忽略孩子本身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度也普遍較低。“幼小銜接”是引發此階段家長焦慮的主因。

(2)進入小學,學習問題引發家長較大範圍的焦慮——孩子缺少學習目標和計劃、學習缺乏自信、寫作業不認真等成為家長關注的“焦點”問題。小學學生的生活習慣依然是問題,他們的自理能力並未隨年齡增加而改善,這與父母寵愛、家長擔心學習時間被佔用關係密切。其中,有三成半學生生活習慣問題是因沉迷電視網路而導致。

(3)到了中學,尤其是進入高中,因學習成績產生的焦慮情緒在家長中開始下降,“焦點”轉向親子溝通、互動、相處方面,約五成中學生不再或極少與父母溝通,父母與孩子衝突的數量明顯增加。多數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頻率、質量明顯下降,一些家庭出現了親子關係惡化的狀況。

與此同時,傳統教育學的“焦點理論”也在遭遇新世代、新科技的挑戰。尤其是網際網路的出現,過去孩子一出生,先是接受家庭養育,然後進入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接受正規學校教育,再從大學畢業走上社會,接受社會規訓,是一個經典的社會化過程。而進入網際網路時代,比如疫情期間孩子居家上網課時期,家長扮演著督促孩子學習的角色,孩子同時要接受來自學校、社會各種多元化資訊,這對傳統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構成挑戰,導致家庭、家長和孩子普遍感到焦慮,未來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重要性、緊迫性凸顯。

“精英教育”和“小眾教育”各具不確定性

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接近或超過25000美元之後,基本已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當家庭“基礎民生”問題解決以後,人們自然會追求“質量民生”。“教育民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家庭普遍關注的頭等大事。大城市的家長普遍不再擔心孩子“有沒有學上”的問題,而是擔心孩子能否進優質學校。表面上看,這是孩子們的競爭,其背後實際反映了中國中等收入家庭的競爭與焦慮。甚至可以說,對不同教育模式的選擇,事實上反映了中國不同家庭對未來社會所需要人才的一種趨勢性判斷。

一般來說,大多數家庭仍會選擇傳統的“精英教育”,即讓孩子按部就班、拼命刷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走應試中高考的教育模式。也有一部分家長開始放棄上述模式,選擇“小眾教育”,去國際學校就讀,走培養孩子的個性和自由、創新能力的教育模式,未來也不打算參加國內高考,準備送孩子出國。還有部分家庭則在上述兩種教育模式之間猶豫、徘徊。客觀地說,上述兩種模式很難說誰優誰劣,關鍵要看孩子更適合接受哪種教育模式,但無論選擇哪種教育模式,其實都存在不確定性與風險。

以“精英教育”為例,教育界曾對過去30年中國科大少年班的大學生髮展做過追蹤研究。回溯研究結果證實,過早定向的精英教育、天才教育,效果並沒有想象得那麼好。像科大少年班的既定目標是希望培養出一批立志於基礎學科研究的科學家,但有研究透過對3162名少年班大學生“長時段”的追蹤調研發現,其畢業生中僅有8%最終成為從事科研或高校教授,而其他人不乏選擇當和尚、快遞員,也有人考了二級心理諮詢證書、在社會上做心理輔導。當然,就總體社會環境而言,時下國內的大學畢業生,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對口率還不到20%。

再以出國留學為導向的“小眾教育”舉例,伴隨出國留學大眾化時代的來臨,出國留學教育回報率越來越低。隨著留學門檻的逐步降低,出國留學不再是富裕家庭才可以實現的目標,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選擇出國留學。《2019年中國留學生意向調查報告》顯示,忽略不清楚家庭年收入的部分(佔28.82%),家庭年收入為“11萬~20萬元”的佔23.45%,家庭年收入10萬元以下的佔6.82%。留學生回國後,約72%的人進入企業,5%的人開辦自己企業,16%的人正在尋找工作。從CCG(全球化智庫)調查資料來看,“海歸”群體中61%的人選擇回到自己家鄉,13%的人去了北京,8%的人去了上海,7%的人去了廣東。由於近年來每年有約百萬人回國,留學回報一年比一年低,單位沒理想中那麼好,工資也遠未達到預期水準。因此,每個家庭對教育模式的選擇、對教育投入與回報的權衡,也成為焦慮之緣由。

