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又叫大力子、便車牛。據本草綱目記載主要用來治療身體浮腫,牙痛,慢性發熱,關節疼痛,月經不調等。
關於牛蒡子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
古時候,有這麼一個老農,一家五口,一頭老黃牛,男耕女織勉強維持生計。家中老母體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
這一天,老農像往常一樣下地勞作,由於天氣炎熱,老黃牛耕地速度很慢,老農累的也哈欠連天,於是就靠在一棵樹下睡著了,醒來後,看到老黃牛在路旁吃草,老農拿起牛鞭,起身繼續趕牛耕地,只見這老黃牛像吃了十全大補丸一樣,耕地速度明顯加快,沒一會就把地耕完了,自己都有點跟不上它。
第二天老農去另外一塊田耕地,休息時看到老牛又到路旁吃草,老農對昨日老牛吃過草後牛勁大增有些奇怪,於是走過去看了看。只見那草的葉子又大又厚,肥美多汁,老黃牛吃得津津有味。他走到路邊隨手拔出一棵,哪知這草的根長得嚇人,形狀像山藥,掰開咬了一口,有點土腥味,老農吃了幾口也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反而覺得比剛才精神了。於是,他拔了些帶回家,給家裡人當飯吃。
連吃了七八天,他竟奇蹟的發現,老母親的身體明顯比以前好了,關節也不痛了,可以下床走路了。家中其他人的精神也大有改善,小兒子原來面色蠟黃,現在也變得紅潤了。
於是,全家人坐在一起議論這個草叫什麼,想給它起個名字,老農說:因為老黃牛吃過這種草後拉犁有勁我們才發現的它,我們家姓旁,在旁字上面加個草字頭,就叫“牛蒡”吧!小兒子說:老牛吃了這種草就有勁,應該叫“大力根”。從此以後,人們叫這種草為“牛蒡”,也叫“大力根”。中藥牛蒡子因此得名。
身體浮腫,疼痛
對於現代醫學無法查明的浮腫,身體慢性疼痛,可以嘗試用牛蒡子炒過之後研磨成粉末,做成丸子大小服用,或有奇效。
咽喉紅腫,疼痛
對於慢性咽炎,咽喉疼痛,可以用牛蒡子炒成半生半熟,然後研磨成粉末,用熱酒送服。
牙痛
對於牙痛,可以用炒過的牛蒡子煎成湯,用來漱口。
關節腫痛
對於被風熱入侵手指、肩背及兩膝的關節腫痛,排除外傷,感染等原因,可以嘗試用牛蒡子,新豆豉,羌活放在一起,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送下。
低熱
對於低熱不退,煩躁容易口渴,四肢無力,不思飲食的人,最常見於各種感染及血液系統疾病,或者腫瘤等,現代醫學無法查明的發熱,可以嘗試用牛蒡根搗成汁服一小碗,或有效。
傷寒抽筋
對於身體受寒後抽筋的,可以用牛蒡根,麻黃、牛膝,等放在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酒煎成膏狀儲存。
老人中風
對於中風的人,慢性恢復期,可以嘗試用牛蒡根去皮,曬乾,打成面,加大米,做成餅,在豉汁中煮熟,適當調味後服用,有奇效。
頭面、手足紅腫
對於此證,可以把牛蒡根洗乾淨研磨爛,加酒煎成膏攤在布上貼在腫脹處,同時用熱酒送服研磨的粉末。
頭皮屑
對於頭皮屑很多的人,可以把牛蒡葉搗成汁,熬製後塗在頭上。適當時間後,洗去即可。
月經不通(腹部脹痛)
對於月經不規律的女性,用現代醫學排除婦科疾病,無法查明病因的,可以用牛蒡根,蒸三遍,裝入布袋中,在酒中泡五天,飯前服用,或有起效。
以上藥方僅供參考,必須在專業中醫指導下使用。
這一期的中醫知識就分享到這,想學習更多中醫、養生知識,就關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