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百年考古行走

文小可

青龍鎮遺址地處上海市青浦區北部,臨近嘉定、崑山兩區市,老地名稱“舊青浦”。青龍鎮遺址的考古發現令此地一舉聞名。田野考古的底色還是“田野”,農村是田野考古的現場,農民是考古隊朝夕相處的熟人,土地是農民與考古隊共同的維繫。

今年是中國考古百年,《澎湃新聞·古代藝術》將陸續推出“百年考古行走”系列報道,透過一線考古人員的撰述與記者的親歷行走,直面中國知名考古現場。

本文試圖進入那些同考古隊比鄰而居的村民的世界,從他們的視角講述他們與文物發掘之間的故事。

百年考古行走


青龍鎮遺址 上海市青浦區 (資料圖 編者所加)

青龍鎮遺址地處上海市青浦區北部,臨近嘉定、崑山兩區市,老地名稱“舊青浦”。在2010年上海博物館對遺址開展考古工作之前,這裡與上海郊區隨處可見的農村毫無二致,“舊青浦”的聲名也從未在鄉幫文獻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記。

然而,青龍鎮遺址的考古發現令此地一舉聞名。文化的聲譽驟起,城市化的腳步仍然遲滯,至今這裡仍然是一派典型的水鄉農村景觀。作為上海地區在歷史時期唯一的大型考古遺址,青龍鎮遺址初步規劃的調查範圍達25平方公里。包納3個行政村、十數個自然村的大遺址範圍內,田野考古的底色還是“田野”。農村是田野考古的現場,農民是考古隊朝夕相處的熟人,土地是農民與考古隊共同的維繫。

百年考古行走


青龍塔(資料圖 編者所加)

在所謂“二百年曆史看上海”的上海地區,這裡的村民以好奇的心態看著考古隊進村,經過十多年的相處後,又逐漸變成了考古隊的老熟人。在此期間,村民對考古隊的工作不僅多方支援與配合,一些村民也走進工地參與發掘。在見證了一個個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的同時,村民們也在繼續著他們衣食住行的日常。

一、舊青浦

舊青浦位於白鶴鎮以東三公里左右,在塘灣行政村境內。吳淞江從蘇州太湖水口迤邐而來,作為歷史上太湖以東的洩水乾道,在兩岸催生了一連串市鎮。青浦這一側的白鶴、華新、紀王廟、蟠龍,對岸的崑山花橋,嘉定安亭、黃渡,皆屬此類。舊青浦也不例外,曾經擁有喇叭形河口的吳淞江為此地帶來的航運利好,讓這裡在歷史上擁有一個更為聲名顯赫的名字——青龍鎮。

唐宋之後,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水流動力的變化促使吳淞江不斷淤淺、束狹。航道受阻,海船不至,青龍鎮在宋代以後快速衰落。與此同時,南路的黃浦水系重要性日增,遂逐漸替代了吳淞江昔日的角色。上海港日益繁榮,青龍鎮黯然退場。

百年考古行走


遺址範圍內的河港

之後,在青龍鎮的原址上曾短暫創立過青浦縣,但不久罷廢。數十年後,青浦縣在唐行鎮重新建縣,原來位於青龍鎮舊址之上的青浦縣署改為新涇巡檢司署。時移勢遷,舊署仍在,該地遂被稱為“舊青浦”,以便與新治區別。

百年考古行走


萬安橋(資料圖 編者所加)

即便不再水深岸闊如昔,吳淞江仍然是太湖水系治理的首重,開浚吳淞江是歷朝歷任官員斟酌江南一帶生民所繫、田賦所出的重點。歷史的慣性以及吳淞江維繫的一點點航運利好,讓舊青浦仍享有區域性集鎮的地位。儘管後來更大的白鶴江集市於明代出現在此地稍西的東大盈港-吳淞江交匯處,舊青浦仍然被視為白鶴江鎮附近次一級的商貿集鎮。清末到民國時期,舊青浦市面上有煙糖、點心、茶館、肉鋪,還有工廠及一些手工業店鋪,密集的建成區內還有樓、堂、廳屋等高大的磚瓦建築。

