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原創」:太平河歷史探源

(一)太平河她是石家莊的母親河,又稱運糧河。

(二),背水一戰古戰場在那裡?不懂古今地理地貌你永遠找不到。

(三),秦皇古驛道為什麼先走北線,後改走南線的歷史真相。

(四),綿蔓河,蔓葭城你在哪裡?叫什麼名字?二千年來人們的呼喚。

(五),漢宣帝傳,《禹貢》地理志告訴我們,綿蔓河改道,蔓葭城沖毀的時間和詳細記載。

(六),綿蔓河你原來流向那裡?滹沱河源本微,與冶河初不相通,後二水合流,其勢始盛。

(七),防止水患,漢宣帝專設(桑中候),監管開鑿太白渠。

(八),以河冠名:綿蔓縣。

(九),綿蔓河改道後地理地貌留下的山川遺蹟,城鎮村落就是最好的佐證。

(十),蜿蜒起伏百里的臥龍崗,是歌頌母親河的大美篇章。

(一),太平河,她是石家莊的母親河,又稱運糧河。

太平河源遠流長 井陘口歷盡滄桑,太平河他的主要發源地是綿河,古稱綿蔓河,因該河支流眾多,蔓延數百里,故名綿蔓河。今簡稱為綿河。②亦名洮水。在今山西平定縣及陽泉市境內。《水經·濁漳水注》: “綿蔓水上承桃水,水出樂平郡之上艾縣東流,世謂之曰桃水。……桃水又東南流徑綿蔓縣故城北,……自下通謂之綿蔓水。” 《清一統志·平定州》: 綿蔓水 “在州東北。源發壽陽縣東,有二源: 一出鴉兒峪曰南芹泉,一出太平峪曰北芹泉,水色赤濁,合流名太平河,東流至州界曰桃水,亦稱桃河,水出太平峪名太平河。

現代太平河正源發源於鹿泉區西部的水峪村南龍池山西坡,由363米峰頭而下,向西北接梁莊、上聶莊的來水,彎彎曲曲地流入井陘縣境內。再經岳家莊至頭泉村匯北側上安、下安等地來水。然後折向東北再次進入鹿泉區。之後的河道沿307國道南側到郄莊匯白鹿泉之水,然後由西土門、東土門兩村之間橫穿而過轉向東北沿牛坡山北麓至鹿泉城區西南。橫穿城區南部至城東部匯入發源於城北九里山黃岩村的北太平河繼續東下。

歷史上的古太平河是條大河,也是一條(運糧河)。也稱冶河,又稱葫蘆河,又稱長蘆水即衡漳水。

欒城區運糧河向東南一直通往鉅鹿郡大陸澤,欒城區運糧河碼頭演變成崗頭村,太平河上游運糧河碼頭演變成了振頭(鎮頭)村,追根溯源郊區的東崗頭村西崗頭村,和鹿泉區的臺頭村再到井陘縣頭泉村,依太平河而居,也是太平河的古碼頭。透過這些歷史記載,它告訴我們這麼多叫頭的村落,有黃沙高崗讓他們聚居安家。太平河漕運碼頭就成了這些村落的名稱。是古老的太平河把它們串聯在了一起,共飲一河水。

又是蜿蜒起伏百里的臥龍崗讓先人依太平河而居,築堤壩,開漕運,建碼頭,立村落,共鎮一座崗。

從西起井陘的頭泉村,到鹿泉區臺頭的黃石崗,到市區東崗頭西崗頭和振頭,再到欒城區的崗頭村,蜿蜒數百華里的沙土高崗它是大自然的產物。也是古太平河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滾滾洪流,滔滔河水沖積帶的偉大傑作。

地理常識:石家莊曾經的河流。太平河也是當時中原地區重要的河道水源,肩負著當地居民重要的灌溉、水運工作,歷朝歷代均有疏浚。成化年間“黃瓊嘗引水於城壕中,以植蓮,周繞城郭,宛然若游龍之紆徐,以肥田宅,邑人至今賴之。”足可見其在農田水利領域重要性,春秋兩季人們還會借太平河取道滹沱河,駕駛貨船對外貿易。解放後沿河多修堤壩蓄水,河運功能才漸漸消失。

上安村下安村原名岸上岸下,是三省通衢的咽喉,岸上是綿蔓河又名太平河 ,岸下是鹿泉太平河,它們原來是一條河嗎?無巧不成書,綿蔓水即汦水,鹿泉這裡叫譚溝又叫汦河,寧晉泊為汦湖。

井陘縣誌記載:背水一戰的古戰場就發生在這裡,戰場在這裡展開,那麼問題是怎樣背水?除非綿蔓河從岸上跳到岸下,背水一戰的典故才最清楚,最完美,無懈可擊。

(二),背水一戰古戰場在那裡?不懂古今地理地貌你永遠找不到。

背水一戰古戰場在哪裡?在井陘口,古人專指綿蔓河出口的地方,就在上安村下安村,原名(上岸下岸)。

漢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由韓信指揮的,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此戰,韓信奇正並用,背水列陣,拔幟易幟,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最終以少勝多,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光輝的篇章,是我國古代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韓信和張耳率領三萬漢軍在井陘綿蔓河畔背水設陣,擊敗趙王歇和陳餘統率的二十萬趙軍,趙王歇被擒,陳餘被斬,趙國滅亡。那麼,當年背水一戰的古戰場在哪裡?現見諸文字的說法有四處;微水、威州、天長鎮(原井陘城)、鹿泉(獲鹿)土門。

《地理志》曰:侯國也。桃水又東南流,徑綿蔓縣故城北,王莽之綿延也。世祖建武二年,封郭況為侯國。自下通謂之綿蔓水。綿蔓水又東流,徑樂陽縣故城西,右合併陘山水,水出井陘山,世謂之鹿泉水,東北流,屈徑陳餘壘西,俗謂之故壁城。昔在楚、漢,韓信東入,餘拒之於此,不納左車之計,悉眾西戰,信遣奇兵自間道出,立幟於其壘,師奔失據,遂死汦上。

