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公佈了2022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該獎項於 1955 年設立,每年頒發一次,旨在獎勵處於職業生涯早期且取得引領未來科學發展成就的傑出年輕學者。今年該獎授予的學科領域有化學、計算與進化分子生物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數學、神經科學、地球科學、物理學,包括27位華人學者在內的118名學者獲獎。
其中,復旦大學1999級電子工程系本科、2003級物理系碩士、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電子和計算機系助理教授姚軍,復旦大學2004級化學系本科、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劉翀兩位校友獲此殊榮。
校友風采
姚軍
復旦大學1999級電子工程系本科、2003級物理學系碩士、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電子和計算機系助理教授
1999-2006年就讀於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物理學系,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學位。2012年在美國萊斯大學獲得應用物理博士學位,之後在哈佛大學化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17年至今任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電子和計算機系助理教授。研究方向為生物電子器件和探索生物材料在電子領域的應用。
他利用微生物合成的奈米線材料開發了新型(空氣)發電,仿生電子和感測器件。曾獲得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CAREER award (2019), Sony Innovation Faculty award (2021), 麻省大學工學院傑出青年教授(2021)。
劉翀
復旦大學2004級化學系本科、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
劉翀於復旦大學本科畢業後,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博士學位,隨後作為博士後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哈佛大學開展研究。
劉翀主要研究能源、生物以及環境相關過程中的電化學系統,以應對人們在催化、能源轉化、固氮、微生物菌群等領域的挑戰。具體的研究方向包括透過生物和無機的複合體系提升二氧化碳轉化和固氮的效率,基於機器學習最佳化電極材料,設計全新的電化學催化路徑,電催化活化和功能化甲烷分子等。
自 2015 年始,劉翀陸續在《科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自然・催化》、《奈米快報》等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文章,其研究也被《科學》、《科學美國人》、《洛杉磯時報》、《福布斯》等眾多媒體報道。2017年10月,劉翀被美國著名期刊《科學新聞》評選為2017年度10大傑出青年科學家之一。2020年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區榜單。
來源:復旦大學校友會
責編:章佩林
編輯: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