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讀懂詩歌:關注詩之“人”——穿越時空現場景

讀懂詩歌:關注詩之“人”——穿越時空現場景

為了更好地把握詩歌內容以便正確解題,考生在閱讀詩歌時要善於“補白”(設身處地還原場景)。“補白”原是相對“留白”而言的。中國古典藝術創作很重視“留白”手法的運用,畫家繪紅杏一朵,觀者可領略春光如海;詩人嘆一葉飄落,讀者能想見萬木凋零:無論詩或畫,總能給讀者(觀者)留下大片想象空間。正是有了創作者的“留白”,才有了欣賞者的“補白”。

  (一)善補古代背景之白

——還原與再現歷史場景,喚醒詩詞生命

1.重回古人生活情境,填補古今之變所形成的時空鴻溝

歷史茫茫,歲月悠悠,存亡興廢,何其多矣。然深究起來,則秦漢之分、唐宋之別遠小於古今之變。綿延兩三千年的古典時代,其間無論科技、文化還是政治、軍事,進展都是緩慢的。只有近代科技興起乃至當今電子資訊時代,才真正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生存環境。古代詩歌所描繪的境界,常常是月明星稀,一燈如豆;橋頭落梅,松下泉聲;長亭相送,蹇驢嘶鳴;血戰沙場,馬革裹屍……這樣的情境,如果我們不能透過聯想、想象回到古代去,我們這些在都市叢林中、在高速交通和迅捷通訊條件下長大的考生怎能區分“鷓鴣”與“杜鵑”、“梧桐”和“芭蕉”、“落花”和“落葉”?又如何能理解古人的真情訴說?

閱讀下面這宋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絕 句

吳 濤

遊子春衫已試單,桃花飛盡野梅酸。

怪來一夜蛙聲歇,又作東風十日寒。

此詩體現了怎樣的季候特點?錢鍾書稱此詩表現了某種“情味”,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

這道題要求考生從詩中所寫物候來認知季節,要求體味古代遊子對季節變化的敏感之心。這對考生來說,一個很大的難處就是難以回到古代情境。桃花謝了,梅子酸了,蛙聲唱起來了,此種景況,今天的學生有多少能眼見耳聞?現代人即使身在外鄉,和故鄉聯絡或直接回家也很方便,對遊子行居客地見季節變更、歲月流走而念故地親人的那種敏感又有多少共鳴?坐了飛機在雲間穿梭的現代人和騎了毛驢風餐露宿的古人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我們要透過聯想、想象來填補這個空白。

參考答案:春夏之交乍暖忽寒。透過典型細節和景物描寫,表現遊子對季候變化特別敏感的某種心理。

2.結合詩人和作品的時代背景來讀詩

讀一首詩,除了讀詩,還要讀“時代”,讀“詩人”。

(1)讀“時代”

如:魏晉詩人多寫建功立業,自然隱逸,狷介不羈;南朝詩多寫男女相思;北朝詩多寫征戰尚武;唐朝詩人所寫題材豐富多彩,有希望建立軍功的,有反映邊塞生活的,有描繪山水田園的,有獻詩以求引薦的,也有寫離別思鄉的;北宋詩人重寫義理;南宋詩人重抒愛國情懷等。又如,對唐詩,要分清安史之亂前後之別;對宋詞,要知道高宗南渡前後之異。

(2)讀“詩人”

聯絡詩人的生平思想、人生經歷和創作風格來讀詩。比如:杜甫,他所處的時代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所以他的詩歌多反映民間疾苦,表達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詩歌風格以沉鬱頓挫為主;陶淵明,他是東晉著名的田園詩人,他的詩歌多描繪農村田園風光和勞動的情景,風格平淡自然、韻味雋永,語言簡潔含蓄,多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隱士情懷和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值得注意的是不能貼標籤,每一個詩人的經歷和個性都不一樣,還要以對作品的精準把握為依據。

高考試卷中,熟悉的名家詩人一般不註釋,需要考生從平時積累的知識中回憶提取。陌生的詩人一般會提供相關的註釋;如果不提供註釋,一般來說題目中涉及作者的內容就會相對較少;如果題目中涉及了對陌生詩人的解讀,又缺少相關的註釋,那麼考生就要完全靠從作品裡提取。

如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不少考生對這首詞理解不透。究其原因,一是學生未能聯絡作者所處時代、時局來解讀詩意,二是學生對辛詞好用隱喻的特點不瞭解。在這首題為“送人”的詞中,作者不止抒發了離情別意,更隱喻性地表達了對“帶雨雲埋一半山”(朝廷中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壓制)的時局的憂慮,含蓄地抒發了對時局國事艱難(“風波惡”)的憂慮之情和對自己理想抱負難申(“行路難”)的憤慨之情。因此,在讀詩時我們應該能聯想、補充關於時代和作者的背景性知識,以全面準確地把握詩(詞)意內涵。

