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4月,一萬多名日偽軍突然包圍八路軍冀南軍區總部機關駐地。我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隨後,我軍發起了多次反攻。但是,卻始終未能衝出去。
就在這個時候,老紅軍況玉純站了出來。只見他單手擎著紅旗,一手握著馬刀,高喊著自己的名字,騎馬殺向了王行杖村日軍的阻擊線!半個小時以後,我軍終於衝開了一個缺口,全軍勝利突圍!
至於本文,我要重點介紹這支英雄部隊,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路軍第129師騎兵團。還有這支隊伍的廣大英雄們,例如:團長夏雲飛、團長王振祥、團長曾玉良、團長黃家景、團政委鄧永耀、政委廖冠賢、政委況玉純、政委李庭桂、團參謀長何正文、參謀長徐國夫、參謀長王永元、團政治處主任徐立清、政治處主任賴達元、營長呂兆清、連長李文才……
1936年6月,紅15軍團攻佔了寧夏境內的豫旺縣城。據統計,我軍在這場戰鬥中繳獲了數百匹戰馬。戰後,軍團長徐海東以軍團部手槍團和一個騎兵連為基礎,配備這批戰馬,組建了一個騎兵團。這支隊伍,也就是八路軍第129師騎兵團的前身。據查證,夏雲飛曾經擔任過這個團的團政委,韋傑和田維揚都擔任過這個團的團長,曹子學擔任過副團長。
建軍以後,韋傑和夏雲飛率領這支部隊參加了著名的會寧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我軍僅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就順利攻克了會寧縣城。也因此,他們受到了朱總司令和張總政委的表揚。不過,根據一些老前輩的回憶,這支隊伍的主要作戰風格為:騎馬快速趕到戰場,然後全團將士下馬,就地開始作戰。因此,其機動性和戰鬥力都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抗戰全面爆發以後,這個騎兵團被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騎兵營。有一個統計顯示,全營共有300多人,由夏雲飛擔任營長。不久,徐立清改任為這個營的教導員。1937年9月,騎兵營東渡黃河,正式來到了山西前線。10月,騎兵營進抵晉西陽泉以南、和順以北地區。在營長夏雲飛和教導員徐立清的率領下,這支隊伍屢戰屢勝,迅速發展為一個騎兵團。
10月20日,騎兵營在山西省和順縣四十畝村、泊裡村附近遭遇日軍,一戰殲敵100多人。11月10日,騎兵營攻佔了河北贊皇縣城。17日,騎兵營收復了河北臨城縣城。12月初,騎兵營在北馬村阻擊日軍,再次殲敵100多人。另外,我軍在北馬村一戰中還毀掉了日軍的18輛汽車,至於我軍,夏雲飛回憶,一共才損失了不到30人。因此,劉師長表揚了他。
1938年初,騎兵營被擴編為騎兵團,由夏雲飛擔任團長,鄧永耀擔任政委,徐立清擔任政治處主任。3月19日,騎兵團奉命來到了冀南。3月25日,在陳再道的指揮下,騎兵團聯合兄弟部隊一個團,在威縣東部連戰連捷,迅速殲滅200多名偽軍。3月30日,騎兵團再立新功,順利攻克了廣宗縣城。來到冀南以後,不到三個月,該團就先後佔領近十座縣城。
夏雲飛和鄧永耀被上級調走以後,王振祥、梁俊亭、黃家景和曾玉良等名將,都擔任過這個團的團長,趙青山、王振祥、廖冠賢和況玉純等名將都擔任過這個團的政委。另外,何正文和徐國夫等名將都擔任過這個團的參謀長,況玉純和賴達元等名將都擔任過這個團的政治處主任。尤其是,曾玉良和況玉純配合默契,帶領這個騎兵團走向了其巔峰時代。
按照傳統戰法,我軍在行軍的時候利用戰馬提高行進速度、擴大活動範圍,打仗的時候放棄乘馬衝擊、下馬徒步作戰。這樣做,好處很多,但是其弊端也很明顯:作戰時戰馬成了沉重的拖累,一旦腹背受敵,就有被殲滅的危險。在機動性和抗打擊能力的取捨上,曾玉良毅然選擇了前者:邊走邊打,只要我們走得快、遊動及時,我軍就一定能戰鬥下去!
他的這一決策,很快就獲得了政委況玉純等將士的支援。這一新的戰法,也很快收到了奇效。1942年4月,一萬多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八路軍冀南軍區總部機關的駐地。我軍反覆衝殺,但是始終未能突圍出去。就在這個時候,曾玉良和況玉純身先士卒,揮舞著馬刀,以最迅猛的攻勢,殺向了日偽軍的第一線陣地。我軍一路前進,終於殺出了包圍圈。
1942年8月,騎兵團進攻大名以東的南李莊之偽軍,一次殲敵近300人。11月,襲入臨漳縣城,殲敵300多人。11月,騎兵團由冀南軍區直轄。1943年初,騎兵團被劃入了八路軍冀魯豫軍區。1943年8月15日,騎兵團奉命討伐偽軍孫步月部。在這場戰鬥中,曾玉良親自指揮兩個連,攻擊曹縣後張樓據點。很不幸,他被多枚手榴彈碎片擊中,壯烈殉國!
戰後,政委況玉純兼任為騎兵團團長,連長萬懷臣升任為副團長。在曾玉良的追悼會上,全團將士泣不成聲,見者無不落淚!1944年5月,冀魯豫軍區和冀南軍區被合編為新的冀魯豫軍區,騎兵團由老冀魯豫軍區四分割槽轉到了新冀魯豫軍區九分割槽。該團原本轄若干個連,此時改為下轄兩個營。團長況玉純,政委李庭桂,兩個營長分別為黃斌和呂兆清。
據不完全統計,這支部隊在抗戰期間先後作戰上百次,一共殲敵不下3000人。同時,騎兵團也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例如:團長曾玉良、政委鄧永耀、連指導員漆先忠、連長張興德、連長韓永正、排長杜金波、班長劉寶全、文書孫志林、戰士馬有貴等數百名將士先後壯烈犧牲。青山有幸埋忠骨,馬革何須裹屍還!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些英烈們吧!
抗戰結束以後,騎兵團被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7縱隊直屬騎兵團,先後由李庭桂和萬懷臣擔任團長,李庭桂擔任政委。另外,由劉子明和翁介山先後擔任參謀長,周家鼎和張劍東擔任政治處主任。1947年3月,該部被改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騎兵團。1949年,被改編為河南軍區騎兵團。
1952年5月,河南軍區騎兵團和兄弟部隊兩個騎兵師被合編為解放軍騎兵第一師,隸屬於華北軍區。11月,這支部隊來到了西北地區剿匪。
1969年10月,騎一師被改編為解放軍陸軍第8師,全師下轄三個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也可以說,這支部隊匯聚了全軍騎兵部隊的精華,包括一野、二野、四野的騎兵部隊各一部,最終威震西北地區!
據查證,建國以後,原紅15軍團騎兵團、八路軍第129師騎兵營、騎兵團湧現出了大批開國功臣。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徐立清中將、韋傑中將、田維揚中將、何正文少將、王振祥少將、況玉純少將、徐國夫少將、賴達元少將、夏雲飛大校、黃家景大校、徐青山大校、梁俊亭大校、原貴州省省委副書記李庭桂、原四川省軍區達縣軍分割槽司令員萬懷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