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育兒幫扶者”還是“矛盾導火索”?“隔代撫育”之痛如何解

來源:半月談

編者按

“隔代撫育”是我國目前主要的育兒形式之一。在年輕人工作越來越忙碌、家庭代際關係由傳統向現代轉型時期,家庭育兒很多時候處於兩代人齊上陣的狀態。人們很難簡單地將兩代人歸納為“無私的奉獻者”和“自私的利己主義者”,因為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並非簡單的好與壞,而是夾雜著現實妥協、情感讓渡、責任邊際模糊以及代際衝突難以避免的斑駁圖景。

從某種意義上說,“隔代撫育”一方面是當代小家庭的“幫扶者”,另一方面也成為家庭矛盾與養育理念衝突的導火索。

年輕夫婦因工作繁忙,且缺乏更多優質育兒資源,時常處於無能為力的狀態。而依靠老一輩帶娃,又可能面臨老人身心壓力陡增、晚年生活品質需求提高、撫育意願降低、只催生不願帶、科學撫育能力不足等多種問題。

同在一個屋簷下,家庭內部的多重親密關係正面臨一系列挑戰和考驗,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碰撞、撕扯,在獨立與依賴之間搖擺、糾結。

給負重前行的“隔代撫育”解壓鬆綁,成為萬千家庭的呼喚;發展社會化普惠托育服務,成為“三孩時代”的期盼。

上篇:新“三世同堂”危機四伏

半月談記者 艾福梅 李平

祖輩幫忙育兒是我國延續千年的傳統。但隨著時代快速發展和社會急劇轉型,年輕父母生活工作半徑不斷擴大,知識水平不斷提高,與老一輩觀念分歧逐漸加深,依舊延續的這種祖孫三代共處的家庭模式導致矛盾層出不窮。

在一些矛盾較深的家庭裡,巨大的精神壓力捆綁著每一位家庭成員。尤其是對於發洩找不到渠道、身體日益變差的老人來說,處於更不利的狀態。“養完兒子養孫子”,老有所養竟是這個意思?歲月遲暮,老人究竟該繼續發揮“燃燈精神”,還是為自己而活?

面對現實,眾多家庭當前只能在隔代育兒的撕扯中磕磕絆絆前行,許多老人還要在“祖孫同堂、其樂融融”的表象下不斷妥協和奉獻。

1 祖孫同堂,辛苦備嘗

祖孫同堂,既是一種血脈的延續,也是一種親情的見證。孫輩的出生,往往讓老人感覺欣喜和幸福,但“隔代撫育”,三世同堂,現實磨礪之下也讓一些家庭埋下隨時可能被引爆的雷。

58歲的張巧霞最近很忙,4歲的外孫女感冒後變得更加黏人。張巧霞不僅要獨自帶去推拿,還得細心照顧吃喝,耐心陪伴玩耍。“女婿在外地工作週末才能回來,女兒工作也忙,天天加班,只能我多承擔多操心。”她說。

張巧霞是寧夏固原人,3年前退休後去成都幫獨生女兒帶娃。老伴尚未退休,這幾年她只能在節假日或有事時匆忙回趟老家。“老伴自己在家沒人照料,我很不放心,可我多待一天,女兒就得請假或者把孩子帶去單位,很不方便。”

作為雙職工家庭,張巧霞的女兒就是自己父母幫忙養大的。所以,儘管自己的風溼老毛病在成都更加嚴重,帶孩子事情繁雜瑣碎、責任大壓力大,張巧霞依然覺得這是自己該盡的義務。

像張巧霞這樣的老人比比皆是。對於家住銀川的嚴爺爺來說,自從兩個兒子結婚生子,夫妻倆就當起了“牛郎織女”,一人幫一個兒子照顧孩子,週末才能聚在一起。十幾年過去,眼看孩子長大,就在老兩口覺得“快要解放了”時,一個兒子生了二胎,他們就只能繼續“發光發熱”。

