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級驅逐艦此級艦改良自前型初春級驅逐艦,武器配置上以初春級為基礎,加固了艦體,提高了穩定性,用於大型機動艦隊的反潛護衛任務,增加了必要的防空武器。白露級共建成10艘,分別是白露,時雨,村雨,夕立,五月雨,春雨,海風,山風,江風,涼風,後四艘為改進型擴大了羅經艦橋的面積,本級所有艦艇全部戰沉。
白露級驅逐艦基礎引數艦長110米,艦體寬度9.9米,吃水3.5米,成員226人,燃料540噸,續航力18節/4000海里,排水量1700噸,動力系統3座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2臺艦本式減速齒輪汽輪機,2軸,總功率42000馬力。
主要武器系統127毫米50倍徑艦炮5門,安裝有兩座雙聯裝C型炮塔,一座單聯裝炮塔,兩座610毫米三聯裝魚雷發射管,16×深水炸彈,開始為1門九一式40毫米高射炮,後續改裝為2座九六式25毫米雙聯裝高射炮;2挺13毫米高射機槍,後續增加到21門高炮。也加裝了22號對海電探和13號對空電探,加裝了水中聽音器(聲吶)。
127毫米50倍徑艦炮,炮長6.48米,炮重4.2噸,彈丸重量23.5千克通常只配用榴彈及可兼顧對空和對地射擊的三式彈,本炮炮口初速915米/秒,最大射程18380米,最高射速對海11發/分,對空:4發/分,最大仰角從75度降低到55度。
九六式25毫米雙聯裝高射炮,炮口初速900米/秒、50度角時最大射程7500米、80度角時最大射高5250米、射速220-240發/分、單個彈匣容量15發、炮塔迴旋速度18度40分/秒、火炮仰俯速度12度/秒、身管壽命15000發 。
2座4聯裝魚雷發射管配備12或14發魚雷,主要裝備93式氧氣魚雷,全雷長9米、直徑610毫米、重2600千克,採用純氧為主推進劑,戰鬥部裝高爆炸藥490千克(後期為780kg),命中一發即可使一艘驅逐艦徹底喪失戰鬥力,最大射程48節/20000米。
白露級驅逐艦武器配置上以初春級為基礎,加固了艦體,提高了穩定性,用於大型機動艦隊的反潛護衛任務,增加了必要的防空武器,動力系統直接沿用了初春級的成熟系統,加上優秀的艦艇設計航速較初春級增加了1節,不過自持力還是沒變化仍然是4000海里/18節。
白露級驅逐艦為了加強艦體結構,將已建造的易出現損壞部分的焊接工藝改成了鉚接工藝,艦體材質上採用了較多的高張力鋼,技術成熟之後進行了更大範圍的使用,後續的不少艦艇採用了這種加工工藝。
後4艘白露型驅逐艦為改進型,也可以叫做"白露改型驅逐艦"或者"海風型驅逐艦",海風型的艦橋擴大了羅經艦橋的面積,白露改進型也是最後一型條約驅逐艦,後續艦艇的噸位都超過了2000噸。
這型艦艇裡面還有一艘相當有名,那就是白露級驅逐艦的二號艦時雨號,在時雨號參與的珊瑚海海戰中損失了輕型航母“祥鳳號”,瓜島戰役時雨號參加了各種任務,但是自己一點油皮都沒傷著,和時雨號一起出戰的船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高雄號和愛宕號重型巡洋艦就受損嚴重,霧島號戰列艦和綾波號驅逐艦戰沉。
誰都不知道這還只是開始,時雨號和荻風號、嵐號、江風號一起執行運輸任務,結果卻不幸遭遇美軍六艘驅逐艦伏擊。荻風號和嵐號率先被魚雷命中,當時就被引爆了鍋爐房,江風號也被命中彈藥艙而連鎖爆炸。
維拉拉維拉海戰,日本海軍出動了9艘驅逐艦,但當他們前往這裡的時候,卻不幸遇到了美國六艘驅逐艦。雙方當即展開了大戰,日軍旗艦夕雲號驅逐艦戰沉,而時雨號則什麼事都沒有。之後的3個月裡,日軍又損失了15艘軍艦,而大多數海戰裡,時雨號都跟在它們其中,不過時雨號還是一點油漆都沒被颳去。
馬里亞納海戰裡,時雨號作為護衛的驅逐艦參加了戰鬥,日本海軍這次損失慘重,大鳳號和翔鶴號率先被美軍擊沉,瑞鶴號也因為受損嚴重差點被棄船,而輕型航母隼鷹、龍鳳,千代田也不同程度受損。反觀時雨號則毫髮無損,愣是在戰場上跑了個七進七出點事沒有,還全須全尾地回來了。
萊特灣大海戰,時雨號同樣參加了,那最後結果就不用說了,戰列艦山城號和扶桑號、重巡洋艦最上號戰沉,三艘驅逐艦山雲、滿潮、朝雲戰沉,整個日本海軍經此一役基本上被打沒,時雨號這次沒了好運氣被命中一炮啞彈。
最離譜的是在時雨號參加的一場平平無奇的護航任務,好端端一次運輸作業愣是被美軍潛艇逮個正著,輕型航母雲龍號,跟著一起倒黴的還有伴隨的兩艘驅逐艦一起進了海底,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在後來美軍潛艇“黑鰭白魚”號一波魚雷帶走了時雨號結束了她罪惡的一生。
這型侵略者打造的殺人利器,最終也要落個被火炮撕碎的下場,無論前期有多麼的風光和不可戰勝,結局也不過是沉在冰冷的海底。
所有資訊來源網路和網友猜測可能和真實資料有出入,整理不易在這裡求觀眾姥爺們一個免費的關注和點贊,大家想看什麼國家的武器裝備和軍隊力量,可以私信或者在評論區留言點菜,我會回覆大家的,謝謝大家給大家磕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