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盧 嶽
自去年7月“雙減”政策釋出後,K12學科培訓業務退潮,素質教育賽道回暖。
記者看到,以美術、舞蹈、音樂、體育為主要細分的素質教育市場,不僅吸引著更多家長和學生的關注,更受到資本市場青睞。但與此同時,行業在發展空間巨大之餘,也不乏層層亂象,面對屢禁不止的罰單和頻頻被曝光的問題,相關專家指出,在關注孩子素質教育質量同時,也應對證書考級、免試套路等各種“陷阱”仔細區甄別,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一舉多得
素質教育成更多家庭的“剛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5-2020年中國少兒藝術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資料顯示,目前我國2至12歲少兒超2.2億人,基數龐大,少兒教育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截至2016年,國內少兒藝術培訓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00億元。隨著家庭收入持續增長,參加各類培訓的少年兒童預計每年超過1億人次。2009年-2016年少兒藝術培訓行業的市場規模複合增長率約為12%。值得注意的是,據今年1月24日釋出的《2022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在“雙減政策”的助推下,預計2023年國內素質教育潛在市場規模將突破4787億元,其中藝術教育市場規模可達1889億元。
“孩子‘雙減’後空閒時間多了,選擇優質的藝術培訓機構成為更多家庭的選擇,在培養興趣、提高素養之餘,也能讓孩子學有所長。”消費者北京市東城區的馮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自己為5歲的孩子報名了鋼琴和舞蹈,希望透過素質教育為孩子的未來發展提供助力。另一位消費者陳曼則表示,希望透過素質教育培訓機構的專業指導提升孩子的專業能力水平,最終實現對升學、考學的賦能。“比如一些舞蹈、音樂機構內部有來自高校的老師,有的還能走內部免試的‘綠色通道’。如果能讓興趣培養和考學同時實現,那肯定是一舉多得。”
亂象叢生
“免試”虛假宣傳被處罰
記者看到,在素質教育風生水起的當下,透過給孩子報名書法、美術、舞蹈、音樂類等美育培訓班,實現助力孩子全面發展已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剛需”。
但記者在採訪多位家長並瀏覽各類機構的宣傳內容和廣告時卻發現,原本作為“減負”後更輕鬆存在的素質教育,如今卻充斥著各類目的——家長希望把報班變成孩子上名校的敲門磚,而一些不法機構則緊盯家長需求,花式套路家長“掏腰包”。在這樣的背景下,各類考級、免試的宣傳應運而生。那麼拿著各類考級證書、有了名校講師、被承諾“免考”,就真的打開了通向名校的大門嗎?
記者看到,今年1月11日,北京市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就對北京悅來喜朵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開出了行政處罰決定。原因是當事人在影片廣告中多次釋出了含有“北舞附中免初試”“中考可以加分”等內容。經調查,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考級中心《芭蕾舞分級考試教程》教材中,有“考試透過者將獲得該級別的證書,在報考北京舞蹈學院附中芭蕾舞專業時,凡符合報考條件,且獲得三級以上證書者,可免於初試直接進入複試”等內容,當事人宣稱“想要北舞附中免初試,那就來喜朵芭蕾舞蹈學校”屬於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現責令改正並處罰款共計5797.72元。
而在去年年底,自稱“全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等級測評中心”,下設“書法專業委員會”“街舞測評組委會”“書畫測評組委會”等多個分支機構,在全國各地授牌成立“江西測評中心”“湖南測評中心”等30餘家測評中心的“全國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等級測評中心”的非法社會組織被依法取締,與該組織同時被取締的還有全國多地13家分支機構。
業內專家指出,此次喜朵芭在廣告中提出的“考北舞附中可免初試”“中考高考還可加分”等介紹屬於對培訓效果做明示的保障性承諾,不僅被相關學校明確否認後形成了欺詐,更違反了對素質教育廣告宣傳的有關規定。而各類非法考級機構也在擾亂正規專業考級市場同時,對家長及學生造成了極大侵害。
監管政策趨嚴
行業將迎來合規發展
記者瞭解到,類似喜朵芭蕾的虛假宣傳、非法考級機構屢禁不止等違法違規行為在當前的素質教育市場並不少見。目前藝術培訓市場除透過繫結名校噱頭進行違規推廣外,還包括圍繞培訓效果的保證還包括五花八門的證書、層層遞進的等級考試和花錢就可參加的“上電視”等。其中多數證書和考級考試儘管五花八門,但多數並未得到官方的認可,很多所謂的等級考試僅為培訓機構與某些藝術類院校,甚至是“野雞大學”合作的斂財手段。
相關專家指出,根據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辦法,培訓機構不能等同於學校,不能發放學歷和學位證書。因此家長在甄別各類廣告時也應謹慎對待課程效果的相關保障用語,及時向有光院校和相關部門求證核實,避免權益受到侵害。
值得注意和欣喜的是,隨著政府逐步將體育、美育納入中考體系,素質教育的“剛需性”隨之增強的背景下,針對素質教育機構的監管政策正趨於嚴格。目前天津、江蘇等地已出臺針對非學科教育機構的管理辦法,部分要求對標K12學科培訓的管理方針,市場亂象將進一步得到遏制,素質教育市場將迎來合規、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