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來,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房屋是最好的“理財產品”。攢錢買下房屋的首付之後,將每月工資劃出部分資金作為月供,經過數年時間隨著房屋價格漲幅,便可以收穫一筆價值不菲的資產。很多人也藉此機會推崇“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不過就目前來看這樣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了。無論是一二線城市,還是國內的三四線城市,房屋價格都在不斷下跌。
房屋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全國各地也開始推出“限跌令”,防止房屋價格下跌過快市場供需端出現失衡。不過即便有限跌令,但實質上“陰跌”情況依舊非常普遍。這也是因為,房企目前都在努力降低手中堆積的庫存房屋量,而市場上購房者數量銳減、信貸卡住數量等問題接踵出現,自然而然跌價現象必然會出現。
不過樓市價格迅速滑落,同樓市價格快速上升一樣,對於我國市場經濟長期健康發展並無利好。樓市遇冷已經是普遍現狀,《人民資訊》在11月末給出大資料,第四季度預期房價上漲比例下跌至19.9%,同比十年處在最低值。樓市遇冷,主要是因為樓市長期投資價值降低,購置房屋的實際需求量並不大。
再加上,各地房企本身的信貸渠道減少,國家嚴格把控防範出現“三高”企業,樓市遇冷自然而然也成為必然。不過要說樓市房價猛跌至2000元(三四線城市),從目前來看並不現實。長期降低房價,並不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的正常規律。隨著國民人均收入上漲,樓市房企開發成本力度也在增大,樓市價格保持下跌趨勢並不現實。
各地也緊急拿出政策,調控本地市場樓市價格變化。目前哈爾濱、義烏、成都等地已經開始緊急採取措施,決定以推進人才入駐城市給予購房補貼等方式,擴大樓市房屋購買需求。此外央行、銀保監也先後釋放出積極訊號,央行宣佈拿出1.2萬億元資金確保房地產產業的支柱地位。此外,銀保監也會根據房企具體情況,設定相關監管政策,調控銀行貸款申請方法。
高週轉模式固然不可取,但一昧緊縮開支也不符合中國市場的發展規律。此外二手房交易市場開始逐漸回暖,此前國內多地出現二手房有價無市的情況。隨著新政策出臺之後,二手房交易量將會明顯增多,穩住房地產市場價格對於我國而言,將會是我國2022年重要課題之一。
不過也可以看出國家對於房企樓市的態度,一方面要承認樓市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謹防市場出現盲目增長的情況。猛跌猛降不符合國家要求,也會導致銀行、中下游企業受損較大。但長期增長,勢必會降低老百姓的購房熱情,多個行業出現泡沫經濟的情況。控制房地產價格,穩住當下房地產市場形勢,將會是我國下一階段一個較為核心的工作。如若是有需求購買房屋的老百姓,結合實際情況量力而行買入房屋,將會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