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日起,北疆衛士號有序推出了黨史系列影片,並面向廣大官兵、軍屬以及社會各界所有愛軍人士持續徵集影評作品。今天,小編將收集到的78集團軍的官兵們在觀影后,用真情實感記錄下了對黨的瞭解、對黨的熱愛的觀後感分享給大家。
《血戰湘江》觀後感
看完《血戰湘江》,淚如泉湧,彷彿置身那個年代,為了心中的信仰,可以不顧一切,甚至是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了掩護中央紅軍和毛主席順利渡過湘江北上,紅34師用盡了最後一股氣力,六千多將士幾乎全部犧牲,師長陳樹湘斷腸明志,無愧於毛主席的好戰士。
長征為什麼能取得成功?中國革命為什麼能最終勝利?因為他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一個個紅軍戰士抱著炸藥包,拿著汽油彈,義無反顧地衝向敵人的裝甲,無懼生死,戰士們上戰場拼刺刀,負傷後寧可自殺也不做敵人的俘虜,千千萬萬中國共產黨人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抱著必死的決心、必勝的信念,用血肉之軀築起鋼鐵長城,用犧牲奉獻換來這太平盛世。
一曲悲歌多壯烈,千秋正氣樹豐碑。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我們當繼承先烈遺志,永遠把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讓我們緊跟時代步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常補精神之鈣、常鑄信仰之魂,不斷匯聚強軍興軍的磅礴力量。
——某炮兵旅上尉:胡 璽
《四渡赤水》觀後感
影片講述了在遵義會議之後,面對敵人的前後夾擊,紅軍將士不畏艱險,緊緊團結在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的戰略部署,跳出包圍圈,最終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本片中令我記憶深刻的無疑是毛主席與高團長的對話,對話中,毛主席與高團長親切交談,在一句句對答中逐漸理清思路,最終定下了直插八十里,打掉敵人指揮部的大膽計劃。並且能夠在具體實施時嚴格執行,不貪功,不冒進,不橫生枝節,最終取得了勝利,部隊士氣為之大振。
影片中,毛主席的運籌帷幄無疑令人深刻感受到領袖的力量,而高團長不為小利所惑,顧全大局,放棄眼前的戰機,一心一意完成預訂計劃,最終奪取烏江渡口完成任務,也充分說明了紅軍指戰員的大局意識。
——某工化旅上士:李霖洪
《井岡山》觀後感
《井岡山》這部紅色電影客觀的表現出毛澤東在井岡山所處的逆境,當時共產黨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發展至今,經歷了多少次的艱難險阻,而其中所體現的井岡山精神是我們最不應該忘記的。
走強軍興軍之路,牢記使命就是對革命先烈的尊重,刻苦訓練就是對革命意志的傳承。
作為鋼鐵長城中的一員,我們要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血性,堅持實事求是、勇開新局的毅力,激發頑強拼搏,絕境求變的魄力,充分發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優良傳統,不斷打牢訓練基本功,錘鍊過硬作風,提高備戰打仗能力,以真本領來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肩負起強軍興軍的重任。
——某勤務支援旅列兵:徐慧龍
《雷 鋒》觀後感
雷鋒講述了主人公雷鋒成為一名平凡而偉大的解放軍戰士的成長曆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一個普通的解放軍戰士,從身邊小事做起,不為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去義務勞動、為災區捐款,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犧牲。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看了電影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真正意義。重溫舊片,內心的感受與震撼更加強烈,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是需要有精神力量的。
我要堅定理想信念,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品德高尚、勤奮進取的好戰士。
——集團軍醫院中士:吳奕瑩
《金剛川》觀後感
《金剛川》主要講了1953年7月12日,志願軍要抵達金城主戰場參加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志願軍工兵連修建了一條木橋供戰士們透過一條名為金剛川的河流。期間,敵人對橋樑進行破壞,志願軍戰士則在炮火中不停地修復,保障了物資運輸的通暢,最終贏得勝利。
影片裡,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張飛排長滿腹怒火,點燃箱子,吸引了美軍的飛機,他的胳膊、腿炸斷了,仍然頑強地爬到炮位,一個人完成了六個人的操作,以驚人的毅力把敵機打了下來,完成了最終的使命。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之下,面臨敵軍強大的火力,志願軍戰士也沒有退卻,就算打到最後一個人,就算明知是死,也要完成上級賦予的任務。
新時代的防空兵,早已擺脫當年的貧乏,隨著一件件新式裝備入列,一代代戰法創新,鋼多了,氣要更多,我們更應刻苦鑽研打仗本領!
——某防空旅中尉:叢立志
主 管:陸軍第七十八集團軍政治工作部
主 辦: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來 源:北 疆 衛 士 號
總 監:楊軍艦
總編審:張 勝
總 編:楊再新
責 編:丁 鼎
編 輯:常桂蘋 高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