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對陌生的世界充滿好奇心的旅行愛好者,工作期間,我所有的年假以及法定假日都是獨自或帶著家人在旅途中。幾十年裡,走遍了國內的每一個省,也走過了東南亞、澳洲、美洲和非洲 。但因為時間有限,每次旅程都是蜻蜓點水、行色匆匆,而且多數是跟著旅行社走。
退休後的生活,我有兩個計劃,一是要用自己的車輪再一次的丈量這個世界,尤其是那些我尚未知的地方。第二個計劃是想在每一段旅程中,透過鏡頭留下一切的美好;並透過自媒體,呈現出我看到的所有美好,與人分享、與人喜悅。
2020年10月,在先生的陪同下,我們開始了首次長時間的自駕旅行,花了52天的時間,做了一次西南環線遊。這次旅程,在G318歷經了連續8小時的道路維修禁行,而在高原埡口堵車動彈不得;體驗了因堵車凌晨到達理塘,而不得不在這個世界海拔最高的縣城住下,導致的嚴重高反;面臨了從亞丁到雲南香格里拉,夜幕降臨之後,還行駛在金沙江畔懸崖邊沿的,大炮彈坑鄉道上的危險。
回顧這些困難與危險,我既沒有當時的害怕,也沒有現在的後怕,反而覺得充滿挑戰的旅程是這麼的刺激與令人回味。
回來之後,我就開始著手【自駕歐亞大陸】的路書,準備待疫情結束,時機適宜,便開啟我為時半年的自駕穿越俄羅斯、環遊歐洲的旅程。
我的先生是一名典型的理工男,看上去比較木訥。在《60後父母難得有機會跟80/90後孩子吃頓飯,結果竟然被嫌棄了》這個影片中,有一條留言,說他應該是一名破產國企的下崗工人。我是這麼回覆他的:
“您可真看走眼了。影片裡面這個爸爸,他可是在90年代被深圳市授勳的‘青年人才’,是作為人才引進調入深圳的,而我是因他而被照顧,隨調來到深圳的。他先後在國有企業、上市公司、老牌世界500強企業擔任技術工作、管理工作。直到10年前,因公司結束在深圳的業務,不願意隨公司離開深圳,而自己出來創業。
他的父母都是50年代的大學生,比較新派。他家父母兄弟姐妹,為人處事都很率真、隨性,傳統方面的講究、羈絆比較少。
他喜歡釣魚,不愛好旅行。可為了我,為了我們的「趣相投遊全球」,他放棄了自己的愛好,雖然內心並不一定支援,但始終陪伴著我,做他並不喜歡的這一切”。
2020年的西南環線遊,我先生可以說是被我騙出去的。開始我跟他說我們的行程計劃是15天,他勉強同意了,但是去哪裡,他並不知道也不關心。每天早上,“今天去哪裡”,成了他的例行問話。
等快到15天的時候,他問我為什麼離家越來越遠了?我告訴他,增加2—3天。就這樣,每次增加2—3天,最後的總行程就從15天增加到了52天。
在我查攻略、買書籍,熱火朝天地製作【自駕歐亞大陸】路書,並不斷跟先生描繪這個旅行有多美好時,他給我的始終只有一句話:“要去你自己去,我是不會跟你去瘋的”。
我雖然不是一個膽小的人,但也不是一個膽子大到可以獨自穿越歐亞大陸的人。所以,我讓兒子兒媳做先生的工作。然而,先生立場堅定:“不如釣我自己的魚”。最後,兒子只得勸我:“人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你要學會不依賴他人,自己完成夢想”。
無奈之下,我開始想辦法尋找旅伴。
2021年5月25日,連抖音都沒看過的我,在西瓜影片上傳了我創作的第一個影片《深圳人必逛的網紅公園:深圳灣公園,不容錯過!》。這個影片,從選題,到撰寫文案、現場拍攝、後期編輯,花了整整10多天的時間。
當時,不知自媒體深淺的我,自認為這個影片是一個相當有實用價值的經典之作,一定會被很多來深旅遊者收看。然而,等我一週之後上西瓜影片檢視時,播放量居然只有一百多個。
因為做影片,我知道了今日頭條/西瓜影片上,有很多獨自旅行的女性達人,於是我就尋找她們,並向她們求帶。
沒成想,這些一人一車的旅行女達人,雖然說得客客氣氣,然而並沒有一個人願意帶我這個陌生人。
8月5日,我刷到@花小花遊記的一個帖子,看到帖子的評論區有一個評論,提出來要與播主結伴出行,這個評論還有100多個跟評。但關於結伴,並無下文。
看完這個帖子,我就有了一個想法:原來有這麼多人同我一樣,想在頭條找人結伴旅行。大家沒找著,何不我來牽個頭呢?
於是,2021年8月6日,我發出了一個微頭條,文頭為:《想結伴旅遊的退休條友們,大家好!結伴旅遊的召集帖來了!》。
這,便是公益互助結伴自駕旅行者朋友圈—【趣相投遊全球】的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