百年考古行走


民國軍事測繪地圖中的舊青浦(又名青村鎮)

然而近代交通工具——公路、鐵路的普及終結了江南地區的水運時代,真正剝奪吳淞江帶來的航運區位。依託水運興起的兩岸市鎮,開始走上了命運殊途的道路。吳淞江北岸的花橋鎮、安亭鎮在改開的時代橫流中牢牢把握節奏,依託緊鄰上海的特殊區位和政策優勢,定位準確、合理融資,形成了規模效益顯著的新經濟產業;對岸的白鶴鎮卻在80年代鄉鎮企業的曇花一現之後沒能實現特色轉型,與前者逐漸拉開了差距。白鶴鎮境內的舊青浦亦顯頹勢,民國時期尚稱“青村鎮”的集鎮目前僅剩幾家小賣部還在支撐附近村民的日用所需,“舊青浦”也成為一個歷史地名,消失在塘灣行政村的建置當中。

百年考古行走


舊青浦市街的石板路

青龍鎮廢棄之後,關於這個巨鎮的零星記憶仍然儲存在口耳相傳中。人們不斷重述乾隆下江南途經舊青浦的傳說。青龍港這條小港,相傳是乾隆下江南時遊歷的地方。據說乾隆的龍船在青龍港匯入大盈港處起行,因此在白鶴附近的青龍港上有一橋名為“起龍橋”。龍船行至塘灣,天子略一駐足,此處的廟因此改名為“龍定寺”(位置在宋代“隆平寺”。“平”與“定”在方言中發音相近容易訛誤。但此寺早在明代早已撤廢)。因音而訛的這個廟基上,就是上海博物館青龍鎮遺址考古工作站。

二、考古工作站

2020年6月上海博物館青龍鎮遺址考古工作站正式掛牌。工作站建立在原舊青浦民辦小學的基礎上,民辦小學停辦後,已經在附近村莊流轉多時的考古隊租用了其中的部分校舍。簡單裝修後,成立了這所上海首家考古工作站。

百年考古行走


工作站二樓眺望即景

工作站有一棟二層樓房和一排輔助用房,兩層小樓是辦公室和庫房的所在。一樓的辦公室也是臥室,如果有客人來,就成了會客室。除此之外,其他的房間全都被用作了庫房。庫房存放著以瓷片和陶片為主的出土文物。十年間累積的出土瓷片,已經放滿了五千多個塑膠筐。領隊說,當年在發掘到通波塘西岸的時候,那裡的堆積非常豐富,每天出土的瓷片可以裝滿一輛皮卡車。這些從青龍鎮遺址出土的文物,一部分存放於上海博物館主館的庫房,一部分陳列在工作站對外展覽的展架上,更多的仍然在塑膠筐中靜待整理。

百年考古行走


青龍鎮遺址考古出土文物 長沙窯變形蓮瓣紋碗,唐代(資料圖 編者所加)

據青浦區文旅局通訊,考古工作站的成立,除了在文物保管、考古研學上發揮作用之外,還將融考古體驗、展示教育等綜合功能,“讓廣大市民共同分享考古成果,發掘文化遺產價值,積極探索遺址保護利用新路”。作為一個功能綜合的文化空間,每逢有領導視察、團體參觀或者記者訪問,或者像我這樣零星的客人,就由執行領隊王老師負責接待。執行領隊既是考古工作的實際主持者,也是工作站裡裡外外的大總管。從勘探、發掘,到修補牆體漏水,都需要他的主持。此外,每天在工作站的就是技工老李,以及負責室內整理與後勤工作的民工了。

三、民工

暑期,考古發掘尚未開始,工地上有四個民工,負責文物的室內整理以及做飯等後勤。由於農村空心化和老齡化,工地上並不容易請到民工,更不能對他們的年齡作多要求。許多民工跟著考古隊近十年了,如今年齡都在70歲上下。

百年考古行走


進行室內整理作業的民工

我看到的第一個民工是老陸。老陸有七十多歲,黝黑、精瘦,但長相斯文清秀,特別是眼睛明亮有神,渾身上下透著洞察別人的精明。他從2010年考古隊入駐開始參加發掘,是目前工地上資歷最老的民工。