據《井陘縣誌》記載,韓信背水一戰的戰略路線是從舊關、天長、微水、東天門、上安、下安、頭泉、土門誘敵往返至微水河邊陣地(綿蔓河),與背水列陣部隊會合。漢軍前有追兵,後是河水,身陷“亡地”,拼死作戰。僵持之下,趙軍久戰不勝,便下令收兵,正要回營時忽然看到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誤認為將帥被俘,軍心大亂,便紛紛落荒逃散。

背水一戰的古戰場在太平河(綿蔓河)北岸。地理位置:東西走向,上安村西,東至土門關刀刃山約十華里。南北走向,西邊上安村北至威州舊城(陳餘壘)十華里,這裡地勢最開闊平坦。東邊刀刃山北至抱犢寨十華里。舊威州城(陳餘壘)東西走向至抱犢寨十華里。

太平河(綿蔓河)北岸上安村下安村,原名(上岸下岸)村名它就明確的告訴我們岸為河岸,一村河岸上,一村河岸下,它就是古今地質地理地貌的最好註解。有資料證明上下岸山脊比西邊綿河西岸低五六十米。

下安村由來,縣誌講:下安村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據考察,在隋唐建村,原名“下岸”,同一條河,河的上游叫上岸(也就是現在的上安),河的下游就叫下岸,現叫下安,推測當時綠柳成蔭,柳樹眾多的緣故吧。

上岸下岸兩村中間有河透過。北山為將軍嶺點將台山,後邊也就是點將臺南坡下邊是白鹿泉泉眼,八十年代先生在白鹿泉十年,有幸登上點將臺,曾留詩一首。憾古:兵仙落草碑千古,雙門緊鎖白鹿途。舉手背弓飛箭處,九里悲歌神水怒。一九八八年春題。

將軍嶺點將臺,東南為刀刃山,東北為韓信寨,蓮花山,正北為抱犢寨。背水一戰的古戰場就發生在大概一百多平方華里內,以綿蔓河出口處上岸下岸山脊為中心,東西展開背水陳。當時描述綿蔓河是小河,水流湍急,證明當時的河道很窄水流急湍。

綿蔓河出井陘口也就是上岸村下岸村,“即古泜水,韓斬陳餘處”。獲鹿縣志載:汦水縣南五里。寧晉泊為泜湖。

大周建德六年歲次丁酉十一月庚午朔十五日甲申張氏墓誌:明確標名綿汦河[世祖助秦石之交平棘侯,因居於縣北,綿汦河之]/。〔水經注:泜水即井陘山水,世謂之鹿泉水,東北流,屈逕陳餘壘,又東注綿蔓水。

也完全驗證了背水一戰的古戰場在綿蔓河北岸的合理性。秦皇古驛道也充分證明,背水一戰古戰場當時走北線,這時候還沒有南線的歷史事實。

(三),秦皇古驛道為什麼先走北線,後改走南線的歷史真相。

禹貢:《導太行,恆山至碣石,入於海》。太行山到恆山(東垣古城),再到秦皇島的道,這就是秦皇古道。這條道就是恆山向西過太行山後通往蒙古高原的馳道。古道叫《天橋路》。歷史可追溯到人猿相輯時代,道路與人類從古猿、早期人、晚期人、到現在經歷了幾百萬年,一直相隨相伴共同發展。

井陘 境內秦皇古驛道、由 石家莊 西的土門關進入,歷史上分北線,南線之說,也就是綿蔓河改道前走北線,由北平望過青石嶺、石頭橋村、 天長 鎮、轉乏驢嶺、地都村到娘子關。

井陘口往東的古驛道第一站就是九里山太平河邊的綿蔓城,再往東經嶽村,安舍、趙陵鋪,到東垣古城。

古驛道環繞太平河(綿蔓河)經過清晰的路線圖,都是走的北線,也就是太平河北岸,從欒城趙卜口往西到井陘口,特別是井陘口一直到東垣故城,整個石家莊市區內都是太平河的古河道。

證實了秦皇古驛道,是綿蔓河改河道後才走南線,由東 天門, 經微水、天長 鎮、轉小龍窩村、核桃村到固關。也充分證明了是背水一戰之後一直到西漢末年才改南線的歷史真相。

人們會問?平望西面的威州和東面的鹿泉在哪裡呢?古今地理地貌告訴大家,背水一戰的時候威州這個地方是蔓葭城,當時還是丘陵,沼澤,高地。威州城是綿蔓河改道後河水沖刷,河底逐漸低下經過千百年後新建的村落,現在已經處於平望的腳下。

威州店,位於時下井陘縣威州鎮境內,一些史料記載在井陘威州村,雖指向明確但有誤,因井陘在歷史上未曾存在威州一村。“威州,舊無此州,金始置”“天會七年(1141年)以井陘縣升,置陘山郡軍”(《金史》),後改為威州,僅領井陘一縣,屬河北西路。

公元前宣帝地節69年以前,鹿泉城這一帶的地理地貌是一條大河,古太平河,當時為水澤溝壑,從九里山邊一直往南十來華里都是太平河河床。當時太平河水流大,水量充沛。獲鹿即湖中之陸。獲鹿諺語:先有隔臺店,後有獲鹿縣。俗語,葫蘆,其實是湖陸。

獲鹿縣形成前是一片大水泊只有隔臺店露出水面。其它的潭溝、沙隔仰,海子溝、海山嶺,都是水中的痕跡,從海子溝,到海山嶺都是湖泊,海的世界。

從以上資料我們知道威州,鹿泉,包括正定府都是綿蔓河改道後出現比較晚的城鎮。

井陘口平望,有平望橋,平望的名字就告訴我們古驛道往西不是現在的河流而是丘陵,沼澤,高地。秦皇古驛道往西不跨綿蔓河,它的南邊才是綿蔓河從西流向東邊從上安村到下安村流入鹿泉太平河的古井陘口。

《輿程記》縣東北五十里有石橋,跨七里澗上。又東北十里為平望橋,接獲鹿縣界。秦皇古驛道北線山脊是井陘平望村。平望東看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西接巍巍太行山,自古以來就是出晉入冀交通要道,因地勢較高,登高遠望一脈平川。

