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來到了濟南市長清區馬山鎮,也不能就說全面瞭解馬山。你要了解馬山,就要走進馬山,登上馬山。從長清城區往南十五公里就進入景區,景區內植被豐盛,森林覆蓋率60%以上,進到景區會是你明顯感到呼吸是那麼順暢,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氧吧”,一年四季,各有神韻,春賞桃花爛漫,夏有泉鳴花香,秋醉滿山果品,冬觀銀裝素裹。山上有“豐施侯廟”、“五泉十洞”、“四十八景”。山上懸崖百丈,重巒疊嶂,危巖聳立,特別是近百米的通天台階,有登泰山十八盤感受,沒有一把力氣真還費勁。
馬山古為道教盛地,也是風景優美的遊覽勝地,有“馬山之勝在山頂”之說。馬山西北隅有兩個山門,東西開。這兩個山門,是由山左和山右兩條路登馬山的必經之路。兩個山門,孤懸天半,十分險絕。進了山門,便到達山頂。山頂青石上鑿有兩個水池,小的能盛水數十鬥,大的能盛數百鬥,系道士“鑿巖蓄雨水以備飲用”。總計山頂地勢寬不滿17米,長不足500米。清代末,山頂自北向南尚有靈官廟、豐施侯廟、天王殿、鐘樓、后土殿、碧霞元君殿等,不知始建於何年。現在山上建築已成殘垣斷壁,舊跡已不可尋,現在建築是當地百姓所建,但風景依然優美多姿。站在馬山山脊憑高四望,見泰岱、靈巖、五峰諸山對峙於數十里之外。看山下,群峰錯落,氣象萬千。車轍峰下有通明洞,東西相通,長約250米,崎嶇難行,是馬山的一個景點。
馬山西側彎處,通明洞北舊有馬泉院,也叫馬灣廟,古時曾是道士聚居的地方。古樹參天,森林茂密,登上山頂能夠欣賞到馬山的奇松、怪石、眺望四方山巒和景觀,山上有春秋、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建築殘垣斷壁和殘碑。與泰山、五峰奶奶並列的馬山奶奶有三姐妹之稱;並有“千里泰山、百里馬山”之說,護佑著方圓百里周圍的人們,因是道家聖地香火也是一直很旺,很多人都會前來燒香祈福。馬山還有著獨特的藥材資源,馬上栝蔞《本草綱目》記載的地道名貴藥材,是國家的地理商標。還有野生的靈芝、山參、何首烏、丹參、金銀花、野菊花、柴胡等遍佈馬山山麓。馬山西側賓谷河溪水日夜裡流淌,靜謐清幽,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賓谷河四周,萬木蔥籠,野芳吐豔;溪水悠悠,夏季有山泉飛瀑,形如龍躍九霄,聲若鐘鼓雷鳴;水光瀲灩,仰望長天之碧空,細聽鳥鳴之悠悠,使人不知是醉心詩境,還是置身畫苑,確是天下美景。馬山獨特氣候土壤,使馬山產的中藥材天下聞名。給我記憶最深的是馬山上的柏樹,馬山上的柏樹,看上去沒有那種千年古柏之高大茂盛;更沒有老態龍鍾蒼勁的幾千年以上的柏樹,但當你面對滿山的松柏時,你會感嘆這些柏樹是怎麼栽到這麼陡的山坡上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訪問了當地一些老同志,馬山上的柏樹是五十年代所植。在山半腰還有用松樹組成的“毛主席萬歲”的景觀,此景觀充分證明了馬山人民不忘共產黨、翻身不忘毛主席的恩情。
據當地人講;他們懷著對共產黨、毛主席的崇敬和愛戴,在1959年3月底,有當時人民公社組織號召全公社53個村和機關各部門及工農兵學商,共計兩萬多人上山栽樹。當時調集了五峰、馬山兩個公社苗圃的百萬株側柏樹苗。據說當時只要能走動的人,全部上山栽樹,很多人是自發去的。在人們心中,共產黨毛主席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能上山栽幾棵樹是對共產黨恩情的最好報答。植樹那天,碧空萬里。人們運用米尺、繩子等較原始的工具丈量,寫出字的範圍,先後用石灰、秫秸做標記,幾易方案,最後用幾千張白紙按筆劃用石頭壓住,鋪設在山坡上,人在山下觀察、調整,然而劃線定穴,完成了栽植設計。植樹那天,天上碧空萬里,地上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人群佈滿山坡,按預先分工。運樹苗的隊伍排成了長龍,山腳下埋鍋做飯,炊煙裊裊。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百萬株樹苗全部栽完,“毛主席萬歲”五個松柏組成的巨型大字巍然鑲嵌在馬山上。
