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第五條:傷寒二三日,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不傳也。
大致的意思是傷寒第二天或者第三天,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為病不傳,仍在太陽也。
也可以把一日當成七日去理解,也可以不管多少天,陽明、少陽證不見者,皆為病不傳。
讀書一定要讀活。
那陽明證的症狀有哪些呢?
傷寒論第179條的大意說到:陽明有三,一為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
二為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
三為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簡而言之就是這三點,一為脾約、二為胃家實、三為胃中燥、煩、實、大便難。
那少陽證的症狀有哪些呢?
傷寒論第263條言: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我們之前說過了,這些條文大都是平行關係(可以看傷寒論第4條講解)。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脾約、胃家實、胃中燥、煩、實、大便難及口苦、咽乾、目眩均為見到,便可斷定太陽病還在太陽經並未發生傳變。
《傷寒論》第六條:“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已,身灼熱者,名風溫。
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若被火者,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
若火燻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解釋:太陽病,發熱口渴,不怕冷者,即為溫病。
要是太陽病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以後,身體灼熱,叫做風溫。
風溫的尺、寸二部脈皆浮、自汗出、身體重、很想睡覺、鼻子的呼吸也很大、說話也很難。
要是得了風溫,還用下法治療,就會小便難出、眼睛直視、小便不通。
要是得了風溫,還用火法治療,則身體會微微發黃,劇烈的會像受驚一樣驚恐、害怕,時不時得會四肢拘急痙攣抽動。就好像被火燻一樣。
用下法乃是一逆,卻能尚且存活,要是又用火法治療,則是再逆,再逆則黑白無常就來催命,死期不遠。
風溫為病,其中溫為陽邪,故脈陰陽俱浮,熱邪傷津,故口渴。
熱在裡則迫使津液外出而為汗,此處為邪實出汗,而非氣虛自汗。
津液外出,裡面又是熱象,故正氣難以流通而身重。
熱傷正氣,正氣弱則目暝欲睡。
鼻息大亦是熱象,這點不知道大家養過牛嗎?夏天牛的鼻息你去感受就是熱熱的,稍微留意點就能聽見很大的鼻息聲音,冬天就不會。
語言難出是因為傷到了津液,津血同源,血也被傷,心之竅在舌,心血一傷,難以支援舌頭,故語言難出。
本來熱還是偏在表在外的,現在用下法,把風溫之邪引到了人體內,溫鬱成熱,更傷津液,本來下法也是傷津液和正氣的,如此一來,津液少,即是水少,因為人體內屬陰之物皆同源為陰,即必然尿少,自然小便不利,直視,失溲。
現在如果再被用火法治療,則津液被傷害得更加嚴重,像被火燻一樣,面板都會變微黃,劇烈的會發生驚癇,時不時的還會發生瘛瘲。
最後再說到,一逆尚引日,也可以說成是引日,是延長康復的時間,再逆就是促命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