歷史的車輪在這裡留下深深的印痕,漫漫古道,累累車轍,馬蹄踩踏和風雨侵蝕,都已變得光滑可鑑。曾經繁榮昌盛,才子佳人,金戈鐵馬,戰火烽煙,當年車水馬龍,現在是過眼煙雲,多少城鎮村野都消失在這滾滾紅塵中,留下了多少傳奇故事和歷史遺憾。

古驛道平望,見證了大自然的滄海桑田,見證了綿蔓河在這裡由東入太平河,後改道往北經過平山冶河村匯入滹沱河的歷史開端,見證了背水一戰的古戰場,鬥智鬥勇,排兵佈陣,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馬蹄聲碎,腥風血雨,群雄逐鹿,改朝換代的歷史真實畫卷。

你聽!將軍嶺點將臺,韓信寨抱犢寨戰鼓擂鳴,咚咚作響威震天際。你看!亮子嶺,土門關,岸上岸下,戰馬嘶鳴,英雄豪傑血戰沙場軍威雄壯。這裡就是雙方將士怒目對罵的古營寨,又是雙方斯殺背水一戰的古戰場。

平望更見證了古老的蔓葭城,東垣古城,九門城等,因綿蔓河改道,被滔滔洪水淹滅在歷史長河中的一瞬間。

(四),綿蔓河,蔓葭城,你在那裡,叫什麼名字?兩千年來人們的呼喚。

山西省學者王文堯.(娘子關發現晉陽城之十四:晉陽城南之虖沱水)。它通篇就在探討綿河的事,這位朋友在吶喊!(可以肯定的結論就是今天的綿山、故關山,也就是《山海經》所指的泰戲山和井陘山!而且,無論是匯入綿河的虖沱水,還是與甘桃河匯合的液女水,全都在今天的河北井陘界內匯入了冶河。也說明了這冶河就是《山海經》中的沁水。

滄海桑田,面目全非,這些名稱在井陘周圍早已消失了,只留下低矮的舊關在那裡無語地看著高速公路上日夜穿梭往來的車輛從自己的身邊和頭頂飛馳而過)。

我們在呼喚!綿蔓河井陘人的母親河,蔓葭城,井陘最古的古城,你在哪裡?叫什麼名字?爭議了兩千多年。曾幾何時,個別志書、一些圖表標新立異,把井陘境內橫口以下的主幹綿蔓河易名為冶河,親手將自家的千年“歷史文化遺產”拋棄。這是幾千年來人們的焦慮和憤慨,又是故鄉家人對歷史的真情呼喚!

山西學者開篇:在《山海經·海內東經》中,就有關於晉陽城非常明確的記載:“虖沱水出晉陽城南,而西至陽曲北,而東注渤海,入越章武北。”

山西學者佐證:恆水出焉,其實就處在那“陽曲”之處,山南水北謂之陽,河道彎折謂之曲,陽曲之謂名副其實。最終在章武入渤海,這晉陽城發源的虖沱水,除歷史變遷有所易名之外,大的地望與走勢完全吻合。

  《山海經·海內東經》指出:“沁水出井陘山東,東南注河,入懷東南。”這就非常珍貴了。《山海經·海內東經》不僅明確了“晉陽城”的地望,而且還明確了“井陘”這個地望,這在今天綿山南北僅隔九公里的娘子關晉陽城與舊關村井陘來說,再沒有比這兩條更精確明白的指認了吧?!遠古時期的《山海經》號稱天書,許多人認為是荒誕不經的神話,其實不是,那就是遠古時期山川河谷歷史文化的真實寫照,是遠古信史。而有了《山海經》裡的“晉陽城”和“井陘”這兩個明確的點以後,彷彿就找到了一條理解《山海經》的捷徑,也彷彿拿到了開啟遠古洪荒的金鑰匙。

禹貢開篇就是冀州:覃懷氐績,至於衡漳。厥土為白壤,厥賦為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恆衛既從,大陸既作。鳥夷皮服。夾石碣石入於海。

大陸既作。大陸澤:又稱鉅鹿澤,位於太行山以東、華北平原西部的窪地,由黃河故道和太行山流出的眾多河流。

長蘆水即衡漳水“所謂覃懷氐績,至於衡漳者也”,南北朝時期,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的《水經注》引用《尚書·禹貢》這樣說。接著又說,“孔安國曰:衡,橫也,言漳水橫流也。

“沁水出井陘山東,東南注河,入懷東南。”山海經與禹貢都清楚的記載綿河流入大陸澤。

穆天子傳開篇就是:《穆傳》性質既明,周穆王發成周,絕漳水,觴於盤石之上,獵於鈃山之西阿,當為可信之史。

漳水,《禹貢》之"衡漳",《周官職方氏》所稱"冀州,其川漳"即此。鈃山腳下。

鈃山,晉代郭璞注:"燕趙謂山脊為鈃,即井鈃山也,今在常山石邑縣。

距今約四千至三千六百年的夏代,井陘屬夏族統治未達之處,而當時商族的祖先主要活動於太行山東麓的綿蔓河、滹沱河等流域。井陘境內南良都、微水、威州等地發現先商遺址數處,說明井陘綿曼河流域是商族祖先發源地之一。史載商王武丁曾封其叔父於“曼”地,其族稱“有曼氏”。據專家考證,“曼”即是因綿曼水而得名,故此井陘應是商代方國“曼”的封地。

西周時,周人統治未達。井陘屬遊牧民族戎人活動區。春秋時,井陘先為少數民族鮮虞人建立的鮮虞國所屬,後晉國滅鮮虞,井陘歸華夏族的晉國轄,屬晉國上地郡,郡治石邑。

石邑深澗的故事告訴我們,春秋晉國上地郡守董安於巡視石邑城屬地,深澗百仞之地就是指井陘,井陘口就是背水之戰的古戰場,也是井陘上安村和下安村中間的山脊。

《郡志》縣東北二十五里有微水,亦流入甘淘河。○七里澗,在縣東北,諸山溪之水在縣北境者,皆匯流於此。南入綿蔓河,霖潦暴作,行路皆絕雲。

井陘最古老的古城—曼葭古城歷史悠久,始建於兩千三百多年前戰國中期,當時井陘屬白狄人建的中山國,而威州北距中山國都靈壽城僅25公里,是靈壽城南部扼守綿曼河東岸通道的要塞,中山國即在威州設守築蔓葭城這是迄今發現的井陘最早的古城。

