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趕在2021年年底前,上海教委釋出了新中考政策,匆忙開好家長會,突然覺得這屆娃和家長們都太不容易了。
這屆初三是真正的“小白鼠”,太多的糾結,太多的不確定,家長們在無時無刻不在權衡和斟酌:
牛蛙的家長們在考慮:
從利益出發,該怎麼選市重區重?
從風險出發,該不該博四校八大?
從能力出發,能否提分自招綜評?
普娃的家長們在考慮:
從利益出發,中本、中高職還是普高?
從風險出發,高中要不要博?
從能力出發,如果中專職校有沒有出路?
我只想說不管是牛娃還是普娃的家長真的太難了!
今年的政策細則出臺後,做為一個初三家長看得不下十遍了,在這裡想粗淺分析了一下我對這個政策的理解。
01
新中考政策四大趨勢
趨勢一:
民辦牛校很多學生將進不了四校
按照新中考政策,優質民辦初中裡中等或者中等靠後的同學可能中考去到原先比自己定位靠後一檔或兩檔的高中。
以徐匯為例:四校名額減少一半
去年華育、世外、西南模範、西南位育這4所初中加起來4校自招至少能走掉200人(大頭應該是HY),去年四校自招總計招933人,如果按去年錄取人數比例折算是93人(200*461/933=93人;) 中考改革後四校用在自招的人數:1536*30%=461人,這個是徐匯總的自招名額數(1536人為四校預估全市總招生人數);
名額分配到區(類似於零志願)名額同樣減少
    去年四校在徐匯零志願78人,今年名額分配到區50人,名額又少了28人;這就意味著徐匯這幾所優秀學校裡近一半原來定位可以走四校的學生毫無疑問地落檔到了八大或者市重點高中了。
22屆、23屆這兩屆的民辦學生是不享受名額分配到校的,所以如果自招和名額分配到區都沒有錄取的話,孩子只能直接落到了1-15志願裡。
趨勢二:
各個區市重點的分數線會被拉高
對於公辦初中的家長也會焦慮,自己的孩子就算學校裡成績不錯,但是跟優質民辦初中的孩子比還是會有些差距,怎麼和原來可以走自招的牛娃們比。
對於民辦初中家長會非常糾結,因為民辦初中不享受區內市重點的到校名額,如果自招和名額到區都沒走掉,只能走1-15志願了;因為志願資訊的不對稱,因為博弈,最後造成名額分配分數線大幅度波動,因為招生名額少了,供小於求造成高分擁擠,八大和市區重點學校的分數線在徐匯大機率走高。
趨勢三:
四校壟斷頂牛學生的情況會緩解
在改革後,委屬和區屬市實驗性高中的自招比例大幅下降,說白了就是頭部的學生不得不分流到各個市重點甚至市區重點學校了。
還是以徐匯為例。也就是說按以前的實力定位,原先定位四校的同學那剩下的一半走不了四校,只能去四校分校或者七寶、南模檔的學校了;因為他們向下佔了這些名額,導致原先實力定位屬於四校分校或者七寶南模的同學,也只能往下選擇;非四校定位的同學也面臨同樣跟上面所說的名額不夠的問題,市重點把大部分招生名額放在了本區名額分配到校,原先自招的名額被縮減,導致部分人被動向下選擇。
趨勢四:
區重點高中將迎來一批優質生源
普校裡的牛蛙更多機會進市重點
由於區重點的分數線也水漲船高,他們也將迎來有史以來最優生源,最大程度的平均了生源。打破了之前的牛校壟斷所有高分學員。
名額分配會讓更多普通學校裡的成績靠前的學生有機會衝擊四校或者八大,更多的機會去市重點高中。
中考後填志願,雖然還是出分前盲填,但至少家長心裡是有底再填,種種措施也能更好地均衡學生分配。
給教委的方案點個大大的贊。
02
這屆初三娃將要何去何從?
01 牛校牛娃
成績是硬道理,保持狀態,積極備戰。這群孩子的家長應該是最緊張的,怕考試時孩子發揮不好,怕被中等的孩子迎頭趕上。
家長需要的就是加油鼓勁了!
02 牛校普娃
面對現實,積極應對。應該說,這群娃家長是最糾結最痛苦的。原本覺得進了不錯學校等於半隻腳踏進了四校八大,但是由於政策導向,很有可能進不了TA心儀的好學校,去一般的市重點又萬般不甘心。
但是面對現實,積極面對是唯一的方法。如果有條件給孩子找更好的學習資源給TA錦上添花那就更好了。
剩下能做的就只能順其自然了。
03 普校牛娃
相信孩子,支援孩子。這群娃的家長興奮之餘,應該壓力也不小,一方面,對孩子多了很多期待,如果年級成績靠前完全有可能衝擊自招和名額分配到區到校,多了更多好高中的機會,另一方面,難免會給孩子更多的壓力,總希望TA努力點,再努力點!
既要重視中考成績,還是要以平常心對待中考成績,普校裡的牛娃通常還是有自我管理能力的,相信孩子,理解孩子,支援孩子。
04 普校普娃
多鼓勵,多激勵。這群家長應該是最焦慮的家長,因為孩子時常是狀態不穩定,成績忽上忽下,有時會突飛猛進,也時會“一落千丈”。
家長能為孩子做的就只是不要對孩子放棄,初三這個階段,只要孩子肯學,進步一定會更快,一定多鼓勵多激勵,給TA信心。然後就“靜待花開”吧!
一切等中考後再說。
而我,作為一個普校普娃家長,相信家長的焦慮都是一樣的:成績不好就考不到好高中,沒有好高中就有可能進不了大學,結果就是找不到好工作,這樣的焦慮週而復始的圍繞在家長心中。
我也是一個從六年級就開始“靜待花開”的家長,特別是青春期的男娃家長,我只想說“伴孩如伴虎”!
從六年級開始積極應對孩子的厭學和暴脾氣等各種問題,總覺得一切都會過去;到初一時,對孩子的失望與無奈;到初二時,對孩子的黔驢技窮的絕望與忍耐,到初三孩子學業重壓力大,目前的狀態就是說多了,他崩潰,我不說,我崩潰的絕境。
現在初三的他,作業一天比一天多,考試也逐漸增加,睡得一天比一天晚,家長何嘗不是睡得比他晚,起的比他早呢!中考前的每個夜晚都是沒有繁星的夜晚。
做為家長,除了擺正心態還是擺正心態,做最壞的打算的同時還心存僥倖:萬一他明天開竅了呢!萬一他哪天醒悟了呢?還有時間……
寫在最後
新中考政策細則落地
透過1-15志願向下分流
名額分配到校向上輸送
逐步打破生源固化
最終實現生源均衡
家長的心態也會逐漸趨於平和
初三的娃要堅持!
初三的家長要挺住!
Keep Calm!
Carry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