對此,有人曾提議說,現在高考是“一考定終身”,要多考幾次才公平。其實任何制度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只能儘量減少缺陷。未來伴隨新科技、新業態的不斷湧現,個人更是越來越做不到“一考定終身”。這也說明,教育原本就具有不確定性與風險。教育學家比斯塔將其稱為“教育的美麗風險”,意思是指教育過程就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且教育就是因為這種風險的存在而美麗。而家庭教育需要面對的不確定性,則成為家長陷入焦躁的客觀基礎。我國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更是整個社會的導向問題。教育焦慮只是社會焦慮在普通家庭、每個孩子身上的一種折射。如若針對此類問題不作出制度性改革,教育焦慮及家庭成本將繼續維持在高位。

AI時代破解“教育內卷化”,需各治理主體協同努力

在AI時代,新科技普遍應用的社會狀態可用“加速”來描述。當下中國社會的“加速”狀態,最突出地體現在,它從一種相對穩定和靜止的形態迅速切換到一種不穩定和加速演化之狀態。社會的“加速”正在解構原有的社會結構,也在形塑一種全新的社會形態。因此,現在很難再用單一辦法來處理複雜問題。學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同樣如此,必須透過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來解決上述難題。

1.對於學校教育而言,教育評價須破除功利化的“五唯”評價

功利化評價反映到教育評價上,就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在新時代要打破“五唯”,建立起科學的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綜合評價體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創新評價工具,利用人工智慧、大資料等現代資訊科技,探索開展學生各年級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

第一,必須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籤的做法,加強過程性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多元評價,將分數評估與綜合表現評價相結合、課堂表現與學科測試相結合、日常成績與關鍵考試相結合。

第二,評價方法注重實證性,特別注重增值性評價,即在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關注學校效能的改進與提高幅度、發展和變化傾向,以及學校所規定的發展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學生成績的提高情況,重視和強調學校質量的持續提高。

第三,教師評價不僅要對學生過去學習加以總結,也要對學生未來的學習作出方向性、路徑性、策略性引領。把評價作為教育的內在動力,驅動教育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第四,學生是具體的人,其成長是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因此需要進一步強化過程評價,改進結果評價,更加關注學生成長狀態。每一個具體的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其學習和發展的起點、過程和結果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評價必須尊重學生髮展的差異性、豐富性。

2.對於學校老師而言,切勿拿兒童“大腦”與“電腦”競爭

AI時代人工智慧的演算法,尤其是它的底層演算法已經超過了人腦。據統計,人類頂尖圍棋高手一輩子最多能下20萬盤棋,而人工智慧一個晚上能下100萬盤,而且不知疲倦。這是資料之腦的特點,它做了人工、人腦無法做的事情。

人類大腦容量是有限的,兒童大腦發展也是有階段、有梯度的,其儲存知識能力要大於提取能力,所以兒童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40分鐘一節課,課間要休息的原因。兒童的神經迴路會飽滿,需要停頓。而機器深度學習,類似於螞蟻尋找食物的過程。螞蟻尋找食物就是無數螞蟻不斷試錯的過程,最後有一隻螞蟻找到食物,它將資訊傳遞給後面的螞蟻,形成一個迴路。所有螞蟻就是透過不斷試錯,達到一個路徑最優,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底層演算法”。機器會不斷自我學習、自我複製,最終成為一個很聰明的機器人。而人腦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像群蟻那樣去反覆試錯。

未來的大多數職業,凡是能夠被機器人、人工智慧替代的行業,人腦都會被替代。有人說現在70%大學生學的專業到10年以後將全部被電腦所取代。那麼,我們現在學習還有什麼意義呢?未來學什麼?時下怎麼學?如何幫助孩子更智慧地學,這是我們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面臨的課題。總之,AI時代正在倒逼人們學習方式發生變革,我們教育評價也將隨之發生變化。

3.對於校外教育而言,社會教育目的是“將孩子心靈點亮,而不是將大腦塞滿”

時下眾多培訓機構透過K12考試訓練,把孩子整個大腦訓練成考試機器。各種標準化考試,效率很高,但不符合教育本原。最近中央強調“五育並舉”,其根源正在於,人們過於關注孩子升學考試,一切圍繞分數轉,表面上強調素質教育如何重要,到了中高考,最終還是以分數作為選拔標準。這也是長期以來困擾教育學界的“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關係問題,如今用新的話語方式表達,即是如何處理好“育分”和“育人”的關係。

AI時代社會教育應該大力倡導“ACE”(審美、創造、共情)學習策略。ACE學習策略之所以被國際認同,優勢在於它基本符合我們人類教育本原——“教育應將孩子心靈點亮,不是將大腦塞滿”。

