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9日電 題: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韌性較強
作者 夏磊 國海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
202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經歷了一個較大的發展波動。我們透過集中對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土地市場,以及購房需求進行調查、研究後發現,我國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擁有較強的發展韌性,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回暖明顯。
透過Wind資料測算我們發現,2021年,房地產市場的成交量在10月份築底,年末顯現回溫。以30個大中城市的二線城市為樣本,2021年下半年成交量一路下行,10月完成築底,隨後市場表現緩慢回溫。
2022年1月,二線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積為616.1萬平方米,同比下滑13.4%,降幅企穩;2022年從除夕到初五,二線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積為2.3萬平方米,相較2021年春節假期同比增長了33.5%,市場回暖明顯。
第二,土地競拍規則最佳化,企業拿地意願提升。
2021年,三輪集中供地整體呈現“一火、二涼、三回暖”特徵。隨著政策漸近調整,在第三輪供地中,多數城市優化了拿地規則,供地質量顯現邊際改善,房企拿地積極性提高。如杭州、成都等二線城市的第三輪供地成交額走高、溢價率提升,復甦明顯。
第三,居民的購房需求正在逐步釋放。
居民購房需求順利釋放需要三大條件:有購房資格、有購房能力、有購房意願。購房資格,主要由限購等因城施策措施影響。購房能力,對於一二線城市來講,房價高、套均總金額較高,居民依賴信貸,主要由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等信貸環境影響。購房意願,則主要受“房價是否會繼續上升”“期房能否如期交付”的心理預期影響。
2021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走低,主要是由於杭州、廈門、西安、成都等熱點城市的調控政策持續打補丁、按揭額度收緊、購房者持幣觀望等因素影響。
隨著行業調控政策的邊際放鬆,如城市人才落戶補貼、商業貸款利率調整、穩定市場預期等措施,二線城市的居民購房需求正在逐步釋放。在我們調研中就發現,在杭州,戶型好、位置優、價格倒掛的熱門樓盤專案,依然需要搖號、社保資質。
第四,改善需求成為市場後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因素。
從我們調研的結果來看,二線城市城區的優質地塊供給在增多,該類地塊專案一般戶型大、產品力強,與後疫情時代的“品質改善需求”契合。中指院資料顯示,2017年至2020年,二線城市的商品住宅銷售套均面積增長較快,近兩年逐漸維持在115平方米/套,表明居民在不斷追求居住空間尺度的增加。
我們認為,大戶型、改善型產品受歡迎,主要受兩方面原因影響。一方面,是鼓勵生育政策的出臺,使家庭規模在變大,原有的小戶型不再滿足使用需求。另一方面,購房資格稀缺,購房者換房置業成本高,對“房票”格外珍視,一步到位置業的訴求比以往更強烈。(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