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出生在內陸,少時未見過海,長大後來到大西洋邊工作,便愛上了鯊魚和大海。他和團隊如鯊魚一般,心向大海,一刻不停地遊。
陳宇和PingPong走過的路,既是一群中國創業者的故事,也是中國製造出海的歷程。
作為一家跨境支付企業,相比中文名“杭州乒乓智慧技術有限公司”,業界更熟知的名字是“PingPong”,七年打拼,它已經是中國跨境支付領域的獨角獸。
創業早期的陳宇和團隊,如鯊魚般靈巧又迅猛。
七年前,陳宇與夥伴在美國紐約創立PingPong,同年設立杭州總部;五年前公司員工80多人,而今天全球員工規模已超1000人。
創業之初,PingPong瞄準中國跨境電商收款手續費高昂的痛點,將收款成本一舉下降三分之二,並促使國際老牌跨境支付機構同步下降費率,累計幫助中國跨境電商賣家節省成本超百億元。
目前,公司在全球設立20餘個分支機構,擁有多個國家支付牌照和許可證,業務覆蓋100多個國家及地區,單日交易峰值達5億美元;服務物件從中國賣家擴充套件到越南、韓國、美國賣家……七年打拼,PingPong成績斐然。
2021年12月,透過全資收購上海伊千網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PingPong成為一家第三方持牌支付機構的控股股東,這也意味著,PingPong跨過最關鍵的門檻,獲得國內支付牌照。
PingPong創立的這七年,也是中國外貿新業態——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黃金年代。商務部統計顯示,中國跨境電商規模5年增長近10倍,2021年國家整體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1.98萬億元,同比增長15%。同時,2022年2月,國務院再次批覆新設立27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自2015年在杭州設立首個試驗區以來,我國此類試驗區已達132個,國家對於大力促進和推動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信心可見一斑。
在政策扶持、疫情影響及外貿數字化轉型的大浪潮下,陳宇有哪些感悟,是否已做好進一步乘勢前行的準備?
2022年1月,在杭州濱江PingPong總部,公司創始人、CEO陳宇接受《浙商》專訪。
“過往經歷為創業攢了一手好牌”
濱江區江陵路567號新東方國際科技園, 這是PingPong創業七年所在之處。
公司入口設定了一個水族區,幾條小型鯊魚不停遊動。午間時分,有年輕人戴著耳機在跑步機上專注鍛鍊。格子間外,還有色彩繽紛的海洋球池、滑滑梯,那是為員工孩子搭建的遊戲區。
這是我第三次訪問這家公司。和幾年前相比,PingPong的業務規模翻了幾倍,陳宇也從過去說話快、走路快、像個著急趕路人的模樣(深度 | 這家總部位於杭州的金融公司,幫助中國跨境賣家節約了2/3成本),變得更加沉穩。
眼前的陳宇,戴眼鏡,穿深色連帽運動衫、深色運動褲、橙色運動鞋,看上去有充沛精力。他說話坦率,有問必答,不繞彎子。
陳宇評價自己和團隊是“草根創業”,實際上,他們更具備高精尖人才、海歸和“金領”創業的特徵。
1980年,陳宇出生於湖北隨州一個普通職員家庭。家庭氛圍寬鬆,父母給兒子買許多書、訂青少年雜誌。少年時的陳宇不愛讀書,喜歡打遊戲,父母並不強求,仍年年買書訂雜誌,有“靜待花開”之意。直到初中,陳宇突然“開了竅”,愛上讀書,很快翻遍家裡所有書,連家族長輩的大學、高中課本,他都讀得津津有味。
1999年,陳宇在湖北這個高考大省“突出重圍”,考進復旦大學數學系。在他看來,復旦大學數學系人才濟濟,也不乏天才型選手,班上有幾個同學從來沒有考過試,一路透過參加奧賽保送進校。而他自認為不算天才,和大部分同學一樣,把數學當作工具,應用在社會各領域。
回顧學生生涯,陳宇認為最重要的收穫,是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能一同創業的夥伴。
PingPong最初的創業團隊,便是以“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為班底。公司最初有四個合夥人——陳宇、熊偉、盧帥、汪寧。陳宇與熊偉是多年至交好友、高中同班,熊偉考進浙江大學後,與盧帥成為同學;汪寧與陳宇在美國認識,他是明尼蘇達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美國頂尖商學院西北大學Kellogg(凱洛格)商學院MBA。
出自浙江大學“班底”的,還有公司首席科學家陳鵬,他是浙大本科和碩士、上海交大博士;副總裁謝偉良,浙大本科。而復旦大學“班底”還有劉維泉、張濤,他們都是陳宇復旦大學同班同學。
公司九名合夥人中,除了“80後”主力,還有兩名“90後”——尋雙貴,公司最早的程式設計師之一,現任首席開發、軟體事業部總經理;謝慶濤,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法學院,是公司第一位法務,也是現任法務部負責人。
“PingPong創業的核心團隊,是過去多年點滴積累的,當時可能沒感覺,但都給我二十年後創業埋下了一顆種子,大家機緣巧合聚在一塊,都變成後來事業的巨大動能。”陳宇笑著說,“就好比你在過往經歷中攢了一手牌,並且發現牌挺好。”
跨境領域創業,“管它性不性感”
開始有創業的念頭,是陳宇從復旦畢業10年以後。
2003年,陳宇大學畢業後留在上海,進入平安保險。在此期間,他參與了平安保險戰略最佳化、大中臺改造,近距離觀察了一家大型企業所作的改變。
2005年初,他考上美國康涅狄格大學數學系研究生——這所大學數學系的精算學專業在美國乃至全世界都頗負盛名,於是赴美求學,致力於成為一名精算師。
研究生畢業後,他如願進入美國一家保險公司擔任精算師,主攻投資方向,用金融衍生品對沖公司資本市場風險。
2010年,陳宇加入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美國總部,任諮詢顧問,開始接觸形形色色的企業。回顧數年德勤工作經歷,他認為,這段生涯既讓他養成了從審計和監管角度看待企業的習慣,又訓練了他縝密的思考方式及“寫”的能力。
2013年前後,陳宇開始思考創業。究竟選擇哪條賽道?
