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Cell Stem Cell: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類?答案可能會在垃圾DNA中找到

人類的DNA與黑猩猩非常相似,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黑猩猩是在親緣關係上與人類最接近的生物。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人類DNA中一個以前被忽視的部分,即所謂的非編碼DNA,似乎在人類和黑猩猩的大腦之間導致了一種差異,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人類和黑猩猩的大腦工作方式不同。相關研究結果於2021年10月7日線上發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is-acting structural variation at the ZNF558 locus controls a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in human brain development”。

Cell Stem Cell: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類?答案可能會在垃圾DNA中找到

已有研究表明從進化上看,人類和黑猩猩來自於一個共同的祖先。大約500萬至600萬年前,人類和黑猩猩的進化路徑發生分叉,導致了今天的黑猩猩和21世紀的人類---智人。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作者研究了了我們的DNA中是什麼使人類和黑猩猩的大腦不同,他們已經找到了答案。

論文通訊作者、隆德大學神經科學教授Johan Jakobsson解釋說,“我們並沒有研究活的人類和黑猩猩,而是使用在實驗室中培養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iPSC是由我們在德國、美國和日本的合作伙伴對面板細胞進行重程式設計獲得的。隨後,他們讓所獲得的ipsC在體外發育為前腦神經祖細胞(forebrain neural progenitor cell, fbNPC)並研究了fbNPC。”

透過比較利用人類和黑猩猩ipsC分別產生的人類fbNPC和黑猩猩fbNPC,這些作者發現人類和黑猩猩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其DNA中的可變數目串聯重複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 VNTR),這似乎在人類和黑猩猩的大腦發育中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Cell Stem Cell: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人類?答案可能會在垃圾DNA中找到


圖片來自Cell Stem Cell, 2021, doi:10.1016/j.stem.2021.09.008。

這些作者確定了一種KRAB-ZFP轉錄因子:ZNF558,它在人類而不是黑猩猩的fbNPC中表達。ZNF558是作為LINE-1轉座子的抑制因子而進化出來的,但已被用來調節單個靶標,即線粒體自噬基因SPATA18。ZNF558線上粒體穩態中起作用,在大腦類器官中的功能缺失實驗表明,ZNF558在人類早期大腦發育期間影響發育時間。ZNF558的表達受到下游的VNTR大小的控制,黑猩猩的VNTR比人類更長,而且VNTR在人類群體中也是可變的。因此,這項研究為順式結構變異(cis-acting structural variation)如何建立一種影響人類大腦進化的調控網路提供了機制上的新見解。

VNTR是一種所謂的DNA結構變體,以前被稱為‘垃圾DNA’,一種長期被認為沒有功能的DNA重複序列。以前,科學家們一直在DNA中製造蛋白的基因部分尋找答案,這些基因只佔人類基因組的2%,並研究了蛋白質本身,以找到差異。

因此,這些新的發現表明,人類和黑猩猩的大腦發育差異似乎在基因組DNA的蛋白編碼基因之外的稱為‘垃圾DNA’的地方,這在之前被認為是沒有功能的,而且構成了基因組DNA的大部分(98%)。

Jakobsson說,“這表明,人類大腦進化的基礎是遺傳機制,這些機制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複雜得多,因為人們之前認為答案就在2%的遺傳DNA中。我們的結果表明,對大腦發育有意義的東西反而可能隱藏在被忽視的98%中,這似乎很重要。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

這些作者所使用的幹細胞技術是革命性的,使這種型別的研究得以進行。正是日本研究人員山中伸彌的發現使得特化細胞可以被重程式設計成iPSC,隨後iPSC可以分化為幾乎所有型別的細胞。在這項新的研究中,ipsC分化為fbNPC。如果沒有這種技術,就不可能用符合倫理的方法研究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的差異。

為什麼想要研究人類和黑猩猩之間的差異?