在計劃經濟時代,與上海周邊的許多農村一樣,青龍村是一個夾種糧食的蔬菜大隊,主要的作物是供應上海市區的各類蔬菜。作為上海市區居民食用蔬菜的定點基地,白鶴鎮的蔬菜大隊都有專人負責運送蔬菜交付上海上市。有二十多年時間老陸就負責搖船將本地生產的蔬菜運往曹家渡。早年沒有機帆船,只有手搖船,沿著吳淞江一路搖到上海全程需要十幾個小時。

後來機帆船取代手搖船,實現了生產隊內部的航運動力革新。在生產隊做過各種各樣的雜活,豐富的經歷在老陸身上刻下了不安宿命的印記。

80年代社辦企業如日中天的年代,老陸在白鶴小學的塑膠廠工作,當時每天有兩塊錢,一個月能掙到60元錢,在當時已經是相當可觀的收入。但他不安於這份工作和這點工資,於是從校辦廠辭職,計劃繼承老丈人的手藝開辦腳踏車修理廠。剛剛辦好所有手續流程,他的舅子突然表示也要繼承父親的自辦腳踏車修理廠,老陸於是作罷,卻沒有放棄創業致富的想法。

不久他透過同學的關係瞭解到開辦米廠需要的準備和流程,很快購入裝置在白鶴鎮上開起一家碾米廠。那是1986年前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後,白鶴附近的村民要把自家在收割時已經脫粒的穀粒送到鎮上礱谷(剝掉穀殼)、碾白(糙米去皮);這個工序不會向農民收取加工費的,只是加工剩下的糠要留給加工廠作為補償,而糠正是碾米廠另一道生產線產品——飼料的原料。同時碾米廠也承接大米碾粉、菜籽榨油的業務。

透過這種直接對接鄉腳農戶的簡單加工業,老陸賺到了第一桶金,成為最早嚐到改革甜頭的人。回顧往事,人們都喜歡笑稱他是白鶴的“前首富”。

然而一些不良的風氣伴隨著變革與資本同時進場,首富的席位沒有保持太久,老陸就因為被人慫恿而深陷賭博迷局,差一點輸光了家底。問到老陸當年的米廠效益如何時,他回答,不知道的,不計算收支的,只知道當時陸陸續續賭博輸錢,總共輸掉30多萬。

但即便如此,米廠依然在運轉。廠子經營了十幾年,開到2000年,一方面因為廠址拆遷,另一方面因為碾米的生意越來越少,這廠才關掉。米廠關掉之後,老陸開始為生計輾轉奔波。2010年考古隊來青龍村,他是最早一批去考古工地做工的民工。領隊王老師對他讚譽有加——“人很聰明,幹活很細”,也很勤快。因此即便在工地尚未開工的時候,王老師也會請他來做室內整理、清理瓷片等等工作。除考古工地的活以外,老陸還兼了好幾份工:家門口開小店、電瓶車送煤氣、夜裡給村裡巡邏……直到年近七十才稍稍停歇,但考古工地的活一直在兼著。

百年考古行走


整理瓷片

老王。晚飯之後,老王被請到工作站來。老王家就在考古工作站前面幾步遠的地方。他穿件綠色的T恤,性情開朗,熱絡又健談。2015年,青龍鎮遺址考古的重點從南面的青龍寺一帶移到北面陳涇岸河北岸的隆平寺舊址上來,老王是在這個時候被領隊王老師“發現”的。老王記得清楚,那時候他想見縫插針地在遺址附近的樹隙間種些毛豆,正在墾地呢,王老師走過來問他願不願意來考古工地幹活。他答應後,王老師又放了他一個完整的國慶假,才正式開始了他的工地生涯。從那之後,每年開工都會來工地幹活,也曾親眼見證隆平寺地宮的出土。