數理化學習固然重要,但在電腦已反超人腦的時代,以刷題、標準化考試作為唯一標準的選拔模式顯然已經落伍。機器深度學習已能很好地解決所有“演算法”問題,故“大腦”不應再與“電腦”去競爭。而電腦無法超過人腦之處在於,人具有“審美、創造、共情”,ACE學習策略可以讓兒童擁有比電腦更加豐富、更有厚度的生活審美、創新與生命體驗。

理想的教育應實現“高科技”與“高情感”的平衡,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應加強合作教育,倡導分享教育、融合教育。AI時代人的情感與社會關係會變得越來越簡單,人機關係中人反而會變得被動。現在不少“10後”孩子被關在家裡,僅憑電子裝置來觀察這個世界,而他們見到的世界都是片面和被“改造”過的。為此,必須透過親子互動、校園文化、社會實踐,綜合鍛鍊兒童大腦,使其神經迴路連結更加豐富多元。

4.對於家庭家長而言,應教會孩子“敬畏生命、學會生存、感恩生活”

敬畏生命對兒童來說,首先要尊重、珍惜自己生命;然後對動物、對大自然持敬畏之心。懷有敬畏之心的兒童,一般都會珍惜生命。學會生存,既要教兒童學會謀生本領,又不要太功利。應理解人生的“不連續性”,學會目標和策略的區分。現在校園裡有許多“A型學生”,即傳統觀念裡那些“好學生”,他們成績總是能得“A”。而“X型學生”則與之不同,他們的成績並不一定拔尖,但願意承擔創新風險,勇於嘗試新鮮事物,未來社會更需要“X型學生”。

市場經濟固然要強調競爭、強調效率,但孩子過早地進入競爭社會,反而會影響其心智健康發展,故筆者主張“有機教育”,即順天時、適童心、不催熟、不“雞娃”,讓每個兒童按照其天性發展。每個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長節奏,有的發展快一點,有的慢一點,但最終大多會“開花結果”。父母不必焦慮,而應靜下心來陪伴孩子,在陪伴過程中發現孩子某種興趣,然後因勢利導地提供支援。特別是要教育孩子感恩生活,學會分享、學會善良、學會合作,孩子才會成長得更加自信、更加平和、更加善良。

(本文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探索與爭鳴》2021年第5期 楊雄)

來源: 文摘報

分類: 親子
時間: 2021-07-04

相關文章

育兒焦慮沒必要 專家:孩子有個體差異不宜追求完美
來源:北京晚報 "育兒焦慮"真是沒必要 專家:寶寶有個性差異 不會"完美"生長 "別人家孩子都出牙了.會爬了,我家孩子怎麼還沒動靜"&quo ...

“腦子是個好東西”,育兒焦慮中的邏輯陷阱你踩過幾個?

“腦子是個好東西”,育兒焦慮中的邏輯陷阱你踩過幾個?
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雖然雙減政策已經下來有一段時間了,但不少父母仍然沉浸在育兒焦慮中,容易被周圍充滿矛盾.衝突的觀點影響.心理學家發現,調整認知偏見和邏輯謬誤可以讓我們在面對衝擊時保持更平和的情緒狀態 ...

雙減政策帶來的育兒焦慮,這本書幫你徹底解除
雙減政策,本意是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家長的精神負擔.卻有很多家長說:面對高中錄取率的進一步下降,更加焦慮了,哪能不補課?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差,差到連高中都考不上.面對雙減政策,家長應該怎麼做? 關 ...

調查|照本養娃,動輒比較!個體有差異,育兒千萬別焦慮

調查|照本養娃,動輒比較!個體有差異,育兒千萬別焦慮
"別人家孩子都出牙了.會爬了,我家孩子怎麼還沒動靜""人家孩子都會認字了,我家小寶怎麼就知道成天瞎玩""書上說一天要喝夠900毫升水,我們孩子怎麼老喝 ...

照本養娃,動輒比較!個體有差異,育兒千萬別焦慮

照本養娃,動輒比較!個體有差異,育兒千萬別焦慮
"別人家孩子都出牙了.會爬了,我家孩子怎麼還沒動靜""人家孩子都會認字了,我家小寶怎麼就知道成天瞎玩""書上說一天要喝夠900毫升水,我們孩子怎麼老喝 ...

“育兒幫扶者”還是“矛盾導火索”?“隔代撫育”之痛如何解

“育兒幫扶者”還是“矛盾導火索”?“隔代撫育”之痛如何解
來源:半月談 編者按 "隔代撫育"是我國目前主要的育兒形式之一.在年輕人工作越來越忙碌.家庭代際關係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時期,家庭育兒很多時候處於兩代人齊上陣的狀態.人們很難簡單地將兩 ...