當時,中國已孵化了BAT等網際網路巨頭。“對後來的創業者而言,這些成功案例除了說明中國有巨大創業可能性的同時,也關掉了很多‘門’,因為試圖複製它們的成功已很難。”他告訴《浙商》。
為進一步瞭解創業生態,他頻頻從紐約飛去科技公司聚集的矽谷,“找網際網路公司程式設計師瞭解科技公司是怎麼一回事”。在那之前,雖然在美多年,但他從未去過矽谷。
期間,陳宇和創業夥伴注意到,國內跨境電商開始蓬勃興起。據商務部資料顯示,2013年境內透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超20萬家。另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3%。
陳宇意識到,跨境電商支付或將是一個好的切入點。“既然跨境電商在國內規模已逐漸龐大,支付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價值,那麼我們不該加入‘內卷’,而應進入在國內尚屬‘無人區’的跨境領域,去國際市場。”
當時國內有50萬-70萬家從事跨境電商業務的賣家,它們多是中小企業,面臨一大痛點——跨境收款費率高。以往國內跨境支付業務由PayPal、Adyen、Worldfirst為代表的國外支付巨頭提供,費率高達3~5%,極大地壓縮了賣家的利潤。中國跨境電商賣家亟需有能降低費率的機構出現。
然而,跨境收款不是一般人能幹的,它具有高度複雜性,涉及到國際卡組織、支付機構、銀行、各國外匯管制等各種各樣的政策。
2014年PingPong整個創業團隊奔走在華爾街金融機構和監管體系,溝通中國跨境電商的支付問題。他們接洽了很多金融機構,對方的態度截然不同,一部分雖然很主動,甚至丟擲了極具誘惑力的解決方案,但仔細審查後發現完全沒有合規性可言;另外的則表示門檻太高,這件事不可能實現。對於華爾街來說,一個遙遠的東方國度,光怪陸離和巨大商機並存,要搞定跨境、外匯、智慧財產權這些複雜的東西,難如登天。
陳宇和夥伴被潑了很多冷水,但他們沒有放棄,他們的目標是“讓光怪陸離魚龍混雜變得澄澈透明”。
為了構建跨境、外匯等安全合規標準,符合境外監管機構的要求,陳宇研究了厚達約800頁的美國反洗錢法,硬是從一個“門外漢”逐步學習成為業內人士,並親筆寫出了PingPong最早期的合規和反洗錢制度。
經過與監管的充分溝通以及團隊的不懈努力,PingPong最終建立起高度的安全與合規標準。一方面,PingPong主動接受各國相關部門的監管,成立了高標準的國際合規團隊,建立了成熟的反洗錢及反恐融資合規體系。另一方面,PingPong建立完善的安全交易系統,透過美國權威第三方機構的獨立評測,保障使用者資訊及資金安全。上述工作的落實,也為PingPong陸續獲得國外一系列支付牌照與許可證打下了重要基礎。
2016年,在正式持有海外支付牌照和許可證後,PingPong加入跨境支付的戰場。其推出的第一代產品,以手續費1%封頂的策略打響跨境支付第一仗,導致海外支付巨頭被迫下場迎戰,並帶動整個行業費率下降2/3。PingPong也迅速在業內打出了市場和知名度,被稱為行業“黑馬”。
雖然做跨境電商服務很艱難,也不能像當時的共享單車一樣能激發投資人的興奮點,但是從長期價值的角度,陳宇和夥伴還是果斷選擇了它,“管它性不性感,管它熱不熱”。
拿下國內支付牌照,“跨過最關鍵門檻”
早在2017年9月,PingPong成為第一家獲得歐洲支付牌照的中資企業。至2020年,它已相繼獲得美國Fincen貨幣服務牌照、中國香港MSO牌照和日本JPSA會員等多個國家支付牌照和許可證,並於同年12月再次獲得盧森堡頒發的EMI支付牌照——全球僅有不到10家企業擁有EMI牌照,包括PayPal、亞馬遜、eBay、螞蟻金服等,這意味著PingPong獲得歐洲金融中心的認可,可以進入歐洲27個國家的市場。
然而,對於PingPong而言,國內支付牌照問題始終是橫亙在它面前的一道門檻,由於未持有國內牌照,PingPong在境內的回款資金只能交由持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和銀行實現資金清算合規。
當然,這不只是PingPong一家所面臨的問題。在我國,由央行發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僅有200餘張,且自2015年3月開始,牌照發放就已基本停止。因此,包括華為、位元組跳動、攜程、拼多多、小米、美團等在內的大型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也只能透過長達數年的併購獲得支付牌照。
