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的高房價對社會的危害罄竹難書,但對於開發商來說可是他們的高光時刻。只不過隨著去年一年的接連打壓,房價開始朝著理性迴歸。儘管還遠遠沒有開始擠幹水分,但也是可喜的開端。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房價高了不是件好事,那麼房價一瀉千里再回到十年前是不是件好事?其實很難說。
按照價值規律來說,房價不能遠超價值而任意翱翔。價格始終會圍繞著價值而上下波動,這個範圍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價格超越價值太大會給市場帶來一個錯誤的訊號。覺得是供不應求,因此就會引來更多的人從事房地產業。
事情其實才剛剛開始,正是因為虛高的房價帶給人們誤判。不僅僅是進軍房地產的隊伍越來越龐大,進而導致建材冶金等相關行業的盲目跟進,建築成本必然會帶動虛高房價,這樣的惡性迴圈不斷疊加,最終會造成房地產的坍塌。
那麼房價一味下跌是不是件好事?其實這種情況一點也不比高房價好到哪裡去。這是因為:
首先,我們的房子很快就會貶值,也就象徵著我們的財富在大幅度縮水,這是所有已經上船的業主不願意見到的畫面。因為現在的房子標誌著我們的財富的大小,起碼佔財富的七成以上。可以想見,有誰會樂見其成?
對於那些剛買房子的業主們來說,花一百萬買的房子,其實已經縮水到九十萬,這倒還不是問題,反正大家一起貶值,誰也不說誰。關鍵在於銀行的八十萬貸款卻沒有因為房子貶值而相應減少。八十萬還是那八十萬,要一分不少還給人家,你說這冤不冤枉?
其次,中小房企可能因為房價下跌而破產,房價為什麼會下跌,是因為房子不好賣。在這樣的情況下,開發商為了儘快回籠資金,只能再次降價。但問題是房子的造價就擺在那裡,已經發生。開發商總歸要給建築商的本金,這樣一來房企的資金就更加困難,入不敷支,破產也就難以避免。。
問題隨之而來,開發商的日子不好過,爛尾樓就不可以避免會出現。這個時候也主要是買下期房,也就成為爛尾樓,你不要沒人退錢,要是勉強住進去,誰敢冒這風險?
事情還沒有完,要是買進爛尾樓銀行還有貸款的話,月供的壓力一點也沒有減輕,這樣的境遇堪稱苦不可言。
其實不光是爛尾樓,因為房價下跌,開發商建造的房子質量可想而知。因為資金短缺,建材就不會像往常一樣質優價廉,一方面遲遲不能交工,另一方面因為質量問題,居住舒適度就談不上,安全第一才是最重要的。
情況繼續惡化,早晚會連累銀行等金融機構。房貸不能及時回收,因此只能走法拍。但問題是,有沒有接盤俠,值得期望。
這還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房地產不景氣甚至破產,產業工人失業也成定局,這已經不是失業風險的事,更牽扯到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