在我國,無論農村還是城市,祖輩幫忙照料孩子的現象非常普遍。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2017年在北京、廣州、成都等6個城市開展的“中國城市家庭教養中祖輩參與問題研究”顯示,79.7%的城市家庭存在祖輩參與兒童教養的情況,且兒童年齡越小,祖輩參與教養的比例就越高。

走訪小區、公園、學校不難發現,不僅帶著孩子遛彎、玩耍的八九成是老人,承擔接送上下學責任的也多是老人。在一個小區廣場,半月談記者看到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奶奶提著滑板車,費力地追在小孫女後面,氣喘吁吁。“當年帶大孫女,還不覺得太吃力,現在體力和精力真是跟不上了,不追怕出事,追又追不上,難啊!”

2 當“經驗主義”遇上“科學育兒”

儘管祖輩有更多人生閱歷,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的包容度更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年輕父母的經驗短板,中和他們的育兒焦慮,但這種模式導致的一些家庭矛盾和社會問題也不容忽視。

從“是否剃頭髮”到“穿多少衣服”,從“吃鹽有勁”到“追逐餵飯”,從“這邊立規矩”到“那邊拆臺慣毛病”……自女兒出生,張女士和父母之間就如何帶孩子發生的爭吵就沒有停過。

寧夏大學心理學專家王淑蓮說,隔代育兒最大的弊端就是祖輩更傾向於傳統經驗,不能與時俱進,與年輕父母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有差異。同時,隔代親在育兒時還缺乏邊界意識和原則,從而滋生家庭矛盾。

“別說普通祖輩,我是心理方面專家,但在面對自己孫子時,有時候也會在奶奶和專家的角色中搖擺。從專家的角度應該對孩子的一些要求和行為說‘不’,但作為奶奶,看著可愛的孫子就會放鬆要求。”王淑蓮說。

王淑蓮認為,照顧孩子是需要付出全部體力和精力的事情,持續時間又長,這對於六七十歲的老人來說,辛苦不言而喻。不論老人照顧得如何,年輕父母首先要心懷感恩,多看多誇長處,不要老盯著短處。老年人也要與時俱進,我國醫療衛生觀念、教育理念相比幾十年前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不要總拿老經驗說事,要相信科學。

3 不能讓老人的晚年太透支

隔代育兒造就“老漂族”,衍生多方面問題。老年人通常被認為是流動性較低的群體,然而,隨著年輕人越走越遠,老年人為了支援兒女事業、照料孫輩,不得不“漂”在陌生的城市,面臨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兩地分居、異地就醫難等種種問題。

張巧霞說,儘管自己已經備案了異地就醫,但只有住院時才能享受政策優惠,門診就醫回原籍不現實,自費又貴。“小區裡很多外地來看娃的老人都面臨這個問題,大家都很無奈,特別希望政府能早日解決。”

之江實驗室智慧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王平認為,現在的老年人和以前也不一樣了,高品質養老需求的上升和照顧孩子之間產生了衝突矛盾。當下很多老年人對於自己晚年生活的幸福和生活品質的要求,遠遠高於上一代老年人。他們有一種自我獨立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沿海發達地區,不僅是城市,一些農村地區的老年人也越來越有這個想法。他們不再把自己看作是為子女服務,或者說無條件為家庭奉獻的個體,而是認為自己應該有高品質的生活,有自己自由生活的權利。

何況,由老年人帶孩子,在他們年紀不那麼大時或許還說得過去,如果他們年事已高,仍讓他們去做這麼辛苦的事,甚至還要帶二胎三胎,確實不合情理。

儘管許多家庭都意識到隔代育兒的問題,但大多數普通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允許夫妻中一方辭職,家政服務水平的參差不齊也讓他們不放心保姆獨自帶娃,因此只能把隔代育兒進行到底。

中篇:家庭矛盾,在多重“擰巴”的親密關係中爆發

梁晨 王春燕 李平

當一個家庭有了孩子,在喜悅和幸福的同時,新的矛盾和難題也不期而至,令人頭疼。當產假結束,年輕人需要回歸社會時,長輩們“披掛上陣”,成為育兒主力軍。原本相安無事的兩代人之間,矛盾就可能潛滋暗長。

家庭是社會的最小單元,不斷改變的現實生活和價值觀念碰撞加上代際鴻溝,導致同一個屋簷下的多重親密關係面臨諸多變數,家庭矛盾易發多發。

1 怎麼做都不對!