中山國為千乘之國,兵士善戰。故趙國與中山國曾多次發生戰爭。公元前307年至305年,趙武靈王動用二十萬兵力透過“蔓葭之戰”滅中山,就在今威州。此戰不亞於後來同在井陘發生的“背水之戰”那樣的戰術典範。趙國滅中山後,威州一帶屬趙國,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西漢時曾建立綿曼縣(轄今獲鹿、平山及井陘部分地區),其治城沿用戰國時的綿葭舊城。

綿蔓河古太平河。石家莊的母親河,穆天子傳有你,山海經有名,禹貢記載的清清楚楚,可是現在人們不認識你。你任辱負重,你的歷史象你的名字一樣,彎蔓太多,橫生枝節,和井陘最古老的古城,蔓葭古城一樣,消失的無影無蹤。兩千多年來人們在尋找!人們在呼喚!綿蔓河?蔓葭城?你們在那裡?你們是怎樣消失的?

(五),漢宣帝傳,《禹貢》地理志詳細的告訴我們,綿蔓河改道,蔓葭城,東垣城,九門城,沖毀的準確時間。

洪水氾濫,方口崩潰,河水改道,山川換貌,地理變遷,石家莊的母親河太平河(綿蔓河),蔓葭城,東垣城,九門城,背水一戰古戰場,在滔滔洪水中淹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尋根探源,揭開歷史謎案。漢宣帝傳,記載有兩次大地震,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往者天嘗連雨,東北風,海水溢,西南出,浸數百里,九河之地已為海所漸矣。”

夏四月壬寅,郡國四十九地震,或山崩水出。詔曰:「蓋災異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業,奉宗廟,託於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乃者地震北海、琅邪,壞祖宗廟,朕甚懼焉。丞相、御史其與列侯、中二千石博問經學之士,有以應變,輔朕之不逮,毋有所諱。令三輔、太常、內郡國舉賢良方正各一人。律令有可蠲除以安百姓,條奏。被地震壞敗甚者,勿收租賦。」大赦天下。上以宗廟墮,素服,避正殿五日。

水經注記載,這次洪水氾濫造成海浸,當年秦始皇過太行恆山到碣石山,碣石山沒有蹤跡,按當時北海、海水溢、西南出、浸數百里,也就直指西南部太行山區。就是這次大地震,大洪水(山崩水出)造成綿蔓河改道,方口潰漰,曼葭城,東垣城,九門淹沒的重大自然災難,造成人們說不清理還亂遙遠的歷史謎案。

歷史記載:西漢地節二年,(前68年)宣帝封趙頃王於廣漢為桑中侯,監管開鑿太白渠。治所在今河北平山縣東南。東漢廢。《水經·濁漳水注》: 桃水 “南徑蒲吾縣故城西,又東南流徑桑中縣故城北,世謂之石勒城。蓋趙氏增城之,故擅其目,俗又謂之高功城”。

歷史記載:[漢高祖十二年,故《地理志》曰:《禹貢》,絳水在信都東入於海也。又北過堂陽縣西,衡水自縣,分為二水,其一水北出,徑縣故城西。世祖自信都以四千人先攻堂陽降水者也。水上有梁,謂之旅津渡,商旅所濟故也。其右水東北注,出石門。門石崩褫,餘基殆在。謂之長蘆水,蓋變引葭之名也。長蘆水東徑堂陽縣故城南。應劭曰:縣在堂水之陽。][《穀梁傳》曰:水北為陽也。今於縣故城南,更無別水,惟是水東出,可以當之,斯水蓋包堂水之兼稱矣。長蘆水又東徑九門城北,故縣也。又東徑抉柳縣故城南。世祖建武三十年,封寇恂子損為侯國。]

漢趙背水一戰是公元前204年,當時趙軍大本營陳餘壘,即蔓葭城。趙軍二十萬大軍在這裡駐紮,可以想象這裡的山川地貌有多麼的開闊。

史書準確記錄了公元前69年地節元年,四月壬寅大洪水,[其右水東北注,出石門。門石崩褫,餘基殆在。謂之長蘆水,蓋變引葭之名也。]蔓葭城被沖走,東垣城被湮滅,九門城北被沖毀,歷史上的真實一幕。

漢宣帝地節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年封桑中侯,治今河北省平山縣東南。西漢將作少府屬官有左右中候,掌監工程工徒,從這裡可以看到綿河改道後第二年,就是開鑿太白渠的準確時間,在太白渠傍邊設綿蔓縣。

(六),綿蔓河你原來流向那裡?滹沱河源本微,與冶河初不相通,後二水合流,其勢始盛。

綿蔓河古太平河,你原來流向那裡?沒有任何歷史記載或志書,標名你原本就流向滹沱河,漢宣帝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就是這次大地震,大洪水(山崩水出)方口潰漰,造成綿蔓河改道的重大歷史災難,才有冶河之說。

冶河自古以來一直都在,發源地是井陘縣威州鎮一帶,稱呼威州泉。是井陘維一的溫泉,三九天也不結冰。

又載“冶河,舊志即古太白渠,其上游即綿曼水。《漢書·地理志》:冶河在縣城西北隅。舊時冶河自平山縣東南流經此,又南經寧晉縣入大陸澤。其後冶河自平山縣東北流,合於滹沱。滹沱不能容,決溢為害。元至元末,議引冶河分流。工成,滹沱水勢遂殺。數年,下流漸湮,仍自舊口決入滹沱,衝齧為害。皇慶初,又議自平山縣城西北改闢河道,下至寧晉,疏淤澱,固堤防,使冶水仍入舊河,則滹沱勢分,真定之害必少。但欒城地形頗低,擬於縣北聖母堂東冶河東岸,開減水河一道,以殺其勢。於是冶河復導流於此。未幾復廢。或以此水為滹沱分流。誤也。俗亦謂之運糧河,或以為即漢之太白渠。《漢志》:太白渠首受綿曼水,東南至下曲陽,入斯洨。蓋流經縣境矣。《元和志》斯洨水在縣西北二十〔裡〕,即太白渠也。又縣南五里有龍潭灣,亦昔時冶河支流也。

