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鎮化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35年將建11個大城市
四川省,位於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簡稱“川”,又因是歷史上蜀國所在地,被稱為巴蜀之地,還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四川全省面積48.6萬平方公里,轄21個地級政區、183個縣級政區,周邊與7個省市區接壤。全省常住人口8367.5萬人,是我國的人口大省之一。
四川的地形呈現西部高、東部低的特點。川西高原,海拔大多在4000-5000米。西部的四川平原,只佔全省的1/3左右,卻佔到絕大多數的人口。
2021年,四川的GDP為53850.79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全國第6位。
截止十三五末期,四川的城鎮化水平在54%左右,遠低於全國63%的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就是,四川的城市體系斷層現象比較嚴重。
成都市是四川的省會,也是四川第一大城市,城區人口已經超過1300萬。全市人口總量更是超過了2000萬,佔到了全省的25%,其中有580多萬都是近十年新增加的。
這就說明,這幾年成都對省內的地級市虹吸效應加劇,造成了其餘城市發展困難、經濟總量偏低、城市規模偏小。
四川提出到2035年,全省的城鎮化率將增加到70%。成都的體量已經如此之大,吸納新增城鎮人口的任務就落到了各個地級市上,這些城市也將迎來大發展時期。
為此,四川將建設11個大城市,具體名單是:自貢市、攀枝花市、瀘州市、德陽市、綿陽市、遂寧市、內江市、樂山市、南充市、宜賓市、達州市。
這11個地級市目前的情況又不是完全一致,有些已經是大城市的規模,能否衝擊Ⅰ型呢?還有的人口不足100萬,能否建成Ⅱ型呢?
11個大城市中,有6個已經提前建成,5個將從中等城市晉級
我國的大城市分為兩檔,Ⅰ型是指城區人口在300-500萬之間;Ⅱ型是指100-300萬之間,兩檔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還有一個城區人口是指中心城區範圍的常住人口,遠城區、下屬縣市的人口都是不計入在內的。
根據最新的城建統計年鑑,上述11個地級市中,其中有6個已經提前建成大城市標準,分別是:自貢、瀘州、綿陽、南充、宜賓、達州。
這6個城市能否再進一級、衝擊Ⅰ型呢?我們暫時先不分析。下面重點看一下,剩餘的攀枝花、德陽、遂寧、樂山、內江5個地級市,目前還是中等城市級別,能否到2035年順利晉級大城市呢?
這5個地級市現有的城區人口排序是:樂山>內江>德陽>攀枝花>遂寧,我們就選遂寧來重點分析,因為遂寧現在距離大城市門檻最遠。
如果遂寧能夠建成,那麼前4個城市自然不在話下!
遂寧位於四川盆地中部,屬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範圍,總人口300多萬,GDP1500多億。
從體量上看,遂寧的規模並不是太大,在四川屬於中等水平。
遂寧現有城區人口65萬,距離門檻還有35萬的差距,2035年建成每年需淨增人口2萬多人。按理說是存在的一定的難度的,因為在成都和重慶兩個超大城市的虹吸之下,普通地級市的發展會越發困難。
但是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區域經濟平衡發展,超大城市開始輻射帶動周邊地級市發展,遂寧也將在成渝一體化中迎來新機遇。
從這個角度來看,遂寧到2035年建成大城市,希望還是很大的。那麼四川想要建成的11個大城市,自然也都沒有問題了。
11個大城市中,2個實力比較強,能否衝擊Ⅰ型呢?
在這11個城市中,綿陽和宜賓是實力最強的2個。綿陽是四川第二城,GDP3350億;宜賓是第三城,GDP3148億。
而且兩城的定位也比較高,綿陽是成都經濟圈的區域中心城市,算得上成都經濟圈的副中心;宜賓是川南經濟區的區域中心城市,算得上區域經濟的領頭羊。
從人口總量來看。綿陽為486萬人,宜賓為458萬人,而且兩市都是四川為數不多人口增長的城市。不過Ⅰ型大城市的門檻就是城區人口300萬,按照現有的基數,不看下屬縣市、鎮區的人口,城市化率就要超過65%,這個難度很大。
從現有城區規模來看。宜賓城區人口168萬,綿陽145萬,差距大約在150萬左右。按照15年的時間來測算,每年需增加10萬人。這對於3000億層級的地級市來說,實現的難度也非常大。
綜合以上各因素,綿陽和宜賓作為四川地級市中的佼佼者,2035年衝擊Ⅰ型大城市是無緣的。
這就是說,四川要建成11個大城市,全部都是II 型大城市。即便如此,也會對四川的城市體系起到極大的支撐作用,帶動四川的城鎮化水平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