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的建設中,有許多為祖國作出突出貢獻的人,他們有人在文化領域上做出成績,有些則在軍事領域上做出成績。而國家也沒有辜負他們,授予了他們相應的軍銜。在1955年到1965年,十年之間,被授軍銜的大概有一千四百多位將軍。他們都是祖國優秀的建設者和貢獻者,在其中,還有三名特別優秀的人,他們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透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官至正國級。要知道,正國級在十位開國元帥中也只有四位達到,這三個人有什麼樣的故事呢?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第一個要說的人叫汪東興,這個名字我們並不熟悉。他是江西人,最開始的工作是負責安全保衛,在行軍途中保護首長們,並沒有擔任特別的職務。在解放戰爭時期,延安作為重要的革命根據地,被蔣介石安排圍剿。在分析了現實情況後,主席決定與國民黨進行周旋,巧妙地利用技巧遊擊,在這個過程中,小小的警衛員汪東興,卻起到了大大的作用。
靈活機敏的他,在敵人眼皮子底下保護了首長們,使首長們得到了安全轉移,他突出的工作成績,也得到了大家的重視,並獲得了相應的嘉獎。在後面的日子裡,他在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此後,被授予軍銜,再之後,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步步高昇。
第二個人是李德生,他勇猛過人,被稱為王近山麾下“三劍客”之一,“三劍客”我們可能並不陌生,有肖永銀,尤太忠和李德生。李德生參加了多場著名戰役,在上甘嶺一戰中,他擔任主要的指揮官。他的軍事才能也十分突出,組織對他十分信任,這份信任下,他經歷了許多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中都有他的身影。在戰爭的磨礪下,他的經歷越發傳奇,勇猛的他,是當之無愧的軍中翹楚。他憑藉著自己的成績,官至正國級,再後來被授予了上將軍銜。哪怕在這三個人裡面,他也算得上是第一人。
最後我們要說的人,叫劉華清,而他也不是將軍出身。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在政治部工作,擔任主任一職,並不是指揮戰役的將軍。在工作上他勤勤懇懇,其成績也是有目共睹,在解放戰爭勝利後,他的努力也被大家見證,得到了提拔。為了開拓眼界,更好地做好工作,組織派他到軍事先進的蘇聯學習海軍方面的知識,進入海軍學院讀書。
在蘇聯,他一呆就是4年,1958年他從蘇聯畢業回國,回國後,有著豐富經驗的他,很快運用到實踐中。擔任副司令,其管理的就是三大艦隊之一的北海艦隊。之前的他,可以說是海軍方面的門外漢,而他透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在蘇聯學成歸來,掌握了許多先進的海軍建設知識,知識儲備大大增加,作戰素養也得到提高。要知道,在當時中國,海洋和航空一直是十分薄弱,而他利用自己的所學和實踐,為我國海軍方面的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有效地推動了海軍事業的發展。官至正國級,也不讓人意外,這份榮譽是他應得的。
看完這三個將軍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想,他們都不是十分專業的將軍出身,可透過自己的努力,他們都改變了自己。並且收穫了屬於自己的那份成就感,其實生活也是這個道理,透過努力,我們終能得到屬於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