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秒都是生死,每一幀都是感動!
花了38元,時長149分鐘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娛姐在沉重、難過、壓抑、淚流滿面的情緒波動中,看完了!
雖然流了不少淚,雖然全程看得是瑟瑟發抖,但不得不說,這票價真的值了!
這不是娛姐一個人說了算,也不是娛姐一個人的觀影感受!
不到3天,14億票房,證明了它受歡迎的程度。
咱們再來看看它的評分,才整整2天,74231人在某瓣就打出了7.2分的成績,這說明了什麼?
其實,不止娛姐一個人覺得,這部片子就是春節催淚彈,簡直太好哭了!
很多網友都在網上留下了自己的觀影感受,紛紛分享自己找到的淚點和細節。
有網友說:“後面集結那裡清點人數,我瞬間淚崩。我閨女和兒子一路哭了好幾場,兒子看完了電影說,這部電影好悲傷。”
但在娛姐看來,《水門橋》和上一部前作《長津湖》夢幻聯動的四個細節,處處都是淚點!
它和《長津湖》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演繹出了英雄們破釜沉舟、視死如歸的悲壯和哀傷!
戰友情:問起老雷,一聲嘆息
老雷是誰?他就是在《長津湖》中,由胡軍飾演的雷公——雷睢生!
沒錯!在《水門橋》中,老雷又出現了,不過這一次只是一個名字,一個被大家永遠懷念、永遠致敬的烈士!
說實話,片子在這一塊的銜接還是挺巧妙的!
炮兵營楊營長指揮炮兵前行,中途問旁邊的七連連長伍千里:“老雷呢?”
千里默不作聲,吸了一口煙,嘆了一口氣,眼睛裡全是淚花!
耿樂飾演的楊營長一看此情形,老雷昔日的音容笑貌便湧入腦海,那一刻他的眼睛裡也氤氳起了滿滿的哀傷!
此刻,千里的一句話讓人破防了!
他嚴肅而認真地叮囑楊營長:“七連進攻方向,幫我多轟一輪!”這是他在宣洩對美軍的仇恨,也是他在向老雷致敬!
不得不說,這個聯動真是絕了!
演員們幾個動作,幾個表情,就足以把失去戰友的難過和悲痛詮釋得絲絲入扣,讓娛姐也跟著落淚。
那麼,老雷是怎麼犧牲的呢?
在前作中,雷公為了保全所有戰士的生命,自己開車衝出去當誘餌,想引開敵機。
可遺憾的是,他沒能躲過飛機轟炸,最終被炸成重傷,不治身亡。
的確,老雷的犧牲曾讓很多觀眾淚目!
有人說:“雷爹,你走的時候哭死我了!”
有人說:“我想給你蒸大包子!”
還有人說:“你唱的沂蒙山小調一出來,就把我整破防了!”
但這裡再次出現老雷,卻在強調的是一種同生共死、守護彼此的戰友情!
那是一種人間至純至真的情誼,只有當過兵的人才懂。
在戰場上,每一個戰士隨時都有可能會犧牲,但戰友之間那種不拋棄、不放棄,讓你把生命、後背可以安心交給對方的情誼,是任何情感都比不上的。
正因為如此,老雷才把戰友的生命看得比自己重要,正因為有那麼多像老雷一樣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戰友活下去的希望的那些人,才為我們的軍隊保留了有生力量。
這樣的感情是命運的恩賜,怎能不珍貴,不令人感動呢?
兄弟情:百里犧牲真相被揭開
第一部《長津湖》大結局時,曾留下一個小懸念,那就是萬里曾問神槍手平河,他哥哥百里是怎麼死的。
這個問題一直沒有答案,也一直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意難平!
當年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平河一直不願意告訴萬里呢?他心裡到底埋藏著怎樣的秘密?
讓人驚喜的是,這個懸念在《水門橋》中揭開了!
那是第一次炸橋失敗後,第二次炸橋計劃部署完畢時,戰士們都意識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對手的強大。
眼看著戰友因為美軍的燃燒彈、高科技武器,一個個在自己身邊瞬間變成殘肢碎片,大家已經做好了可能會犧牲的準備。
此刻,平河叫來萬里,告訴了他百里犧牲的真相。
娛姐在這裡就不做劇透了!
當時一聽完,萬里的眼睛就溼潤了,他看著愧疚自責的平河,兩人四目相對,全是悲痛和淚水。
原以為說完這些,萬里會激動,會難過,甚至會怪平河。但他的表現卻讓很多人意外!
猶記得,萬里說出:“百里是我哥,你也是我哥,七連的所有戰士都是我哥!”這句話時,我內心翻湧出來的感動和哀傷!
而平河眼圈泛紅,也鄭重地說了一句:“謝謝,弟!”
是啊!此刻的兄弟情,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有血緣關係的兄弟情。
百里、千里、萬里是親兄弟。
但他們和成千上萬個為保家衛國,把雙手緊緊握在一起,把後背交給對方,把生命緊緊綁在一起的戰友們,同樣是親兄弟!
兄弟的生命有了危險,哪有當哥的,當弟的冷眼旁觀,無動於衷?
拼死相救、衝鋒在前,這才是他們都會做,也都願意去做的行為和舉動吧?
不得不說,這份不是血緣關係,卻體現了血濃於水的同胞兄弟情,同樣讓人感動,讓人感慨,讓人尊敬!
