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習軍團·中國軍號 作者:陳典宏 郭海林
“開展資料戰戰法研究,就是為了練就欺騙、干擾、壓制和破壞敵方資料的本領……”近日,第75集團軍某旅60餘名“資料官”完成20多天的專業集訓,持結業證奔赴各自戰位,展開對新列裝的資訊化裝備的教學運用。這是該旅聚焦新質作戰力量,加快軍事資訊人才儲備培養的一個縮影。
“事關戰鬥力建設的事,慢不得更等不得!”談及旅裡組織這次集訓的初衷,某營營長黃躍強向記者講述了一段尷尬的經歷:在去年的一次對抗演練中,營級戰鬥單元一體化指揮資訊系統配屬的專業操作手被導調組判定“陣亡”。然而,由於替補人員不熟悉新裝備效能,讓“敵人”找準可乘之機,悄然侵入營指揮資訊系統,篡改決策指令。演練後覆盤,各級清醒意識到:戰場指揮員具備資料管理分析能力是履行使命任務的必然要求,開展專項集訓勢在必行。
“未來作戰,誰掌握資料權,誰就掌握了戰場主動權。”該旅黨委一班人分析認為,必須加快資訊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能打仗、善指揮、懂技術的“資料官”。為此,他們把軍事資訊人才列為旅隊人才建設規劃的重點培養物件,突出培養資訊能力,把資訊知識技能培訓貫穿到專業訓練和崗位實踐的各個環節;著眼體系作戰需求實施精準培養,把戰鬥力指標細化到每個戰鬥小組、具體到每名官兵,突出培養通訊、指揮、網路等專業人才;著眼形成打贏人才方陣實施規模培養,建立資訊人才資料庫,增強人才培養的計劃性和科學性,透過梯次培養、滾動育才,使“資料官”隊伍建設同步對接資訊化裝備換代升級。
據介紹,此次集訓他們區分多媒體和網路資訊兩部分內容,涵蓋18個教學課目,重點讓參訓人員熟悉網路規劃組網、有線傳輸裝置連線除錯等基本原理,掌握資訊資料管理與統計、導航運用等操作技能,著力提升“資料官”快速獲取戰場資料、準確研判態勢、高效形成決策方案等能力,更好為戰場指揮員提供決策支撐。
“現代戰爭,每一名官兵都應具備資料意識和資訊素養。”該旅領導告訴記者,如今,合成營已成為陸軍基本作戰單元,“資料官”的及時補位,讓營級作戰單元實現對資訊系統和資料鏈路的自主掌控,依託融合效能重聚力量體系,獨立作戰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記者感言
讓資料為戰場賦能
■陳典宏
近年來,隨著大資料、雲計算等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資料規模和計算分析能力呈指數級增長,戰場上來自敵情、我情、戰場環境等各種資料的匯聚、分類、分發,對軍事人員的資料管理分析能力和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資訊化戰爭中,作戰資料就是“無形的子彈”。有了資料支撐,指揮決策不再“憑感覺”“靠經驗”。只有充分掌握併科學運用作戰資料,才能讓指揮鏈條更加順暢高效,才能發揮武器裝備最大作戰效能,為戰場打贏增底氣、添勝算。
未來作戰更加透明化、智慧化,指揮作戰必須依靠強大的資料支撐。一線指戰員要緊盯科技之變、戰爭之變、對手之變,錘鍊獲取運用資料的能力,主動適應作戰形態智慧化演變趨勢。只有大力推進科技練兵,推進智慧資料的有機融合,讓資料真正成為實戰化演訓的基礎支撐,部隊才能加快實現軍事訓練轉型升級。
(學習軍團·中國軍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