(二)善補省略跳躍之白

——共鳴與同化情感體驗,迴歸詩人生命

作為語言藝術之一的古代詩歌,它的“留白”首先表現在語言的省略和語意的跳躍上。因此,讀懂詩歌的第一步就是要把省略、跳躍了的詩意補充完整,理順語意。

如李清照《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何人?何時?)濃睡(何時?)不消殘酒。(何人?)試問卷簾人(問什麼?),(何人?)卻道海棠依舊。(為何連聲發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以上括號中的問題,便是省略和跳躍所形成的“空白”所在,補充如下,詩意就清晰了:

昨夜雨疏風驟,(我昨夜)濃睡(今晨)不消殘酒。(我)試問卷簾人(窗外海棠花如何),(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我想:一夜風雨,海棠焉得依舊?於是急道)“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又如張籍《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該詩首句說洛陽城裡逢秋至,次句言欲作家書心潮翻滾,第三句(寫好家書之後此為詩意跳躍處)說擔心話沒說完,末句說臨近帶信人出發時又把信拆開來看。應該說這首詩是很平易的。可是,不少考生由於不能看出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間有“寫罷家書”這個跳躍,導致詩意理解起來有困難,於是對所問“本詩寫了哪個細節”也就只好應之茫然。

(三)善補言外意旨之白

——感悟與思考深層意蘊,昇華詩詞認知

古詩常常以“含吐不露為貴”,追求表意的曲折之美。每一首詩,都能給我們一種相對確定的字面義,但這只是表層的。比如我們讀蘇軾的《題西林壁》,我們顯然能從中聽到弦外之音。透過表層語義,從而生成形象,進而領悟詩歌的深層意蘊——這往往才是欣賞詩歌的正途。

有的詩人在表達情感時比較委婉,或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或懷古傷今,或借古諷今……我們要熟悉詩人常用的間接抒情的方式,除此之外,詩人有時或正話反說,或運用設問反問,使情感表達含蓄。例如“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一句中的“敢”應理解為“豈敢”;“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一句中的“敢”也應理解為“豈敢”;“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一句中的“可堪”應理解為“不堪”;“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一句中“忍看”應理解為“不忍看”……考生平時要對詩人常見的抒情方式進行梳理,多積累這方面的經驗。

因此,對於古詩,我們要善於感受景外之情,領悟事外之理,解讀詩人表達含蓄情感的經驗,從有限的語言空間獲得豐盈的意蘊,從而在填補言外意旨這一“空白”的欣賞過程中獲得一種豐富的審美情趣。

如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首聯表面說此處當年曾有鳳凰遊,今則鳳去臺空唯江自流,深層含意則是昔日繁華而今日荒蕪。頷聯說“吳宮花草”,可以讓我們聯想到當年的歌舞美人,說“晉代衣冠”,自然讓我們聯想到彼時的豪門貴族,二者如今一則埋於幽徑,一則化作黃土。如此,該聯所隱含的存亡興廢之感也就一目瞭然。這一聯可以說是對首聯含意的具體化。頸聯轉向寫眼前美景,讀解並無難度。尾聯中的“浮雲蔽日”“長安不見”皆語含深意,“長安”自然是指朝廷,而“日”則為帝王的象徵,“浮雲”亦即奸邪小人之喻了——透過字面理解了詩人的言外之意,我們對該聯所隱含的憂國傷時之感也就不難把握了。正是這種言外之意、象外之旨給了讀者很大的聯想、想象空間,而“補”這樣的“白”顯然就成為讀懂這類詩歌的關鍵了。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18

相關文章

讀懂詩歌需知曉詩之“語”(特殊表達)

讀懂詩歌需知曉詩之“語”(特殊表達)
"詩家語"是詩人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和詩詞格律的要求對詩歌的語言所作的變形處理."它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無言的.即無法,無理,無言."&qu ...

誰能讀懂這首詩,說明傳統文化功底不淺

誰能讀懂這首詩,說明傳統文化功底不淺
<八月十四望月嘆>一先 以往中秋白皓天,今年不見月輪圓. 長空百里濃雲厚,大地千常細雨連. 羿被逢蒙仇殺戮,嫦聞噩耗恨兇癲. 因而十四蒼穹暗,淚化廉纖灑九川. 注:常是古代長度單位之一,一 ...

真正成熟的人,是突然讀懂了《西遊記》

真正成熟的人,是突然讀懂了《西遊記》
人生有很多階段需要自己去慢慢體悟,從幼稚到成熟就是一個人生的階段. 小時候讓人百看不厭的<西遊記>怎麼看都不能入味,認為只是一些神話故事而已,隨著人生閱歷與經歷的增長,再去翻閱<西遊 ...

希望在這裡能遇見讀懂我的人
我一朋友在外地上班,和我談起他內心苦惱.和妻子感情不合,堅持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都完成後才離了婚,可是在周圍人眼裡他一成了罪人.如今,妻子離婚不離家和兒子在一起,他一人去了外地,談起離婚的主要原因,朋友 ...

