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看了一個電影,電影中的一個片段是男女主在年老時相遇,此時女主終生未嫁,男主早已娶妻生子,男主卻說他這輩子只愛過一個人,就是女主角。
這本該是一個讓人熱淚盈眶、潸然淚下的情節,我看完卻心底發涼。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與男主結婚的那個無辜女子多可憐啊!
電影只有一兩個小時,在我們小時候看的時候,這短短的一兩個小時我們的心神只來得及跟著主角左右搖擺,主角開心我們開心,主角傷心我們傷心,而配角呢?配角就是讓我們更憐愛主角。如果這個配角是反派的話,更了不得了,那在我們心中對他們真的是恨得咬牙切齒,跟著主角同仇敵愾還不夠,還要比主角更討厭、更恨。但不知何時起,我們好像對著影視劇中的“反派”比對著主角更容易共情!更加覺得他們真實!
這幾年大女主、大男主影視劇頻出,但我們好像更能發現一些反派角色的出彩,更能與這些角色產生共鳴。比如潤玉、嶽綺羅、華妃。他們飾演的角色更讓人覺得有血有肉,更加真實。他們會恨、會自私、會表現出討厭、會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耍心計、耍手段,他們比主角更有“人性”。
為什麼主角不出彩了?為什麼反派更出彩、更能讓人共情以至於久久不能忘懷呢?我認為一個原因是這幾年影視劇中男女主角的形象和人設太飄了,遠離現實,立不住。比如最近一直會看到《鶴唳華亭》的有關片段,也有看到網友的評論,其中對顧逢恩這個角色意難平的討論度更是遠超於主角太子。因為他把愛恨都表現出來了,更能讓觀眾跟著共情。
另一個原因是觀眾更現實了。觀眾們都是有一些閱歷、經歷過一些人情世故的,所以對自己、對社會的認知更清楚了,更能理解別人的苦難了。當一個影視劇中的人物做出選擇的時候,觀眾不再單單隻看這個選擇是好是壞了,他們也會分析其中的前因後果。
以前看霸道總裁型別的影視劇,看到主角性格強勢、放著公司不管只顧追愛的的時候會覺得主角很帥,很愛女主,因為之前我們對有錢人和愛情的理解太淺薄了,沒見過、沒了解過,所以全憑想象,覺得一個人為了另一個人與全世界為敵就覺得很酷很偉大。但現在步入社會,看到總裁為求愛放著公司、下屬、合作伙伴不管,我們第一時間不會自覺代入總裁的身份,覺得這個總裁很帥,而是也會把自己代入焦頭爛額的下屬、合作伙伴的身份中,覺得此時此刻的他們該多絕望。
有血有肉的角色大家都愛,能讓人共情的角色才是好角色。現在的大家對反派全憑自己的喜好來看待,不跟著主角的愛恨來看待,我認為這種看法的轉變實質是一種進步,是觀眾自我認知的進步,也是觀眾審美的進步。他們不再喜歡臉譜化的角色和設定,而更能與真實的角色共情,更能在看劇的時候保持清醒,以自己的感受為主,以自己的喜歡而喜歡,以自己的討厭而討厭。
希望以後的影視劇不再把觀眾當傻瓜,立足實踐,立足真實,創造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