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人道”,就是人們思想或行為的軌跡,相當於人們常說的辦法、謀略、程式等,都是由客觀實際決定的,所以也可以稱為“天道”。
人生的道路,極其複雜、浩如煙海,人們都要用很長的時間來學“道”和研究“道”,否則就容易出現束手無策和偏廢疏漏的窘況。
人生宗旨公式:
將福量=平均將福度×餘壽
人們並不是一味地追求平均將福度的最高,也不是一味地追求餘壽的最長,人生真正的追求是“將福量”的最大。
有什麼樣的健康,就有什麼樣的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精神,就有什麼樣的幸福。人們都是用提高“將來健康水平”的辦法來增加“將福量”的,為了確保將來最健康,人們要走很多的道路。
人們是在良好“心情”和“安全”的基礎上,利用“能力”和“資源”,提高將來“健康”水平的。實際上,人生必須要走以“心情、安全、能力、資源、健康”為核心的、地位平等的五大道路,才能實現人生真正的願望。
一、心情之道:獲得心情是生活的前提
無窮的人生追求,拼搏的人生過程,人們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心情要是不好,生活就會是危險的、痛苦的、艱難的和失落的。心情不好,心煩意亂,何談人生!
常見的心情有怒、喜、思、憂、悲、恐、驚等等,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一般來說沒有壞處。但要是過亢、過衰、過亂,就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所以《福學》把人們不好的心情分為“亢、衰和亂”三類:
1、亢奮的心情:如憤怒、激動等;
2、衰退的心情:如悲傷、憂鬱等;
3、混亂的心情:如煩躁、驚恐等。
《福學》三分世界-外物、外人和自身,人們的心情是因於這三方面的。透過“改變外物、改變外人和改變自身”這三大道路,能夠嚴謹、系統地最佳化自己的心情。如果心情特別不好,自己難以解決,就得求助於別人了,特別是應該求助於醫生。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有比較完善的關於心情的理論和調整心情的辦法。
心情之道是萬道之首,獲得心情是生活的前提,以服務於人生各個方面的心情需要。
二、安全之道:獲得安全是成功的保障
千里長堤潰於蟻穴,獲得安全的關鍵在於“發現危險”。《福學》把世界劃分為“外物、外人和自身”這界線分明的三部分,所以人生危險是來自“外物、外人和自身”這三方面的。
發現危險,必須要從這三方面做起:
1、外物危險:生活中的外物危險無處不在,但絕大多數都是可以避免的。要遵守規則、謹小慎微、檢查周到、未雨綢繆,以及時發現並避免水、火、電、氣、車、墜物,以及生物和化學物品等外物危險。
2、外人危險:要嚴於律己、樂善好施、遵紀守法,及時發現並消除虧欠、誤解、隔閡與敵意等,同時也要強大自己、加強防範,以及時發現並避免人治、政治、法治等外人危險。
3、自身危險:要潔身自好、生活有節、珍惜身體,要經常反省、懺悔,要定期體檢,以及時地發現並消除自身的不良習慣、不好慾望、錯誤觀念和體內疾病等自身危險。
兼顧這三個方面,人們才能夠更全面、更及時地發現危險、預防危險和消除危險,以服務於人生各個方面的安全需要。
三、能力之道:獲得能力是自強的根本
人生活動是紛繁複雜的,人們所需的能力也是紛繁複雜的,但大體上可分為“基本能力”和“實事能力”兩類:
1、基本能力,是人們生活能力的基礎。人生過程是由“認識、記憶和行為”三大基本活動組成的,所以人們需要有“認識、記憶和行為”三大基本的能力。三大能力是人生能力的基礎和最小單位,一般不能直接用於改造世界,但對人生非常重要,缺少一項,都是人生的悲哀!
(1)認識能力:直判、推斷、整悟的能力;
(2)記憶能力:記住、回憶的能力;
(3)行為能力:作樣、作聲、作動的能力。
2、實事能力,是人們改造世界的能力。《福學》把世界劃分為“外物、外人和自身”這界限分明的三部分,所以人生必須要有“改造外物、改造外人和改造自身”這三大實事能力,可把這三大能力分別命名為“技術能力,革變能力和自修能力”。
(1)技術能力-改造外物的能力:
生活技能:比如洗衣技能、烹飪技能、打掃技能、養護技能等;
生產技能:比如操控技能、裝配技能、加工技能、修理技能等。
(2)革變能力-改造外人的能力:
使從能力:使“外人”從現行活動轉為服從活動的能力;
教育能力:有教導、傳授、訓練、培養、生育等能力;
幫助能力:透過“助識、助記或助行”改變外人的能力;
攻伐能力:即各種各樣的攻擊力、戰鬥力、破壞力等;
防範能力:防禦、守備等能力,也是可以改變外人的。
(3)自修能力-改造自身的能力:
修構能力:用於獲得健康、美體整形、體育健身等;
修動能力:用於改變能力、改變習慣、改變慾望等。
簡而稱之,基本能力-識能、記能、行能;實事能力-技能、革能、修能,這六大能力涵蓋了人生所需能力的全部,相互為用、相互促進,以服務於人生各個方面的能力需要。
四、資源之道:獲得資源是財富的積累
《福學》把世界劃分為“外物、外人和自身”這界限分明的三部分,顯然資源是在“外部”的。所以有“外物資源”和“外人資源”,另外還有一個善變的“錢財資源”。
1、外物資源:如各種機械、工具、原材料、服裝、糧食、房屋、車輛、家畜、蔬菜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生必然要消耗或利用一定的物資。
2、外人資源:如親屬、朋友、僱員、合夥人等。相當於人們常說的“人力資源”或“人脈”。一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擁有充足的外人幫助,人生才可能成功。
3、錢財資源:如資本、財產、積蓄等。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一分錢能難倒英雄漢。“錢財”對人生極為重要,以至於很多人的生活是以“掙錢”為中心的!
外來資源結合自身能力,共同作用於世界,才能最高效地完成人生各項任務。獲得資源就是積累財富,以服務於人生各個方面的資源需要。
五、健康之道:獲得健康是終極的任務
人們都很注重健康,也都有自己的健康理念。日常生活中,人們主要是透過以下六個方面來獲得健康的:改善條件、調理飲食、適當運動、保證睡眠、清理內心、適時就醫。
一般地獲得健康比較容易,但要是有更高的追求,穩妥地獲得健康就很難了。
作為特殊的“體”,人體也是一種結構,可分成“本體”和內環境兩部分,“本體”是人體的主體。每一次“本體結構”的改變,都會帶來精神狀態的變化;每一次“本體結構”的最佳化,都會帶來精神狀態的良變。《福學》認為,健康就是人體“本體結構”的良好,其外在表現是精神狀態的良好。
1、最佳化本體結構,典型辦法是手術;
2、最佳化本體運動,典型辦法是針灸;
3、最佳化環境結構,典型辦法是藥療;
4、最佳化環境運動,典型辦法是理療。
透過這四大健康之道,人們能夠更深入、更嚴謹地獲得健康,以服務於人生各個方面的健康需要。
總的來說,心情與安全是保障,能力與資源是條件,獲得健康是主體,五大道路概括了“人生之道”的全部。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逃不出這五大道路的範疇,人們的一生只是在這五大道路中“徘徊”。五大人生道路,互利、有時也互害,能提升人們的“平均將福度”,能延長人們的“餘壽”,以最終實現人生真願-“將福量”的最大化。
潛心於《福學》,精明於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