“我怎麼做都不對!”如果不是親耳聽到,很難相信,同樣一句話出現在相互指責的母女二人口中。

65歲的老人李鮮華幫著女兒帶了兩年外孫,憋了一肚子委屈。在她看來,自己退休後來幫忙帶孩子是一種犧牲,然而女兒不僅不感激,還對她的很多行為不滿意,指責她帶孩子的方式方法不對。

“不要隨便給孩子買零食,不健康;給孩子做飯不能加醬油,不健康;你買的玩具不好,你買的衣服不好;不要說他膽子小,不要嚇唬他;不要給他看手機。”李鮮華一口氣說了一大堆。

李鮮華的女兒劉娜也很委屈,她坦言母親犧牲很大,但不能因為老人幫忙帶孩子,就認為她做什麼都是對的。

劉娜說,自從母親跟她一起生活,自己似乎又成了不懂事的孩子,哪兒哪兒都不對。“我好像時時刻刻都被她控制著,太令人抓狂了。”

像李鮮華和劉娜這樣的矛盾,一旦發生在婆媳之間,則會再加重幾分。

讓80後宋浩為難的是,同住一個屋簷下的母親對他們夫妻倆的消費習慣不理解。“買這麼多鞋穿得過來嗎?買這麼多個包,背得過來嗎?”“口口聲聲說還房貸壓力大,為什麼還總點外賣?”宋浩不知該如何解釋,老人才能釋懷。

2 現代生活考驗傳統親密關係

——夫妻分擔,考驗“合夥人”關係

黃梅戲唱道“夫妻雙雙把家還”,但當下的現實生活中,“雙職工”各自忙碌,可能需要“996”,可能需要聚會應酬,許多人還要經過超長通勤、擠過晚高峰才能到家,雙方能一起吃飯都很難。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育兒困難過多,會造成孩子父母壓力過大,這種壓力也容易傳導到孩子身上,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當前,不少一孩家庭都面臨育兒困難,如果考慮二孩、三孩,就會面臨更多挑戰。

婚姻使夫妻成為“合夥人”,面對家庭責任、義務,就應該明確分工、並肩作戰、共同分擔,互相提供溫暖和力量支撐,誰也不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

——守好邊界,考驗婆媳關係

婆媳關係一向被稱為家庭永恆的難題,具有相似性和普遍性。基於我國傳統,育兒大多是婆婆或丈母孃來幫忙。婆媳本無血緣關係,因為一段婚姻而變成親人。有了孩子之後,婆婆喜歡替兒子分擔、看孫輩成長,喜歡用自己的經驗來指導兒媳,這往往導致具有現代意識的兒媳的反感。婆媳生活在一起時間長了,關係處理不好,也會增加夫妻矛盾,從而讓家庭矛盾趨於激烈。

婆媳相處關鍵在於把握一個度,各自守好自己的邊界。互相幫襯而不動輒越界,就是最好。

——寵溺依賴,考驗祖孫關係

人們常說 “隔代親”。的確,老人對孩子的感情相比於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不太一樣。不過,缺點也相對明顯——老人帶,存在隔代寵等問題。

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兩代人知識層面不一樣,視野不一樣,反應程度不一樣等。所以,老人帶小孩的話,肯定是跟父母帶不一樣的,包括對電子產品的管控、對整個資訊社會的接受程度、與學校的溝通等,都存在差異。

在三代同堂家庭中,應以孩子父母為核心。父母對子女有直接的責任和義務,不能推給老人了事,要多跟老人溝通解釋。老人也不應把孫輩視為情感的所有寄託,甚至爭奪孫輩。老人應當以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堅持原則和底線,不縱容孩子的一些不利於成長的行為。所謂“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老人既然承擔了一部分父母的責任,也應秉持這樣的原則。同時,要有明確的“界限感”,在父母教育孩子時不要“護短”,維護父母的尊嚴。

