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無疑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災難,可也正是戰爭推進了科學技術水平的快速發展,在二戰中就有這麼一款車承擔起了歷史的重任。它只是一個沒有門窗的鐵架子,是一個毫無舒適性可言的移動工具,同時也是一款將M2勃朗寧作為標準配置的車子,但Jeep的傳奇就是在“Fire in the hole”中開始了。
一、臨危受命的.50口徑快樂車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打響,此時的美國雖沒有參戰,可羅斯福知道戰火總有一天也會落到美國頭上。由於國內保守派的勢力過於強大,美國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參與戰爭,而是先以“自由世界兵工廠”的名義當起了同盟軍的物資供應商,而在現代戰爭中,快速機動的輕型軍用車輛是必不可少的。
於是在1940年5月,美國向社會招標一款多用途(GENERAL PURPOSE,縮寫“GP”)輕型指揮偵察全輪驅動軍用越野車,威利斯、班塔姆和福特三家公司完成了車輛設計,其中威利斯的車身設計得到認可,而發動機則是來自福特的技術。自此,在歐洲、在北非,在蘇聯、在中國都出現了威利斯吉普的影子,在槍林彈雨之間,重機槍的呼嘯聲成為了見證吉普車誕生的第一樂章。
二、告老還鄉的越野車鼻祖
說實話,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總是將那些比轎車高大的乘用車統一稱為吉普,而事實上,今天的相當一部分硬派越野和SUV名號也都是加Jeep的發明。
二戰之後,大量“老兵Jeep”閒置了下來。在美國,許多退役士兵回家後也選擇了Jeep作為自己的座駕;在歐洲日本,人們則在威利吉普的基礎上進行改動造出了自己的越野車,比如如今大名鼎鼎的日產途樂、豐田陸巡等等都在此列,如果我們回看歷史照片,一眼就能發現這些車型早期型號和威利吉普的相似性有多高了。
另外,關於SUV的起源,人們對此觀點不一,但我們都不能否認第一個使用SUV(Sport utility vehicle)名號的是吉普切諾基。在改革開放初期,在基建較差的中國,也正是高大威武的切諾基首先成為中國人接觸最多的越野車,這也是人們常以吉普作為一個車型代稱的原因。
三、靈魂不死的現代硬派續作
說到硬派越野,那我們都逃不過牧馬人的名號,雖已為了市售做出了最佳化,但其仍然是一款內飾簡陋、舒適性差的車,而也正是這款不太舒適的車成為了許多越野愛好者心中的白月光。源自軍車的設計和強大的透過能力讓牧馬人成為了當代Jeep的代表之作,也是當年威利吉普最直接的後代車型。
儘管當今全球車市的電動化趨勢不可逆轉,Jeep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大幅下滑,但母公司Stellantis(由FCA與PSA合併組成)已經計劃提高在中國合資公司廣汽菲克的持股比例,並透過轉型純電,釋出新車等方式來強化Jeep品牌的市場競爭力。
在電動化時代即將到來的緊要關頭,Jeep作為老兵沒有死,也沒有凋零,而是以一種新的形式,以一種不變的狂放和不羈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