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來到寶華山的烏龍洞探險,經過種種艱難險阻,我們到達了洞內幾百米深處,還意外看到了許許多多的蝙蝠。
我們先在空房子前面的空地上吃了一點食物,補充體力,便準備下洞去了。我先戴上頭燈,再戴上頭盔,換好迷彩服和軍用鞋。去烏龍洞要走一條小徑,這條小徑上全是紅色的果子,路中間有很多蚯蚓的糞便。往前走是泥土路,泥土路較陡,所以我們側著身子慢慢走下去。我們來到一個鐵柵欄封著的洞口,鐵柵欄上的門被鎖著,我們只能從柵欄旁邊的缺口貼著地面擠進去。這個缺口很小,如果人太胖就進不來了。我們兩隻手抓著鐵柵欄,腳踩著兩邊凹下去的洞眼裡,滑下洞口。
走進洞裡,光線一被隔絕,就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我們都把頭燈開啟來照明。我猜想:這個洞會不會像打地道戰那時挖的洞呢?會不會全是懸崖啊?
要到達蝙蝠洞必須經過幾個難關,第一關是碎石地。進洞後我發覺這裡比外面涼快多了,洞口處不算太高,這裡的石頭經過雨水的洗刷,變得非常滑,而且到哪裡都是向下傾斜的斜坡。石頭太滑了,容易摔跤,所以我只好蹲著,兩隻手抓著非常穩固的石頭前進。在小懸崖處,要看好是反著下,還是正著下。在一些容易下的地方,就正著下,用屁股貼近地面,兩隻手抓著旁邊的石頭,踩著碎石下去。在一些不怎麼容易下的地方就反著下,面向石壁,手抓住兩邊的石頭往下走。
第二關是鑽“狗洞”通道。這個通道寬度不窄,但是高度較低,需要爬過去,甚至是匍匐前進。我想,姚明要是來了,就肯定過不去了。在爬過去時,我抓住兩塊大石頭向前爬行。因為這裡全部都是岩石,從鐘乳石上滴下來的水形成了小溪流,走到哪裡都能聽到那淙淙的流水聲,這美妙的音樂總是縈繞在我的耳畔。
第三關是第一個軟梯,我給它起名叫“參差梯”,因為它的踩踏點總是參差不齊。這個軟梯是架在一個幾乎的垂直的懸崖上的,這個懸崖有十幾米高。我在下這一關時,葉老師把一根皮帶綁在我的腰上,然後把登山繩綁在我腰帶上的鐵環上。我心中想著,如果繩子斷了,我又沒抓緊軟梯,那豈不是會摔死啊,看來我一定要抓緊軟梯上的繩子!葉老師在綁完我之後,便把一根白繩子綁在固定軟梯的木頭上,然後他把另一頭抓在他手上,身手敏捷地徒手下了懸崖。然後他到軟梯的第一個踩踏杆和第二個踩踏杆中間偏上一點綁了一個踩踏點,這樣方便我們踩著下懸崖。
我們現在的站立點離軟梯還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有1.2米呢。張老師在上面拽著綁著我的那根繩子,讓我“哧”到軟梯那裡,張老師慢慢松繩子,把我慢慢往下送,我不時地回頭看看我有沒有踩到軟梯的下一個踩踏杆,心想這懸崖那麼高,估計我要下半天才能下得去。葉老師在懸崖下指揮我應該下哪隻腳,往哪踩。我雙手抓緊軟梯兩邊的繩子,張老師在上面放繩子,過了十幾分鐘的艱難努力,我終於順利下了這個懸崖,好險啊!下來之後,葉老師把我皮帶上的繩子解了開來,張老師把繩子從上面扔了下來,然後張老師也身手敏捷地徒手下懸崖。葉老師還是當指揮員,他告訴張老師踩點的位置。不一會兒,張老師就順利地下了懸崖。