——老來分居,考驗老伴關係

老年人照顧第三代,面臨的最嚴重問題,莫過於一輩子相守的老夫妻被迫分居。

因為女性往往更擅長照顧孩子,退休也較早,所以往往是奶奶或姥姥照顧孫輩,爺爺或姥爺則在老家務農、工作或照顧更老的老人。不少老年人感慨,帶娃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在大城市做“老漂族”有諸多問題,身體、心理不適,孤獨感、自卑感經常湧上心頭,卻無人傾訴,還掛念在老家的老伴。

從社會管理層面,應落實老年人異地醫保措施,在社群醫院建立老年人心理健康科室,規範家政保姆市場,保障退休金髮放等。從家庭層面,孩子父母應該對孩子承擔主要撫養義務,對老年人肯幫忙心存感激,多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鼓勵分居兩地的老人多影片聊天。偶爾給老人“放放假”,讓其回家團聚,到孩子能自主上下學時,就儘早結束老人的分居生活。

3 親密關係也需適度“斷舍離”

其實不難看出,上述種種關係裡,只有夫妻關係才是最基本的,婆媳關係、祖孫關係,按理說是不應該時刻捆綁在一起的。許多家庭或是出於現實壓力,或是出於親情,還無法做到對這些親密關係“斷舍離”:老人一方面承受身心壓力幫助子女照顧家庭,一方面又離不開子孫繞膝的感覺;子女一方面對隔代育兒有諸多抱怨,一方面又難以承受沒有老人幫忙的壓力。因此,矛盾才會一再湧現。

親密關係適度“斷舍離”並非拋棄親情。再好的親情,也需要喘息的空間,傳統三代同堂的家庭模式顯然已無法適應當下社會。如何儘快完成傳統家庭向現代家庭轉型,是家庭、社會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認為,同住一個屋簷下,代際間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不同,難免產生摩擦和彼此適應性問題,在住房價格居高不下、居住空間相對狹小的城市家庭更是如此。

此類家庭矛盾背後實際上是育兒責任的合理分擔問題。祖輩無論是心甘情願地承擔照料孫輩的責任,還是選擇享受寬鬆自由的晚年生活,都應該被認可和尊重。當前需要儘快完善社會化普惠托育服務,解除家庭的育兒之困。(作者梁晨系工信部新聞宣傳中心編輯,王春燕、李平系半月談記者)

下篇:“隔代撫育”的結,讓公共服務來解

半月談記者 袁秋嶽 田曉航 李平

0~3歲幼兒照看問題橫在年輕父母眼前,壓在祖輩肩上。為破解這一難題,托育、親子早教園等社會公共服務正在探索中不斷髮展。

在這一過程中,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實,尚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1 探索多元托育服務

“把孩子送託簡直是救了命。”家住成都市高新區的王琳和愛人正值事業上升期,兒子已經快2歲了,交由雙方長輩輪流照看。老人的過度寵溺導致孩子脾氣越來越大,有基礎病的奶奶和外婆也相繼因勞累病倒。

“育兒幫扶者”還是“矛盾導火索”?“隔代撫育”之痛如何解


透過朋友介紹,王琳找到小區裡一家托育機構,早上8點入園,下午5點接娃,一日三餐都能在托育機構解決。入托兩個月,老人身體漸漸恢復,孩子生活更有規律,還學會了自主進食,不用在家追著餵了。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司長楊文莊介紹,2019年以來國家出臺多個檔案,對大力發展托育服務,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提出了明確要求,初步建立了托育服務標準規範體系。

今年8月,發展改革委下達2021年中央預算內投資70億元,支援養老和托育服務體系建設。《“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進一步改善養老、托育服務基礎設施條件,不斷髮展和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除了托育服務,各地社群和早期教育機構等也在積極探索多元方式,賦能早期教育,減輕家庭帶娃負擔。