冶河故道原經獲鹿、欒城,至趙縣入洨河,公元1264年故道淤塞併入滹沱河。1324年又重開故道,不久又淤塞,冶河遂併入滹沱河叫。至今。

《水經.濁漳水注》所涉石家莊等地域考略:綿蔓水即汦水,鹿泉縣誌載城南五里為汦河,一直到下游寧晉泊為汦湖。祗水,王成組認為:如果這條祗水就是滏陽河支流的祗水,可能當時滏陽河直接入於漳水,而不是入於滹沱……漳水篇中提到滹沱注入而沒有連帶說明它的來源,足以證明上文指出過的酈氏原書一定另有滹沱的長篇……注入漳水的所謂滹沱只是一個小分支,而滹沱的正流依然在漳水之北向東北流[31]。

滹沱河,元史河渠志延佑七年正定路言正定縣滹沱河北決堤寖近城每歲修築聞其[源本微與冶河不相通後二水合其勢遂猛]唯闢冶河自作一流滹沱水。

滹沱之在山西本非巨川至平山谷冶河而始大冶河一名甘陶河源自山西平定州之松嶺流至平山[初不與滹水相通元初鑿而合之其勢遂猛]延佑間引闢冶河害已減半後冶河下流漸塞而滹沱歲有潰決之患皇慶中議復之而未果怡賢親王於敬陳畿輔西南水利情形疏內奏請塞冶河入滹之路循其故流加以挖浚引入洨河誠為一勞永逸之計。

《水經.濁漳水注》所涉石家莊等地域考略:讀史方輿紀要,四庫全書,元史,河渠志等記載:明確的告訴我們綿蔓河原本就不流入滹沱河,那麼她究竟流向了那裡?

(七),防止水患,漢宣帝專設(桑中候),監管開鑿太白渠。

滹沱河歷史上名稱多異。《山海經》名滹池,《禮記》稱作惡池,《史記》稱呼它也作亞沱,《漢書》《水經注》叫滹沱,西兩河方言則稱“葡萄河”。“滹”本為“呼”,即呼嘯之意,“沱”即“滂沱”。惡池、滹池、滹沱等稱謂,都是取水急兇猛之意。

滹沱河並不總是這樣溫順怡人,她也時常會發脾氣,給兩岸人民帶來災難,人們也毫不客氣地送她以“惡名”。其實,“滹沱”本身就是取水流湍急、洶湧磅礴之意。在歷史上,滹沱河經常洪水氾濫,河道屢有遷徙,迄西漢,至明清,地方史志有不少記載。單是真定城,就屢遭沖毀。

西漢新王莽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常山郡邑大雨霧,水深數丈,流殺數千人。(《正定府志》)

綿蔓河古太平河,是華北一帶流量最大的河。地節元年改道與滹沱河合流後,她的流量也最大。河北水利載:冶河洪水及枯水流量,在滹沱河中均佔有很大的比重。該河特點是河床寬闊,卵石遍佈,水流湍急,聲聞數里,冬日不冰,為常年有水河流。年徑流量10.57億立方米,1963年汛期最大洪峰流量為8900立方米每秒,黃壁莊滹沱河總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冶河源委考》,見附錄)。

太行山井陘盆地受各種自然條件影響,她是歷史上,大暴雨大洪水大爆發集中地區。她留給自然界的遺蹟最大也最多,從欒城到鹿泉百里的臥龍崗,七十年代彩色衛星照片上呈明顯的白色條帶也非常明顯,也都是綿河改道最好的佐證。

東垣古城曾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的重要城邑,後屬趙,秦置東垣縣,兩漢為真定縣,真定國治城屬常山郡。晉初(265年)將常山郡治所由元氏移至東垣。唐初真定縣與常山郡的治所一併遷往滹沱河以北。至此東垣古城失去其政治、經濟都會的地位並逐漸廢棄。

歷史滄桑,大洪水,給世人留下多少感慨。清代正定人、貢生容丕華曾賦詩《東垣城懷古》,偶過東垣感慨增,離離禾黍滿溝塍。水流哽咽君知否,欲向行人說廢興。

當地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古城有一丟,正定有一修”,就是說東垣古城沒落,新正定城開始修建。

正定古稱常山、真定,歷史上曾與北京、保定並稱"北方三雄鎮",

東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廢真定國,將真定縣劃歸常山國管轄。

安樂壘是最早的正定城,也就是說今天我們看到的正定城,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在以後的幾百年間逐漸形成為區域中心。

時空轉換,時光流逝。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水帶走了千年時光,也把東垣(真定)古城的雄姿帶進了歷史塵封中。

地節元年的大洪水,使綿蔓河古太平河改道匯入滹沱河,那就是同流合汙,助紂為慮,為虎作倀,凐滅了蔓葭城,東垣城,九門等多少城池村落。造成生命財產難於計算的大毀滅。綿蔓河與滹沱河合流,造成歷史上一次次人類大劫難,疏通水道成為人們當務之急。

歷史記載:西漢地節二年,(前68年)宣帝封趙頃王於廣漢為桑中侯,監管開鑿太白渠。首位於漢代蒲吾縣(今河北省獲鹿縣西北)。《漢書·地理志》記渠下游至下曲陽(今晉縣西)入斯洨水。斯洨水東至鄡(今束鹿縣東)入當時的漳水(約為今滏陽河道)。《水經·濁漳水注》記太白渠首段仍為綿蔓水,至樂陽故城(今石家莊西北)東南烏子堰分為兩支。正流東經今藁城南、欒城北、趙縣北,以下改稱斯洨水。

另.一支,過晉縣南至束鹿南入斯。渠線長近150華里,溝通了滹沱河及漳水的聯絡,發展了航運,並使兩岸農田受到灌溉之利。

開啟了從太行山到東部平原的漕運之渠。當今流經石家莊的石津運河,就是在太白渠部分故道上建成的。

人們知道井陘無冶河,更要知道冶河的來龍去脈,歷史上也根本沒有冶河之說,都是以訛傳訛造成的。

防止水患開鑿太白渠。太白渠是西漢公元前68年前開鑿的。古人起太白渠名,太為太平河,白為白溝,或為白公。

太白渠首在冶河村,歷史上河渠在這裡一千多年來多次崩潰淹沒,又重修開挖,一直到元代河漕太深不能挖掘太白渠斷流,綿河改道經過冶河村流入滹沱河,所以冶河張冠李戴把綿蔓河頂替成名了。

