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一款常見的警用裝備,也經常出現在經典的影視劇中,那就是一直使用的79式衝鋒槍。這款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研發的79式衝鋒槍,經過20年才正式列柱那個,至今依然是常用的警用裝備,甚至特警也在用。如今我國裝備不斷髮展,79式衝鋒槍也衍生出了多個魔改版本,在新裝備到來之前,依然能發揮餘力。
79衝:“單發MP5,連發MG3”
曾在自衛反擊戰中表現相對良好的79式衝鋒槍,迄今為止仍然在公安特警中服役。這款槍褒貶不一,但是坊間對於其的印象一直是“單發MP5,連發MG3”,意即其單發精度相當高、與MP5衝鋒槍相似,但連發因為其射速快的原因而導致像是脫胎於MG42型機槍、目前德國國防軍仍在裝備的MG3。
迄今為止,79式衝鋒槍生產了近30萬支,曾經裝備部隊,如今廣泛裝備武警、公安。由於採用了導氣式自動原理,該槍結構相對簡單。由於射速高達1000發/分,而其採用的槍彈在衝鋒槍架構下產生的槍口上跳幅度並不算大,因此79式衝鋒槍在山地、叢林和城市巷戰等短兵相接的戰鬥中相當出色。而今的79式衝鋒槍更加廣泛地應用在公安警察中,被改裝得五花八門。
79式衝鋒槍研製的原意是打造一款“叢林沖鋒槍”,意思是在叢林這樣的地域能夠有效彌補手槍、步槍火力空缺的武器,並要求能夠在使用現有彈藥的同時儘可能減輕其全重。因此,79式衝鋒槍採用了20發彈匣供彈,槍空重僅1.9公斤,帶上實彈彈匣就2.1公斤,在摺疊槍托的狀態下槍長區區470毫米。出於種種原因考慮,79式衝鋒槍使用口碑良好的51式7.62×25mm手槍彈。隨後因為彈種拓展,79式衝鋒槍也能使用DAP-51B式鉛芯手槍彈、79式衝鋒槍彈和85式微聲衝鋒槍彈。可見,79式衝鋒槍的彈藥威力相當強大。
縮小版AK被偵察兵嫌棄?
1979年,79式衝鋒槍正式定型,隨後參加了兩山輪戰,主要配發偵察兵。但是這款衝鋒槍並未得到好評,很快就被85式輕型衝鋒槍替代。然而,79衝先是被解放軍嫌棄:射速太快,經驗不充足的射手很難掌握點射,反而在短兵相接的一瞬間打空彈匣,並不利於叢林作戰;而因為79式衝鋒槍直彈匣的設計,在插入彈匣井前射手經常要檢查該彈匣是否方向正確才能插入。
由於79式衝鋒槍採用了導氣式自動原理,因此其內部結構和AK系列步槍相當相似。然而其自動機後座速度偏高且工作行程短,這一結構導致其射速過快,達到1000發/分。很多剛上手的射手錶示,剛扣下扳機,79式衝鋒槍的20發彈匣就已經打空。這也不能怪射手,1000發/分的射速平攤到每秒就是16發。
在實戰中,曾有偵察部隊在執行作戰任務時利用79式衝鋒槍在幾秒內掃清一個帳篷的越軍的案例。這可以說是79式衝鋒槍為數不多的“高光時刻”,也剛好符合79式衝鋒槍的設計定位。高射速的優勢令79式衝鋒槍在短時間內迅速消滅近距離的、大群有生作戰力量,這是其他槍械並不具備的。
胸前的79式彈藥攜行具只能攜帶4個20發彈匣,也就是80發子彈。除了經驗豐富的射手以外,一個彈匣20發子彈基本上只能打1~2個長點射。在實戰中需要頻頻更換彈匣,這顯然是個弊端。好在79式衝鋒槍裝備量不大(一個班裡往往只裝備1~2支),還有56式衝鋒槍、81式自動步槍的火力伴隨可以彌補。
所以,79式衝鋒槍遭到偵察部隊的嫌棄不是沒有道理的。在79式裝備後不久,85式輕型衝鋒槍和85式微聲衝鋒槍也開始量產服役,這兩型槍能夠彌補便攜和微聲作戰,無法安裝消音器的79式衝鋒槍在這兩款同型產品面前毫無優勢,因此79式衝鋒槍迅速消失在解放軍裝備序列中,移交給了武警、公安。
從被解放軍嫌棄到特警追捧,79衝何德何能
按理說,當解放軍認為該裝備的效能不盡人意、又有更好的裝備能夠將其取而代之時,該裝備往往很快便能退出現役。結果79式衝鋒槍在移交警察後服役時間卻如此長久,算來79式衝鋒槍已有40年的裝備時間,79式衝鋒槍到底有什麼魅力?
