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咳喘、食慾不振,送你簡單三味藥,祛痰溼、養出好胃口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中醫上所認為的痰溼,以及痰溼的調理方法。
痰溼,顧名思義,說的就是身體內有痰、又有溼氣。
痰溼這種情況,多與我們的飲食不當有關,少數情況下與別的疾病有關係。
就比如我們經常暴飲暴食、大量飲酒,喜歡生冷、刺激味道的食物等,都是造成痰溼的關鍵。
這些飲食習慣,會造成身體內的津液滯留在某處,時間一長,就會聚集更多的津液,慢慢的就產生了痰,所以痰不只是說從口中吐出來的,還有一種是身體內津液異常的情況,也叫痰。
體內津液異常滯留,就會造成內溼的情況,如果再加上外界的因素,比如空氣陰冷、潮溼、淋雨等行為,都會造成溼邪的肆虐。
那麼痰溼體質的人群有什麼特點呢?
首先就是痰溼的人群,多肥胖,並且面部會分泌很多的油脂,並且面色淡黃、且暗,精神不振;情況嚴重的,嘴中會有黏膩的感覺、容易犯困、大便不成形等。
並且,痰溼之人的舌象為:苔白膩、舌兩邊有明顯的齒痕,舌體胖大。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個方子是明朝的三子養親湯。
三子養親湯,以消為補,行氣、消痰。
其組成是蘇子、萊菔子、白芥子;所謂的蘇子就是紫蘇的種子、萊菔子是蘿蔔的種子、白芥子就是芥菜的種子。
三味藥做成湯,其味甘美可口,並且味甜、性平和。
白芥子,益氣、順氣、化痰;屬於化痰散寒的藥材;
萊菔子有健胃、助消化、降氣的作用,並且萊菔子還有行氣的作用。蘇子,有降上逆之氣,能止咳喘。
三味藥配合使用,不僅能改善吃喝拉撒的小毛病,再加上這三味藥都是菜的菜籽,在口感上會更容易接受。
最後,王醫生建議大家,一定要經過中醫的辯證之後,再去決定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