欒城縣誌講的更明白,據河北省《欒城縣誌》載,冶河發源于山西平定縣太行山裡,經平山縣、鹿泉縣進入欒城縣,它是利用自然河道興修的水利工程,主要是官家運輸糧草和百姓的出行交通,在古代交通很不便利的情況下,水運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漢太白渠《漢書·地理志》《水經》都有記載,從滹沱河開太白渠通斯洨水,入河水(黃河)。西晉崔豹《古今注》記載“永平十年(67年)作常山郡滹沱河蒲吾渠,通漕運。”當地人稱“運糧河”,是溝通滹沱河與河水(河北衡水滄州的黃河故道)明確的運河。

(八),以河冠名:綿蔓縣。

綿蔓縣的來龍去脈:秦實行郡縣治,石邑仍為縣。西漢起,石邑縣即有柝合,北部(今故城一帶)、西北部(今丘陵一帶),曾置綿蔓縣、桑中縣。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劉寬封真定國,綿蔓為其屬縣;漢宣帝地節二年(前68年)劉廣封桑中侯,桑中為桑中(侯)國。東漢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綿蔓縣廢,原境劃歸石邑。

真定國都:西漢時,漢武帝下詔封常山王劉舜的兒子劉平為真定王,析常山的真定(治東垣)、綿蔓(今鹿泉市北故城)、藁城、肥壘(今藁城市城子村)四縣立真定國,都城真定城(東垣)。

從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置真定國,到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因真定王劉揚與綿曼山區的叛軍預謀謀反,被劉秀派遣大將耿純誅殺,真定國廢國,前後共計140年。

綿蔓縣共計140年,公元前68年開鑿太白渠,在鹿泉九里山邊(原故城村)設綿蔓縣,到公元37年廢縣,共計不過105年,那前35年在那裡,肯定還在威州這一帶古蔓葭城。現在有人在問,是先有河還是先有城,答案是肯定的,不管是威州的古蔓葭城在綿河邊,還是鹿泉故城太白渠傍邊的綿蔓縣,一定是先有河後有縣。

井陘歷史上第三座古城即為金元時期的威州城,與中山國時期的曼葭城頗有淵源。威州城:趙國滅中山後,威州一帶屬趙國,人口眾多,經濟發達。西漢時曾設立綿曼縣(轄今獲鹿、平山及井陘部分地區),其治城沿用戰國時的綿葭舊城。

西漢初年,韓信破趙,漢王朝於漢三年(公元前69年後)在石邑縣東北部九里山邊設定了綿蔓縣,古太平河就從城邊流過。

《後漢書》中注故城俗音訛謂之人文城,民風淳厚,物華年豐。古冶河從城邊流過,孕育出大片沃野肥田,棉麻種植興盛。綿蔓當時是周邊紡織品流通集散地,繁華無限。直到解放前,故城還是遠近聞名的布匹集市,古城人精通紡織,做工精細,遠近聞名。

東漢時還曾一度利用太白渠通航。唐代前期自平山(今縣東南)開大唐渠,引太白渠水灌獲鹿及石邑(今石家莊西南)農田;永徽五年(654年)在平棘(今趙縣)引太白渠水注入廣潤陂; 總章二年(669年)又自石邑西北開禮教渠。

從以上資料我們就清楚的知道西漢時因綿蔓河改道開鑿太白渠,曾在太白渠河岸設立綿曼縣(轄今獲鹿、平山及井陘部分地區),其治城沿用戰國時的綿葭舊城。

(九),太平河改道後留下的遺蹟,就是最好的佐證。

綿蔓河初名太平河,井陘口下就是現在鹿泉的太平河,井陘口下邊有個魚山,南邊高崗上還有綿蔓河古河道遺址,裸露一大片礫石粘結的大石塊,它就證明這裡就是過去太平河的古河道。

鹿泉城,淤泜村,槐汦村,石家莊市區大部分等城鎮就建在太平河的古河道上。鹿泉是綿蔓河改道以後隋朝(581年~618年)六百年後設立鹿泉縣 。城內西南方低,東北方高,縱橫交錯的沙丘堆積,是最明顯的洪水沖積帶。

當代在布市街挖槽時,出現大面積河流石,應指出河流石的面積還更大,東到北海山全是河流石層。曹莊為太白渠漕運碼頭,當時石邑出產糧食,石器等物資從此裝船,東方的船到此則需在岸邊樁上拴住。這裡是水澤,是碼頭、是漕樁,是物運集散碼頭。當時鹿泉水旱兩碼頭響譽中外。

在七十年代前城西南為海子溝,街水從東往西倒流。城東北縣供銷社,縣招待所,文廟等單位,在高崗上,四周都是高低不平的礫石沙丘。鹿泉的東城門就座落在高高的沙丘崗上,是當時獲鹿的最高處。

九四年獲鹿縣改鹿泉市,重修東門,在全省登報徵東門楹聯。先生編寫的(騰飛門),(兩門開三省旱碼頭歷經滄桑,八景唱九洲古石邑走向輝煌)。被入選,當時還發獎金頒證書。

看古地質遺蹟,古太平河從鹿泉城一直往北延續到九里山綿蔓城邊,現在的故城村。那麼你想象,太平河從北到南,寬大的古河床競有十華里。看古地質遺蹟,請你到白鹿泉和井陘平望,再到鹿泉區井陘交界上安村下安村,那裡是山脊,也是井陘口,但那裡黃土堆積,沙丘並立,溝壑縱橫象黃土高原一樣,你就會驚呀的想到。啊!這裡是古河道,上游綿蔓河過去從這裡經過,這裡就是綿蔓河的主河道井陘口,過去曾經從這裡經過流入太平河。這裡又是古代背水一戰的古戰場。

