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車型改款通常會加量不加價,一些更狠的會加量再降一下價格,而這次我試駕的哪吒U Pro則更絕,直接官降幾萬元,這就確實有點不講武德。哪吒U Pro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一款新車,這次改款最大的意義自然是售價的下降,入門車型的售價控制在10萬出頭,除去對公的車型,頂配車型的價格也控制在16萬左右,對於一款緊湊型純電SUV來說,說沒有吸引力是假的,尤其是對於限購地區的消費者來說,直上車牌加上無需購置稅的優勢,一定程度上擊中了入門家用消費者的痛點。可是這個價格區間也有不少實力選手,U Pro要突圍而出,除了價格外更需要的是綜合實力。
我們試駕的是頂配車型,也就是售價16.28的探火版,在外形上相比起其他版本還是有些許的不同,最明顯的則是獨有的19英寸輪圈,造型上採用的是雙色搭配不規則輻條設計,靜態動態給到的效果都相當不錯,算是頗有新意的設計。前臉在設計上使用了不少目前流行的元素,如向車身線條延伸的設計,加上貫穿整個前臉的燈條,在外觀上還是能給到足夠的辨識度。
在車身比例上,哪吒U Pro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比較敦實,下半部分相比起上半部分更加厚重,同時在尾門線條上也採用了較大幅度的傾斜設計,光看車尾甚至給到一種小鋼炮的風味。四輪四角的設計也得到很好的體現,讓其看起來更加緊湊。車尾部分也足夠搶眼,貫穿式尾燈的視覺立體度很高,造型上也彷彿像是三太子的火尖槍,點亮後的效果頗有特色。
內飾方面,相比起外觀的奔放則有所收斂,整體設計顯得循規蹈矩得多。首先是儀表盤的設計,雙聯屏的設計並不少見,兩塊螢幕無論是尺寸還是在顯示效果上,在同價位車型中都算是表現不俗的那批。整個中控臺在佈局上也十分簡潔,上半部分除了出風口外並沒有佈置按鍵,並且在材料上也比較厚道,大量使用的軟性材料讓內飾質感有不錯的提升。
其餘部分也遵循簡潔的理念,空調控制面板由一塊大螢幕取代,可以透過螢幕控制大部分的空調功能。實體按鍵在這個區域出場率不低,整個面板透過實體旋鈕以及觸控來完成操作,不過這樣的設計雖然美觀,但觸控按鍵的靈敏度還有待提高,能觸控的區域也偏窄,對於盲操作有一定的影響。
作為一款新能源車,車內的玩意兒自然不少,車機的表現並沒有丟新能源車型的臉,無論是功能還是操作都沒有明顯的槽點,支援像抖音這樣的第三方軟體,相信年輕消費者對此會比較感冒。此外小YOU機器人也是其特色的配置,不過對於其造型則見仁見智,個人的角度上這個小螢幕顯得有些多餘,日常駕駛中除了看著你賣萌外,則只會顯示時間,如果能擁有更多的互動,相信會讓駕駛更為有趣。
內飾給人最大的驚喜並非設計,而是在空間上的表現。極短的前後懸,更利於空間的佈局,作為一款車長只有4550mm的車型來說,在空間表現上可以用奢侈來形容,每一個位置都有充足的調整空間,同時不需要擔心頭部空間受到壓迫。同時車內不但設定了眾多的儲物格,杯架的數量也極為可觀,像中控下方這種鏤空的設計十分實用,隨身的物品能很好的安置,這點對於女性使用者比較友好。
尤其是在後排座椅的表現上,全平的地臺讓它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三名乘客,並且沒有在座椅設計上投機取巧,靠背的傾斜角度合理,對於腰背部的支撐到位,同時坐墊也沒有“偷空間”,較厚且長度足夠,長時間乘坐也能對腿部有較好的承託。作為一款主打家用的SUV,駕駛位居然配備了桶椅造型的一體式運動座椅,這點還是比較意外的。
就外觀和內飾而言,哪吒U Pro還是展示出了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這臺頂配車型,無論是配置還是主觀的質感,在靜態層面都有超過其售價的表現。不過作為一輛車,動態表現自然是硬指標,哪吒U Pro在動態層面上的表現明顯不及靜態表現的水平。