在成都市成華區天長社群黨群服務中心“童萌親子園”,年近60歲的廖玲帶著2歲的外孫女魚丸,與老師一起跟著早教兒歌《Baby Shark》開心地跳著。一曲結束,魚丸又在老師的引導下玩起了拋球。這樣一節親子早教課45分鐘,加上課前課後的玩耍,魚丸週一到週五每天都可以在這裡待上小半天,每個月收費499元。

“之前商場、公園、小區都耍煩了,簡直不曉得咋帶,累得很。我現在回去還會教她爸媽咋跟娃娃耍。”從西昌搬到成都來幫女兒帶娃的廖玲,在親子園還交到了朋友,帶娃的日子變得愉快多了。

成都童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郭丹介紹,在家門口搭建場所緩解老人獨自帶娃的焦慮和壓力,需求十分旺盛。童萌親子園透過“公益+低價收費”方式,入駐社群黨群服務中心,為社群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親子服務。

“育兒幫扶者”還是“矛盾導火索”?“隔代撫育”之痛如何解


8 月 17 日,沙河市一家幼兒園的老師在整理玩具 牟宇 / 攝

童萌親子園目前已在四川、廣東、江蘇等9省份建立親子園100餘個,服務全國2萬餘有0~3歲嬰幼兒的家庭,布點和規模仍在不斷擴張。

為了更好地探索社群家庭早教模式,今年3月,成都市金牛區成立了四川省首個區縣兒童早期教育與發展研究培訓中心。過去3年,金牛社群早教專案已服務社群0~3歲嬰幼兒及家庭超過10萬人次。

2 降成本是關鍵

楊文莊認為,解決生育養育難題,要緊盯生育養育成本高這個核心問題,降成本、提質量,對標公辦、普惠幼兒園收費標準,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

為了努力實現“十四五”規劃中每千人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4.5個的目標,各級政府紛紛行動起來,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普惠托育事業。

但招生壓力大、投資回本慢、備案路徑不夠清晰等現實問題,讓一些想要從事普惠托育服務的企業頭疼不已。

成都幼力星球托育中心是一家依託於社群的普惠性托育機構,目前在成都有兩家分園,招生規模均在45人左右,收費每月2000餘元,屬於典型的中小型普惠托育機構。

成都幼力星球托育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寧介紹,由於普惠托育收費較低,在社群優惠了托育場地水電費和房租的情況下,需要滿班執行才能保證不虧本,招生壓力很大。在正常運營情況下,至少需要4年回本,第5年才能真正盈利。

招生問題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幼兒從入托到上幼兒園大多隻有1年,入托時間短,流動性大;二是非一線城市老人代養經濟成本尚可接受,送託意願相比北上廣等城市更弱;三是托育行業缺乏專業營銷人才。

去年12月,一家嘗試在成都運營社群普惠托育的連鎖早教機構,在艱難運營數月後,因定價過低且生源不足,資金鍊斷裂,以失敗收場。

受訪托育機構運營者認為,許多投身普惠托育的企業最初都希望響應政策號召,為降低社會養育負擔出一份力。在辦託過程中,他們也確實眼看著許多父母、老人從壓得喘不過氣的養育負擔中被解放,化解了許多家庭矛盾,“但我們首先要‘活下來’,希望相關部門能幫我們出謀劃策,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強化制度剛性,

完善托育立法和政策體系

幼有所育和老有所養都是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組成部分,一老一小同步推進才能形成合力。受訪專家建議,為了避免走彎路、走錯路,應進一步完善托育相關立法和現有托育服務政策。

在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中,明確規定了托育服務的發展原則、支援措施、工作機制和罰則,為托育服務規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力認為,托育服務政策落地需要強化制度剛性。他建議,在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訂完成後應及時跟進,圍繞托育服務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將現有行業標準、指南中的基本要求,以法律規範的形式明確固定下來,將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職責劃分清楚。

楊文莊表示,要繼續推進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發揮中央預算內投資的撬動作用,大力支援社會力量和公辦機構,發展社群托育服務設施和綜合托育服務機構。特別是鼓勵國有企業積極參與各級政府推動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