(十),蜿蜒起伏百里的臥龍崗,是歌頌母親河的大美篇章。

古老的太平河發源于山西壽陽縣,匯西部眾河流跳出太行,來到了綿蔓城又順流而下來到了華北大平原。翻開歷史的遺蹟篇章,我們清楚的看到,是大自然的傑作,洪水氾濫,山川換貌,河水改道,衝破方口,露出威州,洶湧洪流,滔滔河水,滾滾東南,蜿蜒幾百裡注入大陸澤鉅麓。

石邑城我們這一帶都歸鉅麓郡管轄,為什麼幾百裡外的地方管理我們?是古太平河把我們聯結在了一起,當年雨水豐沛,漕運發達,但我可以肯定,當時船運也到達過這裡頭泉,上下安井陘口,甚至逆流而上進入它的源頭山西境界。

朋友們!爭議了兩千多年的母親河綿蔓河,井陘縣誌清楚的告訴我們,古代初名太平河,經井陘口東流是一條大河,她是石家莊的母親河。

淹滅了兩千多年的蔓葭城,東垣城有了它清清楚楚的結局,是公元前69年的那場大洪水,把蔓葭城沖走,東垣城湮滅,讓多少城池村落被大洪水沖毀,變成了一條巨龍騰飛,堆積沙礫從井陘口再到欒城的崗頭村,蜿蜒百多華里的臥龍崗。依崗而建,座落了多少崗頭,壘頭,振頭,臺頭,頭泉等村落。

綿蔓河我們的母親河,你的母腹誕生了一座偉大的省城。大陸澤流域的區位優勢,為中心城市的產生提供了客觀條件,必然產生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

禹貢:覃懷氐績,至於衡漳。厥土為白壤,厥賦為上上錯,厥田惟中中,恆衛既從,大陸既作。鳥夷皮服。夾石碣石入於海。這不僅表現為大陸澤流域是較早的人類聚集區,為城市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而且,更重要的因素是,這一區域的區位優勢,西倚巍巍太行,雄踞華北平原,北有滹沱河既是天然屏障,更是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水陸交通便利,成為重要的戰略要地,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這裡就是重要的戰場,各路諸侯都千方百計要佔領這塊戰略要地,中心城市便應運而生。 從對省會城市發展史的歷史考察,可以明顯看到,城市起源和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一個不斷髮展的歷史過程,作為冀州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當之無愧。

人們知道你的前世今生,更知道了你的美名太平河(綿蔓河),這裡早就有太平莊的村落,我想這座城市將來如用你的名字而冠名(太平市)。她的歷史底蘊更厚重,名正言順,有詩意更響亮,她將標誌著我們中華民族站在世界之林的中心舞臺,標誌著中華民族開啟繁榮昌盛太平盛時的偉大時代。

朋友請看!巨龍崗美篇吧:“崗高几丈有餘”“崗以墳起,龍以形蟠,蜿蜒數百里,脈絡連自太行”。“掘地數尺,累累結石,彷彿人馬介冑之狀”。登臨崗頂,龍脊起伏盡收眼底。北瞰河水,碧水清波,玉帶若飛,南眺城郭,煙樹迷離,粉堞如畫。西望太行,山峰疊嶂,奇境如臨。東攬村野,屋瓦鱗比,田地鶴列。在這如詩如畫的景色之中,你會為之心潮澎湃,神情激盪,憾慨萬千。這就是古老的太平河(綿蔓河)歷史的功績,大自然的傑作,又是對曼葭城,東垣城兩千多年的頌歌,雖然灰飛煙滅,但是浪濤依舊。

朋友請聽!這裡遍地是葭草的笑聲,傳遞葭莩之情,遠離故土的遊子,時常想起牽掛,笑聲是送給太平河母親的歌,你的慈容時時在淚水中浮現,歌頌你,偉大的付出於母儀,哺育了兩岸兒女,樸實無華,人傑地靈。當年星羅棋佈漕運貨碼頭,船來船往的繁忙情景。現在是巨龍騰飛,高崗變成了高樓,居住著溫馨的家庭,平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高奏著時代的凱歌。讚美你的哺育恩德,世世代代,永遠懷念。人人都說家鄉好,最美還是葭笛聲。

朋友們,我們一定要站在上地郡井陘山的高度,審視鉅鹿郡大陸澤這個範圍內,看到綿河古太平河流量是華北最大河流,過去現在的歷史事實來認識綿河古太平河,為什麼銷聲匿跡?為什麼讓人頂替?原來她到底流向那裡?肯定是有歷史原因的。我們探討綿河古太平河歷史,解疑釋惑,把綿河古太平河的歷史搞清楚,還綿河古太平河歷史的本來面貌,是我們的共同心願。

作者:(音書法師)

分類: 財經
時間: 2022-02-18

相關文章

密集調控下房地產要崩盤?

密集調控下房地產要崩盤?
近年來不斷加碼的調控政策越來越多,調控方向甚至從新房慢慢轉向了存量房市場,出臺了這麼多政策高層的真實意圖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房價並沒有出現很多人想象中的迅速跌一波好讓每個人都買得起房呢,下面我們就告訴 ...

部分一線城市二手房房貸“排隊到明年”!利率也飆了
近段時間以來,房貸額度緊張.貸款利率上升的情況在多個城市出現,作為市場風向標的一線城市也受到影響.中新經緯客戶端從商業銀行.購房人.房產中介處獲悉,一線城市當前的房貸額度較為緊張,放款週期普遍拉長,當 ...

成都躋身一線城市,杭州退居新一線!中國城市活力榜最新出爐

成都躋身一線城市,杭州退居新一線!中國城市活力榜最新出爐
近期,關於一份數字經濟的城市榜單出爐,杭州與北上廣深一起入圍了一線城市,讓不少網友意外.這些年,杭州的不少經濟資料以及各類榜單排名,也都開始向一線城市看齊.而上週,中國城市活力排行榜最新出爐,杭州則退 ...

2021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價值研究成果「系列01」

2021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價值研究成果「系列01」
2020年,建誠晟業釋出中國城市房地產市場價值研究成果,在業內首次將研究範圍覆蓋到全國除港澳臺的全部地級以上行政區域,包括4個直轄市.15個副省級城市(包括10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278個地 ...

這個一線城市行情開始分化,買房還有機會嗎?