雖然哪吒U Pro的靜態表現可以給到一個不錯的評價,但實際駕駛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還沒有開始駕駛之前,就被整體的人機工程學折磨得夠嗆。哪吒U Pro對於高個子駕駛員相當不友好,作為一款售價超過16萬的車型,卻不提供方向盤前後調節,想要獲得舒適的駕駛姿勢,要不就只能伸直手臂“夠著”方向盤開車,要不就只能調高座椅犧牲前方視野。無論何種調校,都難以找到一個舒適的坐姿,從開始就對駕駛的體驗產生影響。
而這個方向盤對於你的折磨還沒完,低速狀態下的轉向助力給得很大,轉動方向盤十分輕鬆,可是整個轉動的過程中卻欠缺反饋,彷彿方向盤與轉向機沒有機械連線,這種感受只有在採用線性轉向的車型上有所體驗。這對於駕駛來說是災難級別的感受,你只能透過視覺來判斷車輛的實際轉向角度,而回中力矩也是從頭到尾都是一種感覺,駕駛員更像是在玩兒童遊戲,而不是駕駛一輛車。
這樣的轉向標定讓其在快速路行駛時需要更多的專注,速度上去後更像是駕駛一艘快艇,而不是與路面有實際摩擦的一輛車。而這樣糟糕的轉向手感可以透過運動轉向模式稍微改善,但依舊無法改變其麻木的指向以及糟糕的手感。此外如果你開啟併線輔助,那麼整個轉向手感則要正常很多,反饋也更加真實,強烈建議在高速時候開啟,駕駛更有信心,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最低配車型並沒有配備。
相比起讓人有些惱火的轉向系統,其他動態表現則要正常很多。試駕的頂配車型是唯一一款搭載204匹電驅系統的車型,在動力表現上相比起其他版本要更好,全力踩下加速踏板,也能讓輪胎出現短暫的嘶叫,225/55 R19的馬牌UC6輪胎對於動態的幫助明顯,不過總體的直線表現也是正常電動車水平,電動機的特性讓你不會有乏力感,但畢竟功率擺在這裡,眩暈的加速度自然是不予提供。
底盤方面則可以給到好評,懸架對於路面的處理還是比較到位的,沒有表現出生硬感,這點在這個價位的車型中還是比較可貴的。哪怕是面對突然的大沖擊,懸架依舊能得體的處理震動,除了懸架到底的“砰砰”聲,沒有帶來太多的不適感。在電動車慣常的優勢區域——靜音,哪吒U Pro也表現出不錯的水準,在隔音上是有下功夫的,當然輪胎的功勞也功不可沒。
綜合靜態與動態的表現,這輛哪吒U Pro呈現出相當強烈的工具屬性,內飾質感、空間以及乘坐舒適性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外形設計也能讓大部分人滿意,但動態上的表現則有明顯的短板,這輛車駕駛和乘坐可能會有完全相反的評價,尤其是那些相對樂意駕駛車輛的人士,這種感覺會更明顯一些。而在實用性的層面上,哪吒U Pro可以給到一份高分的答卷,優秀的空間表現加上相對不錯的舒適性,作為工具而言沒有太多可以抱怨的地方。
不過考慮到售價,這輛頂配的探火版顯然不是最佳的選擇,雖然這個配置擁有最強的動力效能與最長的續航里程,配置方面也基本覆蓋目前的主流配置,甚至有像遙控泊車、哨兵模式這樣“逼格”頗高的配置,作為一款售價超過16萬的車型,綜合硬體方面的表現,有這樣的配置也只是一個合理的水平。此外如果想要體驗重點宣傳的“透明A柱”,則只能在選擇頂配車型的基礎上花1.2萬元來選配,這樣價格更是直逼18萬,與入門車型的差價已經接近一倍。
最後總結一下哪吒U Pro是否值得考慮?無可否認頂配的哪吒U Pro是車系中的產品力代表,但如果試駕車是售價只有10萬出頭的入門車型,或許對於哪吒U Pro各個方面的評價標準會有所放鬆,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可惜的是以這輛頂配車型的表現來說,在駕駛層面的上的短板還是過於明顯,雖然擁有一些發光點,但相比起同價位的產品卻沒有展示出太多突出的優勢。哪吒U Pro會是一個稱職的工具,但這裡頂配車型更多的是門面,而不是真正值得購買的那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