老王學歷初中,畢業後他隨親戚在附近的杜村鎮上學做小木匠。後來他正是靠著這份手藝養活了自己和家人,先是從70年代初期在白鶴造船廠做工,漸漸從臨時工轉為正式工人,後來又加入白鶴鎮手工業聯合社。老王在其中幹過翻沙、衝床。該廠在改革的大潮中一度倒閉,改為工藝品廠,後者之後又再次倒閉。作為縣屬企業下崗人員的一員,老王在再就業期間參加了協保,後來在其他工廠做工一直到退休(2007年)。

作為本村少有的退休工人,老王從工廠退休後每月可以拿到一筆可觀的、不斷上漲的退休工資,日子過得非常富足且悠閒。再加上老王的子女事業有成,在旁人看來,老王並不是差錢的人,來工地幹活只是他豐富退休生活的一種方式。除了工地每年半載開工的時間外,老王就在家閒居。他的業餘愛好是騎行,為此參加了一個老年騎友隊,經常隨著騎友騎行到蘇州、上海。在天氣舒適的夜晚,老王吃完飯也會蹬上腳踏車在附近溜一圈。

不久前他隨朋友去上海旅行。他說此次自己特地去了上海博物館,想要一睹傳說中的青龍鎮遺址考古展,但是沒有找到。我們告訴他,這個展覽早在2017年就結束了。老王臉上難掩一絲絲遺憾。

百年考古行走


徐阿姨所在的平南村

來自青龍村的徐阿姨從2013年開始來工地上做飯,一做就是8年。2010年開始考古隊先是在紀鶴公路南面的青龍村發掘,之後北進到舊青浦所在的塘灣村,期間只有四個民工是自始至終跟著考古隊幹活的,她就是其中之一。年復一年,她對考古隊的人事掌故有著局內人式的觀察和了解。

阿姨留著一頭利落的短髮,一口滬式普通話雖不標準但十分流利。她性格特別活潑,待人極富親和力,熱情洋溢地表達觀點時也頗有感染力。這種leadership令她廣結人緣,因此她還擔任了平南組的婦女隊長,至今已連任三屆。2013年考古隊的何老師要找一個人給工地燒飯,因為徐阿姨人緣好,人家就把剛剛退休的她介紹給何老師。

工地上開工的時候,徐阿姨一般要照顧六七個人吃飯。不過這也不固定。只要有人來,提前給徐阿姨報飯,她再按照30塊錢每人每日的餐標去買菜、做飯。最多的時候,徐阿姨記得,是在發掘隆平寺地宮的時候,她要照應20個人的伙食。平時三點半開始做飯、四點半下班的節奏,到了忙碌的發掘時期要延長到晚上六點半,其他的民工都走了,徐阿姨還不能走——她總要守著做好的飯菜,等到工作人員從工地上回來,再把飯菜熱一熱,才能回家。後來,徐阿姨的愛人老施也退休了,他倆就輪著來工地做飯。徐阿姨對老公的廚藝和家務事上勇於任事的自覺十分滿意,現在給考古隊做飯的任務十之八九落在老施肩上。

考古隊在青龍村時曾租住村民的房屋,一共租了5家的房子,包括考古隊員住的屋子和放置工具與文物的庫房。這些房門的鑰匙、房間的鑰匙,當時也都由徐阿姨掌管。有時候吃過飯、洗完碗,大家在院子裡清洗碎瓷片,還有像室內整理、拼合瓷器的工作,徐阿姨也會過來幫忙。這麼多年的耳濡目染,徐阿姨和其他幾位老工人一樣,對考古工地的工作流程瞭如指掌——發掘現場出土的文物有嚴格的編號體系,絲毫不能混亂,阿姨也能做到一絲不苟。

