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這樣寫道:“如果有人傾聽你,不對你評頭論足,不替你擔驚受怕,也不想改變你,這多美好啊……每當我得到人們的傾聽和理解,我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世界,並繼續前進……這真神奇!”
與人溝通是否常常讓你困擾?領導的批評指責,孩子的大哭大鬧,家人的不理不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本書最可貴的是,不僅有具體可操作的方法,還有背後的核心理論和遠大目標,如果人人都能學會好好說話,我們所面對的世界可能也會少了很多悔恨和傷害。
剛開始看到推薦,腦子裡閃過了營銷書的感覺,覺得有可能又是一本冗長的心靈雞湯,所以一直沒有看,開始看,是被其中的一章吸引,叫做重獲生活的熱情。書中說,我們應該是活在愛裡的,因為愛去做想做的事,感覺離生活很是遙遠。再看,是想看看書裡到底說了什麼,能不能對我的生活有幫助。
其實書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如何與人溝通而不被情緒困繞,往往我們說出的話和真正想要表達的心意不是一回事,我們指望有人能看透萬千迷霧讀懂我們的內心,卻不知道正是語言的侷限讓心意南轅北轍。說白了,無非是各種情緒襲來時,先保持冷靜,認真觀察,感受需要,再客觀表達。任何時候,都要看到語言背後潛藏的真實心意,從而讓語言成為工具而不是武器。
所以,在生活中用起來吧,這才是最大的意義!
精彩書摘:
第一要素:觀察——此時此刻正在發生和感受到的事情,客觀陳述,沒有評論
第二要素:感受——我感覺到的,不是對他人或者自己的評價,而是需要的表達,感受不等於評價不等於想法
第三要素:需要——自己情緒背後的渴望,到底要什麼看起來你很**(情緒表現),您是希望……?(反饋需要)
第四要素:請求——和別人達成一致,真誠發自內心的希望,而不是威脅更不是強迫和命令
第五要素:傾聽——用心體會、不是結論更不是點評,充分的傾聽是把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不是急於展示自己的觀點
第六要素:感激——拒絕評判式、操作式,真誠的說出對方做了什麼使我們得到改善,我們的哪些需要得到滿足,我們心情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