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專家談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在四代人的努力下,位於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中文名“拉索”)已經開工建設,並且產出了亮眼的科學研究成果。

9月18日,在主題為“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 的第十三屆創新中國論壇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LHAASO首席科學家曹臻分享了“拉索”的故事。

專家談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中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首席科學家曹臻

有國外科學家評價,這是一個正在執行的未來的實驗。“我們引領這個領域大概20年時間。”曹臻說。

前沿不是一天走到的。從上世紀50年代算起,四代科研人員,為宇宙射線探測的夢想努力過。

曾經,還是學生的曹臻感嘆他們這一代人生不逢時。20年代出生的人,好像在理論物理領域隨便做點什麼,都是突破性的;他們60年代出生的,好像只能坐冷板凳,做些基礎性工作,等到有機會再尋求突破。

1994年到2009年,曹臻在美國參加國際上最大的宇宙線觀測實驗。他開了眼界,但也感到根基不紮實。“只有回到祖國,紮根於祖國的科技事業,趕上我國科技發展的大潮,才有了這樣的機會,推動宇宙線研究的事業持續下去。”2000年初,曹臻導師旗下的博士生都離開了國內宇宙線領域;而現在,曹臻和其他老師的博士生大部分都留在了國內,還有許多同輩從國外學成歸來。

“原因很簡單,中國大力發展基礎科學研究,逐漸引領了整個學科的發展。”曹臻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階科學顧問杜祥琬在論壇上表示,一項科學發現能開闢一個顛覆性應用研究領域,基礎學科的水平是應用研究的靈魂。他認為,科技強國的標誌之一,應該是基於厚重的基礎研究的科學發現能力。

專家談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

杜祥琬坦言,基礎研究要做好,重在環境和氛圍。要鼓勵科技人員有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給一點寬鬆和寬容。“我們可能有十個失敗,但有一個成功,國家就會有重大的基礎研究進展。”

基礎研究在於人,要從小培養孩子,讓他們重新成為有創新素質的一代一代的新人。“我覺得要鼓勵孩子們有興趣,愛質疑,愛提問題。不光學,要問。”杜祥琬覺得,“要鼓勵各種不同的思想的碰撞。”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也有同感。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但基礎研究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它專業而嚴謹,來不得虛偽和馬虎。只有具備科學精神的人才能夠從事這項工作。科學精神的核心就是要求真務實,就是要探索創新,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以科學指導行動。同時要有奉獻精神,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有一絲不苟的精神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專家談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嘉麒

劉嘉麒坦言,基礎研究不是大眾科學,是少數精英的科學。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對所研究的領域要能達到痴迷的程度。“如果不鑽進去,研究的不會深入。”

而且,從事基礎研究,還不能太循規蹈矩,要敢於思考,敢於創新,敢於標新立異;要想辦法做新的東西,做比別人強的東西。“搞基礎研究要是照搬就沒勁了。” 劉嘉麒說,現在其實有些科研人員做跟蹤的比較多,創新的比較少。確實,跟蹤比較保險,但是很平庸。“我覺得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作為經濟界專家,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新資本論》《新經濟學》作者向松祚則大聲疾呼,要建設創新生態體系。從創新的規律和創新生態體系的本質出發,他認為,創新生態體系是“一個持續動態演化的生命體系”,其核心要素是“多元、開放、包容的社會文化氛圍”以及“富有創造性的教育科研體系”。他總結出創新的7個基本規律:文化至上、自由獨立、生態體系、多元包容、去中心化、跨界融合、專注持久。

專家談持之以恆加強基礎研究:一次精彩勝過無數次平庸


《新資本論》《新經濟學》作者、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向松祚

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報社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主辦,由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創新中國論壇秘書處承辦。創新中國論壇由中國科學報社與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於2010年聯合發起,美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擔任論壇主席。

編輯:劉義陽

稽核:嶽靚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09-19

相關文章

中科院院士劉嘉麒:基礎研究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

中科院院士劉嘉麒:基礎研究不能靠人多、不能靠庸才
作者丨劉嘉麒 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嘉麒 李子鋒攝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加強基礎研究是提高我國原始創新能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要條件.基礎研究不同於一般工作,它非常專業.非常嚴謹,是一項艱鉅而神聖的 ...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中國科學家眼中的科研與創新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基石,中國科學家眼中的科研與創新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也是科技強國建設的根基之一.一項科學發現能夠開闢一項顛覆性的應用研究領域,而基礎科學的水平是應用研究的靈魂.&quo ...

“十三五”期間中國十大心血管基礎研究 | 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肖晗/張幼怡團隊研究成果入選榜單

“十三五”期間中國十大心血管基礎研究 | 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肖晗/張幼怡團隊研究成果入選榜單
9月17日,在中國心臟大會(CHC)2021暨第六屆中國血管大會(CVC)開幕式上,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公佈了"十三五"期間中國十大心血管病基礎研究論文名單,北醫三院心血管內科肖晗/張 ...

直-20所有部件都是國產,航空專家談直-20

直-20所有部件都是國產,航空專家談直-20
"20"家族對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而言,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都具有不凡的意義,堪稱我國新世紀武器技術成就的最大里程碑之一.隨著殲-20和運-20相繼服役,先進的10噸級直升機直-20也走 ...

提升我國食用油數量和質量的重要保障——專家談提高油菜生產機械化水平保障食用油供給
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佔國產食用植物油總量的一半以上,但我國食用油自給率不足35%,發展油菜生產,提高產量,擴增面積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雖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我國油菜的機械化生產水平 ...