人到三十,最可悲的不是讀懂了魯迅,而是讀懂了老舍
小時候,我們嘲笑孔乙己,嘲笑阿Q,同情祥林嫂. 長大後我們開始讀懂了魯迅,而今我們再讀魯迅,讀懂了他那辛辣的筆所傳達的良藥,如同一味良藥拯救著我們麻木的靈魂. 然而讀懂魯迅我們或許還有拯救的希望,可是 ...

王菲和謝霆鋒,是這一代人才能讀懂的故事

王菲和謝霆鋒,是這一代人才能讀懂的故事
#婚戀手冊# 作為80後的一代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那時候唯一的音樂影視來源都歸功於電視和期刊雜誌. 那一年,1992.一首<容易受傷的女人>橫空出世.在香港爆紅.我認識了王菲. 那一年 ...

讀懂了這句話,就讀懂了人生

讀懂了這句話,就讀懂了人生
文/作者投稿 - 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寫到: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這世間奇偉.瑰麗.非常規的美景,不在唾 ...

八個字,讀懂秋季養生
hello,我是中西醫萬萬,先點選上方↑↑↑中醫健康日記,關注我,每天分享中醫知識,一起認識中醫,學習中醫,弘揚中醫. 八個字,讀懂秋季養生,那麼今天就來分享一篇關於秋季養生的知識. 大家都聽說過&q ...

如何讀懂自己的命運?

如何讀懂自己的命運?
在讀懂自己的命運之前,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命,什麼是運:命是與生俱來的,出生就已經定下,運是後天所需要經歷,隨時空變化而變化,無論是命或者運,想要讀懂它,首先需要讀懂一些"符號",如 ...

你真的讀懂了楊修之死嗎?因其愛耍小聰明?其實有更深的政治邏輯

你真的讀懂了楊修之死嗎?因其愛耍小聰明?其實有更深的政治邏輯
對於絕大多數人們來說,都對<楊修之死>的故事耳熟能詳,因為這個故事曾收錄在我們的語文課本里,用來警示我們做人不能太鋒芒畢露.自作聰明,要懂得韜光養晦.謙虛低調. 明代李贄點評<三國演 ...

讀懂他的情緒需求——月亮
你真的能讀懂他內心的需求嗎?他什麼時候生氣了?你察覺到他童年的陰影是什麼了嗎?你該如何滋養照顧他?又該如何避開他的雷區,降低矛盾衝突的升級機率?接著往下看,他的月亮星座告訴你答案. 什麼是月亮 月亮影 ...

讀懂張愛玲,就讀懂了中國式親戚

讀懂張愛玲,就讀懂了中國式親戚
有人說:中國親戚有個奇異功能,不管在聊什麼話題,聊著聊著,話題就變成了,大齡的怎麼還不結婚,結婚的怎麼還不生娃? 以致於逢年過節,很多人都有了恐親戚症. 中國社會,是以親戚關係組成的關係網. 說起七大 ...

讀懂九一八事變,才能明白舊中國真實的樣子

讀懂九一八事變,才能明白舊中國真實的樣子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並以此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九一八事變"爆發. 次日,日軍侵佔瀋陽.四個月後,東北全境淪 ...

肝病發生時,身體給出的六大預警訊號你讀懂了嗎?

肝病發生時,身體給出的六大預警訊號你讀懂了嗎?
肝臟,可以說是人體內最具"忍耐力"的臟腑,因為沒有痛覺神經,所以,對一些病毒.酒精和藥物性肝損傷的侵害總是"默默忍受",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肝病病情的延誤,人們很 ...

劉陽:讀懂中軸線就讀懂北京

劉陽:讀懂中軸線就讀懂北京
正如梁思成所說,"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後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線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一貫到底的規模",南起永定門,北 ...

當你讀懂了《城南舊事》,所有的苦難都會過去

當你讀懂了《城南舊事》,所有的苦難都會過去
每到初冬時節,總會有賣煤的駝隊從門頭溝來到椿樹衚衕的林家門口. 大女兒林海音站在父親身後,看他買下兩麻袋"烏金墨玉". 30多年後的一天,林海音偶然聽到了駝鈴聲,思緒也隨之飛向了遙 ...

托爾斯泰的偉大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十句格言,讀懂深受啟發

托爾斯泰的偉大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十句格言,讀懂深受啟發
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中,<安娜·卡列尼娜>是他所有作品中藝術價值最高的之一,小說所達到的高度可謂空前,就連陀思妥耶夫斯基看完都為之興奮,稱之為--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傑作,在現代歐洲同類作 ...

一文讀懂資產負債表(上)

一文讀懂資產負債表(上)
資產負債表反映的是一家公司在某個時點上可以以貨幣計量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情況.資產負債表是財務狀況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的快照,它反映的只是那一瞬間的資訊.它分為3個部分: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 資產 ...

一文讀懂健康骨骼核心資訊

一文讀懂健康骨骼核心資訊
一文讀懂 健康骨骼核心資訊 固定佈局 工具條上設定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定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 認識骨質疏松症# 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