這個一線城市行情開始分化,買房還有機會嗎?
我是星叔,你相見恨晚的買房軍師,目前已為8000人提供買房最佳解決方案.星叔不像其他自媒體,遮遮掩掩的讓你摸不清頭腦!星叔屬於實戰派只說對你最有用的操作和建議 提問: 星叔好,北京首套,計劃首付(集合 ...

科技公司,為什麼逃離一線城市?房價的快速上漲讓科創新不堪重負

科技公司,為什麼逃離一線城市?房價的快速上漲讓科創新不堪重負
◎作者 | 周哲浩/餘佩穎/陳暢/李健華◎編輯 | 董指導/陳帥/李墨天◎來源 | 飯統戴老闆(worldofboss)已獲授權 高樓林立的"深圳天際線"深圳灣 上海的天際線,要看 ...

博士4.5折購房!為搶人才,“新一線”城市拼了

博士4.5折購房!為搶人才,“新一線”城市拼了
擁有一紙戶口和所在城市的一套房子,是每個城市裡漂泊的打工人夢寐以求的事. "45折申購新一線住房"."6折購買120m²住房並納入事業編"--各大城市層出不窮的 ...

160平 座標一線城市,你選擇一套大戶型還是二套中小房型?

160平 座標一線城市,你選擇一套大戶型還是二套中小房型?
160平米,座標一線城市,你會選擇一套大戶型還是二套中小房型?以前我一直想有一套大房子,但終於可以擁有的時候卻猶豫了,糾結很久以後選擇了保留兩套小戶型.兩處居所相距不遠,一處用來過煙火人家的日子,另一 ...

若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升至66米,我國哪些一線城市會消失?
地球也被人們叫做蔚藍之星,是因為衛星在地球上方俯瞰時,發現地球有一大半面積都被海水包裹著,海洋的總面積佔地球表面積的百分之七十一. 海洋對於人類而言,是廣袤而神秘的,這些年來人類也一直在尋求與海洋和諧 ...

北上廣深中國老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都有多高?

北上廣深中國老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都有多高?
北上廣深中國老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都有多高?下面透過一些實際的資料來對比看看: 北京.2020年4季度北京平均工資11913元全國第一,人均存款12.9萬全國第一.房價收入比為41.7年,全市總面積16 ...

成都和武漢,被GaWC列為一線城市
成都和武漢,為何能成為一線城市? 近日,全球化與世界城市(GaWC)研究網路釋出2021年中國城市活力指數排行榜,成都和武漢成為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之後的第五個和第六個一線城市. 對這個排名,我們 ...

若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至66米,我國哪些一線城市會被淹沒?

若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至66米,我國哪些一線城市會被淹沒?
如今全球變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全球變暖而帶來的許多後果,比如最直觀的海平面上升,已經成為了人類一個沉重的負擔. 明明知道海平面繼續上漲勢必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危害,但是人類卻無計可施.這是一個伴隨 ...

“鼓勵女青年留鄉解決大齡男擇偶難”引爭議 湖南湘陰民政局:僅為倡導 都去一線城市,小縣城怎麼建設呢

“鼓勵女青年留鄉解決大齡男擇偶難”引爭議 湖南湘陰民政局:僅為倡導 都去一線城市,小縣城怎麼建設呢
為破解農村大齡男青年擇偶困局,湖南省湘陰縣"鼓勵農村女青年留在家鄉"引熱議. 日前,湘陰縣政府網站釋出縣民政局就政協委員<關於重視農村大齡青年擇偶難的建議>所作答覆.該 ...

一線城市調控加碼控房價,三四線城市釋出“限跌令”,樓市進入雙向調控時代
極目新聞記者 劉閃 實習生 宋思成 今年以來,上海.南京.杭州.西安.東莞.南京.武漢等地進一步完善調控措施,嚴控房價,讓房地產市場降溫.最近,極目新聞記者又注意到,國內一些三四線城市先後釋出了&qu ...

六城出臺“限跌令”雙向調控下的樓市庫存壓力待解決
9月,房地產交易市場進入傳統"金九銀十"時期,但目前市場多項資料表現"乏力",不復往年的火爆場景. 在部分城市加碼調控政策以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同時,也有部分城市 ...

中國顏值最高的8座城市,媲美世界一線城市,當地人太幸福了

中國顏值最高的8座城市,媲美世界一線城市,當地人太幸福了
雖然身處同一片天空,可是由於氣候.環境.建築等等方面的不同,每一座城市都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氣質,就連天空的顏色也會呈現出不同的藍,有的低調,有的洋氣.我國600多座城市各有各的風采,不過顏值最高的卻當 ...

四大重磅政策來襲,某一線城市二手房量價齊跌

四大重磅政策來襲,某一線城市二手房量價齊跌
二手房成交,正在集體回落. 二手房成交降幅最大的當屬深圳. 作為首個釋出二手房成交參考價格的城市,深圳二手住宅市場自4月以來進入"速凍"模式,月度成交量甚至跌破3000套大關. C ...

高房價已過 , 房地產呈下降趨勢 , 但一線城市仍有大漲之勢

高房價已過 , 房地產呈下降趨勢 , 但一線城市仍有大漲之勢
一句話說得好,你賺的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在樓市面前認知這個東西真的是太重要了,因為動則就是幾十萬,幾百萬,在疫情下有些人想到的是,買房的時機到了,有些人想到的是,該讓手中的資產套現了.其實, ...

二手房成交量驟降超80%!這個一線城市,樓市遇冷!有業主願意降價百萬元賣房

二手房成交量驟降超80%!這個一線城市,樓市遇冷!有業主願意降價百萬元賣房
中國經濟週刊-經濟網訊 自從今年2月深圳釋出二手房指導價以來,二手住宅成交量持續下跌,在剛剛過去的8月,深圳二手房僅成交2043套,同比下降約81.96%. 據央視財經報道,二手房市場成交低迷,這意味 ...

港股為何暴跌

港股為何暴跌
9月20日週一,內地正是中秋假期,香港恆生指數開盤跌1.12%.隨後,恆指跌幅擴大至4%,盤中跌破24000點,再度重新整理年內低點,跌回一年前的水平. 誘發因素肯定是恆大的問題,恆大概念股跌幅居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