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成功研發不鏽鎂合金
鎂合金是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由於其密度低、比強度高、阻尼減震效能好等優點,在航空航天、電子通訊、汽車交通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由於鎂的化學性質活潑,鎂合金構件易發生腐蝕,特別是在高溫溼熱的海洋環境,這一問題尤為嚴重,極大地制約了鎂合金在嚴苛環境的應用。
針對鎂合金易腐蝕的瓶頸問題,由上海交通大學曾小勤教授帶領的鎂合金研究團隊,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的思想,將高通量計算和機器學習技術相結合,從鎂合金腐蝕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本質出發,實現了低電位差合金相篩選和成分最佳化設計,提出了不鏽鎂合金的設計原理,併成功研發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不鏽鎂合金,其鹽霧腐蝕速率僅為傳統鎂合金的百分之一(0.038mg/cm2·day),抗腐蝕能力與海洋裝備使用的防鏽鋁合金相當。測試表明,經過12個月的模擬海水浸泡實驗,不鏽鎂樣品依然保持較好的表面質量,而普通鎂合金早已腐蝕碎化。進一步的測試表明,即使在酸性鹽霧(pH=3.5)的極端環境下測試240小時,不鏽鎂依然展現了高耐蝕和穩定性,腐蝕速率僅為0.161mg/cm2·day。相較於國外已成熟應用的高效能耐腐蝕鎂合金,不鏽鎂合金在保持力學效能相當的前提下,耐腐蝕能力增強了近10倍。
研究團隊正在大力推進不鏽鎂合金在航空航天、海洋裝備、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應用,進一步完善驗證件試製和評估。不鏽鎂合金的成功研製,將在我國重大裝備的輕量化和高效能化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大幅延長重大裝備的服役和貯存年限,使我國輕量化裝備的環境服役效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有色網)
新疆眾和6N級以上超高純鋁研發成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近日,新疆眾和股份有限公司6N(99.9999%)級以上超高純鋁研發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
國際第三方檢測機構法國圖盧茲EAG實驗室出具的檢測分析報告顯示,新疆眾和提供的6N級以上超高純鋁樣的關鍵微量元素均達到了ppb(濃度達到10億分之1)級別,滿足高階半導體生產技術工藝要求。6N級以上超高純鋁研發成功為我國高階半導體生產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穩定可靠的超高純鋁材料,實現了超高純鋁提純技術的歷史性突破。
6N級以上超高純鋁的研發是新疆眾和自主開發的系統性科技創新專案。在一年多的研發過程中,新疆眾和高純鋁研發技術團隊以公司獨特的“定製普鋁+三層提純+偏析提純”高純鋁提純產業鏈為基礎,發揮產業鏈優勢,利用內部普鋁電解提供的優質原材料,攻克了在4N—5N超高純提純階段的關鍵元素及反偏析元素的核心難點。同時,研發團隊透過反覆試驗,尋找、最佳化提純工藝核心裝備與工藝技術的最佳匹配引數,徹底解決了超高純鋁提純二次汙染的瓶頸問題,圓滿完成6N級以上超高純鋁研發專案。
新疆眾和6N超高純鋁的研製成功對推進高階半導體晶片材料的國產化程序具有重大意義,標誌著新疆眾和高純鋁提純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21年我國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6454.3萬噸,規上企業實現利潤創新高
2021年,我國有色金屬生產保持平穩增長,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為6454.3萬噸,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3644.8億元創歷史新高,固定資產投資恢復正增長,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這是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明星17日在2021年有色金屬工業執行情況新聞釋出會上介紹的。
據介紹,2021年我國十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為6454.3萬噸,比上年增長5.4%。其中,精煉銅產量1048.7萬噸,增長7.4%;原鋁產量3850.3萬噸,增長4.8%。
在價格上漲的帶動下,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實現利潤創歷史新高,9031家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包括獨立黃金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6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01.9%。
此外,2021年有色金屬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正增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增長4.1%。其中,礦山採選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比上年增長1.9%,冶煉和壓延加工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比上年增長4.6%。
據介紹,2021年我國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總額(含黃金貿易額)達2616.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7.8%。
“根據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結合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編制的‘三位一體’景氣指數報告,在不出現‘黑天鵝’事件的前提下,初步判斷2022年我國有色金屬行業增速總體將呈‘前低後穩’的態勢。”賈明星認為,2022年有色金屬生產總體將保持平穩,全年增幅有望保持在3%左右,預計主要有色金屬價格總體將呈高位震盪的格局。(新華社)
文章整理於網路,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點贊加關注,每天更新礦產品最新價格指數及礦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