比起工廠固定的上班時間,她更喜歡這裡自由的工作時間和一團和氣的“勞資關係”。徐阿姨16歲初中畢業後,就在生產隊幹活。她挑過河泥、開過溝,做過這些生產隊中大多由男人負擔的重體力活,甚至在一次挑稻穀的勞作中傷到了腰,落下了病根。不過幸而很快,她在18歲的時候進了白鶴農機廠,成為鄉辦企業的一名工人,待遇頗為豐厚。比起農業勞動,工廠的三班倒雖然辛苦但也富足。退休後,徐阿姨就打消了繼續打工的念頭,得到了家人的支援。不過,幫考古隊做飯,可以兼顧家務、帶孩子,又可以掙一點外快,阿姨是十分樂意的。另一方面,這邊的工資結清及時、從不拖欠,考古隊的老師們又都很客氣。2017年上海博物館舉辦青龍鎮遺址考古特展,她和其他幾位民工一起,在王老師的帶隊下,專程去了一趟上海市區。阿姨特別感激那一次旅行所受到的款待。阿姨覺得,在考古隊裡幹活,能感受到比工廠裡更多的溫情——“人要看他的心是不是為你們”,阿姨如是說。

百年考古行走


隆平寺地宮發掘文物 銅鎏金阿育王塔(資料圖 編者所加)

說到在工地上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徐阿姨反覆提到2016年隆平寺地宮發掘的場景。雖然她沒有機會親臨發掘現場,但當時整個考古隊中間飄蕩的快樂氛圍還是牢牢包裹著她。地宮文物出土的時候,她用青浦方音描述自己的心情——“唉喲快活死了”。她還和其他未能進入現場觀摩的民工議定:今天晚上出來的好東西我們一定要去上海博物館看看。這也是後來那次上博之行的緣起。

百年考古行走


青龍鎮遺址 唐代瓷片堆積區域性(資料圖 編者所加)

在上海這樣一個“去古未遠”的地區,見到考古隊是很稀罕的事情。青龍鎮考古隊自進駐以來,就因“挖寶”而在白鶴鄉里之間聞名遐邇。徐阿姨有時候在白鶴鎮上碰到熟人,人家會主動向她打聽“挖寶”的新聞:“你們最近又挖到什麼寶?我們什麼時候能來看一看?”每逢這個時候,徐阿姨儼然成了一個近水樓臺先得月的聞人:“有的。但看不給你們看的,不允許的。”描述這番對話時,她的臉上掩不住閃爍的興奮與自豪。

四、兩難

作為一個少見的主動性發掘專案,青龍鎮遺址考古的發掘區域不是在基建或整體規劃的基礎上得到徵用的,考古隊不得不去處理涉及土地的方方面面問題,也更加密切地與土地的承包人——農民們打交道。

百年考古行走


2015年度青龍鎮遺址發掘航拍圖(資料圖 編者所加)

土地是農民的根本,農民對於道義的理解常常是圍繞土地發生的。在處理土地問題時,考古隊往往是在兩相權衡的情況下,儘量維護農民的利益。一般情況下,若是在農民承包的土地上發掘,考古隊需要召集相關的農民議定賠償價格,價格包括髮掘期內的土地使用費、青苗費以及因為發掘導致的土壤肥力降低的補償。而在區域性基礎建設規劃用地的範圍內,考古隊可以對被徵用的土地直接進行勘探發掘而不需和農民商議土地賠償價格。但徵用的土地有時會被閒置一陣,這些拋荒空地很快被閒不下來的農民重新播種了作物。為此,在發掘之前,考古隊員還會與作物主人協商,對這一筆青苗費進行補償。領隊說,考古工作是個別的,小範圍的,不能責成地方政府預先協調好土地問題,一切事關土地的手續都需要由領隊會同多部門共同協商——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農民的承包使用權。何況了,考古隊徵聘的民工也多是附近的村民。用革命話語來說,考古隊是真正做到了“到群眾中去,長期蹲點,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這樣的道義贏得了當地群眾的認可和尊敬。

百年考古行走


遺址範圍內的河港

然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城鄉建設之間的張力仍然存在。青龍鎮遺址於2019年入選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按照全國重點文保單位的要求,遺址需要確定保護範圍、有保護標誌、有記錄檔案、有保管機構。儘管自發掘之初起,青龍鎮遺址就被定位為面向整體保護的“大遺址”保護區,有望在其上建成遺址公園等綜合保護區,但在漫長的發掘過程中,遺址範圍內的基礎建設難免受到限制。在總計兩百萬平方米的遺址範圍內,正式發掘的只有五千平方米,剩下的區域內,潛藏著驚喜的同時也擱置著無奈。

