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燈萬里閤家歡
月色嬋娟共此時
元宵佳節
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時刻
今天小酷寶不和大家分享
“風緩月圓夜,炮竹連宿宵”
“煙花分外美,民俗實堪驕”
來和大家一起聊聊程式設計“冷知識”
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中國人對於月亮有特殊的情感。在古人眼裡,那裡有廣寒宮,有搗藥的玉兔,有砍不倒的桂樹,有美麗的嫦娥和砍樹的吳剛,是人間的縮影。
月亮上的“廣寒宮”以前確實是沒有的,但是現在有了!
2014年6月,我國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申請為“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地區的形貌命名。
2016年1月5日,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正式釋出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的“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點周邊區域命名為“廣寒宮”。
從此,月亮上真的有廣寒宮了!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向著月球飛馳而去。
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內蒙古四子王旗,嫦娥五號攜月球樣品成功返回地面。這也是人類時隔44年再次從月球帶回土壤。
其實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月球的探索,關於航天科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程式設計冷知識呢?
人類第一次探月程式竟然是靠銅線編織的!
我們都知道首個登上月球的是阿波羅號11號,但你知道嗎?當時的程式是一群人用銅線編織出來的,真“編”程。
當時火箭上計算機要儲存資料沒有現在的硬碟用,研究人員就研究出了一種儲存方法,一根根導線穿過永磁體圓環,原理跟媽媽織毛衣差不多。
據說當時僱傭了很多服裝工人來程式設計呢。沒想到吧,如此程式設計,簡直是歷史上最潮的跨界!就這樣,阿波羅11號第一次登月就成功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嫦娥五號”就是一個由無數程式設計構成的超級機器。它不僅是我國航天技術日新月異的見證,更是對無數年輕人探索科學的激勵與鼓舞。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科技對各行各業的“改造”已經愈加明顯。讓孩子接受程式設計教育已經納入課標,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的重要戰略。
如果說時代給每一代人都打了標籤,那麼我們的孩子們就是與數字時代共同成長的一代人。
學習程式設計也並非就是要培養孩子成為程式設計師,就像學習鋼琴也不是就要成為鋼琴家。而是讓孩子學習程式設計能力,鍛鍊程式設計思維,為他們通往數字時代添磚加瓦。
還有哪些程式設計“冷知識”,我們一起分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