假如戰爭爆發,經常上電視的軍事專家們,能直接指揮軍隊作戰嗎?

假如戰爭爆發,經常上電視的軍事專家們,能直接指揮軍隊作戰嗎?
現在國內外有許許多多軍事專家,有些還被公眾所熟知,這些軍事專家經常現身廣播.電視和網際網路等媒體上,或者自己創辦媒體.他們熟悉軍事戰略,熟知軍事技術,瞭解武器武器,而且在分析問題時頭頭是道,經常能夠直 ...

江山代有才人出——任正非與華為科研人員談科技創新

江山代有才人出——任正非與華為科研人員談科技創新
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電子類的專家,即使過去對工程技術有一點了解,和今天的水平差距也巨大.今天跟大家對話,我倒不會忐忑不安,說錯了你們可以當場批評.畢竟你們是走在科技前沿的人,我錯了也沒有什麼不光榮,畢 ...

鄭惠玲(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導,動物遺傳育種專家

鄭惠玲(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導,動物遺傳育種專家
鄭惠玲,女,1969年生,陝西漢中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博導.研究方向:動物生物技術.動物遺傳資源與育種. 一.教育簡歷 1991年本科畢業於西北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至今, ...

房地產稅即將落實?手握房產的人該何去何從?專家給出了分析結果

房地產稅即將落實?手握房產的人該何去何從?專家給出了分析結果
此前財政部.住建部等四大部門負責人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此次會議的核心內容,便是商議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會議結束後,迅速引起外界廣泛關注,不少人表示會議內容非常讓人震驚,畢竟這標誌著我國也將可能會進 ...

復旦大學研究:茶葉是打通人體經絡最有效的食品?

復旦大學研究:茶葉是打通人體經絡最有效的食品?
中國的傳統醫學實踐,大多基於經絡理論.但是在現代解剖學研究中,經絡卻一直看不見摸不著.近日,復旦大學團隊首次公佈了符合人體經絡傳統描述的系統性影像,讓人們得以"看見經絡". 經絡, ...

江山代有才人出,“投筆從戎”變專家

江山代有才人出,“投筆從戎”變專家
導語:近日,華為"心聲社群"釋出了任正非在華為"中央研究院"創新先鋒座談會上發表的題為<江山代有才人出>的講話,該講話被不少網際網路媒體轉發,引起了 ...

杜祥琬院士:科學故事裡的應用和基礎、開闢和反哺

杜祥琬院士:科學故事裡的應用和基礎、開闢和反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階科學顧問杜祥琬 李子鋒攝 在9月18日於北京大學舉行的第十三屆創新中國論壇上,圍繞"在應用研究中感受基礎研究"的發言主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 ...

學術頭條:寮國發現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科學家研究出可充電的發光植物,火星生命的產生或受火星大小限制

學術頭條:寮國發現和新冠病毒最接近的冠狀病毒,科學家研究出可充電的發光植物,火星生命的產生或受火星大小限制
莫德納疫苗加強針的安全性和效力 隨著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出現以及抗體對一些突變株的中和作用減弱,科學家開始關注疫苗加強針.為了評估新冠疫苗加強針的安全性和效力,研究人員讓打過2針莫德納mRNA-127 ...

“超長潛伏期”依據尚不充足!病毒學專家:暫不需要延長隔離期

“超長潛伏期”依據尚不充足!病毒學專家:暫不需要延長隔離期
來源:生命時報 受訪專家: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教授 楊佔秋 本報實習記者 牛雨蕾 近日,福建疫情備受關注.根據莆田地區的官方通報,疑似本次疫情源頭的林某傑從新加坡返回國內後,先是在廈門 ...

新研究找到腸癌潛在治療靶點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科研究員洪潔和陳豪燕團隊發現,產腸毒素脆弱類桿菌(ETBF)處理大腸癌細胞後產生的外泌體中miR-149-3(微小RNA miR-149-3p)減少,促進了Th ...

專家:雲南北移象群展現了中國維護生物多樣性的信心和努力
來源:人民網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 近日,由國家動物博物館和蒲公英童書館聯合舉辦的亞洲象"短鼻家族"的故事--<大象的旅程>新書釋出會在京舉行.參會嘉賓表示 ...

研究丨解構華為護城河——三年“半導體”與四大“新軍團”

研究丨解構華為護城河——三年“半導體”與四大“新軍團”
作者|繆凌雲 於婞 編輯|繆凌雲 "華為有什麼不一樣?" 近年來,經歷了制裁封鎖.孟晚舟被扣等一系列事件後,華為在國際.國內皆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再加上鴻蒙出世.構建鯤鵬生態.連續成 ...

巔峰對話,億路前行-觀WM研究新進展,話“無化療”治療新未來

巔峰對話,億路前行-觀WM研究新進展,話“無化療”治療新未來
為提高我國廣大臨床醫生診治華氏巨球蛋白血癥(WM)水平,規範WM治療方案,加強WM的療效評價及隨訪,中國WM工作組季度會議暨國際WM專題研討會於2021年9月24日成功線上召開.本次會議以" ...

全球首次!聯合哈佛醫學院,陝西團隊取得一項重大研究成果

全球首次!聯合哈佛醫學院,陝西團隊取得一項重大研究成果
艱難梭菌是引起醫院內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近年來,艱難梭菌感染的發病率和嚴重性在全球範圍內急劇上升,已對全球性公共健康造成威脅.日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營 養與健康養殖創新團隊副教授曹陽春與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