百年考古行走


遺址範圍內的河港

在青龍鎮遺址不遠處有一個名為“紀鶴公路山周公路”的公交站。理論上這應該是一個兩條公路交匯的十字路口,但事實上山周公路在此未見蹤影。作為青浦區主要道路規劃之一,規劃中的山周公路將南起滬青平公路、北至嘉定區界,是連線嘉定、青浦、松江三地的主幹道。對於白鶴人來說,這條雙向六車道的公路將是便利他們來往城區的重要利好。然而,這條公路的四個標段,只有兩段已經建成並通車,與之相隔的兩個標段則陷入了擱置階段。而擱置的原因,正是規劃路段橫穿文物保護區。在青浦區人民政府網站的留言平臺上,有市民諮詢山周公路何時可以通到紀鶴公路的問題,得到的回覆是“區建管委正在與文物部門溝通中”。可見當地居民對這條公路的期望之高與失望之大。

同樣的困難反映在文物保護區的住房改建問題上。走進上海郊區的自然村,正面三開間、兩層樓高的小洋房是構成鄉村景觀最搶眼的亮點。塘灣村的農居大多建於改革開放後的八、九十年代。儘管建造的時間有先後、建造風格帶有不同時期流行風尚的印記,這些農居整體上是由蘇南傳統民居雜糅現代風格而來,三開間的平面由中間的正廳和兩側的廂房構成,功能上保留了傳統廳堂式建築的生活分割槽和儀式空間。

百年考古行走


村裡普遍修建的兩層小樓

在長三角農村,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新農村社群建設,往往能夠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與期盼。在這條幸福路上,工程推進的緊與慢、安置待遇的豐厚或瘠薄,是許多翹首以盼的農民日常幸福感的主要決定因素。村與村、鄉與鄉、縣與縣之間推程序度的差別,足以讓大部分人左顧右盼、悵然若失。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塘灣村所屬的白鶴鎮,尚未出臺針對農村房屋統一規劃、建設的方案,許多村民“搬進新房”的願望暫時不能落實。

更為難的是,在文保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農居的翻新與重建都要受到嚴格的控制;翻建這類風格宜人、體量寬敞的小洋樓所需的地基深度,超過了文保條例的規定。由於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房屋在工藝和用材上受到限制,許多村民的房屋到今天再也難堪重任,甚至已經垮塌、成為危房。參與發掘的民工中,就有好幾人家裡的房屋垮塌、亟需翻建。即便危房鑑定已經做好,也只能等著層層申報,還要做好報批不過的心理準備。

百年考古行走


颱風過後村裡倒伏的樹木

不過質樸的村民沒怎麼把這些賬算到考古隊員的頭上。落地生根的賠償款、及時支付的工錢讓村民對這些村子裡的闖入者頗有好感。為此,他們對這些從“上海”來的文化人的好感與文保條款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在感情上截然分開。另一方面,“挖寶”帶來的文化聲譽也令村民們感到臉上有光。那些長期受聘於工地的民工們,則會把好意寄託在親自栽種的四時蔬果中饋贈給考古隊員——一種以土地的出產來表達敬意的方式。

這種擱置也成為與村民相處融洽的領隊的一樁心事。在此工作了十多年,他對村民的生活狀態和切實需求瞭如指掌。人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機器。“每個人都有享受現代文明的權利”,領隊反覆說到。

為了更加精確地劃定遺址範圍,原定的遺址範圍內,新一輪的勘探正在進行中。在勘探現場,好奇的村民一邊圍觀,一邊半開玩笑地催促道:“你們快點挖。挖出寶來,我們才好搬走去住新房子”。

連結:

青龍鎮遺址簡介:

青龍鎮遺址中心區域在今青浦區白鶴鎮青龍村、塘灣村,地面文物建築有吉雲禪寺塔(青龍塔),遺址的發掘工作獲評“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9年,青龍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有青龍鎮,後有上海灘”,青龍鎮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千年上海的重要實證。青龍鎮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對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隆平寺塔基遺址的發現對研究上海乃至江南地區的古塔有著重要的歷史和科學價值。