Jakobsson說,“我相信,大腦是瞭解人類之所以為人的關鍵所在。人類能夠以這樣的方式使用他們的大腦來建立社會,教育他們的孩子並發展先進的技術,這是怎麼來的?這很吸引人!”

Jakobsson認為,在未來,這些新的發現也可能有助於對有關諸如精神分裂症之類的精神疾病的問題提供基於遺傳上的答案,其中精神分裂症似乎是人類獨有的。

他總結說,“但是在我們達到這一點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為我們現在不是對2%的編碼DNA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而是可能被迫深入研究100%的DNA---這是一項相當複雜的研究任務。”(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

Pia A. Johansson et al. A cis-acting structural variation at the ZNF558 locus controls a gene regulatory network in human brain development. Cell Stem Cell, 2021, doi:10.1016/j.stem.2021.09.008.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0-12

相關文章

昆明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季維智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昆明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季維智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雲南網訊(記者 高藝萌)近日,歐洲科學院公佈了2021年的新增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省部共建非人靈長類生物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昆明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季維智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 ...

二甲雙胍,又發現多個新作用
來源 | 賽柏藍/內分泌時間 編輯 | 顏色 二甲雙胍,每月一誇,這次可能又有新作用了.需要注意的是,非適應症人群服用有血糖降低威脅身體健康的危險,千萬不要擅自使用 01 發現多個新作用 近日,據微信 ...

高脂飲食促進腫瘤發生的新機制:抑制腸道幹細胞MHCII表達

高脂飲食促進腫瘤發生的新機制:抑制腸道幹細胞MHCII表達
撰文 | 雪月 責編 | 兮 飲食方式是影響機體健康和疾病的主要因素.流行病學和基礎研究發現西方飲食模式.肥胖與多種型別的腫瘤相關.飲食透過多種機制增加結直腸腫瘤風險,包括腫瘤細胞內在機制以及腫瘤細胞 ...

重大發現!免疫細胞與“禿頂”有很大關聯,焦點還是幹細胞

重大發現!免疫細胞與“禿頂”有很大關聯,焦點還是幹細胞
<中國人頭皮健康白皮書>資料顯示,我國脫髮人數已超2.5億,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此外,脫髮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30歲前脫髮的比例高達84%,較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提前了20年. 聽到 ...

萬國強團隊透過高通量篩選策略揭示耳毛細胞再生的關鍵通路

萬國強團隊透過高通量篩選策略揭示耳毛細胞再生的關鍵通路
據WHO統計,目前全世界有4.66億人患有聽力損失,受現代社會噪聲汙染和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這一數字預計將在2050年增加到7億[1].聽力損失不僅嚴重影響語言和溝通,也是誘發老年痴呆症最大的獨立致病因 ...

一個新的雌性特異表達基因UBE2I參與雞性別分化

一個新的雌性特異表達基因UBE2I參與雞性別分化
雞作為經典的生物學模式動物和重要的經濟動物,無論是在科學研究還是在畜牧業生產中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是在禽類生產中,性別控制對於提升家禽養殖產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研究已發現雞的性別決 ...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發表的SCI因圖片疑似與他人文章重複遭質疑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發表的SCI因圖片疑似與他人文章重複遭質疑
01 論文資訊 2019年8月6日,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IF 6.832/Q1)期刊線上發表題為"BMP2 secret ...

王華婷、孫昊研究組聯合構建骨骼肌幹細胞體內編輯系統

王華婷、孫昊研究組聯合構建骨骼肌幹細胞體內編輯系統
成體骨骼肌幹細胞(muscle stem cell)也被稱為衛星細胞(satellite cell,SC),在骨骼肌損傷修復中起關鍵作用.通常情況下, SC前體細胞形成於出生前兩天左右的小鼠胚胎中,它 ...

每日新聞播報(October 8)

每日新聞播報(October 8)
[Photo/Pexels] >World's first genome-edited tomato 日本研發出降壓西紅柿 Sicilian Rouge High GABA is a speci ...