上文提到,裝備了79式衝鋒槍的解放軍偵察兵曾在幾秒內掃清一個越軍帳篷裡面的所有敵人,這凸顯的是79式衝鋒槍火力兇猛。不過似乎在維護治安方面,公安幹警並不需要這麼高射速的武器:隨著90年代的過去,社會影響極其惡劣的案件幾乎已經不再出現。
不過對於公安幹警來說,79式衝鋒槍的質量輕(空槍只有1.9kg)、單發精度高,該槍甚至可以隱藏在一件稍微寬鬆的衣服內而不被發現。在室內作戰時,79式衝鋒槍短小精悍,便於特警突入;面對擁有強大火力的敵人時,79式衝鋒槍也能利用其高射速的特性一擊制敵。
得益於我國治安環境良好、民間槍支留存量不多,像美國層出不窮的槍擊案在中國幾乎絕跡。在這樣的戰鬥環境中,79式衝鋒槍基本不需要更換彈匣,一個彈匣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而反觀世界槍械的發展,大多數槍械都沒有在結構上有太多的進步:俄軍抱著的AK系列步槍採用的導氣式自動原理迄今未變動,美軍端著的AR系列步槍也採用氣吹式原理沒有變化。
而槍彈方面結構更是穩定:鉛芯、鋼芯成了當今世界槍彈結構的主流,無論哪家都沒有更好的、更強化槍彈威力的方案。無非是隨著認識的進步,鋼芯彈在社會治安方面的使用幾乎絕跡,公安幹警裝備的大多是即便產生跳彈,其形變幅度極大從而不易傷人的鉛芯彈。
所以,為了強化槍械的作戰能力,各國均在槍械上強化資訊化能力和增裝各種裝置來提升射手的瞄準能力:比如能夠將瞄準鏡內畫面傳輸到射手眼睛面前目鏡,又比如廣泛使用的“紅點”“全息”這樣的瞄準具。這樣的瞄準具對於射手來說相當容易接受,也能夠快速地提升射手的瞄準速度和準確性。
79式衝鋒槍自然也不例外。我們可以從各個渠道搜尋到79式衝鋒槍,各地公安幹警甚至特警都對其進行大量的改裝,例如將原本的護木改裝為帶有皮卡汀尼導軌的護木,並在其上安裝瞄準具、前握把甚至是腳架;又將原本的鋼製摺疊託進行改進,換成了更加舒適穩定的塑膠槍托;亦或者是將鋼製彈匣更換為塑膠彈匣......
層出不窮的改裝,強化的是79式衝鋒槍的作戰能力,便於射手使用。雖然在世界範圍內衝鋒槍的研製、使用越來越少,但我國卻能保持著研發衝鋒槍的“傳統”,研製出的眾多優秀衝鋒槍如05式、JH-16-1型、CS/LS-7型和BJC-16型衝鋒槍大多具備警用的實力,但是79式衝鋒槍仍然在役,這不得不令人感嘆是一個奇蹟。
小結
當然,軍迷們由於大多沒接觸過現役槍械和戰鬥環境,對於我們的公安幹警究竟需要何種衝鋒槍並沒有話語權,槍械的裝備也不是軍迷們的三言兩語能決定的。現有的79式衝鋒槍雖然裝備、庫存量巨大,終究會被取代:上文中說的JH-16-1型、CS/LS-7型衝鋒槍和BJC-16型衝鋒槍均開始亮相於各地公安特警手中,完全取代79式衝鋒槍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總體來說,我們以當今的目光來審視一款上世紀60年代立項研製的衝鋒槍,基本是“該槍基本落後需要替換”的結論。但是作為中國首款自行研製的衝鋒槍,79式衝鋒槍經歷了實戰檢驗和歷史沉澱,雖然也曾“牆裡開花牆外香”般意外在公安幹警裝備序列裡服役了40多年,但79式衝鋒槍不失為一代功臣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