青龍鎮遺址出土遺物豐富,有唐代鸚鵡銜枝綬帶銅鏡、鐵釜、鐵提樑鼎、鐵鉤、銀簪、青釉罐、木雕飾件等遺物 ,以及阿育王塔、木貼金釋迦牟尼涅槃像、水晶念珠、舍利、“祿合”銅印等,還出土了多件陶瓷類的玩偶,有童子像、青釉狗塑等;在5000平米的發掘範圍內出土了6000餘件可復原瓷器及數十萬碎瓷片,其中福建的閩清窯、建窯,浙江的越窯、龍泉窯,江西的景德鎮窯等,瓷器絕大部分為南方窯口,唐代以越窯、德清窯、長沙窯為主,至宋代漸轉為以福建閩清義窯、龍泉窯、景德鎮窯產品為主,品類豐富,器型有碗、盤、盞、壺、洗、罐等 。

責任編輯:陳若茜

校對:張豔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10

相關文章

(百年考古—從滄桑到輝煌)從人類起源到瑪雅文明——聯合考古加深中外文明互鑑
8N-11號貴族居址全景(航拍)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供圖 科潘遺址Q號祭壇頂部的文字記錄 以象形文字記錄了第1王建立王國的歷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供圖. 李新偉(右一)與中國考古隊員一起參 ...

前五獨佔二席:“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陝西17項入選

前五獨佔二席:“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陝西17項入選
1921年,因"仰韶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標誌著現代中國考古學之始.至今,已百年. 現代考古學之於中國意義,可用梁思成這句話:"一個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於對本民族歷史文 ...

雲霞明滅或可睹

雲霞明滅或可睹
來源:讀特 同樣是夏天,五年前奧林匹克聖火首次在美洲大地燃燒.在動感的桑巴舞蹈狂歡節奏中,全世界聚焦巴西里約所在的這塊500多年前從西班牙出發的航海探險家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 ...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揭曉 河北8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揭曉 河北8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田恬)日前,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百年百大考古發現"遴選推介活動初評結果出爐,河北省滿城漢墓.泥河灣遺址群.戰國中山王墓.燕 ...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江西5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結果揭曉 江西5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
來源:南昌廣播電視臺 近日,"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初評結果揭曉,160項考古發現入圍終評.其中,江西共有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新幹商代大墓.景德鎮明清御窯廠遺址. ...

中國考古百年 | 甘青考古一百年

中國考古百年 | 甘青考古一百年
作者:任瑞波 陳國科 喬虹 甘肅省和青海省位於中國西北地區.從中國考古學誕生之初至今的百年時間內,甘青考古為中國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呈現了豐富多彩的考古資料,書寫了從舊石器時代至宋元明百萬年獨具特色的西北 ...

“酒瓶蓋”“扯淡碑”,盤點那些讓考古專家懷疑人生的出土文物!

“酒瓶蓋”“扯淡碑”,盤點那些讓考古專家懷疑人生的出土文物!
文物作為古人存在過的歷史憑證,涉及種類繁多,無論是吃穿住行還是詩書琴棋,能移動和不能移動的,都算.當然最近幾年出的國寶類綜藝節目,讓大家看到了很多珍品,因此給人造成了一種古代人用的東西都精美絕倫且的錯 ...

以文學的名義書寫百年西安史

以文學的名義書寫百年西安史
<近現代作家視域中的西安意象> 劉寧 著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 [光明書話] 眼前的這本<近現代作家視域中的西安意象>,是作者劉寧爬梳百年來相關作家涉獵西安作品的思想結晶.劉寧是 ...

恍如隔世 又似今朝 中國史前考古發祥地 寧夏水洞溝

恍如隔世 又似今朝 中國史前考古發祥地 寧夏水洞溝
從<喬家大院>到<錦衣衛> 從<財神客棧>到<大話西遊> 這裡是百部影視劇熱門取景地 2019環球絲路旅遊小姐也來過這裡. 水洞溝 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 ...

