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金融危機寫了多個國家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也介紹了美國是如何利用IMF開啟別國金融大門,本期內容將是97金融危機的收尾之作,總結這些國家在危機爆發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當下的啟示。
冷戰時期,西方發達國家團結在美國周圍,許多中小國家要麼站隊要麼選擇中立,當時選擇站隊自己陣營的,在許多利益上必須讓渡給帶頭大哥,否則別人怎麼保護你呢?所以這個時候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實際上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美國陣營這邊和蘇聯不一樣,更多利益被美英法德日等分享,因為美國的霸權更多依靠這幾個盟友支撐。所以當時全球市場的競爭,本質上並不全是商品價效比的競爭,還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政治影響力帶來的附加優勢,這種優勢集中體現歐美髮達國家身上,所以哪怕這些國家產品競爭力不怎樣,也可以獲得更廣泛的市場。但是蘇聯解體後,大家都不把對抗放在首位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過去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比較迅速,很大因素依靠冷戰對峙,蘇聯解體後更多國家加入了全球化的競爭中,他們也不願意接受以前不平等的競爭了,東南亞、東歐等國家依靠龐大的廉價勞動力和豐富的資源,代工的中低端商品競爭力就比歐美強了,結果就導致西方經濟紛紛出現增長緩慢的局面,有的甚至出現了停滯。
從70年代到90年代,亞洲先後誕生了亞洲四小龍和四小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積累了許多問題埋下了隱患,接下來我們就分析這些問題:
1、高出口
當時不管是亞洲四小龍還是亞洲四小虎,工業生產基本都以出口為主,由於大家起點低,不管是國家還是人民,都沒有多餘的財富來消費這些商品,所以生產的商品主要用於出口,為了滿足出口需要,大部分國家都重複投資相同的中低端產業,導致產業結構單一,而且生產的商品技術含量不高,這就很容易被取代,這就會為金融危機埋下了隱患。
出口為主沒有錯,但是國家賺錢後沒有迅速產業升級,而是依然重複投資,而且這個過程中民眾並沒有富裕起來,所以當危機來臨後,想要透過內需解決企業銷量不足的問題就無法實現。一旦出口低迷而內需又無法擴大,那麼大量企業就會倒閉引發危機。但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種情況,比如新加坡就及時升級產業,又比如日本藏富於民,這幫他們化解了危機帶來的部分傷害。
蘇聯在80年代就逐漸衰落,已經越來越無力和美國對抗了,這個時期許多國家已經把重心放到了經濟上,這就出現了經濟泡沫,但是蘇聯解體後,全球都陷入了狂歡中,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瘋狂消費商品,這就讓新興國家看到了機遇,所以他們才不管產業結構是否單一,也不管技術含量是否高,紛紛擴大生產線想著大賺一筆,這就引出了第二大隱患。
2、高投資
許多國家紛紛擴大投資,建更多生產線擴大生產,短時間內大量投資雖然帶動了經濟的增長,但是各位要清楚一件事,高投資會導致經濟出現過熱的現象,而且往往催生出大量的泡沫,經濟過熱後往往會帶來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一旦積累就容易傷害經濟,甚至社會動盪等,由於大搞投資,此時國際熱錢會湧入,這就很容易給熱錢提供做空的機會。
80-90年代,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投資汽車產業,結果就是因為競爭太激烈,造出來的汽車根本沒有多少銷量,導致大部分國家的投資都無法回本,這只是一個產業,更多產業都如此,比如紡織服裝業、家電產業等,這個時期的投資者紛紛變得盲目樂觀。於是他們採取了更極端的做法,這也引出了第三大隱患。
3、高負債
投資者盲目樂觀地投入生產,自己的錢用完了就大量借錢投資,個人、公司、國家都如此,這是一個全民瘋狂的時代,許多新興國家紛紛大舉借債投資,我們以房地產企業為例,他們從本國銀行借錢,借不到了從國外借美元,美元借不到了從高利貸公司借,為何這麼瘋狂借錢,因為經濟形勢表面上看很好,房價不停上漲,還沒有建好就賣完了,房地產企業都賺瘋了,為了賺更多錢,紛紛大舉借債擴大規模,在更多行業也發生著相同的情況。短期借款的利息低,於是大家都紛紛借短期不借長期。但他們沒有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旦經濟形勢變化,短期債務給自己的緩衝時間非常短,讓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去償還本金和利息,最終就會爆發債務危機,還記得介紹韓國金融危機嗎?到1997年債務違約的企業高達2萬多家,而幾年前只有幾千家。
4、高儲蓄
多年經濟發展,新興國家的老百姓掙了一點錢,這些錢來之不易,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大家紛紛把錢存起來,這就形成了高儲蓄,大家不要小看這些民間資本,雖然每個人存的錢不多,但是總量加起來就很大了,這些百姓大量缺乏金融知識,很容易被煽動做出不合理的投資舉措,這就為做空埋下了巨大的隱患。比如當時泰國的民眾,在做空者控制的媒體煽動下,大量民眾紛紛把錢取出來換美元,這就加劇泰銖的貶值,如果泰國民眾不參與進來,泰國政府依靠外匯儲備完全可以打敗做空者,但大量民眾把拋售泰銖,這就讓政府沒辦法處理,當然他們有辦法,但是金融大門已經被IMF打開了,如果敢出手製止美國就會停止援助,所以泰國不敢這樣做,結果最後只能放任民眾拋售泰銖。
縱觀97年的金融危機,受到嚴重衝擊的幾個國家中,基本都集齊了前面四個隱患,所以很容易出現被引爆危機,當時東南亞各國經濟聯絡密切,所以一國爆發後很容易蔓延到更多國家,這也算一個原因吧。
97年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啟示很多,比如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孤立的存在已經不可能,一旦某個國家出現金融危機,即可有可能會蔓延到自己,所以自己必須要做好應對措施,特別是要把許多隱患給提前解決掉,比如高負債問題,歷史上許多國家的金融危機,都是企業債務危機引發,這也是我們應該要重視的問題,企業債務危機爆發的訊號就是越來越多企業缺錢,還不上借的錢,特別是還不上境外借的錢,這就很容易被美國找機會做空。本國的錢可以慢慢還,但你借的美元一旦想要慢慢還之後,美國就認為你經濟出了問題,他們就會集中力量來做空你,來收割你的財富。
而之所以出現高負債,主要還是一個國家和企業邁的步子太大了,這些年西方經濟學一直在教導世人,想要做大做強一定要快,沒錢可以借但時間不等人,最終許多企業大舉借債發展,結果不少企業死在了借債的途中,還有不少企業則無法償還被西方給收購了,這算不算西方的一個詭計呢?玩金融,全世界又有誰玩得過美國呢?但凡這些企業和國家腳踏實地的發展,自然就不會出現這麼多隱患,那金融危機還會上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