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腺肌症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也就是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的肌層內,在肌層內生長,如果子宮肌層瀰漫性增大,形成子宮腺肌症,如果肌層區域性增生或增大,形成腺肌瘤。每次來月經的時候就會出現痛經並且出現子宮的增大,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出現進行性加重痛經,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甚至有切除子宮的風險。曾經有一名患者的子宮腺肌症如懷孕三個月大,十七年來四處尋醫求孕,最終在河北省生殖醫院實現了媽媽夢。
生殖健康與不孕症一科的田瑛主任在分析病情後認為,患者的子宮腺肌症如此巨大,同時伴有雙側輸卵管阻塞,若不是為了生育,可考慮切除子宮,懷孕的可能性近乎於零。但為了還患者成為一名母親的心願,田主任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按下ICSI試管之旅的啟動鍵。
根據患者40歲、卵巢儲備功能減退的情況,為患者先後取卵三次,共計冷凍胚胎8枚4管。取卵後首先進行保守治療,透過降調節後,使用宮內緩釋藥物環,6個月後子宮復舊到如孕2月+大小,但通向子宮的道路猶如陡峭的山澗,崎嶇不平。在經過一次FET冷凍胚胎移植未妊娠後,田瑛主任決定採用超長方案,先用藥物縮小子宮腺肌瘤的大小,後採用人工週期調整內膜。兩個月左右的降調後,子宮腺肌瘤明顯縮小。經過2個月的治療和調整後,再次進行凍胚移植,14天后驗孕結果顯示:β-HCG 455.97 mIU/mL,患者成功懷孕。生殖健康與不孕症一科的田瑛主任,又一次透過精湛的醫術和不懈的堅持,為這一線希望帶來無限可能,成功為患者找回做母親的機會。
科普時間
1、子宮腺肌瘤很嚴重?帶個“瘤”字,像子宮癌、癌症這樣的大病?
並不是,子宮腺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每五個女性中就有一個患子宮腺肌瘤。雖然發病率非常高,但是它是一種良性的腫瘤,並且大多數子宮腺肌瘤患者都沒有症狀。因此,大家不用過於擔心。
2、年齡大的人才會得子宮腺肌瘤?二十來歲根本不會長肌瘤?
錯!子宮腺肌瘤好發於30-50歲的育齡期女性,但不是其他年齡段就不會患子宮腺肌瘤。它是激素依賴性腫瘤,受體內雌激素影響。
3、備孕受子宮腺肌瘤影響一直不成功,該怎麼治療肌瘤呢?
建議先藥物保宮治療,如藥物無效或者控制不理想時,可以保宮手術,但有懷孕後子宮負荷加重,子宮破裂風險。有生育需求的患者是否需要手術,還需生殖專科醫生評估。
4、子宮腺肌瘤是熬夜熬出來的?
並不是,雖然熬夜會影響女性內分泌,可能導致經期紊亂,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子宮腺肌瘤與熬夜沒有直接的關係。建議女性不要熬夜,否則影響內分泌的平衡,也會造成其他疾病,危害身體健康。
5、子宮腺肌瘤都需要治療嗎?
不一定。要根據腺肌瘤的生長部位和大小來判斷是否需要治療。如果腺肌瘤到了五公分以上,或者是子宮黏膜下的腺肌瘤,出血比較多,經量增大、經期延長等,這些情況一般都建議治療。
6、到了更年期,子宮腺肌瘤沒事了?不用管了嗎?
並不是。更年期子宮腺肌瘤正處於猛長階段,雖然現在可能是良性的,但還是有惡變的可能。子宮腺肌瘤是屬於良性病變,考慮是子宮肌瘤合併子宮腺肌症同時存在,無論是子宮腺肌肌瘤還是子宮肌瘤,都是屬於良性增生,通常不會出現子宮腺肌瘤癌變。
但有少部分(0.4-0.8%)子宮腺肌瘤患者可能會出現變性,比如出現肉瘤樣變,這時就是屬於惡性病變,多發生於絕經後女性。因此對於有子宮腺肌瘤的女性,在絕經後也需要定期複查彩超,監測肌瘤的增長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