考古石燕巖“水下謎洞”

考古石燕巖“水下謎洞”
考古人員在石燕巖水下遺址作業,發現採石場中尚未運走的石材.(受訪者供圖) 崔勇 石燕巖洞穴景觀 崔勇是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國內知名的水下考古專家.過去15年來,他一直在關注佛山市西樵山石燕巖遺 ...

“行走巔峰”大秀,看FILA如何引領高階運動時尚

“行走巔峰”大秀,看FILA如何引領高階運動時尚
FILA"行走巔峰"大秀謝幕圖 2021年9月23日,義大利百年運動時尚品牌FILA於110週年上演雲端大秀,以"行走巔峰"為大秀主題,重現百年意式時尚運動美學 ...

中秋節行走在北京,不是發現古北京的劣勢,而是發現新北京的優勢

中秋節行走在北京,不是發現古北京的劣勢,而是發現新北京的優勢
(一) 中秋到了.雖然一個人過,倒也不必悲悲切切.昨晚就和章.陳約好,今天出門走走.為了防止淋雨,我們以看古蹟為主,重點探尋歷史. (二) 我提議首先看法源寺. 知道這個寺廟,是因為李敖寫過<北 ...

大仰韶:一個世紀的考古探索

大仰韶:一個世紀的考古探索
河南鞏義雙槐樹遺址出土牙雕蠶. 王仁湘供圖 半坡人面魚紋彩陶盆. 王仁湘供圖 仰韶鸛魚石斧彩陶缸. 王仁湘供圖 雙槐樹遺址的大型版築遺蹟區域性. 王仁湘供圖 仰韶文化是中國田野考古最早發現和確認的新石 ...

考古,串起全新的“蜀”

考古,串起全新的“蜀”
<尋蜀記--從考古看四川> 蕭易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明代修建的龍腦橋.該橋建於瀘縣九曲河上,長54米,至今仍然固若金湯. 萬佛寺出土南朝背屏式小龕,現藏於四川省博物館. 渠縣沈府君闕 ...

新疆石頭城遺址考古:佛教曾在此興盛,中原文化曾在此流播

新疆石頭城遺址考古:佛教曾在此興盛,中原文化曾在此流播
來源:讀特 2015年至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連續5年對塔什庫爾幹縣石頭城遺址開展了主動性考古發掘.這一考古也讓世人對遺址的歷史脈絡有了更多認識:如出土的打製石核和石片可以將其歷史可以推溯到石 ...

庫爾卡尼:中國共產黨百年曆史的巨大啟示

庫爾卡尼:中國共產黨百年曆史的巨大啟示
文/蘇廷德拉·庫爾卡尼 2021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在眾多慶祝活動中,中央芭蕾舞團大型原創交響芭蕾<世紀>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舞劇再現了兩個知名的中國傳統神話故事,一是<愚 ...

人為什麼要遠足行走?

人為什麼要遠足行走?
行萬里路,在古人那裡,叫做遊歷.遊歷可以增長見聞,親眼看到那山.那水,那片天空和那裡的人,如果不走出去,二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最後就會變成個書呆子,畢竟當時沒什麼通訊工具,靠口耳相傳,靠觀察 ...

北海老街:九月醉倒在百年時光裡!顛覆你對所有古街古巷的記憶

北海老街:九月醉倒在百年時光裡!顛覆你對所有古街古巷的記憶
祖國大地上許多城市,都是有著代表自己歷史的古街古巷,正如錦裡與成都,河坊街與杭州,它們經過歲月的淘洗,散發著迷人的光芒,每一條老街都是一座城市的歷史折射,每一條老街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 有一種情懷叫& ...

《百年故地尋芳枝》(下)|在百年風雲中探尋家道興衰的奧秘

《百年故地尋芳枝》(下)|在百年風雲中探尋家道興衰的奧秘
百年故地尋芳枝 文|狂書流雲 三 然而大家族衰敗了! 爺爺是大家族興衰的關鍵人物.他兩袖清風,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堅決不許親人們搞"頂替":他為人正直,為鄉鄰和家族的興盛作出了極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