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到來,老百姓最關心的可能還是房價漲跌的變化,我認為今年房價降溫可能會延續,因為3個訊號已經出現,房企可能還是要以價換量賣房,炒房客拋售現象將出現:
第一,房企資金壓力仍然很大
房企能不能降價銷售,主要看企業有沒有錢,企業資金充足,自然能有底氣抗住房價不下降,倒逼剛需入市,反之,如果房企資金流動不暢,為了回血,必然要刺激市場,否則就會被同行競爭打倒。而目前,就出現了第二種情況,根據克爾瑞資料顯示,2021年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國內貸款達23296億元,同比降幅較11月末的10.8%進一步擴到12.7%,相比融資遇冷,房地產到位資金中銷售回款2021年累計值達到106334億元,同比增長10.2%,佔比達到52.87%,歷年來首次超過50%,很明顯,房企現在的資金主要依賴的是透過賣房回籠,正是知道去化樓盤對企業的重要,房企們都有這種打算之下,打價格戰爭客戶是在所難免。
第二,官方再強調“房住不炒”
我國房產過剩問題未來將更嚴峻,除了大量炒房時代遺留的二手房,新房還在不斷開發建造,國家還堅持舊改,拆遷工作範圍小,速度慢,大量保障房,共有產權房入市後,商品房需求量將遠低於炒房時代,新房擁有樓市泡沫少,質量好,購買安全性高的優勢,今年國新辦會議上,央行再次強調了房住不炒原則,既然知道投資房產獲利空間收窄,大家買房也會以居住作為主要目的,炒房的人減少了,買多套房的人就要減少,一個商品的價格變化全靠購買力拉動,需求量減弱,房價上漲受限,炒房客想要和房企爭奪市場,降價可能是必然。
第三,5年期LPR時隔20個月首次下降
樓市遇冷環境下,就連從2020年4月以來就一直未變化的房貸利率也鬆動了,2022年1月份央行公佈的LPR資料,5年期以上LPR為4.60%,下降5個基點。房貸下降後,大家每個月的月供利息就要跟著下降,說明連銀行都在想辦法刺激大家買房,申請房貸,為什麼連銀行都開始“著急”呢?
資料顯示,12月個人按揭貸款為2755億元,同比下降8.0%,單月增速由正轉負,環比來看也下降6.8%,按揭貸款下降,說明申請房貸的人減少了,銀行很大一部分收益來源於個人購房貸款利息,而購房者減少,房企銷售就意味著變困難,將形成一定的惡性迴圈,房企回籠資金出現問題,企業流動資金減少,萬一企業撐不住,銀行的貸款就還不上,只有讓房企賣得出房子,銀行才能收回放出的款項,達到共贏。其實央行不只在今年才開始動作,去年10月,11月連續兩次公佈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0月份是首次公佈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一定程度上也是鼓勵大家貸款,可以理解為,銀行想讓剛需知道,貸款額度充足,放款輕鬆,以此刺激按揭購房。
市場調整力度走向促進購房,那對於剛需來說,現在買房是不是最明智選擇呢?我覺得要從3個方面看:首先,是否有買房需求。房住不炒嚴格要求下,炒房已經不可行,如果目前沒有特別需要買房的事,還是要謹慎考慮為好。
其次,是否有買房的能力。房貸利息降低,但幅度其實也就5個基點,以北京地區的房價為例,北京現在的房貸市場利率仍執行首套房利率為5年期以上LPR+55個基點,購買100萬的首套房,等額本息償還30年,以利率5.2%的利率將至5個基點到5.15%,計算下來,月供減少了30.85元,累計利息相差了1.11萬元。而房子一套動輒就是百萬,首付也要出二三十萬,1萬多的差距相比總體房價是九牛一毛的水平。如果連首付都拿不出,還是彆著急買房,因為一旦家裡有急需用錢的地方,而你又把錢都壓在房子上,全家生活將入不敷出,可能還有斷供風險。
最後,是否具備買房的資格。現在國家堅持穩樓市,穩房價,多地都有限購限售要求,如果資格不夠,千萬別硬著頭皮買房,偽造資料購房房子可能無法辦理不動產證,如果還利用假資料申請並拿到了房貸,屬於騙貸行為,將面臨賠錢和牢獄之災,購房者一定要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