“毛主席萬歲”五個松柏大字,長在了馬山山坡上,也留在馬山人民的心裡。如果說這項綠化工程是政府的組織,領導的智慧,群眾的心願,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一大傑作,而後來衍發的種種事件,又帶有一定的與自然挈合的神秘色彩。栽樹的目的當然是要保證樹的成活率,數百萬棵柏樹栽在35至60°的斜坡上,澆水是不可能辦到的,栽樹的那幾天,天空出奇的晴朗,正當人們擔心能否成活的時,兩天後,天空突然飄來了幾塊雲彩,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雨後人們到山上去看,百萬樹苗竟一棵也沒有枯萎。後來有人說:是毛主席的恩德感動了上天。
1976年秋天,馬山上用柏樹栽植的“毛主席萬歲”突然發生了大面積的蟲災,僅兩天的時間,大片柏樹葉被“柏繭”啃掉。政府組織三千多名中小學生進行了“滅蟲保樹”活動,儘管滅蟲很及時,但樹仍被啃得只剩下樹枝和樹幹,人們痛心不一,因為這些樹在馬山人民的心中,它已不僅僅是樹。據當地的老人們講,從他們記事起,也從沒聽說過柏樹“招災”,這一年的九月九日,正是毛澤東同志逝世的日子,是“天災”還是歷史的巧合。1977年春,柏樹竟然起死回生,並且更加茂盛。非常巧合的是,這一年唐山發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地震波及到了馬山,這一天的晚上,山上掉下一塊巨石,恰好砸在了植物標語“毛主席萬歲”的“主”字點上,至今“主”字變成了“王”字。60年代中期,上級有關部門指示:清除建在路邊的毛主席的語錄牌、畫像、雕塑。但山上的樹“清理”起來很不容易,把樹砍掉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但要背上砍伐樹木、破壞綠化的“罪名”,雖然不違背“上級”的指示,伐樹也從人們的心理上接受不了,用樹把“毛主席萬歲”的字空補起來,讓人們看不出字跡就行了,這個辦法得到了工作組的認可。後來樹雖沒栽成,但“毛主席萬歲”免遭了一次浩劫。馬山旅遊資源豐富,中醫藥文化資源深厚,在戰爭年代是革命根據地,有著很多的紅色故事。長清區委領導指出:“十四五”期間是我們長清區加快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也是我們後來居上、彎道超車的重要時期。要想實現更大發展,我們必須立足長清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以推動要素差異化調配為重點,在繼續搶抓“黃河戰略、西興戰略、省市一體化戰略”三大機遇,大力實施“大融合、大引進、大合作、大建設”四大戰略的基礎上,全力推進“文化創新引領區、生態文明樣板區、醫養康養活力區、中醫中藥特色區、全域旅遊示範區、智慧製造先進區、城鄉融合試驗區”七區聯動,加快建設現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區。要搶抓戰略機遇、發展空間、生態環境開發水平、發揮現有產業基礎、中醫藥資源、文化旅遊資源等方面有較為明顯的比較優勢。
馬山鎮這幾年發展較快,勢頭良好。馬山鎮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傳說,等待大家去挖掘,整理。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評論,你們的支援,就是我創作的動力源泉!(原創作品,保護著作權,轉發請註明出處) 《中國草根》雜誌特邀記者、編輯:(李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