此外,應當從建立家長信心出發,科學設定托育機構質量和安全規範。據張力介紹,國家衛健委組織編寫了《托育機構嬰幼兒傷害預防指南(試行)》《托育機構保育指導大綱(試行)》,這些舉措未來將與修訂後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形成合力,共同提振家長信心。

在張力看來,相關主管部門還會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最佳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制定家庭托育點管理辦法,規範家庭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支援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護模式。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夏學民認為,為更好更專業地照顧0~3歲孩子,我們可以像發展養老護理員那樣,鼓勵發展育嬰師職業。這是一個正式的職業,培養渠道有很多,可以在社會上考證,可以在學校裡培養,也可以透過成人教育、高水平職業教育等,促進在崗在職人員轉崗轉業。

來源:《半月談內部版》2021年第10期 原標題:《給“隔代撫育”鬆綁》

分類: 親子
時間: 2021-10-09

相關文章

光明網評論員:化解“隔代撫育之痛”,社會政策要發力
光明網評論員:近年來,大城市裡的年輕父母工作壓力日益加劇,祖父母越來越成為教養孩子的"主力軍".據一項針對北上廣深等全國32個城市隔代撫育的調查顯示,純粹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幫助帶 ...

一份調查和一個大學生科創專案,成就了一門專為老年人準備的隔代教養課

一份調查和一個大學生科創專案,成就了一門專為老年人準備的隔代教養課
中國家庭有近80%是由祖輩帶孫輩,但是有90%的父輩與祖輩教養意見不一致,並且在自理能力.興趣培養等方面出現矛盾的頻率最高.0到6歲的父母普遍不焦慮,並且隨著孩子月齡的上升,焦慮程度在降低,但是與祖輩 ...

隔代撫養究竟好還是不好
撫育子女是家庭的基本功能,但如何實施它,每個家庭不盡相同,比如隔代撫養小孩子就是其中的一個選擇.城市裡大多是雙職工家庭,有了小孩之後,多數沒有時間照料,要麼休長假,要麼請保姆,而最經濟最合算又放心的就 ...

女王有望“隔代傳位”,讓威廉入主溫莎城堡,不給卡米拉封后機會

女王有望“隔代傳位”,讓威廉入主溫莎城堡,不給卡米拉封后機會
女王有望"隔代傳位",讓威廉入主溫莎城堡,不給卡米拉封后機會 英國王室也是個八卦生產基地,當年戴安娜意外身亡,差點直接觸動憲政危機.事實證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英國王室的地位之所以巋 ...

威廉凱特有望被隔代傳位,梅根期望重返王室,女王陛下還是太心軟

威廉凱特有望被隔代傳位,梅根期望重返王室,女王陛下還是太心軟
自卡米拉嫁入英國王室以來,就一直都備受爭議,畢竟,她是小三上位,如果沒有她的出現,戴安娜很可能還不會去世,但按照英國王室的繼位順序,在女王陛下去世之後,卡米拉很有可能會成為英國未來的王后. 而很多凱特 ...

隔代溺愛的危害

隔代溺愛的危害
公交車上上來祖孫倆,都沒戴口罩,在司機的強烈要求下,奶奶(姥姥)勉強戴上了口罩,孫子還是沒戴,奶奶(姥姥)還不時往打著遊戲的小孫子口中塞著水果,這樣的隔代溺愛要不得啊!

所謂隔代親
前段時間無意間看見一句話叫"有的爺爺奶奶對待孫子孫女就像對待狗一樣,高興了牽住出去溜溜顯擺顯擺,不高興放一邊愛搭不理". 有時候我們喜歡把長輩的行為歸結為愛.保護欲.隔代親,其實那 ...

隔代人的對話
週末我們帶孩子去奶奶家,孩子爸爸提議出去吃飯,於是乎請上爺爺奶奶一起,一開始在車上奶奶詢問孩子的作業,問問課程的進展,升了五年級任課老師有沒有換,後來就是拉家常了,說親戚家誰又生二胎了,最後繞道中心點 ...