父女情:梅生思念女兒
朱亞文飾演的指導員梅生是一個文武雙全、有勇有謀、為人仗義的老兵,本來指望退役後在家裡能夠陪伴妻女,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不成想,戰鬥一觸即發,又被調回戰場,他曾經也鬱悶、無奈和沮喪過。
可軍人的使命讓他一回戰場,又變成一個鐵骨錚錚、熱血滿滿、責任感爆棚的鐵血硬漢。
在《長津湖》裡,梅生上戰場前就曾在火車上,深情地跟伍千里唸叨過,女兒的算術不好,他想回去好好給女兒補數學。
他還把女兒的照片,小心地夾在書裡面,生怕會弄折弄丟!
而在《水門橋》中,指導員梅生在慘烈的戰爭空隙,幾次翻看女兒照片,幾次眺望家的方向,都讓人印象深刻。
特別是,在第三次炸橋時,梅生孤注一擲,從山頂開著後座冒火的車,竄下山時響起的音樂,和他拋向空中的那張女兒的照片,讓人不禁潸然落淚!
他終究是回不去了,終究是看不到自己心愛的小女兒了,終究是沒辦法再教女兒學算術了,也終究撕毀了一個慈父對子女的承諾。
這些英雄們,也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他們也是一個小家庭裡的兒子、丈夫和父親。
在國家這個大家庭面前,在祖國和民族的安全和榮辱面前,自己的小家,自己的父女情又算得了什麼呢?
為了保護成千上萬個小家庭,為了保護我們團結偉大的大家庭,他們終究是舍小家為大家,成全了別人,犧牲了自我。
這是一種怎樣的信仰,怎樣的精神,怎樣的力量啊?
愛國情:樹上的紅圍巾
戰爭是殘酷的,但在戰爭面前,所有的戰友情、兄弟情、親情,最終都匯聚融合到了一起,以一種最高的情感體現在這場戰爭中。
它就是各種情感昇華後的愛國情!
不得不說,這一點,不論是《長津湖》還是《水門橋》都詮釋得特別到位。
在《長津湖》中,這樣的細節比比皆是!
比如,戰士們離開家鄉,在火車上被長城波瀾壯闊的氣勢震撼到。
比如,他們驚歎,他們感慨,祖國的大好河山竟然這麼美!
比如,雷公經常哼唱的“沂蒙山小調”,“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那是他對家鄉思念的一種情感表達。
比如,伍萬里無意中接到的那條年輕女兵拋向車廂的紅圍巾。
而在《水門橋》中,也有一些和前作遙相呼應的細節。
比如,餘從戎和梅生站在一個小山頭上眺望遠方,一個問,那是不是家的方向?另一個答,應該是吧?
那會兒朝陽照著大地,照在兩個想家的戰士身上,讓人忍不住感動落淚。
比如,在第二次炸橋計劃實施前,剩下的戰士們排成一隊,向祖國的方向鄭重地敬禮,喊出那句“新中國萬歲!”聲音響徹天空!氣壯山河!
再比如,戰爭結束後,那條掛在樹上的紅圍巾迎風飄揚,讓那些美軍也感到深深地震撼!
還比如,伍萬里抱著伍千里的骨灰,回到了美麗的家鄉。
這和《長津湖》開頭一幕,伍千里抱著伍百里的骨灰回到家鄉,如出一轍。
他們都那麼嚮往家的方向,嚮往祖國的方向。
伍萬里在“水門橋”之戰開打前還說,希望他們都能活著回去!
可他們回去了,卻都是以一種烈士的身份和形式!這足以顯示這場戰爭的慘烈和悲壯!
《水門橋》的最後,看著七連的戰士們一個接著一個的犧牲,每一幅畫面都慘不忍睹,讓人心痛難忍,娛姐的眼淚像豆子一樣落個不停。
《長津湖》和《水門橋》透過這種詮釋家國情懷的方式,進行了銜接和閉環呼應,達到了電影詩意和情感的昇華。
是啊!正因為祖國大好河山如此美好,正因為戰士們對祖國的那份拳拳愛國之心,他們才深刻明白守衛祖國、守衛家鄉、守衛人民、守衛和平的真切含義。
那條紅圍巾,就代表著民眾對志願軍的期望,代表著祖國家鄉對戰士們的召喚,也代表著百姓對戰士們的關懷、銘記和敬仰!
對於家鄉,對於祖國,正如梅生所說,“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為了他們不再打仗。”
他們的確做到了,他們也的確在用生命完成任務。
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千千萬萬個小家,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奔赴前線,浴血奮戰、英勇殺敵、坦然赴死。
他們用血肉之軀和裝備精良的美軍打了一場硬仗,完成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我們築起了一道新的“長城”。
如今,這場戰爭已經整整過去了72年!
雖然看到這些畫面,娛姐的內心依然是沉重的、悲傷的、震撼的,更是熱淚盈眶的!
但我們不該遺忘,不能遺忘,更不敢遺忘!
《仁本第一》曾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故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這就是我們銘記那段用鮮血和生命染成的歷史,緬懷那些為我們如今的國泰民安、盛世繁華,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的革命先烈的真正意義!不是嗎?
向72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那些英雄們致敬!
你們該被後世子孫永遠銘記,永遠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