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我的書架上還有幾本書買來後原封不動,已經好長時間了。比如,《中國官僚政治研究》《我的名字叫紅》《教父》三部曲。
購買的時候,興致勃勃。可是,時間久了,我也就忘了當初想要購買的熱情源自於什麼。但是,無非是想要讀它。也許是別人介紹很有意思,也許是突發奇想希望瞭解某一位作家或者某一個領域的知識。
我上大學後,才真正開始了閱讀的經歷。我讀過了《挪威的森林》之後,跟很多人一樣成了村上春樹的粉絲。有一次,我在宿舍樓下的席殊書屋租了一本《海邊的卡夫卡》,大概那是2004年夏天。可是,翻閱了十幾頁,味同爵蠟。整個暑假,我拿起放下很多次依然終歸是沒有讀下去。
參加工作以後,開始有計劃地藏書,我逐漸買了很多村上春樹的書。第一批購買的書中就有《海邊的卡夫卡》,可依然是買來後長期擱置在了書架上,不曾翻閱。到了2014年去西安上研究生期間,我又把這本書帶上,打算要閱讀。
這一次拿起這本書來,讀了幾頁就感覺很入迷,跟以前每次閱讀的感受都不一樣,很快我沉浸在書中,讀完回味無窮。我才想回憶起過去購買的原因,是“卡夫卡”加村上春樹,後來能讀懂是因為我理解了隱喻。對了,同期我還閱讀了《道德情操論》,這本書也是之前拿起放下過很多次。
這樣的閱讀經歷其實也很多次了,我終於體悟到,作為一個閱讀者,什麼時候閱讀一本書,大概也是需要緣分的。或者說,我們需要準備,但究竟要準備什麼、準備多久,卻不清楚,當然有可能後知後覺。
對於初學閱讀的人而言,或者說想要培養閱讀興趣的人而言,選擇讀什麼書,如何閱讀一本書,讓自己保持熱情,是一個有些困惑的問題。所幸的是還真有人認真研究這個問題,有一本書就叫《如何閱讀一本書》,值得閱讀愛好者入門讀物。
作者將閱讀的層次分為四個階段,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想要培養自己的閱讀愛好,做一個好的閱讀者,必須主動去進階。
基礎閱讀,是最簡單或者最容易的閱讀,會認字就可以。檢視閱讀,則帶有一定的思考或者說蒐集資訊的意義,更深度一些。分析閱讀,則就需要讀者帶有思考,搞清作者寫作的框架、論證的思路、結論是否有說服力等等。主題閱讀,則是對某一主題的相關書籍進行廣泛閱讀,瞭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觀點,形成自己的認識。
怎樣開始培養自己的閱讀愛好呢?當然,最有效的方法是發現自己的興趣,或者說培養自己的興趣。有人會說,我不知道自己感興趣什麼。書海茫茫,我們很多時候真的望洋興嘆。一開始,我們都會有很大熱情,也渴望博覽群書。但是,也容易因為自己的閱讀量小,不知從何下手,覺得自己“無知”而無從下手。於是,很多人選擇放棄閱讀,心想我註定是一個平凡庸俗的人,算了不讀了。閱讀,一定是越主動效果越好,我們必須保有主動的熱情和動力。
看來,我們對閱讀的熱情不被澆滅顯得尤為重要。無論如何,你總有感興趣的東西,我們應當敏感地抓住自己的興趣,一頭扎進去再說。隨著你閱讀的深入,不斷與自己已有的經歷、經驗進行碰撞,尋找那種理解作者意圖的樂趣和快感,漸漸地就有機會愛上閱讀。
拿到一本書,你一開始也許會讀不進去。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堅持,讀幾頁不行,就堅持多讀幾頁,也許稍微堅持一下,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能看得懂的,也看得進去。當然,如果實在不知所云,放下也可,就當是這本書與你的緣分未到。這兩者之間如何把握,就要讀者自己去探索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講到,有的書籍,我們確實要去讀,甚至不只是一遍兩遍地讀,甚至不要管讀不讀的懂。為何要這樣呢?因為可能確實我們目前所處的智慧層次,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差距太大,而我們也確有需要培養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或者說智慧。當然,這說的肯定不是基礎閱讀和檢視閱讀,而是更高層次的閱讀。
正如本書作者所言,一本好書能教你瞭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像只提供訊息的書所形成的那樣。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恆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我們必須要將閱讀,作為探索自然世界、人類社會、自我內心的階梯,才有機會增長智慧。所以,我們必須要儘快脫離基礎閱讀和檢視閱讀。甚至,我們要弄清閱讀的目的是什麼,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閱讀技能和思考能力。
我們讀消遣或娛樂性的書,可能帶來一時的歡愉,但是除了享樂之外,不大可能有其他的收穫。這樣說,並不是反對娛樂性的作品,作者想強調的是這類書無法讓你增進閱讀的技巧。只報導事實,卻不讓你增進對這些事實理解的書,讀了跟沒讀過一樣。總之,如作者所言:為了訊息而閱讀,就跟為了娛樂閱讀一樣,沒法幫助你心智的成長。
真正的閱讀者,所期望追求的是透過閱讀增進自己的智慧,提升心智。否則,在如今出版物堪稱氾濫的今天,讀再多的“書”,基本上跟過去沒什麼兩樣,只是閱讀數量改變了,技巧卻毫無進步,認知水平也毫無長進。
另外,作者也告知了一些技巧。如何快速判斷一本書自己可能感興趣或者讀得下去,透過目錄或者前言、結語,也就是讀作者最閃光的那些句子,看你是否贊同或者說能找到共鳴。如果可以,這本書就適合你此刻的心境。
事實上,我們讀的很多書籍,都是人文科學或者社會科學類,這都涉及作者對某一領域的認知。事實上,從本質上無所謂真理與否,只是認識或者說觀點是否更具有合理性和說服力。因此,作為讀者一定要能夠主動站到作者敘述的立場上去讀。透過作者的視角,去對這個世界進行認知,提升我們自身的認知水平。
由此,我們也就明白了主動讀經典的意義。因為“偉大的經典就是在幫助你把這些問題想得更清楚一點,因為這些書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