來到了第四關,這是第二個軟梯,這座橋我就叫它“積水橋”吧。因為這懸崖中間凹下去的地方全部都是積水,積水高度正好能淹沒我的整隻腳。這個軟梯所在的懸崖還是非常高。參差橋和積水橋的共同點是:軟梯的每兩個踩踏杆的距離都有1米以上。我綁好了登山繩,葉老師又一馬當先下了懸崖,然後他告訴我們,這底下有蝙蝠的叫聲,我們側耳細聽,果然是蝙蝠在叫,我想,這裡面的蝙蝠至少也有5——6只,甚至10只。張老師抓好綁著我的繩子,讓我也下了懸崖。隨後張老師也迅速地下來了。之後,我們發現這裡真是別有洞天啊。這裡高約12米,長約15米,寬約10米,是一個很寬闊的大廳。哇!這裡很多很多蝙蝠在滿天飛呢!我突然聞到一股臭烘烘的味道,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大坨高約2米蝙蝠糞。我們停下來拍了一些照片,休息了一會兒,恢復一點體力。當時我氣喘吁吁地想:在這樣陡峭的懸崖上攀來攀去,真是非同小可啊!張老師和葉老師考慮到我們已經下洞3個多小時,我沒有多少力氣了,就準備返回。張老師對我說,要不要拿塊小石頭留作紀念?我點點頭,張老師就從洞裡拿了一塊很小的石頭放進包裡。
返回的路程一樣艱難困苦,甚至更難。在攀登積水梯時,葉老師先攀登上去,把登山繩的一端繞過軟梯上面的木頭,又扔下來讓張老師拉住,登山繩的另一端張老師固定在我的腰上,這樣,葉老師和張老師在懸崖上下同時拉動登山繩,拉我上懸崖。可是由於我腿太短,沒法踩到軟梯上面的踩踏杆,而且我的臂力也不夠,我就這樣被吊在半空中上不去下不來。登山繩勒住我的腰部,勒得我腹部好難受啊。我懸在空中心想:我可不能讓這繩子一直勒著我,我要早點攀上去!張老師看到我這樣的危險情形,就徒手攀巖,迅速來到我旁邊,讓我的腳踩著他的大腿、肩膀和頭部,把我往上送,葉老師同時在懸崖上用勁把我往上拉,我一陣手忙腳亂,最後踩著張老師戴在頭頂的頭盔上,好不容易爬上了懸崖!在參差梯也是如此,張老師和葉老師為了幫我攀上懸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如果不是他倆的鼎力幫助,我肯定要被困在這裡了。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艱苦返程,我們終於重見天日,回到洞口。
出來時葉老師發現了一條小蛇,告訴了我們。張老師過去看了一下,並拍了下來,但是我太矮了,沒有看到。但是我發現了一條小蜥蜴,快速地跑進草叢。我們仍然擠過洞口的鐵柵欄,回到地面上。出來時我發現我們的衣服都髒透了,就像在泥裡滾過一樣,我們就順著小徑回到車邊換上備用的衣服。
換好衣服我發現這裡的蝴蝶挺多的。至少有11種,分別是柑橘鳳蝶、青鳳蝶、麝鳳蝶、二尾蛺蝶、小環蛺蝶、斐豹蛺蝶、貓蛺蝶、大二尾蛺蝶、眼蝶、小灰蝶、紅星蛺蝶,最多的是二尾蛺蝶和大二尾蛺蝶。我把從山洞深處帶出來的小石頭拿出來看看,張老師發現小石頭上的圖案很像一個人在爬山,另一個人在旁邊看護著。張老師說,這很像我們當時在洞裡的情形,很像我在懸崖上往上爬呢。
我很幸運這次能跟著兩位老師出來探險,我經受了一次體力和毅力的雙重考驗。這次探險不僅鍛鍊了我的體力,也讓我深深感受到:一個人在艱難險阻中一定要具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要堅持不懈,要能吃苦,要對自己有信心,這樣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