為能進一步形成國內外跨境業務的閉環,保證業務獨立不受干擾,PingPong經過三年“長跑”,於2021年12月,透過持有上海伊千網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獲得一家第三方持牌支付機構的控股權——持有境內支付牌照的夙願終實現。
從“中國方案”到“全球方案”
2020年,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消費者大規模轉向線上消費,刺激了電商零售行業的快速發展。德勤報告顯示,2019至2020年間,歐美及亞太地區主要國家的電商整體零售額經歷了15%以上的高速增長。
在服務中小賣家的基礎上,PingPong開始服務更大體量的中國製造業全球化、品牌出海,打造行業出海解決方案。
目前,公司為年營收超過2000億的小米生態鏈提供跨境支付綜合解決方案,為中國製造出海品牌洪堡科技提供跨境收款服務,還服務公牛電器、美的電器等品牌出海,併為多個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進軍歐洲市場提供支付保障。
陳宇表示,PingPong成立時定下的Slogan(口號)是“越世界,為中國”,目標很簡單,是希望實現“進口替代”、“中國方案”。而隨著旗下產品具備超過外資產品的競爭力,無意間,PingPong已超過了自己最初定下的目標,“中國方案”開始成為“全球方案”。
業務上,PingPong實施全球化和本地化戰略,全球所有分支機構的合規官都是在全球聘請。“全球化是空軍,要全球一張網;本地化是地面部隊,要接入本地監管和基礎設施。”陳宇說。
以越南為例,PingPong在胡志明市、河內等主要城市設立了機構,擁有數十人的高度本土化團隊,一半複製了在中國被證明極其有競爭力的能力和產品體系,另一半結合越南本地實際特性,針對當地賣家情況作定製開發。如今,在越南市場,PingPong也處於第一梯隊。
陳宇介紹,PingPong目前服務的全球跨境網店有幾十萬家,約60%是中國大陸商戶,約40%為大陸以外商戶。
過去,PingPong交易資金均透過國際各大銀行處理,如美國花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德意志銀行等。如今,PingPong與金融機構正在探索更深層次合作。
2022年1月25日,萬事達在香港宣佈與PingPong攜手拓展全球跨境電商解決方案;2021年12月,中國銀行深圳分行與PingPong簽署跨境電商貸款合作協議;2021年,浦發銀行與PingPong簽訂跨境電商服務協議。
陳宇表示,公司正在與更多國有大行、商業銀行探討合作,目標是服務銀行傳統客戶的轉型升級。未來也希望推動銀行業加大對跨境電商授信、供應鏈融資、貿易融資等方面的支援。
海面寬廣,鯊魚不停遊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起,PingPong以中文名“杭州乒乓智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上市輔導,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在2021年12月杭州市釋出的190家重點擬上市企業名單中位列第2名。
外界有人擔心PingPong大幅降低跨境收款費率可能影響公司盈利。對此,陳宇回應,“收款費率降低,客戶高興、行業監管者高興,也是我們樂見其成的,因為我們從第一天創業,就是要解決因為沒有充分競爭而成本高昂、服務不足的問題。”
陳宇表示,外界無需擔心PingPong的盈利能力,1%費率的確認,是經過縝密的成本核算的。“自創立以來,PingPong的商業模式運轉良好,我們有能力向投資人、資本市場展示可持續發展能力。”
創業七年,一路披荊斬棘,陳宇漸漸發現路正在變寬。“當越來越多的人和你走的方向是一致的,我們覺得這事是對的。就像原本是一條小溪,走著走著變成一條河,再變成了長江,那肯定能通到大海了。”
在紐約工作時,陳宇養成海釣的愛好,因為工作地靠近大西洋,天然地發展出這個愛好。
“我從小沒見過海,見過後就很喜歡。有時即便一條魚都沒釣到,但到一望無垠的大海上晃一晃,心情也很舒暢。那種遼闊的感覺,那種平靜,能帶給人不一樣的東西。”
PingPong人以鯊魚為“圖騰”,陳宇說,鯊魚代表著對大海的嚮往,它是一刻不停游泳的,一旦不遊就是死了。
陳宇和PingPong團隊正順著政策、市場的大潮,以鯊魚般的激情和毅力向全球跨境貿易的大海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