大手牽小手,濃濃隔代情——南潯實驗幼兒園重陽節社群活動
為進一步營造尊老.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引導幼兒學會感恩長輩和尊敬老人,10月13日上午,南潯實驗幼兒園黨支部和團支部開展聯合行動,走進潯南社群開展"重陽節"志願服務活動. 志願者 ...

讓“老漂族”身漂心不漂
在近期光明網<"育兒幫扶者"還是"矛盾導火索"?"隔代撫育"之痛如何解>一文中提到,隔代育兒造就"老漂族", ...

“生三個兒子哭一場”: 農民態度劇變的特殊根源 | 文化縱橫

“生三個兒子哭一場”: 農民態度劇變的特殊根源 | 文化縱橫
✪ 楊華 |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 [導讀]隨著三胎時代到來,相應的鼓勵生育政策也在各地紛紛出臺,這對於農村地區本是一大利好.然而,新生代農民卻也面臨著想生而不敢生的難題. 本文指出,年輕農民的三孩意願與 ...

有人認為“養兒防老”,父母和孩子確實不應該住一起,不然矛盾多

有人認為“養兒防老”,父母和孩子確實不應該住一起,不然矛盾多
有人認為"養兒防老",父母和孩子確實不應該住一起,不然矛盾多兩代人生活習慣不一樣,在一起矛盾多.父母孩子,儘量不要住一起,各有各的生活. 看看網友怎麼說: 以後我兒媳不喊我媽我一分 ...

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好,還是自己帶好?

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好,還是自己帶好?
你認為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好,還是自己帶好? 肯定是自己帶孩子,比老人隔代帶孩子要好的. 孩子交給爸媽帶,可能會產生一些家庭矛盾,對孩子多少也有些影響.但如果工作太忙分身無術,那隻能勞駕爸媽帶了.在這種情 ...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717期)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717期)
為了在特殊時期為家長提供特別的家庭教育指導,全國婦聯推出了"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微信欄目,家長可以透過家庭教育微課學習家庭教育知識. "特殊時期 特別家教"(總 ...

走訪200個學霸家庭:自律的孩子,原來住這樣的房子

走訪200個學霸家庭:自律的孩子,原來住這樣的房子
點選右下角"關注"我噢~ 作者:川媽 前陣子,寫了一篇文章:汪涵妻子承認雞娃失敗:為孩子搬到魔都,半年後落荒而逃,引發了大家的很多討論. 在大量的留言中,有一條說孩子內驅力的留言, ...

張一山:劉星已遠去,楊紫在身邊

張一山:劉星已遠去,楊紫在身邊
張一山是個念舊的人. 他偏愛生活中的煙火氣與人情味兒,這點在年輕演員中極為稀有.作為一個童星,早早出名帶來的並非是張愛玲筆下的那般痛快,而是層層重壓. 自<家有兒女>開始,他就在學著剋制自 ...

深圳大廠媽媽帶娃實錄:上菜小、全寄宿、不培訓...

深圳大廠媽媽帶娃實錄:上菜小、全寄宿、不培訓...
科技大廠雲集的深圳,我們一直很好奇,大廠家長們會如何給孩子選擇教育?畢竟,能來深圳,能進大廠,並且生根開花的人,多半是當年高考戰役中的佼佼者.他們會有"成功路徑依賴"嗎?還是會選擇 ...

“京圈貴婦”晚晚:一個“大餅臉網紅”的“借夫上位”史

“京圈貴婦”晚晚:一個“大餅臉網紅”的“借夫上位”史
鄧文迪是位奇女子,18歲認識了53歲的傑瑞夫婦,隨後小三上位,與傑瑞同居兩年後拿到綠卡,一腳就蹬了對方. 隨後,鄧文迪又結識了新聞大亨默多克,順利躋身名流.其手段之高明,令一眾女星望塵莫及. 但國內也 ...

即使沒有薛寶釵,林黛玉也嫁不了賈寶玉

即使沒有薛寶釵,林黛玉也嫁不了賈寶玉
<紅樓夢>最讓人揪心的一個設定,大概就是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悲劇了. "木石前盟"最終還是輸給了"金玉良緣",於是乎圍繞著賈寶玉與林黛玉悲劇原因的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