Nature子刊:高脂高糖飲食如何改變腸幹細胞以促代謝疾病和腫瘤?
Nature Metabolism[IF:13.511] ① 用促肥胖的高脂高糖飲食(HFHSD)飼餵小鼠,導致小腸黏膜形態改變:② 這伴隨著腸幹細胞(ISC)和組細胞增殖的上調,ISC分化和細胞更新 ...

柳三雄等揭示非經典PRC1啟用轉錄並參與大腦發育的機制

柳三雄等揭示非經典PRC1啟用轉錄並參與大腦發育的機制
人體發育過程中形成的成百上千種細胞型別有著近乎一樣的遺傳資訊(DNA),但卻能演化出全然不同的細胞外形和功能.表觀遺傳機制(Epigenetics)調控的基因轉錄參與決定了每個細胞型別的特異基因表達譜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發表的SCI論文被質疑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發表的SCI論文被質疑
01 論文資訊 2019年9月26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 (IF 6.832/Q1)期刊線上發表題為"MSC-deri ...

抗擊癌症,諾獎得主阿龍激動地說:“醫學即將發生變革!”

抗擊癌症,諾獎得主阿龍激動地說:“醫學即將發生變革!”
諾貝爾獎可說是最有威望的科學獎,對於許多年輕的研究人員來說,諾獎是他們夢想中最極致的成功,諾貝爾獎得主在他們心中更是隻能遠觀景仰的人.要是有機會能見到諾貝爾獎得主,甚至一同喝杯咖啡的話,將是莫大的幸事 ...

生命的轉錄:從DNA到RNA

生命的轉錄:從DNA到RNA
編者按 Frontiers for Young Minds期刊網站(以下簡稱"FYM")上線了五位諾貝爾獎得主專門為青少年撰寫的科學文章合集.<賽先生>獲FYM官方授權 ...

靶向Aurora B激酶增強BIM和PUMA介導的細胞凋亡克服EGFR抑制劑耐藥

靶向Aurora B激酶增強BIM和PUMA介導的細胞凋亡克服EGFR抑制劑耐藥
EGFR抑制劑廣泛用於臨床EGFR突變肺癌患者的治療,但最終不可避免地出現獲得性耐藥限制了EGFR抑制劑的療效.在耐藥機制中,一代和二代 EGFR TKIs處理後,EGFR T790M "二 ...

​紅細胞中“捨不得”丟掉的線粒體可引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炎症

​紅細胞中“捨不得”丟掉的線粒體可引發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炎症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疾病,伴有全身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反應,SLE相關自身抗體和高血清干擾素α(IFN-α)是SLE中兩種重要的遺傳表型.SLE被認為是"I型干擾素病&qu ...

中國力量:中山大學接連發表食管癌和大腸癌突破

中國力量:中山大學接連發表食管癌和大腸癌突破
JAMA:中山大學團隊報道晚期/轉移性食管鱗癌免疫治療臨床新進展 JAMA--[56.272] ① 招募596名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患者,隨機接受camrelizumab+化療或安慰劑+化療的聯 ...

嫦娥五號樣品填補了月球研究30~10億年前空白,晶片製造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量產 | 一週科技導讀

嫦娥五號樣品填補了月球研究30~10億年前空白,晶片製造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量產 | 一週科技導讀
來源:科技日報.環球科學.科研圈.新華社.中國科學報.央視新聞.BioArt等 植物免疫抑制新通路被發現 來源:Cell 9月30日,發表於<細胞>(Cell)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水稻鈣離子 ...

復旦張文宏/張穎共同通訊論文被撤稿;7天內痛失4院士|一週動態
整理|袁小華 聚 焦 復旦張文宏/張穎共同通訊論文被撤稿 近日,由復旦大學教授張文宏.張穎為共同通訊作者的文章被撤稿.該論文其他6位作者均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任科主任. 上述論文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