「銳評」讓育兒假落實落地 |王琦
來源:曲靖日報-掌上曲靖 ​ 近日,貴州.安徽.吉林.四川多地探索"育兒假"有新進展,引發關注.很多家庭在嬰幼兒照護上,不是託付給老人,就是花錢請保姆,兩者都存在不少弊端.讓父母能 ...

孩子提起學習就懶洋洋?家長要警惕這個心理現象

孩子提起學習就懶洋洋?家長要警惕這個心理現象
前幾天為了解決"我家孩子對學習沒要求"這個教育大坑,寫了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且看:"我家孩子對學習沒要求"這事兒,得從"激發慾望"下手. ...

教育好家長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 記者手記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寧寧 這一屆家長,挺難. 以80後.90後為育兒主力軍的家長正面臨著不同以往的家庭教育困境,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焦慮.<2019中國父母孩子成長焦慮白皮書&g ...

民族品牌的驕子,為什麼是魯花?

民族品牌的驕子,為什麼是魯花?
"企業小了是自己的,企業大了就要為國家和社會承擔責任.企業的貢獻不應該僅僅侷限在規模效益上,魯花還應該為國家承擔一些大事." 雖年逾古稀,但魯花集團創始人孫孟全依然銳氣不減,而他所 ...

安撫奶嘴是哄娃利器,還是會“偷走”寶寶顏值?家長看完不糾結

安撫奶嘴是哄娃利器,還是會“偷走”寶寶顏值?家長看完不糾結
Hi大家好,歡迎關注莞家媽媽今日育兒分享.近年來,育兒界對於安撫奶嘴的爭論一直未休.這個小東西簡直讓人又愛又恨,你是不是也在糾結和鬱悶當中呢?今天莞媽系統地和大家說道說道,安撫奶嘴到底該不該用,怎麼用 ...

一年減肥35斤,這位媽媽一不小心變身「神奇女俠」

一年減肥35斤,這位媽媽一不小心變身「神奇女俠」
今天 K醬 想給大家分享站內一位寶媽 Keeper 的故事. Tyra( Keep ID: TyraMan )在短短一年內瘦身 35 斤,在忙碌的工作和繁瑣的育兒中,用運動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健康.自 ...

為什麼父母都是學霸,孩子卻是個普通人

為什麼父母都是學霸,孩子卻是個普通人
文/趙昱鯤 來源/<讀者>雜誌2021年17期 從智商到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考試能力.領導力等等,一般情況下,父母的成就越高,他們孩子的成就也會比常人更高,但離他們父母的成就卻很遠. 達爾 ...

積極的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積極的孩子,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有關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熱議的話題,在反思 " 雞娃 " 和內卷現象的同時,無數因孩子教育而備感焦慮的家長,都想要尋求更合理的教育方法. 由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 ...

“照書養娃”是按圖索駿
"別人家孩子都出牙了.會爬了,我家孩子怎麼還沒動靜""人家孩子都會認字了,我家小寶怎麼就知道成天瞎玩""書上說一天要喝夠900毫升水,我們孩子怎麼老喝 ...

日本最“佛系”媽媽分享幸福秘訣:7分的媽媽,剛剛好

日本最“佛系”媽媽分享幸福秘訣:7分的媽媽,剛剛好
幸福的人,都有一套處事哲學 這個時代的已婚女人,總被外界和自身的高標準綁架. 胖了醜了會被嫌棄,太漂亮又被懷疑不踏實:做全職主婦不被理解,去工作被說是對家庭不上心...... 這幾年,我身邊不少朋友結 ...

你怎麼看畫兒,畫兒就怎麼看你 | 童書新品

你怎麼看畫兒,畫兒就怎麼看你 | 童書新品
<遊戲天性:為什麼愛玩的孩子更聰明>,[美]凱西·赫什-帕塞克/羅伯塔·米尼克·格林科夫/迪亞娜·埃耶 著,魯佳珺/周玲琪 譯,華章 | 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年7月. 遊戲力是近些年在 ...

積極論 | 利用兒科候診時間,開一道正向教養的窗(上)
家長大多都有帶孩子去醫院看病的經歷,這些經歷多數都並不愉快. 一方面是著急需要專業處理的病情,另一方面是漫長的等待時間,以及此起彼伏的哭聲,相互放大的焦慮. 最近,中國首檔兒童醫療紀錄片<你好, ...

共讀繪本開啟美好親子時光,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共讀繪本開啟美好親子時光,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來源:嘉興日報-嘉興線上 "呱呱呱,是什麼聲音?""是小青蛙!"10月12日晚上,室外華燈初上,室內暖意融融,在燈光的映襯下,秀洲區圖書館二樓的"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