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透過將人工智慧技術、智慧工地構建方法、施工機械智慧感測裝置等新型技術引入建築領域,使我國的建築領域呈現新的發展趨勢。
面向全產業鏈一體化的工程軟體。隨著網際網路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工程建造領域已經逐漸實現以建築資訊模型(BIM)為核心的面向全產業鏈一體化的工程軟體應用體系。工程軟體包含設計建築工程分析和專案管理等多種型別。作為工程技術和專業知識的融合體,其貫穿工程專案建設的各階段,不同的工程軟體型別相互合作來進行自動化決策和科學化應用。
一體化工程軟體的主要特徵包含在服務物件方面,其服務範圍具有廣泛性,既可以服務於建築專案,也可以服務於市政、橋樑等多專業的專案建設工程。同時,可以根據專案的實際需求,將工程的實踐過程轉化為專業知識的模型和演算法,透過演算法軟體來精準地解決複雜的工程任務,將實際場景和計算方法相結合,不斷提高軟體在專案工程建設過程當中的效能。
面向智慧工地的工程物聯網。工程物聯網作為物聯網技術在工程建造領域中的實踐和拓展,透過不同型別的感測器,將工程專案需要感知的要素資訊透過資料介面和中間結構進行資料傳遞。透過工程物聯網改善施工現場的管理模式,實現施工現場的全面監管。
在物聯網技術的支援下,施工現場具備萬物互聯、移動互聯、智慧互聯等多種物聯形式相結合,實現資訊的高效整合。透過感應器將所需要的資訊進行感知,並將工程資訊進行集中儲存,構建智慧化施工場所,全面協調建築各方的資料資訊實時共享,利用共享資訊平臺提升各部門之間的工作效率。
但是,當前我國的物聯網發展技術與國外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美、日、德等國家在感測器領域的技術裝置品類已經超過2萬種,佔全球比例的70%,而我國近90%的中高階感測器主要依賴於進口。另外,我國工程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主要關注點在工人的管理及機械運轉的監控方面。然而據調查顯示,工程物聯網應用對超過88%的施工活動只能產生中等程度的價值,在有限的資源下,提高物聯網的使用價值仍是我國智慧建築領域所要思考的重點問題。
面向人機共融的智慧化工程機械。智慧化的工程機械在傳統工程機械建築的基礎上,融合多重資訊感應、故障診斷、高精準定位導航等新型技術施工裝置,其核心特點就在於自動感應、自動適應、自主學習、自動決策等透過不斷地自主學習和修正來預測機械故障,以達到最佳化效能的目的,解決傳統工程機械施工效率低下、能源消耗過多、人工操作隱患等問題。在國際上,對於工程機械的技術發展也給予高度重視,各國都在積極地調整相關產業結構,加大對工程機械設計工作的扶持力度,促進機械裝置朝著互聯化、數字化、智慧化的發展方向不斷轉型升級。
面向智慧決策的工程大資料。智慧工程大資料是工程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類資料,以及相關技術應用的總稱。工程大資料具有體量大、種類多、速度快等特點,主要應用在工程決策方面,有利於改善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競爭力,改善行業效率。工程大資料的價值產生於工程分析過程,資料分析主要是透過不同的施工任務,從海量的資料資訊中選擇出與施工相關的資訊資料,從而進行資料資訊的分析和挖掘。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對施工資訊進行研究,進一步構建資料和激勵混合驅動的資料分析模型,有助於從工程大資料中提煉出具有現實含義特徵的資訊資料。在我國,工程大資料主要應用於勞務管理、物料採集、造價成本管理、機械裝置管理等方面。(張健)
責編:丁濤
校對:張健
監審:韓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