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頒佈的資料來看,去年下半年我國70城的房價就開始下跌,時至今日房價回溫的速度還鴨行鵝步,可以說房價下跌已成大勢,但一直等房價下跌自己好入手的剛需為何不著急買房了呢?看完這5點你就知道了:
第一,房價下跌幅度小
只有房價下跌比較多時,才能增強剛需的購買能力,但據國家統計局頒佈的資料來看,這段時間以來我國房價下跌的比例都在百分之零點幾的範圍浮動,據測算2021年12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的銷售價格環比僅下降了0.1%,就拿一套房一百萬的價格計算,此時買房僅能省1000元,一般家庭還是買不起房。
要想真正激發剛需的購房熱情,相關部門必須積極促進房價迴歸理性,還要透過放鬆貸款政策等手段增強人們的購買力。
第二,買漲不買跌的觀望情緒嚴重
首先據以往的經驗來看,房價漲跌都是國家長期調控的結果,上漲不是一朝一夕的,下跌時還會一跌再跌,因此房價下跌時人們的購房熱情普遍較低,即使是剛需也不例外;其次近半年來社會上的房鬧事件也是接二連三,這進一步加重了人們持幣觀望的心態。
第三,期房有爛尾風險
如今市面上大部分房子都是期房,有一定的爛尾風險,部分謹慎的購房者本來就不願意買房。去年國家相關部門又出臺了“三道紅線”政策,很多高負債率的房企幾近或已經破產,他們手頭的專案只能被迫停工,至此開發商和消費者的關係逐漸惡化、期房爛尾的機率也進一步增加。
但作為購房者大家應該意識到,這些經營不善的房企被淘汰後,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只會越來越穩健,我們大可不必矯正過往。
第四,國家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
去年我國就宣佈要透過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來解決城市新青年的住房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第一批保障房的落地指日可待。至此符合申請條件的人能以更優惠的價格租賃到更稱心的房子,其中一部分剛需的購房計劃會由此擱置,房價再怎麼跌也無法真正的影響到他們。
第五,疫情增加了購房的不確定性
三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多少家庭和公司破產,也讓更多人意識到了攢錢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那些原本想買房的剛需,大家都想等新冠疫情徹底消失、房價跌到低谷之後再買房。
當然有危機意識肯定是好事,但我們不能整日擔驚受怕以至於不敢買房,要知道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通貨膨脹的速度大機率還會增加,儘早買房還是比較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